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347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NF技术【医院培训课件】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NF技术,一、概述,PNF技术是以Sherrington的神经生理学为理论,以螺旋对角线运动为方法来抑制异常运动、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的一种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又称Kabat-Knott-Voss技术外周感觉反馈性促通技术,创立者,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在40年代创立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脊髓灰质炎和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瘫痪50年代,物理治疗师Margaret Knott和Dorothy Voss先后参加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工作,适应症1,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多种神经疾患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适应症2,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关节、肌肉疾病等所致的功

2、能障碍,禁 忌 证,某些技术有一定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二、基本理论,1神经生理学理论外周神经和感受器所产生的输入信号,可以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2解剖学基础大多数肌肉纤维的附着和排列表现为螺旋形和对角形,螺旋对角的排列方式符合神经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运动由运动模式组成,而不是由单一肌肉的收缩产生只有整个肌群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螺旋或对角线运动螺旋或对角线运动可以增加运动神经元兴奋性,3发育学基础,螺旋或对角线运动是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所有的对角线模式中总有旋转的成分旋转是肢体发挥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对角线运动都越过中线,有利于身体双侧运动协调发展,4.整体运动论,特征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

3、线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5. 治疗原理,后续效应(After discharge)时间总和(Temporal summation)空间总和(Spatial summation)扩散(Irradiation)连续诱导(Successive induction)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6.PNF治疗基本程序,(1)评定确定功能障碍(2)确定治疗目标(3)选用技术模式(4)选用治疗技术(5)按照一定促进程序进行治疗(6)评定,三、基本运动模式,PNF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对角线运动模式整体运动模

4、式临床可根据病人的不同功能障碍情况和治疗目的选用不同治疗模式,1.对角线模式概述,对角线运动模式(简称为D)是一种在多数功能活动中部可以见到的粗大运动身体每一个主要部位都可以出现2种类型的对角线运动(Dl,D2),肢体对角线模式屈与伸:为主导运动收与展,内、外旋:为伴随运动屈、伸的参考点上肢为肩关节,下肢为髋关节,在对角线运动中肢体的远端和近端关节是固定的中间关节(膝、肘)则是可变的:屈曲、伸直或中立位正因为中间关节屈、伸程度的不同变化将对角线运动演变成多种模式,2.模式分类,对角线模式单侧模式上肢模式下肢模式颈部模式肩胛带模式骨盆模式双侧模式对称模式不对称模式对称交叉模式不对称交叉模式总体模

5、式垫上运动站立行走等,3.上肢模式,有2个对角线运动模式D1:屈-内收-外旋模式D1:伸-外展-内旋模式D2:屈-外展-外旋模式D2:伸-内收-内旋模式,4.下肢模式,有2个对角线运动模式D1:屈-内收-外旋模式D1:伸-外展-内旋模式D2:屈-外展-内旋模式D2:伸-内收-外旋模式,5.双侧模式,对称模式不对称模式对称交叉模式不对称交叉模式,6.颈部模式,屈曲伴左侧屈-左侧旋转伸展伴右侧屈-右侧旋转屈曲伴右侧屈-右侧旋转伸展伴左侧屈-左侧旋转,7.躯干模式,下砍和上抬,8.肩胛和骨盆模式,上抬和下撤,9.整体模式,肘位俯卧 仰卧到侧卧位 侧卧到侧坐 仰卧到长坐位 俯卧位到手膝位 跪立位 手膝

6、位到脚掌着地(站起)行走,四、PNF的基本技术,1.阻力(Resistance),能帮助肌肉收缩和运动控制,增加肌力,帮助患者获得运动和运动方向觉。阻力不能引起疼痛和不必要的疲劳。治疗师和患者都应避免屏息。有节奏的 和有控制的吸气和呼气能增加患者的力量和主动活动度。,2.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扩散是刺激反应的传播。肌肉活动的扩散将产生特殊模式。强化是“使进一步加强,使更强壮”。治疗师接给予强壮肌肉的阻力大小指导较弱肌肉的强化。,3.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使用抓握和压力以增加肌力及引导运动。加在肌肉上的压力可帮助该肌肉增加收

