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9134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4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30).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四川省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2011-2030)研究报告前 言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资源,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20年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深化能源改革、提高能源支撑保障能力、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满足能源消费升级和改善能源民生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把握未来20年我省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超前部署重大开发布局、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改革措施,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

2、能源局和省里的部署,本研究从四川省国民经济及能源发展现状出发,由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主要制约条件分析入手,研究主要能源的供应能力与发展潜力,预测能源消费需求,提出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重点,以及政策措施和体制保障建议。研究认为,四川省能源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难以持续,必须进行重大调整,并对化石能源消费进行总量控制。为实现我省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制约条件,统筹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目 录1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概况12能源发展现状42.1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42.2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82.3能源

3、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102.4能源民生条件持续改善122.5能源管理逐步健全规范143目前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163.1目前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63.2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184四川省2011-2030年能源供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分析214.1能源资源赋存214.2能源供应能力和发展潜力254.3四川省能源供给总量及结构395四川省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分析435.1发达地区能源消费规律435.2四川省能源消费需求分析445.3能源需求预测方法及结果495.4能源消费需求总量565.5四川省中长期能源供需分析586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616.1 指导思想616.2 基本原则

4、616.3 能源发展战略627 2030年前能源发展重点及路线图717.1 切实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总量717.2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地区分解737.3 控制煤炭增量,实现安全清洁发展767.4 增加成品油自给能力,确保石油供应787.5 大力发展天然气,使其成为重要清洁能源支柱797.6 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水电817.7 支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培养新的绿色能源支柱827.8 积极发展核电,提高核电在我省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847.9 建设高效、经济、安全、智能的电网867.10 坚持气候与环境友好型能源发展898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928.1 加强能源规划,建立科学系统的决策机制

5、928.2 提高“十二五”节能目标,应对能源消费总量约束948.3 建立能源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958.4 确保煤炭安全生产,清洁利用968.5 调整汽车发展政策,防止石油消费过快增长978.6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支持力度988.7 重视农村能源发展,改善农村用能形态981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四川省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1989年,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45.0亿元,比1978年翻了两番;1991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16.3亿元;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9位,西部第1位

6、;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05.3亿元;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18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4.6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7185.5亿元,总量扩大93.1倍,人均GDP由1978年的262元增加到2010年的21182元,是1978年的80.8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紧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大机遇,乘势而进。在“十一五”极不平凡的五年时间里,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洪涝灾害和低温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全省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励精图治

7、、开拓创新,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前,把握先机、主动作为,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四川经济平稳增长及和谐发展的局面。四川省主要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如图1-1、表1-1、表1-2所示。图1-1 四川省主要年份国民生产总值表1-1 四川省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元年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 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81858266596372621980229102817384732119854211731481272110057019908913213132

8、763725711341995244366298183314880030432000392894614331154279155049562001429498215721253319174053762002472510481733137336119445890200353331129201516044102190662320046380138024932018476250778952005738514813067252754028378721200686901595377531456303320106132007105622032464939217273882129632008126012216

9、5823495686745621549520091415122416712567810345199173392010171852483867274311241603021182表1-2 四川省主要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国民生产总值(2010年可比价)GDP增速1978185744.410.1%1980229897.74.1%19854211444.112.5%19908912005.49.1%199524433433.110.7%200039285323.18.5%200142945801.09.0%200247256395.810.3%2003533371

10、21.511.3%200463808028.212.7%200573859039.812.6%2006869010259.913.5%20071056211747.914.5%20081260113040.211.0%20091415114930.914.5%20101718517185.515.1%1978-2010平均增速10.3%“十五”平均增速11.1%“十一五”平均增速13.7%1978-2010年,四川省经济增速不规律波动,总体呈较快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10.3%。其中“六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0.0%,“七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6.8%,“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1.4%,“

11、九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9.2%,“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1.1%,“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3.7%。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速,2000-2010年年均增长12.4%,均高于全国GDP增长率;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2-2010年平均增长13.2%。四川省和全国GDP增速对比如图1-2所示。图1-2 四川省和全国主要年份GDP增速对比2能源发展现状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有力支撑。作为西部能源资源大省,四川省一直非常重视能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在省委

12、、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加快能源发展改革,“十一五”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发展改革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能源行业自身由弱至强,逐步完善,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源建设成就显著,供给能力不断加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效率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民生能源工程陆续建设,城乡居民用能条件不断改善;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四川省全面完成“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为全省“两个”加快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2.1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1.1能源生产总量持续增长“十一五”

