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研究94688793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与发展研究9468879378.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革与发展研究第85期2010年1月本期责任编辑:马天梅目 录专题高教发展与建设1.中国“C9”挑战美国“常春藤”2. 如何让“学分制”名副其实3. 大学与当代主流文化构建4.通识教育不是培养“小资”5.大学教师要有个人趣味6.高等院校中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管理、组织及服务职能7.医学院校临床学科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中医药发展与教育1.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3.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的战略思考4.中医药院校加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5.培植中医文化根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管理1.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导航标“人职匹配”2.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探索科技
2、与产业1.高校产学研机制创新研究医院与临床教学1.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行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质量与评估1.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2.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3.近5年学生评教数据的分析与思考4.从试卷抽检的实践谈提高高校考试工作质量的途径发展所论坛1.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考试现状的调查专题高教发展与建设中国“C9”挑战美国“常春藤”关键词:中国“C9”;挑战;美国“常青藤”在美国,“常春藤联盟”家喻户晓。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这个高校联盟的其他成员,都是那些学习拔尖、特长突出的学生梦寐以求的求学场所。现在,中国也开始尝试
3、建立自己的“常春藤联盟”。10月9日,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着力打造一个庞大的教育联盟,英文简称“C9”。“C9”的目标直指“国际知名”院校联盟,换句话说,就是成为类似美国常春藤联盟那样的组织。中国:9校互认学分 交换访学方便这个被称为“C9”的教育联盟使人想到其他国家著名的高校联盟,比如美国常春藤联盟、澳大利亚“G8”。作为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C9”,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按照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C9”主要在学生培养、教师培训、教材建设诸方面进行合作。据了解,这些合作包括:“
4、C9”教学资源共享本科生层面,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交换学生可以在另一学校进行一学期或多学期的学习;9所学校互相承认交换生在他校学习和交流期间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等。研究生层面,作为校际互访研究平台,面向9校研究生接受申请,获准者可进行为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访学研究。此外,还会设立9校合作联盟专门网站,建立9校间博士学位论文网上相互评审系统,共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据了解,“C9”还计划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C9-Summer School),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为国内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开设课程和专题讲座。在学科建设上,9校将联合开展教材建设,共同培训青年教师,建
5、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主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此外,“C9”还将加强与美国常春藤联盟、澳大利亚“G8”等国际著名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C9”的国际影响。在今年3月6日,“C9”就与澳大利亚“G8”联盟正式签署了研究生院长合作备忘录。双方的研究生院院长同意每年轮流派出34位院长代表进行一次会面。中澳双方将探讨联合培养和双方联合授予学位的博士生培养计划,在双方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开展暑期学校,以及双向的短期学生互换。协议只是框架 操作还要细化据了解,目前9校协议只是框架性的,需要各个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细化。9校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进行对口交流、学习和借鉴。从今年开始,
6、每年分招生、培养、学位和学籍、培养机制改革4个模块各召开一次研究生院业务交流研讨会,并召开一次本科教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议,由9校相关部门轮流举办。美国:常春藤联盟是个开放联盟1936年,体育专栏作家John Kieran就注意到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的校刊学生编辑们在提倡建立一个顶级学院的体育竞赛协会,以代表社会精英群体,据称,因为美国最古老、顶尖的学校建筑物往往被常春藤所覆盖,1937年纽约的先驱论坛报撰稿人首次用长在墙上的常春藤的比喻来形容这些参加美式足球比赛的学校。1945年8所大学的体育教练们签署了首个常春藤协定,为8支参赛的美式
7、足球队设立了学术、财政和运动标准。该年也被认为是常春藤联盟正式成立的年份。盟校之间转学无特别优待常春藤联盟录取学生不仅看重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精神、能否快速适应紧张而有压力的大一新生生活以及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等。另外,高中老师的推荐信和评语对于学生的入学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常春藤盟校财力雄厚,招生办公室可以完全根据考生本人的情况录取,而不必顾虑这个学生家庭支付学费的能力,许多家境贫困的优秀子弟因而受益。常春藤盟校在招生方面有“君子协议”,主要是规定不能为争夺优质生源相互拆台,所有学校依据同样的标准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等。学美留美专家、耶鲁硕士张恒瑞指出,常春藤联盟是一个开放式的联
8、盟,联盟之间有广泛的学术、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盟校之间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学生素质、教育价值观、办学传统与特色等等,但是盟校之间的转学还是按照一般的标准来的,不会享受特别优待,这样才能保证办学的质量,当然,能进入常春藤盟校的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转学对他们来说相对容易一些,至于学分的转换,要看每个学校的具体规定,但一般学分不会有很大的流失。校长定期举行会晤常春藤盟校之间保持密切的交流关系。各大学轮流坐庄,一任两年,坐庄者即为主席,主席所在学校负责召集会议,提出倡议。常春藤盟校之间的主要活动方式包括:校长会晤常春藤大学校长们每年会晤,就大学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指导思想、校长与校董会的关系、科