7、缩的能力。,4.体位和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通过治疗师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当治疗师移动位置时,阻力的方向也改变,患 者的运动也随之改变。,5.言语(指令)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使用词语和适当的音量指导患者。言语指令告诉患者做什么及何时做。指令的音量能影响肌肉收缩的力量,6.视觉(Vision),使用视觉引导运动和增加力量。视觉反馈能促进更有力 的肌肉收缩。例如,当患者训练时注视其手臂或腿时,能产生更强的收缩。用视 觉帮助患者控制和纠正其体位和运动。眼睛的移动将影响头和身体的运动。,7.

8、牵引或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牵引是指肢体和躯干的拉长。挤压是对躯干或四肢的压缩。牵引或挤压是通过刺激关节的感受器或肌肉 被拉长形成牵张刺激而产生治疗作用。作用:促进运动、促进直立反应、增加稳定性、拉长肌肉组织、治疗关节疼痛。,8.牵拉(Stretch),应用肌肉拉长和牵拉反射以促进收缩和降低肌肉疲劳。牵拉反射是由于肌肉被拉长或收缩致肌张力增加而引出的。,9.顺序(Timing),顺序是指运动发生的先后关系。正常顺序(协调的和充分的运动的顺序)是从远端到近端。顺序治疗能促进正常运动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10.模式(Patterns),五、特

9、殊技术,PNF特殊技术节律性起始等张组合拮抗肌反转反复牵拉收缩-放松保持-放松重复,(一)节律性起始(Rhythmic Initiation),1.方法 在要求的范围内做节律性运动,开始做被动运动,逐步转向主动、抗阻运动。2.目的 帮助运动起始;改善协调和运动感觉;运动速度正常化,或增加或 降低;指导运动;帮助患者放松。3.适应证 起始运动困难;运动过慢或过快;不协调或运动缺乏节律性;全 身性紧张。,(二)等张组合(Combination of Isotonics ),1.方法 肌群(主动肌)的向心性、离心性及稳定性收缩组合而无放松。治疗时,从患者肌力或协调最好的地方开始。2.目的 增加运动的

10、主动控制和协调、增加主动活动度、增强肌力和离心运 动控制的能力。,(三)拮抗肌反转(Reversal of Antagonists),动态反转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动态反转技术(Dynamic Reversals),方法主动运动从一个方向(主动肌)转变到其相反的方向(拮抗肌),不伴有停顿或放松,2.稳定性反转技术(Stabilizing Reversals),方法施加足够的阻力对抗交替等张收缩以防止活动施加阻力,在最强壮的方向开始,同时让患者对抗阻力,不允许有运动出现,3.节律性稳定技术(Rhythmic Stabilization),方法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的等长收缩对抗阻力目的增加主动和被动

11、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稳定和平衡;减轻疼痛,(四) 反复牵拉(反复收缩)Repeated Stretch (Repeated Contractions),1.方法 包括起始范围的反复牵拉(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张反射)和全 范围的反复牵拉(从肌肉收缩紧张状态引出牵拉反射)。2.目的 促进运动的起始;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防止或减轻 疲劳;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3. 禁忌证 关节不稳定;疼痛;骨折或骨质疏松致骨骼不稳;肌肉或肌腱损伤。,(五)收缩-放松(Contract-Relax),1.方法对制约肌(拮抗肌)等张收缩施加阻力,随后放松并运动到增加的活动范围。2.目的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3.适应证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六)保持-放松(Hold-Relax),1.方法拮抗肌(短缩肌肉)进行抗阻等长收缩后放松。将关节或身体某部分置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或无痛关节活动度的末端,保持足够的收缩时间后,治疗师让患者放松。2.目的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减轻疼痛。3.适应证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等张,(七)重复(Replication),1.目的促进功能促进自理2.方法 把患者置于主动肌被缩短的活动位置之“末端” 并保持那个位置,被动地回到相反方向,然后让患者返回到末端位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