13、期间,四川省能源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能源生产总量持续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2005年的11407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1502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7%;5年累计生产一次能源79623万吨标准煤。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灾区能源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2005-2010年主要能源品种生产量如表2-1所示。表2-1 四川省2005-2010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表年份生产总量(标准煤)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万吨折标煤实物量比重折标煤实物量比重折标煤实物量比重折标煤实物量比重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亿立方米万吨亿千瓦时2005114075647790549.520140.218

14、3213816.1390865334.32006123056071849949.326180.2212716017.3408168433.22007132816827955851.426180.2228417217.2414477531.22008136436884963750.528190.2229717316.8443583632.52009139666776950548.531220.2254419118.2461397933.02010150227155945747.622150.1311423420.74731114031.5十一五合计79623393595456249.515210

15、60.214198106817.725912506832.6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局2005-2010年能源平衡表2.1.2发电能力翻番截至201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4327万千瓦,是2005年底2246万千瓦的将近2倍,其中水电是2005年的2.2倍,发电装机总容量年均增长13.9%,超额完成4100万千瓦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电源建设规模约6000万千瓦,其中2005年底在建电源结转“十一五”的2500万千瓦,其中水电2040万千瓦,火电460万千瓦;“十一五”新开工约3500万千瓦,水电主要有金沙江向家坝,大渡河龙头石、深溪沟、沙湾、大岗山,雅砻江锦屏二级、官地、桐子

16、林等2900万千瓦,火电主要有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泸州电厂、金堂一期、攀煤技改、河门口技改、万源电厂、珙县、福溪等600多万千瓦。主要建成投产水火电源项目有:大渡河龙头石、瀑布沟、深溪沟、沙湾、江油燃煤、广安电厂二、三期扩建、华蓥山电厂扩建、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泸州电厂、金堂一期、攀煤技改、河门口技改、万源电厂等。2010年底在建规模约为3660万千瓦,其中水电约3420万千瓦,火电240万千瓦。2010年发电量170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139亿千瓦时,火电565亿千瓦时,全省发电量年均增长11%。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水电已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初步形成“西电东送

17、”重要基地。发电装机、发电量及用电情况如表2-2所示。表2-2 四川省2005-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用电量年份装机容量发电量用电量总计水电火电总计水电火电万千瓦增长率%万千瓦比重%万千瓦比重%亿千瓦时增长率%亿千瓦时比重%亿千瓦时比重%亿千瓦时增长率%20052246149666.6275033.38101965364.1336535.879432006271821.03176564.9595235.0511209.9768461.0943638.91105612.062007318617.22198662.33120037.6712269.4577563.2345136.7711

18、7811.48200835009.87222463.53127736.4712360.7883667.6040032.4012133.052009391211.78267668.40123631.60144216.7093965.0850434.9213259.172010432710.61307070.95125729.05170418.14113966.8456533.16154916.942.1.3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1549亿千瓦时,圆满完成“十一五”期末1540亿千瓦时的调整规划用电量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7倍。新增22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56

19、00万千伏安,线路11000公里,建成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7575万千伏安2.2万公里,其中500千伏等级3575万千伏安8000公里,220千伏等级4000万千伏安1.4万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3.8倍、2.1倍,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供电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首次实现枯水期不拉闸限电。建成德阳宝鸡500千伏、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工程、南充万县第二回500千伏交流线路等,与省外电网交换能力达到1340万千瓦,是2005年的6倍。四川电网已由局部电网跃升为联通西北、华中、华东、华北四大区域电网的特高压、交直流联合运行的枢纽电网,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提

20、供基本保障。2.1.4天然气勘探开发成绩显著(1)天然气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石油、中石化加大在四川盆地龙岗区块长兴组、飞仙关组、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川中广安、鲜渡河、富顺、安岳,川西南莲花山张家坪区块须家河组,川西北九龙山剑阁区块须家河组、吴家坪组、茅口组、栖霞组,川西新场、合兴场、大邑区块须家河组,通南巴河坝区块等多个地质层位的勘探力度,新增探明储量11273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5417亿立方米,中石化5856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底,全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20987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 13708亿立方米,中石化7279亿立方米。(2)天然气生产迈上新台阶普光、龙岗等气田相继投产。2

