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143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一、 国内外原油市场分析(一) 原油的基本描述石油工业一般以比重和硫含量或者出产地等来区分不同的原油,原油比重一般采用美国石油协会的API度测定(根据 API 值分轻质、中质、重质)。世界主要原油种类及其特点见下表。世界主要原油种类及其特点种类分布地区特点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包括所有北美洲的原油布伦特原油(BRENT)由欧洲北海东设得兰盆地15个油田的原油组成阿拉伯轻质原油(ARABIAN LIGHT)指沙特阿拉伯产轻质原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此原油作为其制定价格的基准原油之一。API度33.0密度0.8565g/cm,20粘度6.9649mm/s

2、,50凝点-37硫含量2.07%康氏残碳4.65%氮含量0.11%酸值0.03mgKOH/g胶质6.1%沥青质1.5%蜡含量4.5%钒含量18.12ppm镍含量5.24ppm迪拜原油(费佳原油,Dubai)阿联酋迪拜产高硫重质原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此原油作为其制定价格的基准原油之一,是品质差的高硫重质原油的价格标杆杜里原油(Duri)一种印度尼西亚产高含蜡量、低硫重质原油。印尼米纳斯原油(Minas)一种印度尼西亚产低硫重质原油,远东重质原油的价格参考标准API 34含硫量 0.09%TAPIS一种马来西亚产低硫重质原油,是远东轻质原油的价格参考标准API 44.3含硫量 0.04

3、%不同地区原油的API和含硫量情况见下表:若干典型油田的API和含硫量(二)国外1、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及分布据BP全球能源展望,201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13832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54.4%,中南美洲占17.3%,欧洲及欧亚大陆占10.1%,北美占9.5%。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及分布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全球原油产量、消费量及贸易情况总体来看,国际原油供需形势紧张形式进一步加剧。原油需求方面,在经历连续两年下跌后,201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增长3.1%,达到创纪录的8740万桶/日。其中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增加0.9%,即

4、48万桶/日,是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增长。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增长220万桶/日,增幅为5.5%。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中间馏份油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成品油产品类别,增幅为4.4%。原油供应方面,2010年全球石油产量增加了2.2%,即180万桶/日,供需缺口有所加大。其中石油输出国组织继续实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限产协议,全年石油产量上升了2.5%,即96万桶/日,其中最快的为尼日利亚(+34万桶/日)和卡塔尔(+22万桶/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外地区的石油产量增长了1.8%,即86万桶/日,是200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增幅最大。IEA预计,2013年全球原

5、油供需将分别增长1.7%和1.6%,利比亚的复产以及伊拉克、阿联酋等国家的增产将极大地弥补全球原油供应的不足,使得市场基本趋于平衡。全球原油供需情况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原油需求OECD国家4813948106487344956649996497944961148053459634643819300美国1964919761200332073220802206872068019498187711914845800非OECD国家291653016231090332623413035164368173794638

6、7514094445700中国485956525771673869447437781779378201905711200合计7730478268798238282784126849588642885999847148738291500原油供给OPEC国家3064029261310203377634951350983475735722333653432437700非OPEC国家3560635907355563538534695343153399133466336993428753800合计749067470077075805688148581729815448201580278820959150

7、0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IEA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2010年全球原油贸易摆脱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跌局面,重新获得增长。全年,全球原油贸易量增长2.2%,达到2839.4万桶/日。目前来看,世界原油输出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前苏联地区,原油的主要调入地主要为欧洲、北美及东亚等地区。其中,前苏联、中东地区分别占全球石油出口的16.0%、35.3%;美国、欧洲、日本分别占全球石油进口的21.8%、22.6%和8.5%。而亚太地区是全球石油进口增长最快的地区,2010年亚太地区的净进口量几乎占全球增长额的90%,中国(+14.6%,68万桶/日)、日本(+7.

