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527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概述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三节 脏 象第四节 病 因第五节 病 机,内容提要,概述,一、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难经扁鹊3.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概述,一、发展简史,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概述,一、发展简史,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1.明代

2、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概述,二、中医学特点,1.整体观念人体本身的统一 人体身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2. 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第一节 阴阳学说,含义: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初期含义:朝

3、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 阴阳学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1.阴阳的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 3.阴阳的相对性4.阴阳的可分性,(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返回本节,返回目录,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或者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阴阳的互根互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再如“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4、。,3. 阴阳的消长4.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5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第一节 阴阳学说,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三)用阴阳概括

5、生理功能,(四)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2. 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 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温、热属阳 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1)归纳药性: 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分析五味:,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

6、味。,滋味不同,药效不同。,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第二节 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并贯穿到古代各种学术之中。,返回目录,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一

7、)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3.土爰稼穑,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4.金曰从革,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

8、、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5.水曰润下,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事物的五行归类,(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2.五行相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土 水,

9、克,返回知识点,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 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4.相乘、相侮,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肝属

10、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二)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如心病及肝。,返回本节,返回目录,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

11、的传变。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 相侮:指反克为病。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2.相克关系的传变:,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指导诊断疾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确定五脏的 病变部位,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指导临床治疗,(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相生是母子关系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12、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2.确定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第三节 藏象,概念,1.含义: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第三节 藏象,概念,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 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第三节 藏象,概念,脏腑包括,五脏的形态、功能特点、阴阳属性,形态,指胸腹腔中组织结构较充实的脏器 (实质性)。,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满而不实的特点。,阴阳属性,主静,属阴,第三节 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

13、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全身血液赖心脏的搏动而运行。 主血 心有生血作用。 主脉:心与脉相连,脉为血之通道。 心有生血的作用,是指水谷精 微,经心火化赤作用而成血液。,心,第三节 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2)藏神:,心藏神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三节 藏象,一、心,2.联属功能,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

14、生命活动。,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保持呼吸道洁净。,肺 气,肃降,宣 发,A.呼出体内的浊气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C.宣散卫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A.吸入自然界清气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3)主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

15、主治节 -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第三节 藏象,二、肺,2. 联属功能,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门户,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与大肠相表里,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3)脾气主升:脾气以升为主。升清: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

16、以营养全身。 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内脏下垂。,第三节 藏象,三、脾,2.联属功能: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相表里,第三节 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第三节 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第三节 藏象,四、肝,(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第三节 藏象,四、肝,(3)调畅情志,第三节 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第三节 藏象,四、肝,2.联属功能: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为表里,第三节 藏象,五、肾,1.生理功能:1)藏精,饮,胃,脾,肺,膀胱,肾,肃 降 浊 者 下 输 膀 胱一,肾阳的蒸腾气化,宣发,合则清者上升,尿,呼浊,排汗,开,1.生理功能:2)主水 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五、肾,2.联属功能: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