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有限公司XXXX年-XX年企业发展5年规划(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集团有限公司XXXX年-XX年企业发展5年规划(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极集团有限公司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二、规划编制原则三、规划编制依据四、规划范围五、规划期限第二章 战略分析:形势与现状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二)经济环境分析(三)社会环境分析(四)技术环境分析二、产业环境分析(一)产业寿命周期分析(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三)产业生态系统分析(四)产业战略群体分析(五)产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三、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需求分析(二)竞争分析四、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一)企业基本情况(二)企业资源条件分析(三)企业核心能力界定五、企业战略选择分析(一)企业竞争力分析1、价值连分析2、企业竞争力雷
2、达图(二)企业战略地位评估1、波士顿矩阵分析2、通用矩阵分析3、SWOT分析4、SPACE矩阵分析第三章 战略定位:方针与目标一、企业愿景与使命二、战略方针三、战略目标第四章 战略部署:布局与步骤一、战略布局二、战略步骤第五章 战略实施:任务与项目一、主要任务二、重大项目第六章 战略保障:措施与控制一、保障措施二、控制手段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战略决定生死,细节决定快慢。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未来的宏伟蓝图,是指导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企业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集团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清晰描绘集团未来发展的美丽愿景和宏伟目标,科学界定集团业务经营范围和
3、发展方向,详细阐明集团经营理念和价值体系,集中体现集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图,明确提出集团未来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最终汇集成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二、规划编制原则:本次规划按照“认清形势,摸清家底,找准方向,明确目标,选好路经,备足粮草”的编制思路,遵循下列编制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核心原则。编制规划主要考虑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现市场机会,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兼顾主要竞争对手发展态势和医药科技进步趋势等重要影响因素。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与管理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结合,股东利益与员工福利平衡。3、坚持
4、“实事求是”的规划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使现实条件与理想目标相匹配,科学继承与大胆创新相结合。4、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方法,广泛听取企业内外各种意见和建议。三、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年)、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重庆市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
5、划、重庆市医药工业“十一五” 发展规划四、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涵盖集团下属各企业,重点是医药工业产品规划。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重点规划未来五年(20072011年),并展望到十年(20072016年)。第二章 战略分析:形势与现状战略分析是企业从战略的角度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全景式地梳理和判断,以便把握环境机会,避免环境威胁,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从而为战略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生存发展谋求正确之道。据国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20%盈利能力是由行业因素决定的,36%来源企业特点和战略行动,其余44%是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图2-1)由此可见,环境分
6、析和预测在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何等重要!图2-1 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战略分析包括战略环紧分析和战略选择分析。战略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等因素(图2-2);战略选择分析是在内部环境基本明确的情况下对企业战略地位和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内部条件行业结构 行业寿命周期市场需求现状、资源能力 竞争情况行业成功关键因素行业生态系统 行业战略群体经济、社会、技术图2-2 企业环境构成图一、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一般来说,影响企业战略的宏观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
7、ocial)、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对上述因素的分析简称为PEST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在一个稳定的法制环境中,企业能够真正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己正当的权益,并得以长期稳定发展。当前及未来几年我国的政治法律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中国正面临着有力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国内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素,改革开发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3、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8、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4、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日益增强,遵守守法,依法办事,守法经营将成为全体公民和企业的必然选择。5、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就业促进法、企业所得税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6、台海危机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和平。(二)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与政治环境相比,经济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更直接、更具体。经济环境的特点如下:1、世
9、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全球GDP年增长率连续数年稳定在4%以上,2006年世界经济总量已达46.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13.3万亿美元,日本4.46万亿美元,德国2.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前三强。2、全球资源能源价格高昂、贸易壁垒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地区发展失衡、恐怖主义猖獗、自然灾害频繁、传染性疫病暴发、地区安全热点不断,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时刻干扰着世界经济的发展。3、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跨国直接投资与世界贸易持续增长,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的盈利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4、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