8、1%,28万桶/日)。全球原油贸易流向3、全球十大油田概况 下表为全球前10大油田概况,主要分布在中东及俄罗斯境内。全球10大油田概况油田国家探明储量 (亿吨)年产量(亿吨)原油特点说明1加瓦尔油田沙特阿拉伯107.42.8含腊量少,多为轻质油,凝固点低于-20占整个波斯湾地区的30%2大布尔干油田科威特99.10.7原油特点与加瓦尔油田相似3博利瓦尔油田委内瑞拉52l00万桶重质油4萨法尼亚油田沙特阿拉伯33.25鲁迈拉油田伊拉克26年产量占全国的60%6基尔库克油田伊拉克北部24.47罗马什金油田俄罗斯241中质与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第二巴库,产量居俄罗斯的第二位8萨莫洛特尔油田俄罗斯西伯

9、利亚中部20.61.4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为俄最大的油田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库”9扎库姆油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西部15.9原油质量好,含腊少10哈西梅萨乌德油田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原油含硫量低,质量好4、全球炼厂产能及产量情况2010年,全球炼油产能去年增加70万桶/日,是自2003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多数新增产能来自中国(增长64万桶/日,约全球增量的90%)。2010年,全球原油加工量增加180万桶/日,增长2.4%;增产主要集中在非经合组织国家,非经合组织国家炼油产量占比达50.2%,首次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其中中国原油加工量增加了13.4%,即100万桶/日,引领增长。全球平均炼

10、厂利用率上升至81.5%,是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增长。(三)国内1、国内原油供需情况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累计生产原油2.02亿吨,同比增长6.9%,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尽管国内原油产量大幅提升,但供需缺口仍进一步扩大。2010年国内油表观消费量达4.39亿吨,增长13.1%。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06-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幅高达8%。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2.39亿吨,同比增长17.5%;,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3.79%,比2005年提高了14.06个百分点。综合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能源研

11、究会等的研究,预计到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将增至5.35亿吨,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3亿吨,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达到6.0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近年国内原油产销统计万吨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10月产量18060.618371.718546.31902218990.220301.417024进口量12708.31451816317.517889.320378.923931.120793.5出口量806.7633.7382.9373.3516.9304.2205.7表观消费量29962.232256.134480.936537

12、.938852.243928.337611.8对外依存度(%)39.7243.0446.2147.9451.1253.7954.74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国主要油品累计产量同比变化趋势进口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在2010年进口原油单价上涨28.9%(达564.8美元/吨)基础上,2011年1-9月,我国进口原油单价又同比增长37.8%,达768.9美元/吨。2010年全年,我国原油进口额达到1351.51亿美元,同比增幅为51.4%。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国原油单月进出口数量和累计平均单价进口出口数量累计平均单价数量累计平均单价万吨同比%美元/吨同比%万吨同比%美元/吨同比%2

13、010年9月2329 35.4 557.9 39.1 39 0.0 538.8 35.5 2010年10月1639 -15.3 558.0 35.2 26 -27.8 543.6 34.0 2010年11月2091 22.1 559.8 32.1 58 38.1 542.3 29.1 2010年12月2086 -1.9 564.8 28.9 24 -33.3 544.9 28.2 2011年1月2180 27.4 650.5 18.3 28 115.4 565.4 2.2 2011年2月1995 7.8 663.3 19.4 8 -63.6 551.7 -4.6 2011年3月2167 2.9

14、 689.0 24.5 34 21.4 659.6 16.2 2011年4月2154 1.7 717.3 28.4 29 53 666.4 19.1 2011年5月2155 20.8 743.3 31.0 5 -73.7 686.5 24.8 2011年6月1970 -11.5 753.8 33.1 27 108 692.8 25.4 2011年7月1943 2.3 760.6 35.2 20 17.6 717.0 31.4 2011年8月2104 0.7 766.8 37.1 12 -52.0 729.0 34.8 2011年9月2045 -12.2 768.9 37.8 33 -15.4

15、737.2 36.8 注:此处平均单价自年初累计进口金额/累计进口数量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国研网处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考虑,我国积极推进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工作。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已经分布在中东、前苏联、非洲等地,前10大来源国合计占我国原油进口量的75.29%,其中沙特和安哥拉分别占我国原油进口量的18.7%、16.5%。2010年中国石油原油(包括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千克、美元进口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数量金额合计2.39311E+111.34936E+11沙特阿拉伯4463228774525513906236安哥拉3938191559722743449557伊朗2131

