《解读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拉片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拉片分析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家卫电影解读,主题:,导论,看王家卫电影分析剧作与视听的运用,原理归原,(一)剧作,1、故事:简单化、片段化,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故事特征使得王家卫可以脱离剧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故事大纲就能拍摄电影。,重庆森林(摄影杜可风),2、人物:敏感、惧怕伤害、过于执着且具有无根性,原理归原,3、细节,比如重庆森林中梁朝伟执着的每天为女友买厨师沙拉,背后反映出的是梁朝伟对于逝去的爱情的恋恋不舍。同时,这些细节在创造氛围和影片整体情趣上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王菲和梁朝伟之间那两个不同的“加州”,把人物和故事中富于情感和情绪的部分抽离并且放大,反过来将人物和故事压缩成为框架,原理归原,4、叙事技巧:非线性
2、叙事,不论是重庆森林这样的分段式电影还是花样年华、春光乍泄这样人物故事比较统一的电影,都没有好莱坞式的完整封闭的情节线。影片叙事的起伏发展都是依赖于人物或者编导自身的情绪。内在感受是王家卫的故事的逻辑线索。,目的当然是强调其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情绪。形成一种如国画里“留白”的效果。,原理归原,5、独白和台词:传递情感和理顺故事的利器,借助了语言这一个情感表达最直接的工具的力量,独白也使得电影中支离破碎的叙事片断在逻辑上能完整顺畅和简洁明了地传达给观众,原理归原,(二)视听元素,1、画面:单一色调、多用自然光,影调往往浓郁的统一在一个色系中,比如阿飞正传的绿,花样年华的红。很少日光等自然光线形成的通
3、透客观的效果,从而形成了带有强烈主观性的情感表达。画面构图层次丰富缺乏平衡,心理暗示强烈,绝对的脱离客观叙事的范畴,原理归原,2、运动:手持摄影,第一:画面内人物和其他元素的运动捕捉,比如重庆森林中林青霞带着印度人在重庆大厦里穿梭,黄色的头发、黄色的风衣在一群皮肤黝黑的印度人中来来回回,运动形式感很强。,原理归原,第二:摄影机的运动,第三:大量运用的升降格拍摄使得影片的抒情性大大增强,原理归原,一王家卫的移镜头,有起幅,有落幅,中间移的过程十分平稳,一点也不花哨,简直就象教科书一样.,原理归原,他使用移镜头的一个作用,是过场。在两个场景之间平移,或者从黑场平移到新的场景。这种移镜头配合着张曼玉
4、纷繁美丽的旗袍,让人能简单明了的看到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平移的镜头,也给出了一种平稳的节奏:在普通的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时间不就是这样静静的流逝着么?,原理归原,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情节,在张曼玉和梁朝伟第一次约会喝咖啡的时候,两人说起丈夫的领带和妻子的皮包,这个时候,出现了快速的平移镜头(尽管快,移得依旧很稳)。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已经沉浸在慢条斯理的生活氛围中的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压力、惊讶和痛心,但是,这些不愉快的感觉,还不足以毁掉他们的全部生活,至少他们还可以维持相对平静的外表,这也许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和当时的年代有关。,原理
5、归原,案例感悟,画面倾斜,一种不安,不稳定的状态。随后林青霞戴假发,太阳眼镜出场。 奠定了人物在剧中的角色类型-神秘,黑暗,墨绿色(或其他颜色)滤镜,采用冷色调,再次加强人物神秘感。背景人物一片模糊,衬托主角的神秘和沉默寡言。,案例感悟,搖镜,主角变的更模糊,更不必说背景,有一种迷失,方向错乱的感觉。,案例感悟,Shot_01:一部繁花似锦的影片,开场却是黑白分明的“黑底白字”(无音效)。“难堪的相对”呼应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的欲言又止。“机会”、“接近”、“转身”等词汇则是暗涌了王家卫电影一贯的疏离与冷峻。,花样年华,案例感悟,Shot_02:苏丽珍第一次出现在窗台。她的眼神是游移的,仿佛一只