10、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经济总量2006年达21.0871万亿元人民币(约2.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出口总量9691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5、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推动国家向现代化方向迈进。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工作日益增强,现代市场体系正逐步完善。7、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
11、水平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8、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形势更加多样,手段更加科学。9、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鼓励就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国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推动消费结构。10、资本市场不断发育成长,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将趋向多样化,直接融资比重大,企业的财务成本降低。11、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增值税转型,所得税并轨,资源税提高,出口退税及关税调整等税收政策将陆续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12、人民币持续升值、流动性泛滥、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剧增,将导致央行加息频频,信贷收紧,影响企业现金流,增加企业成本。(三)社会环境分析
12、: 社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存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这些因素将影响消费结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和企业的投资方向等。其特点为:1、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上升,人力资源丰富。2、人口低速增长,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3、社会更加开放,思想更加活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价值观趋于多元化。4、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身心更加疲惫。5、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不和谐因素增多,如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明显,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不健全,资源环境压力大等。6、全球气
13、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7、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大幅提高。(四)技术环境分析:企业的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科技要素及其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主要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其特点为:1、“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首要战略。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题,国家将实施一系列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及政府采购政策。3、国家将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并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4、
1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项目、企业将受到政府、资本和消费者的青睐。5、经济全球化带来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科技资源将会有效整合及全球共享,科技投入的形式更加多样,金额大幅提高。二、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又称行业环境,是企业经营所面对的中观环境。对其的分析主要包括产业寿命周期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产业战略群体分析和产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一)产业寿命周期分析:1、医药行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创新药物的上市,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2006年全
15、球药品市场规模已达6430亿美元,占全球GDP1.4%,年增长率7%,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增长4.4%的平均速度。预计到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将达到73507450亿美元,2020年达1.3万亿美元(图2-3)。 图2-3 1999年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2、中国医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格局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环境下,中国医药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78年至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16.1%,是同期GDP增长的一倍。2006年,全国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2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9%,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5%; 实现销售收入
16、4999.20亿元,同比增长17.17%,产销率95.12%;实现利润397.24亿元,同比增长10.61%;资产规模总计6376.66亿元,同比增长10.31%;总负责3241.98亿元,同比增长8.65%;资产负责率50.84%;较上年同期下降0.78个百分点;全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39.32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8.2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3.30%(图2-4)图2-4 1999年2006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1、美欧日控制全球医药市场,中国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北美、欧洲、日本是全球最大的三个药品市场,约占全球份额的88%,其中美国位居首位,约占
17、全球份额的42%(图2-5)图2-5 全球药品市场分布图(2005年)从增长趋势来看,未来5年全球医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58%的范围,其中,北美和欧洲市场增速在5%8%;亚洲、太平洋洲和非洲市场为9%12%;拉丁美洲市场7%10%;日本市场3%6%。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亮点,增速连续多年超过17%,2005年已成为全球第九大市场,预计在2010年成为第七大市场,2020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印度、巴西、土耳其、俄罗斯、韩国、墨西哥等其它六个新兴市场也处于高增长态势(表2-1)排序2000年2005年2010年国家市场规模(亿美元)国家市场规模(亿美元)国家市场规模(亿美元)1美国1510