16、947516612035590043阿曼158681569689073344875俄罗斯联邦152457071218829346860苏丹125986616496539103529伊拉克112375652096265682434哈萨克斯坦100538199275550135337科威特983393338354624762792010年中国石脑油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千克、美元进口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数量金额合计29070174492119559958韩国1332081902948200213伊朗314759000235455651印度276617062206518331巴布亚新几内亚2421052

17、21176953318埃及163783989118994632新加坡8435918966147066挪威7264498455727831印度尼西亚6622339949203232泰国6439033843556749卡塔尔54960382431491373、国内10大油田目前国内油气生产大致呈现在西部接替东部、海上补充陆上格局态势。长庆油田、新疆(克拉玛依)、塔里木和吉林油田是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开发较早、较充分的传统石油生产主力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的产量,则逐年递减。大庆油田的产量年递减率平均在%左右,辽河年递减率略低一点,在2.6%左右。2010年,在大庆油田保持稳产4000万吨的同时

18、,长庆油田产量突破3500万吨,海上油气产量也突破5000万吨当量。当前国内年产油气当量排名前10的油田如下表。国内10大油田2008年产量(万吨)2009年产量(万吨)2009年同比增长(%)2009年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储量前景概况进一步说明大庆40204000下降0.5%30.4平稳递减属中石油公司,产量占到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1%,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1997年油田产量达到顶峰(5600.92万吨),目前原油产量已进入递减期,2008年大庆油田提出了4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已经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胜利27742791增长0.6%平稳生产属中石化公司,位于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

19、黄河三角洲地带,1991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顶峰3355.19万吨,目前保持平稳生产。水平井年426口,占新井比例达26.5%,开发了45年长庆13781572增长14.1%190迅速增长。探明石油储量2.65亿吨,天然气基本探明储量5700亿立方米属中石油公司,位于西北鄂尔多斯盆地。为国内产量增幅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油气田。2001年-2009年原油产量年均增速达到14.84%。2000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29.3%,2009年产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按照中国石油的规划,到2015年,长庆油田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打造成中国的“西部大庆”。渤海11

20、001350增长22.7%属中海油公司,为我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基地。在2009年中国建设的20多个重大产能项目中,除西部地区项目外,其他项目就主要集中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延长10901121增长2.8%平稳递增,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00万吨属延长石油集团,是独立于三大石油公司之外的陕西省政府地方直属企业。位于陕北,属特低渗油藏。内蒙, 马达加斯加, 泰国呵叻盆地天然气区块成功中标, 吉尔吉斯斯坦项目新疆12211089下降10.8%36迅速增长属中石油公司,位于西部准噶尔盆地。油气探明率仅为23%和4%,勘探程度在全国各油田最低,资源潜力巨大辽河11231019下降9.3%8.1平稳递减属中石

21、油公司,位于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是国内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油田已开采了40多年,近年来,辽河油田提出稳产“千万吨级”寿命再延长20年的目标,实施“二次开发”战略,使2006年-2008年原油产量基本实现了稳定,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塔河600660增长10%13.45属中石化公司,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深、稠、硫化氢含量高、开采难度大吉林655605下降7.6%油气当量701万吨平稳递增属中石油公司油减少,气增加塔里木645554下降14.1%180.91迅速增长属中石油公司,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1989年建成投产。2009年天然气产量180.91亿立方米,

22、2004年-2009年年均增速67.9%,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之一。2009年,油田上交油气三级储量当量4.97亿吨,创历史新高。来源:中国能源报4、国内炼油能力持续提升,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逐步形成并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达到5.04亿吨/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国内炼油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主导,中国海油、中国化工、中国兵器等国企,延长等地炼企业以及道达尔、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等国外公司参与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2010年,中国石化炼油能力达到2.37亿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46.96%;中国石油炼油能力1.54亿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30

