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201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 征求民意总体战略示意图 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总体战略示意图 双城双港 总体战略示意图 相向拓展!-splitnewspage-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 一核!-splitnewspage- 中心城区发展策略示意图 一主两副 沿河拓展!-splitnewspage- 天津市文化中心总平面图!-splitnewspage-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

2、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去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等重大问题作出展望和安排。 按照高起点规划的要求,我们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设计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团队共同承担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开展了港

3、口集疏运、盐田利用等多项专题研究,并邀请规划、交通、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研讨和论证。 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先后十几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深入讨论研究。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审议。规划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从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征求意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推动“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天津、

4、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同时开辟专门展厅进行展示。有关组织单位还设置专线电话、电子信箱和意见箱等,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并体现到规划成果之中。 展示地点: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一楼公示区 通讯地址:河北区博爱道30号 邮编:300010 联系人:赵利华 意见建议投递方式: 电子邮件:zlgh 电话:24457387 联系人:刘成哲 一 总体战略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

5、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示意图 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总体战略示意图 双城双港(一)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中心城区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滨海新区核心区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城市功能的跨越,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

6、特优势。北港区包括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临港工业区(含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旅游和客运等综合功能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南港区是指独流减河以南规划建设的新港区,近期主要依托石化、冶金等重化工,建设工业港区,远期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 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促进北方经济中心建设。 通过“双港”战略,加快南港区建设,扩大天津港口规模,培育壮大临港产业,调整优化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欧亚大陆桥优势,进一步密切与

7、“三北”腹地和中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 铁路疏港示意图 区域铁路大通道示意图 公路疏港示意图 高速公路大通道示意图(二)相向拓展 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中心城区沿海河向下游区域主动对接,为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滨海新区核心区沿海河向上游区域扩展,放大对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是天津极具增长潜力的发展空间。通过重点开发,使之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逐步发展成为天津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重要

8、国际交流中心。同时,统筹推进双港开发建设,相向发展,实现双港分工协作,临港产业集聚,南北功能互补,做大做强天津的港口优势。 通过双城及双港相向拓展,引导城市轴向组团式发展,在海河两岸集聚会展、教育、旅游、研发、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老区支持新区率先发展、新区带动老区加快发展,海河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多极增长的新格局。 (三)一轴两带 总体战略示意图 一轴两带一轴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有效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职能,实现与北京的战略对接。依托“京滨综合发展轴”,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

9、密集带,形成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 “东部滨海发展带”贯穿宁河、汉沽、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等区县,向南辐射河北南部及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向北与曹妃甸和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呼应互动。 “西部城镇发展带”贯穿蓟县、宝坻、中心城区、西青和静海,向北对接北京并向河北北部、内蒙延伸,向西南辐射河北中南部,并向中西部地区拓展。 通过“一轴两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新城和城镇功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北京的战略对接,扩大同城效应;强化天津服务带动作用,促进和扩大与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我国东中西互动、南北协

10、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强化滨海新区改革示范效应,增强天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四)南北生态 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南的“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 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北的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北疆电厂等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通过“南北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构建天津城市生态屏障,融入京津冀地区整体生态格局,完善城市大生态体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增强天津的环

11、境承载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京津冀区域生态格局示意图 总体战略示意图 南北生态二 发展策略 依据“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调整完善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市域空间格局。 (一)滨海新区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引擎、示范、服务、门户和带头作用,立足融入区域,服务区域,扩大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亚的合作联系,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

12、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规划提出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 一核双港 九区支撑一核 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建设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国际化门户枢纽。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 双港双港 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龙头带动 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率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3、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凸显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九区支撑 通过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临空产业区等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

14、业、航空制造产业;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海滨旅游区主要发展主题公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海港物流区主要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业;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及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九个功能区 建设中的响螺湾商务区效果图二)中心城区发展策略 为缓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人口、交通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塑造现代化大都市形象,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发展策略。 一主

15、两副 是指“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和“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两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由小白楼、解放北路、南站商务区,以及滨江道、和平路商业区组成,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办公和中高端商业。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由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西站中心商务区等组成。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由综合会展区、商业商务区等组成。 通过“一主两副”,实现中心城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塑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 沿河拓展 实施沿海河拓展策略,进一步加强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把海河两岸打造成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功能提升 通过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重点发

16、展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文化品位和宜居程度,实现中心城区功能全面提升。 建设中的津湾广场效果图(三)外围区县发展策略 为提高外围区县综合实力,突出区县发展特色,加强城乡互动,实现各区县加快发展,规划提出外围区县实施“新城集聚、多点布局、特色发展”的策略。 外围区县发展策略示意图 新城集聚 多点布局新城集聚 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县、京津和团泊等新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载体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县发展。 武清新城发展成为京滨综合发展轴上的重要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宝坻新城发展成为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商贸物