21、010年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达到234亿立方米大关,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2%。其中四川省境内共生产天然气 167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87亿立方米,中石化西南分公司27亿立方米,中石化普光分公司53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底,全省建成脱硫净化能力270亿立方米/年,其中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150亿立方米/年,中石化普光分公司120亿立方米/年,基本满足脱硫需要。(3)天然气管网进一步完善北内环管道、罗家寨和渡口河集输管道、南干线西段复线改造、川气东送管道等天然气管道相继开工建设,盆地天然气管网更加完善,已形成了以南、北输气干线为主体,以各气源开发区为依托的环形输

22、送管网以及高压输送、低压配送完整的“三横三纵三环”管网体系,天然气输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2010年四川盆地共建有输气管线19034公里,其中四川省境内15034公里,年输气能力380亿立方米。(4)天然气利用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116亿立方米(行业数据),比2005年增加40%,约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9.7%,为全国天然气使用量最多的省份。2.1.5煤炭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十一五”期间,全省加快煤炭勘查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和勘探力度,开展了37个煤炭资源勘查项目,共计查明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亿吨,其中升级储量22亿吨,新增储量11亿吨。重点推进筠连、古叙矿区及大中型煤矿开发建设。全省

23、共有16对大中型矿井先后进入前期准备或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1365万吨/年,投资规模约120亿元。煤炭生产水平持续稳定。经小煤矿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煤炭资源整合,全省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252处减少至2010年的1309处,平均单井规模由2005年的4.2万吨/年提高到2010年的7.6万吨/年。克服汶川地震、淘汰落后产能和资源整合的影响,行业统计的核定生产能力矿井的煤炭产量基本保持7500-8000万吨,未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统计部门全口径统计2010年煤炭产量 万吨)。行业统计的煤炭生产量及核定生产能力如表2-3所示。表2-3 四川省2005-2010年原煤生产量和核定生产能

24、力(行业统计)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原煤生产量(万吨)790579397702735972337700核定生产能力(万吨)943692258970886786079993矿井数(处)2252161914691409134813092.2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2.1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逐步调整“十一五”期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由2005年的11816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10年的1789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8.65%。其中,煤炭由2005年的8665万吨增长至2010年的12973万吨,增长了49.7%;石油由2005年的688万吨增长至201

25、0年的1526万吨,增长了121.8%;天然气由2005年的90亿立方米增长至2010年的175亿立方米,增长了94.4%。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发生调整。随着全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用气水平的迅速提升及工业消费需求的增长,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清洁能源水电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2010年26.44%(包括电力平衡中3.44%的差额)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同期全国8%的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比重不断下降,已由2005年的52.38%下降至2010年的51.79%,预计“十二五”及未来时期,煤炭消费比重还将不断下降。四川省2005及2010年能源消费对

26、比如表2-4所示。表2-4 四川省2005及2010年能源消费情况比较年份消费总量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标准煤折标煤实物量比重折标煤实物量比重折标煤实物量比重折标煤比重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亿立方米万吨2005118166189866552.389836888.3211919010.08390833.0720101789292661297451.792180152612.18233117513.03411526.44注:根据四川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整理2.2.2电源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水电事业发展迅猛。随着大中型水电工程陆续顺利建成投产,水电装机容量占全省

27、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66.6%提高到2010年的74.6%,增长了8个百分点。具备不完全年调节能力及以上调节性能的水电站13座,装机容量共976.2万千瓦,占水电装机容量的30.4%,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若考虑流域梯级补偿效益,这个比重将达到40.5%,同口径比2005年的33.1%提高7.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四川省“十一五”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92台共212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关停153万千瓦的目标。火电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机组由2005年的216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816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65%,最

28、大单机容量由30万千瓦提高到60万千瓦。水电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机组由2005年的330万千瓦(二滩水电站),提高到2010年的690万千瓦(二滩、瀑布沟),最大单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四川电网经过多年来不断向前发展,电网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清洁能源水电的装机容量及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容量不断提升,大功率机组比重提高至新的水平。2.2.3煤炭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关闭小煤矿950多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700多万吨/年。截至2010年底,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的产能比重达到22%,比2005年的16%提高了8个百分点;产量比重为28%,比2005年的11%提高了17个百分点。20

29、10年底煤炭生产企业1100多家,比2005年的2000多家减少900多家;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4.7万吨/年提高到2010年的9.1万吨/年;100万吨以上产量的企业的总产量比重由2005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38%,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时,煤炭行业大力推进机械化及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全省煤矿已基本实现正规工作面采煤,采煤机械化率由2005年不足10%提高到2010年25%,特别是国有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率已提高至70%以上。煤炭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逐步集中,采煤的机械化率提升到较高水平。2.2.4新能源发展有序启动四川省全面完成新能源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