18、美国2560美国38102日本580日本680日本8103德国170德国340德国4504法国170法国310法国3405英国110英国220英国2906意大利110意大利200意大利2907西班牙70西班牙150中国2808巴西67加拿大140西班牙2109加拿大63中国130加拿大18010墨西哥58墨西哥83墨西哥12011中国50土耳其72韩国110注:资料来源IMS;中国市场数据不包括中药产品。2、大型跨国医药集团推动医药经济全球化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医药产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十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2006年排名全球前10
19、位的大型医药集团累计销售额达2718.3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42.3%(CR10为42.3%),排名前50强的企业累计销售额为45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7%(CR50为70.7%)。其中美国辉瑞公司(Pfizer)以450.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蝉联世界第一(表2-2)表2-2 2006年全球制药企业前10强排名企业国别销售额(亿美元)占全球份额(%)增长率(%)R&D费用(亿美元)占销售额()辉瑞美国葛兰素史克英国赛诺菲安万特法国诺华瑞士阿斯利康英国强生美国默克美国罗氏瑞士礼来美国惠氏美国合计在全球排名前50强的制药企业中,美国有20家,英国有3家,日本9家,瑞士3家,德国5
20、家,丹麦3家,荷兰1家,以色列1家,比利时2家,法国1家,澳大利亚1家,冰岛1家。销售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4家,10亿50亿美元的企业28家,排名第50位的田边制药销售额为13.5亿美元。这些跨过医药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控制力,并投入巨资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国际化的市场运作,产品畅销全球。因此,大企业、国际化、畅销产品已成为当代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显著标志。3、中国医药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朝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2006年全国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23.73亿元,其中,化学原料药1288.81亿元,化学制剂1506
21、.14亿元,中成药1173.51亿元,医疗器械448.45亿元,生物生化药422.48亿元,卫生材料230.10亿元,中药饮片216.60亿元,制药机械37.63亿元(图26);国有经济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38.01亿元,同比下降0.98,集体经济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4.30亿元,同比增长18.93,股份制经济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492.74亿元,同比增长16.86,外资与港澳投资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433.02亿元,同比增长17.27,其他经济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45.66亿元,同比增长30.73(图27)。图262006年医药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图272006年不同经济类型在工业总产
22、值中所占比例4、国内医药企业发展日益规模化、集约化,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我国由于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结构不合理,突出的特点是“多、小、散、乱”,行业集中度低,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十分缺乏。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医药工业企业有5735家,中小型企业占80%。2006年大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5.82亿元,同比增长10.14%;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98.03亿元,同比增长13.11%;小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19.88亿元,增幅达27.56%(图28);中小型企业处于行业主导地位。 图282006年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在工业总值中的比例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竞争加
23、剧,未来几年医药行业的整合力度将加大,企业间收购、兼并日益增多,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向龙头优势企业聚集,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2006年全国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药工业有6家;销售过100亿元的商业企业有3家,过50亿元的商业企业有9家;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市场集中度为32.56%(10032.56%);商业百强企业市场集中度为67.88%(10067.88%)。5、医药产业成地区集聚态势:2006年,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其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67.82%。其中,总产值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江苏、浙江;而总产值增幅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河南、山东、四川
24、(表23)表232006年工业总产值按地区排名情况(前10位)排名地区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所占比例()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河南省河北省四川省北京市辽宁省前十位合计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医药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重庆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约9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2位。6、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我国是全球化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液、冻干粉针剂、粉针剂、输液和缓(控)释片等八大类化学药物制剂年产量分别达到4125亿片、959亿粒、83亿包(袋)、242亿支、15亿瓶、105亿瓶、60亿瓶(袋)和25亿片;疫
25、苗年产量超过13亿个计量单位。国内制药企业主要集中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和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重复生产严重,缺乏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市场同值化竞争加剧。以市场销售额最高的抗感染药为例,注册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多大300余家,注册生产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产品的企业超过百家。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仅为1.02%。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配套条件,大部分企业无法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使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没有突破,产品更新换代缓慢,造成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低端领域,国内市场的高端领域也主要被进口或合资产