17、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静海新城发展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生态宜居城市。宁河新城发展成为联系东北地区的门户,京津唐地区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蓟县新城发展成为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北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和生态城市。京津新城发展成为京津唐地区以休闲旅游、会议会展、文化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彰显北方水城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团泊新城发展成为以科技研发、教育体育、创意产业、旅游度假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多点布局 通过构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三级镇村体系,统筹城乡居民点、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提升城镇综合实力和服务带动能力,

18、成为带动区县加快发展新的增长点。 特色发展 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高水平的示范产业园为带动,彰显产业特色、环境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促进各区县与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的产业对接和互动。 三 战略实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经过三年左右艰苦奋斗,展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一)工作布局 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 滨海新区以加快“双港”和九个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尽快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

19、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中心城区以加快海河综合开发建设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资源,实现全面提升。各区县以加快新城、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完善镇村体系。三个层面分别突出各自优势,培育更多的强区强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重点任务 坚持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保护并举 加快产业带、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海港、空港、铁路、公路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密切与周边地区及国内外的联系,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大生态体系,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推动 坚持当前、近期、长远相结合 集中力量加快

20、推进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优势支柱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津湾广场、天钢柳林地区(海河上游后5公里)、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天津西站、天津机场二期、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客运专线、津保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新生态城等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做到年年有新变化、三年见大成效,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迎奥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后的奥体中心地区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单体面积

21、较小、功能不完善、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为适应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现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天津城市形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天津市文化中心,要求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坚持一流水平,运用先进理念,博采众家之长,将其建设成为天津的标志性区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高水平、高起点搞好文化中心规划设计工作,市规划局从去年5月份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文化中心区域城市设计方案与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专家评审、方案优化等工作。历经一年多的时间,邀请了 30多家国内外一流的文化建筑设计单位参与设计,征集到了100多个设计方案,进

22、行了20多轮的深化完善。为了保证设计方案优中选优,邀请16名院士和著名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文化中心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评选。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天津决定规划建设文化中心具有战略眼光。通过国际征集进行高水平的设计比选,使天津市文化中心项目的规划设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深入讨论研究。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从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设计方案,为文化中心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征求意见工作坚持以

23、人为本,广泛集中群众智慧,推动“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天津、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同时开辟专门展厅进行展示。有关组织单位还将设置专线电话、电子信箱和意见箱等,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并体现到规划设计和建设成果之中。 展示地点: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一楼公示区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博爱道30号 邮 编:300010 联系人: 赵利华 意见建议投递方式: 电子邮件:whzx 电 话:24457390 联系人:崔磊 总体城市设计 文化中心规划建设项目位于河西区,区域西侧与迎宾馆和天津大礼堂毗邻,东至隆昌路、南

24、至平江道、西至友谊路、北至乐园道,用地总面积90公顷。该区域环境优势明显,现状有中华剧院、科学技术馆、博物馆、银河公园等重要公共设施。2008年,通过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比选,确定了文化中心区域的整体布局。 文化中心区域的总体城市设计是,利用银河公园与现状乐园的绿化、湖面形成开敞空间,从天津大礼堂向东延伸景观轴线,在轴线底景布置天津大剧院,面向湖面,与水景相映成趣。在湖面南侧,结合现状保留的天津博物馆(改建为自然博物馆)与中华剧院,自西向东依次布置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形成文化带;在湖面北侧,布置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乐园。规划中的南侧文化带建筑端庄典雅,北侧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

25、、天津乐园活力动感,两侧建筑的尺度设计和材质运用相互协调、呼应,烘托出天津大剧院清新大气的主体地位。 在交通组织方面,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区域人流集散特点,依据区域道路交通网络,中心城区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服务于文化中心,实现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保证人流的快速集散;同时,完善周边地区道路网络,并结合地下空间开发,为项目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文化中心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充分展示天津大气、洋气、和谐、现代的靓丽形象。 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局部效果图天津乐园沿湖面效果图天津大剧院沿湖面效果图天津市文化中心总体鸟瞰图天津博物馆沿平江道效果图天津美术馆沿平江道效果图天津图书馆沿平江道效果图天津青少

26、年活动中心 目前,青少年活动中心用于青少年活动部分的建筑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大量的青少年活动空间都设在室外,受天气影响很大,而且设施老化,不能满足我市青少年活动的需求。 新建的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规模、功能和设施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和完善。在建筑规模方面,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在使用功能方面,儿童城、欢乐水城、地震教育馆、拓展训练馆、数码艺廊等场所能满足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天候教育、培训和娱乐等综合服务的需要。同时,文化中心区域内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大剧院都将成为本市青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场所。 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造型完整简洁,与城市周边呼应,在北侧乐园道形成富有

