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78947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

2、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1 .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2 .坚持需求导向。主动适应经济提质增效和技术进步要求,紧密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紧跟产业发展前沿,把握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调研分

3、析,科学确定人才培养定位。3 .坚持标准引领。以国家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公共课和思政课的基本教学要求等)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4 .坚持系统设计。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递进的思路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5 .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深入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水平、结构化专业教学团队,促进产业需求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的有效对接。紧贴企业岗位实际生

4、产过程,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6 .坚持动态优化。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学生(毕业生)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常态反馈、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二、主要内容及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与实际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但须满足以

5、下基本要求。(一)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1 .课程体系基本构成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两大模块构成,每一课程模块中包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类课程。2 ,课程体系设计要求(1)精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遵循国家标准与要求,融入1+X证书制度试点相关内容

6、,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逻辑线索,设计”项目导向、能力递进、工学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发构建“基础模块课程、能力模块课程、实践模块课程”螺旋上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探索开发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跨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4)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思路,构建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5)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统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

7、。3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1)各专业将入学教育、军训与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含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含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语文、英语、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劳动教育、党列为必修课。(2)由学院统一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拓展英语、拓展数学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选修5学分。(3)综合素质拓展包括美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列为限定选修课,学生至少选修4学分,其中美育类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

8、。4 .专业(技能)课程模块(1)专业(技能)必修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基础模块,理工类、财经类专业须开设72学时应用数学,其他类专业视专业需要进行开设。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核心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各专业分析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提炼专业通用能力,合理设计专业课程。要充分考虑相近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特征,从专业组群的角度深入分析专业群所面向的产业链,提炼专业群通用能力,合理设计群内专业共享课程。(2)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是拓展岗位能力所需的课程,每个专业开设不少于5-6门课程。学生根据岗位发展要求,选择3-4门学习,不少于6学分。5 .

9、第二课堂活动模块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修4学分,活动内容、安排及考核由团委负责。(S)合理安排学时1 .原则上各专业按3学年6个学期安排教学,每学年安排40周,每学期20周教学活动。2 .专业教学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500-2600之间,课内学时(含纯理论课程学时、理实一体化课程)不超过16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o选修课(含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o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左右,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安排。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安排在第2-4学期。3 .总学分控制在145-160之间。时序课程每16学时计1个学分,按照8的倍数安排课程学时,8学时以

10、上不足16学时的计0.5学分,不足8学时的不计学分;周序课程按24学时/周安排,每周计1学分。可以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4.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原则上须按规定统筹安排1)思政类课程。第1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简称“基础”),48学时,3学分;其中社会实践部分16学时。第2学期开设“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64学时,4学分;其中社会实践部分16学时。第1-4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8学时/学期,合计1学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少于2学分。2)信息技术。4

11、8学时,可以采取“以证代考”方式认定考试成绩。可以分批开设。3)大学语文(含应用文写作、普通话)。32学时。4)高职英语。根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度,将所有专业分为A、B、C三类。A类专业第1-3学期开设,第1-2学期128学时,第三学期开设英语拓展模块课程,48学时。B类专业第1-2学期开设,128学时,可以选修拓展模块课程。C类专业第1-2学期开设,96学时。具体分类见下表。5)体育与健康。108学时,开设在第1-4学期。6)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开设在第1-2学期,每学期16学时。7)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第1学期开“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第4学期开“就业指导”,1

12、6学时。8)创新创业基础。32学时,开设在第2-3学期,每学期16学时。9)入学教育/军训/国防教育。48学时,第1学期第1-2周开设。10)军事理论。36学时,第1学期开设。11)党。32学时。第2学期开设。12)劳动教育。16学时,开设在第1-4学期,每学期4学时。13)各专业在第三、四学期安排公益劳动周(每个劳动周记1个学分),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4)公共选修课第1-3学期开设,以网络修读形式为主。15)综合素质拓展课开设于第1-4学期。(四)强化实践环节。按照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习得顺序和“识岗一一跟岗一一顶岗”的职业技能培养路径

13、,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突出院内实训和院外实习的有机衔接,突出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40周,安排在第5-6学期,也可根据专业实际,分阶段安排。(五)严格毕业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学院实际,学生毕业应达到以下要求:1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合格,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2 .按人才培养方案修完所有规定学分。3 .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和至少一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制订程序(一)规划与设计。学院根据上级要

14、求,结合实际,出台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工作方案,各系认真分析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执行中的问题,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重点。成立由行业企业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二)调研与分析。各专业做好行业企业调研、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S)起草与审定。各专业在调研的基础上,抽象出岗位核心能力,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结合实际落实专业教学标准,明确教学内

15、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提交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院长办公会批准。(四)发布与更新。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程序发布执行,并通过学院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实施要求(一)全面加强领导。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领导。(二)强化课程思政。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政治思想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突出思政课程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梳理专

16、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S)组织编制(修订)课程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做好课程总体设计,编制(修订)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规范教学过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规范编写、严格执行教案;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做好教学组织实施。(四)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建设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健全教材选用制度,按程序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探索中国学徒制,运用启发式、

17、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适应“互联网+”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六)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

18、重。严格考试纪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实习、实训I、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七)加强监督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布实施后,相关部门、各系和专业教研室应严格遵守,不得擅自变更。确有必要修订的,应由教研室在每年3月底提出具体修改建议,经系、教务处逐级审查后,报分管教学副院长批准后方可变更,并在下一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予以充分吸收;未经批准,擅自变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按教学事故论处。学院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检查与评价制度,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价,并将检查与评价结果纳入各系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