23、.62%;中国海油、中国化工、中国兵器等国企及延长等地方炼厂合计炼油能力约1.13亿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22.42%。除地方企业外,外资公司在华炼油业务也取得重大进展。继道达尔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股建成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之后,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参建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已于2009年正式投产,目前外资在华的权益炼油能力达1050万吨年,占我国炼油总能力的2.2%。此外,中俄天津东方石化项目、委内瑞拉与中国石油合资广东揭阳项目、卡塔尔与中国石油的合资项目、科威特与中国石化广东湛江东海岛项目等中外合资项目也都在推进。上述项目建成后,外资在华的权益能力将增至3680万吨/年,约占全国总炼油

24、能力的5.3%。当前,扩大炼厂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已经成为中国炼油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炼厂大型化、炼化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已成为世界第二和第六大炼油公司,其旗下石化炼厂平均规模已分别达到614万吨/年和697万吨/年;国内已建成20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其中14座配有炼化一体化乙烯装置),其合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49%。此外,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正在华南和西南等地加紧建设或筹划中。若目前在建、拟建和规划中的炼油项目如期全部建成,2015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7亿吨/年左右;而按照较为保守和务实的测算,“十二五”期闻我国的炼油能力也将至少增加1亿

25、吨/年,突破6亿吨/年大关。2010年底中国20座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5、国内凝析油开发利用现状凝析油是与天然气和油田气一起回收的未经分馏的液态烃,它是短链烃和长链烃的混合物,石脑油的收率通常在60%80%,柴油收率通常在20%40%,API度通常在50以上。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凝析油气田超过12200多个,主要分布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东及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主要生产地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内凝析油的产地主在新疆油田、中原油田、东海油田等,其我国新疆的塔里木油田凝析油藏量占全国的80%。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凝析油的开发利用,但一直处

26、于小规模示范应用状态。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正在建设年加工2万吨凝析油生产BTX工业性示范装置。近年来,随着国内凝析油进口数量的增加,凝析油的开发利用受到更广泛关注。2011年,中石化签订了300万吨伊朗南帕斯(South Pars)凝析油的长约,其旗下炼厂包括天津石化、齐鲁石化、茂名石化、广州石化和镇海炼化等都已经开始尝试此种凝析油的加工,上述几家企业的凝析油加工主要还是采取掺炼的方式,用以增加石脑油的产率。2011年4月天津石化将一套老的常减压装置(炼油1号)转做单炼凝析油的装置,可单独加工130万吨/年凝析油,年产72.4万吨轻重石脑油,基本实现天津大乙烯裂解原料自供,天

27、津石化也成为国内首个单炼凝析油的企业。我国凝析油分布简表地区或井号产出层位产出深度(m)产出物塔里木柯克亚Nx3200-3900凝析油塔里木沙雅-O5300轻质油准噶尔夏子街T21500凝析油鄂尔多斯胜利井P13900凝析油四川盆地中坝T2-3凝析油四川盆地八角场J1-32900-3650凝析油东濮文留Es2900凝析油辽河界3井J32000凝析油黄骅板桥2970凝析油苏北黄桥Ny370凝析油苏北黄桥D2290凝析油苏北黄桥S22620凝析油南海琼东南3500-3900凝析油济阳弧岛Nm760-780凝析油松辽黎参1井K1450凝析油吐哈盆地J凝析油二、国内三苯市场供需状况三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

28、原料。在我国,苯主要用作溶剂,其的下游产品还包括异丙苯/苯酚、乙苯/苯乙烯和环己烷等;甲苯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制苯、二甲苯和溶剂等领域,用于生产溶剂的甲苯约占甲苯总消费量的43%,用于生产PX的甲苯约占甲苯总消费量的16%,此外甲苯还可用来生产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己内酰胺、苯甲酸等化工产品;混合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对二甲苯(PX)和邻二甲苯(OX),占比分别达77%和18%,溶剂级二甲苯主要用来生产溶剂、航空汽油添加剂、杀虫剂、涂料和油墨等。国内的三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乙烯裂解副产、炼厂催化重整装置、芳烃装置、炼焦副产品焦化苯等。在苯的来源中,炼厂催化重整和乙烯裂解副产比重各占38%、焦