30、。太阳能方面,建成“三州”25个县独立光伏电站46座1245.55千瓦,解决46个乡镇和牧场的用电问题;攀枝花2MW屋顶光伏电站纳入国家“金太阳”工程,并开工建设。风能方面,德昌风电场一期示范工程1.6万千瓦核准开工建设,并于2011年3月投产发电;测风工作有序铺开,多个风电场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风电装备制造业具备生产多种机型能力,年产量超过100万千瓦。生物质能方面,多个秸秆发电项目积极落实前置性条件,基本具备核准条件;建成14个秸秆气化站,年产气400万立方米,供气2000多农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25万户,占适宜建池农户的57%,年产沼气约18.4亿多立方米;建成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

31、1701处,总容积43万立方米;建成资阳5000吨/年生物柴油中试生产线,中石油南充6万吨/年生物燃油生产线项目正稳步推进,推进剑南春10万吨/年葛根燃料乙醇项目、中石油南充10万吨/年多原料非粮乙醇项目和宜宾西成公司6万吨/年巴蕉芋燃料乙醇项目前期工作;攀西地区种植小桐子约75万亩。2.3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3.1单位GDP能耗考核目标按计划完成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1181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1789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约8.7%。全省GDP由2005年的7385亿元增长为2010年的17186亿元(2010年不变价,折合2005年不变价14040亿元),

32、单位GDP能耗相应由2005年的1.60吨标煤/万元(2005年不变价)下降为2010年的1.04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不变价),累计下降20.4%,完成5年降低20%的规划目标。2.3.2二氧化碳排放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由2005年的20668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1820万吨,GDP总量则由2005年的8901亿元(2010年不变价)增长到2010年的17185亿元(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由2005年的2.32吨下降到2010年的1.78吨,5年下降幅度约23%,减排二氧化碳总量4131万吨。2.3.3火电厂污染物排放“十一五”主网燃煤电厂脱硫装机100%,

33、全口径燃煤电厂脱硫装机93%。5年二氧化硫减排51.42万吨,其中工程减排32.01万吨,结构减排19.41万吨,对全省完成减排总量61.16万吨的贡献率达到84%。201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33.41万吨、16.94万吨。2.3.4发电及供电煤耗逐步下降发电煤耗、供电煤耗分别由2005年的400、440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30、356克标准煤/千瓦时。厂用电率由2005年的10%下降到2010年的7.27%。电网综合网损率由2005年的8.00%下降到2010年的7.68%。其中220千伏、500千伏网网损率为1.81%、1.61%,分别比2005年降低0.41

34、、0.97个百分点。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综合网损率1.97%,比2005年降低0.863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脱硫火电厂装机容量1016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83%。四川省2005-2010年火电发电及供电煤耗情况如表2-5所示。表2-5 四川省2005-2010年火电发电煤耗单位:克标准煤/千瓦时,%年份全国四川省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发电煤耗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发电煤耗行业统计统计年鉴数值比全国高数值比全国高数值比全国高数值比全国高200537459820063670.067734240610.630.091435.013697.8159674.1920073560.06623323888.9

35、90.086831.123546.5853460.6320083450.06793223655.730.088229.903333.4353165.1320093400.06623173575.060.077517.073303.7947148.3520103350.0653133566.270.072711.853305.3943940.15注:1、火电厂发电煤耗=(1-厂用电率)*火电厂供电煤耗2、行业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电监委、四川电监办发布的四川省火电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通报;年鉴中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历年水电按等价值法折标准煤系数。2.3.5水电与生态环境移民的协调发展四川省高度

36、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的环境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需,配套建设生态环境用水泄水建筑物;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设置洄游通道、增殖放流、异地建立保护区或保护河段等。按照“完善政策、提高标准、创新机制、加强管理”要求搞好移民工作,确保资源、人口和生态环境三者平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妥善处理移民安置社会影响。“十一五”期间全省水电项目、规模大,移民人数较多,但与生态环境关系总体协调,库区安置区社会稳定、移民工作开展顺利。2.3.6煤炭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成效