27、活力的城市界面。其南立面以现代经典柱廊营造城市的空间氛围,与南侧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和天津大剧院建筑相呼应,共同构成清新、靓丽、富有活力的文化区域。设计结合规划地铁站点,将使用功能延伸到地下一层,形成形态丰富的内部商业街,能满足多种活动需求。 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藏书400万册,面积相对较小,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的新天津图书馆可藏书1000万册(件),阅览座席4000个,日接纳读者8000人次。现坐落于高校科研区的复康路图书馆,将作为以科研、学术、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专业图书馆。 新建天津图书馆占地约3.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5万平方米,馆藏以文化艺

28、术类和大众读物类图书资料为主,主要功能为借阅、数字图书、藏书、学术交流、社会教育、古籍保护和修复等,是一座为广大市民提供知识型借阅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建筑设计立意构思为“智慧乐园”。设计强调图书馆是承载智慧的建筑,在功能上实现了老年和青少年阅览共享,使其成为市民热爱知识的乐园。建筑内部结合阅览功能设置了七个采光中庭,寓意图书馆是知识的天堂。该建筑造型简洁、大气、现代;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对防灾、节能、书本流线等技术问题均有独到的设计;构思创意新颖,定位准确。 天津美术馆 美术馆是保护、积累人类文化精神和艺术财富并使之绵延传世的艺术殿堂,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现存

29、美术作品数量多,档次高,品相好,在全国名列前茅。达到国家级收藏标准的有2万余件,其中一级品500余件,二级品2000余件。但是,我市至今没有市级专业美术馆。为了繁荣我市美术创作,积累文化财富,将规划建设集收藏、展览、征集和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美术馆。 天津美术馆占地约2.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展览近现代美术作品,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培训、研究和美术作品收藏。馆内将建设0.16万平方米前厅和0.7万平方米展厅。其中,固定展厅包括中国字画厅、西洋美术厅、雕塑厅和现代艺术厅;交流性展厅包括主展厅和一般展厅。此外,建有约0.5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区、0.36万平方米的创作展示

30、培训室等功能区。 天津美术馆建筑设计通过精心布置参观流线,实现从自然到文化,从文化到自然的空间转换,强化了公众从外部环境进入建筑内部的体验过程。在建筑内部,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个通向所有楼层的艺术大厅,公众能充分体验浓厚的艺术氛围。该方案设计外观大气、简洁、内敛;内部空间丰富,流线组织顺畅,中庭效果生动,内外空间融合。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件、馆藏图书20万册。由于博物馆面积不足,目前天津博物馆只能对外展出十分之一的藏品。由于没有地库的功能,大量藏品只能在馆外另辟地方收藏,不利文物保护。为提升我市博物展览、文物保护工作水平,满足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31、将规划建设新的天津博物馆。现有自然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现代功能的需求,将现有博物馆改建为自然博物馆。 新建的天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基本陈列、引进展览、学术交流、文物库房及办公等,年接待能力150万人次。馆内将建设1个序厅和16个独立展厅,同时,1.4万平方米的文物库房能充分满足馆藏需要。 新的天津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收藏与展示场所,更是传播文化、交流共享的城市殿堂。建筑设计以“世纪之窗”为空间主题,尝试再现天津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世纪之窗”是“回顾天津设卫建城600年的文明之窗”、“再现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历史之窗”和“展望天

32、津美好前景的未来之窗”。该方案设计创意新颖,整体效果独特,设计手法简洁、大气。建筑内部空间富有特色,特别是历史大厅以逐级上升、层叠错落的中庭空间,形成强烈的纵深感,仿佛时光隧道,依次连接古代、近代、现代展厅,带领公众游历天津的文明和历史发展。 天津大剧院 天津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国际港口城市,但至今没有一座综合性的专业大剧院,缺少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了加大中外文化交流,扩大天津影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将规划建设一座代表天津艺术表演水平,能满足接待国际一流大型歌舞剧、综合文艺和经典话剧演出需要的天津大剧院。 天津大剧院由综艺剧场、曹禺剧院和小剧场组成。其中,综艺剧场以歌舞类演出为主,

33、座位约1600个;曹禺剧院以话剧演出为主,座位约800个;小剧场以乐器独奏欣赏和小话剧表演为主,同时具有表演艺术研讨等使用功能,可容纳观众300人。 天津大剧院建筑设计立意构思为“城市舞台”。大剧院面向湖面,利用亲水台阶创造出宽敞的公共空间,形成开放的城市舞台,既可供市民休憩、观景、交流,也能满足室外多功能表演的需求。大剧院的建筑形式很好地处理了与周边建筑形态的关系,起到了文化中心区域主导作用。通透手法的运用以及亲水台阶,加强了文化中心东西向人流的联系,扩大了市民的活动空间,增强了建筑的城市功能。其内部空间紧凑便捷,使用功能合理,三个剧场可分别独立使用,便于经营管理。该建筑很好地协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设计理念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建筑形式简洁大气、和谐圆润,大剧院将会成为城市亲和、开放的艺术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