26、品占据。(三)产业生态系统分析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生存观和战略思维已从单纯强调“竞争”变为注重“镜合”,并最终转向“共同进化”。所谓“共同进化”,就是指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成功,必须和相关企业共同进化,一起塑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而不是竞争或合作,或单个企业的进化。因为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前景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及使最出色的企业也可能被周围条件所毁灭。所以,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是每个想成功的企业必须担负的责任。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分析,就是详细剖析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未来几年,医药产业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国际制药业
27、:()发达国家和跨国医药集团争相发展生物技术随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正如化学医药在20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全球医药产业高速发展一样,生物医药越来越成为新药创新的主要来源和未来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2004年全球生物制药销售额达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005年为631亿美元,增长18%;2006年达735亿美元,增长14%;均显著高于整个医药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占全球药品市场的比重由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目前的11.4%;预计在2020年生物药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将超过三分之一。2006年有两个生物药品闯入全球1
28、0大畅销药行业,它们分别是排名第六位的“达贝泊汀”(促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50亿美元)和第九位的“依那西普”(抗关节炎药,销售额45亿美元)。全球目前有20余个生物药成为年销售额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产品。生物药占据了全球新药研发线的27%,总数约2000多种,其中80%已进入临床试验。一批“重磅炸弹”级生物创新值得期待。(2)以植物药和海洋药物为代表的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进入21世纪以来,回归自然,崇尚天然产品逐渐成为世界潮流。而对化学药物环境污染大,毒副作用明显的窘境,天然药物在全世界备受重视和青睐。据WHO估计,未来十年植物药的开发利用将在世界各地全面兴起。2006年国
29、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近400亿美元,年增长20%。世界各国正不断放宽对中医药的限制,中医药正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3)“重磅炸弹”级专利创新药品是跨国药企攻城掠寨的制胜法宝,跨国制药企业投入巨资进行新药研发,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全球药品市场40%的增长归功于创新药物的上市。2006年全球制药企业前50强累计研发费用827.35亿美元,占其销售收入的18.2%。去年全球共有31个新分子实体药物投放到各主导市场,这些产品将有可能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目前,全球重磅炸弹级药品数量近100个,与2000年的36个相比,数年间增加了约三倍。全球前30强制药企业旗下均拥有“重磅炸
30、弹”级产品。全球最畅销的10大品牌药物2006年销售额合计达6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的9.9%。其中来自美国辉瑞公司的调脂药“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以136亿美元的销售额高居榜首,该产品已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畅销药宝座(表2-4)。重磅炸弹药物是未来5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表2-4 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前十大品牌药排 序产品名称销售额(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按恒定汇率计算的年增长率(%)所属治疗类别生产厂商(排名)1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立普妥,Lipitor)1362.24.2血脂调节药辉瑞(1)2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耐信,Nexiu
31、m)671.116.9原子泵抑制剂阿斯利康(5)3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复方制剂(fluticasone+salmeterol,Seretide/Advair)631.010.3呼吸系统用药葛兰素史克(2)4氯吡格雷(clopidogrd,波立维,plavix)581.0-3.4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赛诺菲-安万特(3)5氨氯地平(amlodipine,洛活素,Norvasc)500.8-0.5抗高血压药辉瑞(1)6阿法达贝泊汀(clarbepoetinulfa,Aranesp)500.835.6促红细胞生成素安进(12)7澳氮平(olanzapine,再普乐,Zyprexa)470.8-0.4抗精神病
32、药礼来(9)8利培酮( risperidone,Risperdal)460.812.3抗精神病药强生(6)9依那西普(etanercept,Enbrel)450.718.4抗关节炎药安进/惠氏/武田(12)10文拉法辛(venlafaxine,Effexor)400.72.7抗抑郁药惠氏(10)合 计6009.98.0(4)国际非专利药市场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这一烦恼,困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政府,为了降低医疗支出,各国纷纷鼓励和增强非专利药的使用。据统计,美英两国仿制药的使用率达到50%左右,零售市场份额约占22%。近年来随着一些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炸弹”级药品
33、专利相继到期,非专利药领域呈现出明显快速增长趋势。今后5年中,有高达70余种品牌药将会在全球主要的医药市场失去专利保护,市场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表2-5)。2006年全球专利到期产品的市场价值超过230亿美元,2007年超过160亿美元,2008年约200亿美元。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非专利药市场约为4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远高于专利药市场增长率;2004年达450亿美元,年增长率10%左右;2005年550亿美元,增长33%;2006年超过650亿美元,增长18%;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生产国,他们已通过收购等方式进入欧美国家主
34、流药品市场,在国际非专利药市场开拓上抢得先机。许多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也纷纷进入非专利药市场领域,竞争日益加剧。(5)医药产业国际化分工日渐明晰,外包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集团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重新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加快全球战略布局和产业转移,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表2-5 未来五年重要专利失效一览表年份失效专利情况2007在美国市场上有14个重要药物将失去独家销售权,其中包括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洛活喜”、“耐信”、“利培酮”,以及其他4个重磅炸弹药物;在欧洲市场,在失去专利保护的药物中,只有“利培酮”属于重磅炸弹药物2008 14个药物将在