29、化苯占比约为5%;在甲苯来源中,来自炼油厂催化重整及乙烯裂解副产等石油甲苯占比约82%左右,焦化甲苯约占甲苯总产量的18%左右。近年来,我国三苯的产能、产量显著增长,增速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值,但由于消费增长速度更快,我国三苯供应仍存在约20003000千吨/年的缺口,需要进口或者产能扩建补充。1、 苯2005年以来国内苯产能及扩张较快,除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国苯产量下降3.2%,其余各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目前,国内苯供需状况已基本均衡。2010年,国内苯产量553.1万吨,需求量560.9万吨,进口19.7万吨,对外依存度从2005年7.65%降至1.38% 。2005-2011年

30、国内苯产销统计万吨/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10月产量308347.7416.8418.3466553.1529.8进口量25.529.824.932.862.219.78.3出口量0195.66.927.81210.4表观消费量333.6358.5436444.1500.4560.9527.7对外依存度(%)7.653.014.425.826.871.38-0.4国内苯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东亚及东南亚国家,韩国、日本、泰国为2010年对中国苯出口量最大的3个国家,其出口分别占国内苯进口量的68.66%、24.17%、3.04%。2010年中国苯

31、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千克、美元合计197232563182067987韩国135424265125690295日本4767247343781764泰国60031125089986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口数量金额沙特阿拉伯31381762824980印度尼西亚29038922614313菲律宾20904292059073西班牙1831798美国325560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2、 甲苯近年来,国内甲苯产能已经出现过剩,但是由于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加大了甲苯调油比例,减少了苯的外销量,使得国内苯的产量下降,供需缺口加大。截至2009年底,我国甲苯总产能已超过470万吨/年,

32、但当年产量只有99万吨,表观消费量177.2万吨,供需存在约79万吨的缺口。国内甲苯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的江浙一带以及华南地区的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两个地区消费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40%和30%,其中江苏、广东和浙江三省的甲苯进口量分别占全国进口总量的64%、22%和6%左右,合计占比达92%。近年国内甲苯产销统计万吨/年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产量110.313315116099进口量80.5556.6644.4627.3679出口量0.170.250.210.210.8表观消费量190.63189.41195.25187.15177.2进口依存度(%)42.3 2

33、9.9 22.8 14.6 44.6 国内甲苯进口来源地依然是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在2010年对华甲苯出口前10位国家或地区中占7席,合计占国内甲苯进口量的93.39%,其中韩国、日本、泰国、中国台湾地区国内苯进口的前4大来源地。2010年中国甲苯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千克、美元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数量金额合计829337252701861677韩国347850050291615531日本132928940114811367泰国123803916105435725中国台湾地区120473493102096819美国4207232335296666菲律宾3528892329443733意大利12114

34、96910745755新加坡109632149350881马来西亚29626092716440德国869643810841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我国甲苯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合资石化企业及焦化企业。2009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集团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30.6%及29.2%;焦化企业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7.3%,另外,合资企业及地方企业也有部分产能。2008、2009年我国甲苯新扩能统计万吨/年企业名称产能投产时间镇海炼化14.520.02009年上海石化11.022.02009年南京炼厂11.42008年浙江和邦化学18.02008年5月广州石化10

35、.02008年中海油壳牌12.02008年齐鲁石化17.02008年扩能中油华北石化14.02008年天津石化27.52009年底新建大连石化45.02008年6月独山子25.02008年8月扩能3、 混二甲苯截至2009年底,我国涉及二甲苯生产的企业达到37家,主要隶属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总产能达到1030.6万吨/年。2009年我国混二甲苯的产量只有593万吨,表观需求量752万吨,自给率为78.8%。国内对二甲苯商业需求量比较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张家港、江阴地区和宁波三地由于具有下游产业密集的商贸环境和良好的运力等优势,又成为华东市场二甲苯市场价格的风向标。混合二甲苯表观需求量分析万吨/

36、年年份2008年2009年产量451593进口量97161出口量32表观需求量545752自给率/%8378.82010年中国混合二甲苯异构体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千克、美元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数量金额合计30604412932892泰国29231372660590台湾省6386672523新加坡3702024214韩国1764619552德国1084012850日本628893101英国64535516意大利64110241美国3061344荷兰191069国内混合二甲苯生产企业产能及产量统计万吨/年企业名称产能产量企业名称产能产量扬子石化75.058.5中海石油炼化90.051.0上海石化69

