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8768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1,背景资料,定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指自无名动脉至第1对肋间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管腔狭窄,病变多局限于峡部,也可呈长管状,甚至累及主动脉弓。流行病资料: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14本病多见于男性,早期报道统计男女比例为4151可单独存在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2,背景资料,分型:导管后型(成人型):占90,缩窄位于动脉导管韧带的远侧,多为局限性的缩窄。动脉导管多数已经闭合,较少合并心内畸形。常在胸、腹壁形成侧支循环。导管前型(婴儿型):占10,缩窄位于动脉导管发出前,范围较广。动脉导

2、管常不闭合,较常合并心内畸形。侧支血管少。诊断:CT、MRI、血管造影临床表现:取决于缩窄的位置和范围,以及有无合并畸形。,3,治疗方法,CoA治疗,内科对症治疗,外科血运重建,介入治疗,PTA1982年,裸支架1991年,覆膜支架2003年,4,经皮血管成形术(PTA),5,PTA,治疗机制:扩张球囊造成缩窄段血管内膜及中膜局限性撕裂和过度伸展从而使管腔扩大适应征:未经外科手术的局限性、隔膜型主动脉缩窄,通常年龄7月,导管跨狭窄段收缩压差20mmHg。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后或PTA术后再狭窄,压力标准同上。有作者认为对于婴幼儿,PTA效果不佳,但可对低龄患者病情严重时急诊减状治疗。非适应征:峡

3、部发育不良长段型缩窄。,6,PTA,步骤术前准备: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和内科对症治疗。诊断性心导管术:缩窄段上下压力阶差测定。主动脉造影术:确定主动脉缩窄段部位、程度、范围及主动脉弓发育情况,测量主动脉缩窄段及邻近上、下部及主动脉横膈水平的直径。球囊直径选择:一般直径相当于缩窄段直径 2.54倍。如无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球囊直径不大于缩窄近端主动脉直径。球囊直径不超过主动脉横膈水平直径。术后重复测压和造影。术后随访。,7,PTA,即时疗效评价:符合以下条件效果良好跨缩窄段压差20mmHg主动脉缩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30%以上跨缩窄段压差较术前下降50%中远期疗效评价: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上下肢收缩压

4、差 20mmHg,无相应影像学改变。有效:症状缓解,上下肢收缩压差 20mmHg,影像学改变不明显。无效:症状无缓解,上下肢收缩压差 20mmHg,明显影像学改变。,8,PTA,PTA术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弓降部局限性狭窄,双球囊扩张主动脉缩窄病变。,PTA术后即刻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狭窄明显改善。,9,PTA,PTA术前主动脉三维重建示缩窄段明显狭窄。,PTA术后2年主动脉三维重建示缩窄段狭窄明显改善。,10,PTA,CoA合并单心室:经静脉途径PTA术,11,血管内裸支架植入术(ES),12,ES,治疗机制:将撕裂的内膜紧贴中膜,有效抵抗缩窄段血管的弹性回缩力,减少术中动脉瘤及夹层的形成。适

5、应征:单纯的主动脉峡部缩窄主动脉弓以及峡部发育不良(狭窄段血管直径与横膈处降主动脉直径之比0.6)主动脉缩窄行球囊扩张术后或外科术后再缩窄单纯球囊扩张术后并发动脉瘤或夹层,13,ES,步骤术前准备: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和内科对症治疗。诊断性心导管术:缩窄段上下压力阶差测定。主动脉造影术:确定主动脉缩窄段部位、程度、范围及主动脉弓发育情况,测量主动脉缩窄段及邻近上、下部及主动脉横膈水平的直径。PTA术。支架直径选择;一般直径不超过缩窄段近心端主动脉直径。术后重复测压和造影。术后随访。,14,ES,ES置入前,示主动脉狭部局限性缩窄,胸廓内动脉增宽。,ES置入后,示狭窄明显改善,未见胸廓内动脉显影。

6、,15,带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16,Covered CP,支架系统:NuMed BIB球囊(内外双球囊)NuMed CP球囊扩张式支架(铂金材料,外覆聚四氟乙烯膜)支架系统优点BIB双球囊, 操作安全, 定位准确支架强度高, 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有效抵抗缩窄段的弹性回缩支架边缘圆钝, 对主动脉壁损伤小支架合金材料可塑性强, 可多次扩张, 达到理想直径防止和治疗动脉瘤、夹层等并发症, 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适合长段和接近闭锁的主动脉缩窄, 扩展介入治疗CoA适应征范围适应征主动脉基本或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合并PDA者,17,步骤术前准备: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和内科对症治疗。穿刺一侧股动脉(或同时穿刺左

7、侧肱动脉做定位)诊断性心导管术:缩窄段上下压力阶差测定。主动脉造影术:主动脉造影术:CoA部位、程度、范围及主动脉弓发育情况,测量缩窄段及邻近上、下部及主动脉横膈水平的直径球囊带膜支架系统:准确定位后首先充盈内球囊(可再次造影调整支架位置),然后充盈外球囊,充分扩张支架,回抽球囊。重复测压和造影。动脉闭合器术后随访,Covered CP,18,Covered CP,测量,术前压差77mmHg,选择相应支架球囊,造影精确定位,扩张内球囊,扩张外球囊,完全扩张外球囊,重复造影和测压,压差35mmHg,M,15岁,Co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第一次覆膜支架置入术,19,Bare CP,CoA并弓部发育不良,术后血压控制不良。于覆膜支架置入术后10月,行弓部裸支架置入术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前造影,完全扩张内外球囊后,重复造影测压,压差10mmHg,20,Covered CP,术前造影示降主动脉峡部明显狭窄,未闭动脉导管位于狭窄前。,术后造影示主动脉缩窄处管腔明显扩大,动脉导管未闭完全封堵。,M,16岁,CoA并PDA,21,Thank you,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