35、美国市场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文拉法辛”和“福喜美”,有可能还包括“Advair”,以及另外3个重磅炸弹药物;在欧洲主要医药市场上,有9个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福喜美”和“文拉法辛”。20095个重要药物将在美国市场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Prevacid”;在欧洲主要医药市场,7个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耐信”、抗溃疡药“Pantozol”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科素亚”。2010在美国市场,“立普妥”的专利将于这一年的3月24日失效,另有其他12个药物也将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重磅炸弹药物Levaquin),“科素亚”和“Protonix”也将面临仿制药的竞争
36、;在欧洲市场,5个药物将面临仿制药的竞争,其中癫痫症治疗药“开浦兰”最为重要。2011在美国市场,10个重要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波立维”、“思瑞康”和“再普乐”、以及另外3个重磅炸弹药物。不过,考虑到“波立维”正处于法律诉讼,这个药物的专利可能不会在2011年失效;上述药物中的四个(包括“再普乐”)将在欧洲主要市场上失去专利保护,另有其他7个药物也将在欧洲市场失去保护,其中最有名的当属2011年11月专利失效的“立普妥”。最近几年,全球外包(Outsourcing)业务迅猛发展,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链关系转变和产业基地转移趋势加快。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促使跨国企业
37、业务外包的主要推动力。外包业务已渗透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其中最主要的外包业务是研发外包(CRO)和生产外包(CMO)。跨国医药巨头为了节省新药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增强研发的针对性,进一步将研发网络扩大到科研资源丰富、科研基础较好、科研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研发外包比重不断提高。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制药企业CRO市场约为190亿美元,占研发总费用的25%;预计到2010年CRO市场达360亿美元,比重上升到40%。这种趋势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初露端倪;全球医药CRO业务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而整体医药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
38、。未来几年,医药业整体研发投入年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大约为9.6%,但CRO的增势将加快,达16.3%。已有数据显示,CRO业务能使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周期缩短30%,产品更早上市,相当于增加潜在销售1.21.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节省的企业内部人员和设备配置费用。在这个迅速膨胀的CRO市场中,欧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一优势地位。随着发达国家人力、原材料等资源成本的增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科研水平的提升,CRO业务也逐渐向低成本市场转移,印度和中国将会吸引大量CRO业务。全球制药业的生产外包(CMO)业务目前大部分集中在原料药制造领域。由于发达国家环保代价高昂,传统的原料药生
39、产已无优势可言。因此跨国药企正逐步退出一些成熟的原料药制造领域,并将其转移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原料药生产出现两极分化,欧美目前发达国家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专利药物,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则集中生产附加值低、产量大的通用名药物(非专利药)。据预测,全球药品CMO市场规模将以年均增长10%的速度扩大,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6)大企业并购导致国际制药业的垄断程度不断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制药业的并购浪潮一个接一个,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图2-9)。图2-9 20012005年全球制药业并购交易数量比较著名的并购案例有:1995年英国葛兰素公司(Glaxo)以90亿
40、英镑收购了威康公司(Wellcome),创造了当时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此后不久,葛兰素威康公司与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echam)合并,创造了当时最大的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 Kline),资产总额达1140亿英镑(1870亿美元),占据当时全球药品市场7%的份额,同时也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企业。1996年在克隆羊“多利”诞生的年份里,两个瑞士的化学及生命科学巨头山道士公司(Sandoz)和汽巴嘉基制药(Ciba-Geigy)以309亿美元的创纪录价格完成了一次不寻常的合并,诞生了一个新公司:诺华公司(Novartis)。1998年伟哥(西地那非)上市那年
41、,瑞典阿斯特拉公司(Astra AB)和英国捷利康公司(Zeneca)完成了曾经是欧洲最大规模的并购案,合并成阿斯利康公司。在2000年的收购争霸战中,辉瑞公司打败了美国家用产品公司(American Home Products),极为强硬地收购了华纳兰伯特公司(WarnerLambert),三年后辉瑞又以600亿美元的高价并购了法玛西亚公司(Pharmacia),使辉瑞登顶全球最大制药公司宝座,约占据全球医药市场11%。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为表明保持其“独立性”而避免被其他大型制药公司收购的嫌疑,重新正式更名为惠氏公司(Wyeth)。2004年,全球制药界诞生了首个年销售突破百亿美元的药物辉瑞公
42、司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与此同时,日本山之内公司和薛泽公司合并成为日本第二、全球第十七位的制药企业;法国赛诺菲圣德拉堡(Sanofi-synthelabo)公司以537亿欧元(约合638.1亿美元)收购了安万特(Aventis)公司;德国拜尔(Bayer)公司出资23.8亿欧元(29.4亿美元)购买瑞士罗氏(Roche)旗下的DTC药品事业部,使其在全球OTC药品销量上的排名从第6位跻身到与葛兰素史克及强生并驾齐驱的前三甲,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制造商以色列Teva制药公司以6900万欧元,购买辉瑞公司在意大利的非专利药公司DoromS.r.l。跨国医药巨头并购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产品线,减少同业竞
43、争,增强市场控制力,削减成本,提高收益性,最终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结果是,全球制药业的垄断程度不断提高。(7)重点品种的引进与合作经营加快了跨国企业新药上市步伐和推广速度跨国药企获得新药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R&D模式(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发);另一种是BD模式(Business Development,即商务开发),主要包括新药购买、并购企业、品种合作经营,技术转让等等。欧美许多大型药企外来产品(即通过BD模式获得的产品)的销售比重非常高(表2-6),就连全球销量第一的“立普妥”也是辉瑞公司从别人手里买来的!表2-6 欧美前五大药厂2006年外来产品销售比重美国前五位药厂 外来产品销售比重欧洲前五位药厂 外来产品销售比重辉瑞 76%强生 63%惠氏 54%墨沙东 54%雅培 85%葛兰素史克 46%赛诺菲-安万特 76%阿斯利康 21%诺华 43%罗氏 76%近年来,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标,如快速抢占市场、避免正面竞争等,将重点品种与其他优势企业分享,共同合作经营已成为跨国制药巨头在全世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