37、明显原煤入洗率由2005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35%。2010年矿井水回收复用率、煤矸石与煤泥综合利用率、矿区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30%、50%、30%以上,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5、25、10个百分点。2010年抽采瓦斯(纯量)2.4亿立方米,利用1.1亿立方米,分别是2005年的7倍和6倍;瓦斯利用率由2005年的42%提高到46%。同时,通过对矿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害污染等的综合治理,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4能源民生条件持续改善2.4.1西部农村完善工程在国家支持下完成投资50亿元,新增110千伏变电站3座、线路133公里;35千伏变压器109台、线路134

38、5公里;10千伏及以下低压线路近10万公里、配电台区近2.4万个,农村电网改造面进一步扩大、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省电力公司直供区域全面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15个省电力公司控股县公司居民用电与四川电网同价。全省城乡用电同价每年减轻农村居民电费负担35亿元。建成双流、绵竹、新都、郫县、贡井等12个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区)。2.4.2城市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6亿元,新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4座456万千伏安、线路78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4座22万千伏安、线路320公里;10千伏变电台区263个10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下线路296公里,负荷中心地区电网网架不

39、断加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对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止滑提速和保增长发挥重要作用。2.4.3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在国家支持下,通过积极建设相关工程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累计完成投资约282亿元,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15座,线路3443公里;35千伏变电站818座,线路9774公里;10千伏线路47.13万公里,低压线路54.79万公里;改造配电台区12.8万个;建设光伏电站46座,安装户用光伏发电装置3090套,使得电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已解决无电人口13.97万户39.25万人的用电问题。2.4.4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完成投资10多亿元,基本完成

40、历史遗留的攀枝花、芙蓉、广旺、华蓥山、达竹等五大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新建、维修加固住宅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约1.4万户沉陷区城乡居民受益,沉陷区居民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改善。2.4.5加强煤矿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攀枝花宝鼎、芙蓉、广旺、华蓥山、达竹等五矿区中央下放煤矿以及原省属嘉阳、威远煤矿棚户区改造,将建成住宅建筑面积房屋200多万平方米,安置棚户区居民约4.7万户、15.2万人,总投资60多亿元。“十一五”完成投资约9亿元,矿区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2.4.6推进重点煤矿安全改造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原则,在中央资金的带动下,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推进重点煤矿以“一通三防”、瓦斯综合治

41、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改造,逐步提升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抽采、防尘等系统和机电、运输设备等的技术装备水平,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环境逐步改善,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6.73下降至2010年的3.83,下降36%(其中川煤集团由2005年的2.26下降到2010年的1.68,下降26%)。2.5能源管理逐步健全规范2.5.1完成能源管理机构改革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的统一布署,为整合能源管理职能适应能源发展改革需要,全省决定组建能源行业主管机构。省政府2010年7月批准省能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省能源局于2010年10月组建

42、并挂牌运转后,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加强行业管理,研究制订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协调资源配置、开发利用、节能环保、重大政策等各项工作,为全省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发展改革开展了大量工作。2.5.2创新水电开发建设管理在“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基础上,探索创新水电“流域、集群、统筹、综合”开发机制。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建立健全水电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推动电源开发权管理制度的地方立法,引入竞争机制,严格依法确定水电开发项目法人,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水库效益补偿办法,实行下游受益梯级按受益程度入股分摊龙头水库电站投资,鼓励建设有调节能力的龙头水库电站

43、。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积极开展以“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利益成果共享、依法合理入股、产品当地留存、资源就地转化、财税倾斜地方”等为核心内容的水电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制定水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和小水电(2.5万千瓦以下)管理办法,开展水电开发建设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推动水电与地方经济实现“共赢、共建、共享、共生”。 2.5.3完善并协调落实水电移民政策创新移民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探索创新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农村移民增收和长效补偿机制,确保“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试点和推广“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移民新方针,提前启动和加快移

44、民安置,确保移民安置与工程进度相协调,尽量避免出现“过渡安置”和“水赶人”现象。探索符合民族地区水电移民工作特点的政策措施和办法。2.5.4试行节能发电调度四川电网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节能发电调度试点,通过优先发水电,火电优先发大机组,到2010年底,通过节能发电调度试点运行,累计减少标准煤消耗444.5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5.1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9.5万吨。3目前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3.1目前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长足发展,四川省能源供应总体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但供需总量平衡仍较脆弱,能源供需的结构性、时段性、区域性矛盾仍然存在,各种深层次问题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3.1.1能源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保障供给压力持续增大“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加快,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重化工发展阶段特征明显,GDP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