37、.031.0湛江东兴18.07.0镇海炼化68.059.8福建联合石化74.026.2南京炼厂29.022.3洛阳石化23.519.0九江石化3.42.3长岭炼化8.45.1扬子巴斯夫8.06.9武汉石化5.62.2上海赛科10.06.3辽阳石化25.018.0舟山和邦20.012.7吉林石化10.06.2天津石化71.029.0抚顺石化12.07.3齐鲁石化24.011.3大庆石化10.57.3燕山石化3.02.0锦州石化4.02.5青岛丽东60.038.0锦西石化2.01.1石家庄炼厂4.33.4大连石化57.622.0齐旺达海仲4.015.0盘锦乙烯15.91.0青岛大炼油38.031.

38、0大连福佳大化85.034.0茂名石化10.58.5兰州石化25.015.0广州石化31.115.0独山子石化17.82.9中海油惠州12.59.0乌鲁木齐石化5.54.0合计1030.6593.8备注:产量为估值4、 PX目前全球对二甲苯(PX)产能大约3816万吨,理论上全球PX过剩263.5万吨。其中,南美和欧洲是供需比较平衡的地区,北亚和中东是PX主要出口地,中国和印巴地区是主要PX进口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X进口国。PX可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PTA与乙二醇反应可生产聚酯。相对于下游PTA的建设步伐,国内PX建设速度一直比较缓慢。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新增PX产能80万

39、吨,总产能为906万吨,PTA新增产能440万吨,总产能达1996万吨。若按生产1吨PTA所需0.655吨PX计算,无论是新增产能方面还是总产能,国内PX与PTA存在严重不匹配。2010年我国PX产量662万吨,进口353万吨,自给率提高到65.3%,表面上看我国PX的进口依存度不断降低,由2005年的41.9%降至2010年的34.8%,但目前PX依然主要来源于炼厂催化重整与石脑油裂解工艺,在国内炼厂以生产成品油为主的形势下,可供生产PX的原料有限,产能扩张空间小。2011年PX的下游产品PTA的产能扩张比较多,预计在400万吨,折合260万吨左右PX需求增加,预计到2015年我国PX需求量

40、将达到1600万吨左右;而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争取到2015年国内对二甲苯(PX)力争自给率达到85%左右。未来几年国内PX产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但供需形式仍将偏紧。我国主要PX生产企业产能见下表,其中中石化镇海炼化、中海油惠州石化、大连福佳采用的是IFP(Axens)技术,其余企业均采用了UOP技术。5、 PTAPTA 产业链为原油石脑油PXPTA聚酯纤维。,PTA 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酯,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近年来,我国PTA产能、产量、需求量

41、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截至2010年底,国内PTA产能已经从2002年330万吨/年扩充至1531万吨/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目前我国PTA产能已经占据亚洲41%,占全球产能的31.5%;同时,国内PTA产量也从2002年的245万吨猛增到2010年的145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25%。2010年我国PTA表观消费增长率为17.2%,达到1995万吨/年。国内PTA的自给率从2002年的36.4%升至2010年72.9%。尽管2010年国内PTA装置开工负荷率升至97 %左右,但是国内仍存在约540万吨PTA的产需缺口,占当前产能的35%。201

42、1年,预计国内将有总计470万吨/年的新建聚酯产能投运,总产能增加到3330万吨/年。按照生产1吨PET需要0.86吨PTA计,470万吨/年新增产能需要的PTA为404万吨/年。综合考虑聚酯扩能、纺织品出口及与涤纶密切相关的棉花等情况,预计2011年PTA表观消费增长约9%,将小于2010年的表观消费增长率。届时,2011年PTA表观消费量约为2180万吨,PTA进口总量将与2010年基本持乎,约为530-580万吨。截至2010年末,国内共有17家PTA生产企业,尽管企业数量少,但规模普遍较大,2009年5家企业进入全球PTA产能前10排名。同时,民企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角,当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国内PTA产能的32%、40%、28%,民营企业产能已占据首位。例如:2011年逸盛石化产能将达515万吨/年,将超越中国石化产能337万吨/年(含上海石化、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