6、来到陌生地的猫。但是,她身上的旗袍花色却与窗帘的图案,相映成趣。一场镜花水月的姻缘,注定会将此地镌刻进她的心坎。宛如,某种具有“似是故人来”气质的闪回。多年之后,苏,重回此地(Shot_42)。,案例感悟,Shot_03:周慕云出场。顶头的白灯,将他的脸光打得明晃晃,犹如水色的倒影。同时,该白灯也好像一顶“绿帽子”般的压抑,大大地悬在了周的头上。,案例感悟,案例感悟,Shot_04:周按响门铃。一个是门铃后是世俗的世界、一个是“树洞”里的内心世界(Shot_49),周的这一动作,精致地调动了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周的秘密,其实只是那个门铃后的世俗世界。,Shot_05:空镜头。注意,墙上的假苹果
7、(虚拟相)与桌上的真苹果(真实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三场发生在花样年华里的“戏中戏”,我们再也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在演谁,案例感悟,Shot_06a-Shot_06b:一个由上至下的摇镜。纵观整部影片,层出不穷的摇镜以及大量的遮挡物摄影,是整部影片最根本的摄影基调。一种偷窥的、幽魂的、第三视角的摄影风格,大大地强化了周与苏之间的“难堪的相对”。,案例感悟,Shot_07a-Shot_07b-Shot_07c:骆驼牌香烟、结婚戒指、手表、电话、风扇,配合影片的“主题音乐”集中出现。同时,苏与周太太的擦肩而过、周太太与苏先生的擦肩而过、周与苏的擦肩而过,联合
8、上演。一个固定机位的场面调度(类似孩童视角的低机位),可以充斥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王家卫的“乡愁”,可见一斑。,案例感悟,Shot_08:苏的拖鞋第一次出现。同时,放在一旁的电话机,仿佛罗兰巴特的“刺点理论”,平衡了整个画面的视觉单调。后来我们知道,周与苏之间的约会,都是通过电话联络的。,案例感悟,Shot_09:时钟第一次出现。因为,此次时钟的出现是随着苏的电话对白而出现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都具有一致性,时钟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案例感悟,Shot_10:周太太打电话约会苏先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画面被椭圆型的窗框所勾勒。圈形叙事也好、时光轮回也罢,毫无疑问,这个画面构图显山露水地表现出了
9、周太太的性格圆滑。马上,出现反例(Shot_11)。,案例感悟,Shot_11:相比较周太太的躲闪(画外音)与圆滑(椭圆构图),周显然就是一个鲜明的反例。名堂堂的灯光、白衬衫以及棱角分明的四边形窗框,两人之间的性格反差,跃然银幕。,案例感悟,Shot_12:苏的拖鞋第二次出现。相比较第一次出现(Shot_08),此时的苏已经是形单影只。但是,拖鞋却作为注脚苏最自然、最单纯的状态符号,顽强地从银幕中闪烁出光来。,案例感悟,Shot_13:苏按响周的门铃。这是一种矜持的互相尊重,不用于之前周的按门铃(Shot_04),侧面中景,根据观众的心理预期(从左往右的视觉习惯),他们会自觉地希望苏可以走入周
10、的房间,案例感悟,Shot_14:苏与周的第一次正面对话。镜子、叠影、时钟,门口的灯头白灯,林林总总地出现在画面之中。还有什么好多说的,一场镜花水月的情事,就此上演!,案例感悟,Shot_15a-Shot_15b:同样的低视角固定机位,同样的主题配乐(Shot_07),不同的是,王家卫并没有在这里安排苏与周的擦肩而过。他们的错过,因为配乐反而具有了一种幻觉的质感。观众开始不自觉地预期,两人的相遇。,案例感悟,Shot_16:果然,在主题乐渐渐偃旗息鼓的时候,两人相遇了。由于是现实收声,周与苏的相遇就有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必然性(偶然性的悖论)。注意,苏的旗袍已经不是之前Shot_15a的那件了,时
11、间,通过剪辑,被大量省略,案例感悟,Shot_17: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苏身后的墙上也不见了Shot_15b中出现的广告贴纸。但是,那盏顶头白灯依然照耀着这对“难堪的相对”。,案例感悟,Shot_18:巨大的时钟第二次出现。不同于第一次(Shot_09),虽然这次依然是苏的画外音(与丈夫通电话),但是由于省略了人物的出现,时钟开始具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味。苏与丈夫之间的“不见”,开始越来越久。,案例感悟,Shot_19-Shot_20:又是一个镜子接镜子的连贯剪辑。我们可以注意到Shot_19的镜子框架,与Shot_10,如出一辙。两个兜兜转转的故事,因为这面镜子有了某种暧昧的联系,正是周太太“抢走”了苏的丈夫。同时,镜中哭泣的苏(Shot_20),完全地将自己最私密的情绪喷发,投射在虚幻的镜中世界,案例感悟,项目实训,拍一组节奏快速 情节紧张的镜头 你会用哪些拍摄手法?,主要参考重庆森林开场的镜头 手持跟拍 升降格 摇镜头 等,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