9、研成果转化等重大的宏观问题进行研讨。院长切磋本科生学院院长之间每年举办两次座谈会,就招生、转学、课程设置等管理和教学层面的具体问题进行切磋和商讨。其他院级单位,如招生办公室、国际学生办公室、图书馆等同样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和协作。定期举办体育比赛。发展强项,注重特色常春藤联盟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学校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像哈佛的政府学院历来排第一,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首屈一指,耶鲁大学的法学院赫赫有名等。选聘资深校长常春藤大学校长有几个有趣的共同点:第一,对本校的历史、学风、特点相当了解;第二,并不一直在本校工作,了解其他大学的长处;第三,见识独到、知识渊博;第四,目光远大,思路明晰,善于
10、用人;第五,工资待遇很高;第六,校长由校董会开会对候选人反复考察而定。专家看法:“C9”仍有缺陷著名教育家熊丙奇在自己的博客中也发表了他对“C9”联盟的看法。他认为,在当前,如果“C9”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应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探索自主招生的联考。每所学校可以以自主招生联考的成绩作为学生申请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各高校在笔试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笔试。这不但可减轻考生的考试成本,也切实为我国探索出高考改革的道路。可惜,在“C9”的协议中,没有看到这样的协作内容。来年考生参加自主考试,还得在这几所学校间奔忙。二是更应该把教育资源向其他非“985高校”、非“211高校”辐射。我国高校的办学资源分布极
11、不均衡,如果“C9”将自己的教育资源免费向全国所有大学辐射,就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所有课程一样,那么,其对中国高校产生的带动作用,远比这几所大学间的资源共享更大。客观上说,这几所大学之间,由于办学层次相差不大,特色也不鲜明,学生做交换生、学术互访活动的兴趣并不特别强烈。举例说,复旦学生到浙大做交换生的意愿,与到美国或我国香港的高校去做交换生相比,会是如何?复旦就有不错的课程,为何还要去选修浙大的课程呢?(周敦华 摘自2009-11-18广州日报)如何让“学分制”名副其实关键词:学分制;名副其实学分制不仅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也给大学教育增添了活力,使得学
12、生既可以修满学分,提前毕业,还可以选择休学到校外创业或者打工,然后再复学。学分制是学习西方大学的做法,在与学年制的结合方面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并把握学分制、以提高选课的自主性?学校如何扩大师资等教育资源,为学分制的充分实施提供条件?学分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校正在探索使之完善的有效措施。休学创业的学生案例,显示学分制的活力李四维是学分制的受益者,他2005年从南开大学附中毕业,进入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读本科。2007年春季至2009年春季,李四维选择休学创业。李四维在天津注册了一个生产、推广水下机器人的公司。他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学分制
13、让我和同学们有了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如果学校不实行学分制,我根本不可能在读书期间就创办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研究、主动适应学校的制度,李四维的经历对大学生富有一定的启发性。他在中学时就爱好计算机,由于有计算机方面的特长,李四维被保送进入北京交大。他说,到大学后,学校的学生手册介绍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具体情况,“我就思考自己怎么来合理分配学分,以便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兴趣。”李四维与同学一起创办了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学生社团,还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他告诉记者:“除了专业知识,在大学里所受团队合作、为人处世的熏陶对我创业也有很大帮助。”据了解,许多实行学分制的高校,一些提前修满学分
14、、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或毕业设计的学生能够提前毕业。学分制如何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9年开始推行学分制,至今已有10年之久。学院教务处处长江新兴说,学分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每学期开出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学分制给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进行选课,对于学生的成才有好处。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分制还支持学生跨系、跨校选课,在本校外系和本校确认的其他高校修得的学分,学校予以承认。比如,该院与中国传媒大学之间就有学分互认的做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还与国外多所友好交流学校互认学分,其中包括外语类的英、日、
15、阿等语种,非外语类的旅游、金融、法律等专业。学院又在与对外经贸大学就学生学分互认进行协商。据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得知,学分制涉及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其中与学制密不可分。学分制要求弹性学制,就是说,本科学制不能框死在4年。目前,我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一般学制都放宽到6年,在6年中完成学分即可,有的学校时间弹性更大。培养方案如何按照学分制设计?据北京交大教务处副处长侯永峰介绍,学校本科生按大类培养,就是新生按学院入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进入大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或者方向。学生学习的内容共分通识、学科门类、自主教育3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分为必修、限选两个部分。北京交大实行完全选课制,所有
16、的课程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必修课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这给教师比较大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学分制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是否会出现“放羊”失控现象?侯永峰说,学校有配套的学业警示制度,每个学期有最低学分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会收到学校的警示和提醒。与西方一些大学比较,我国许多高校通过学分制给学生选课的自由也不少。据北京工业大学张永祥教授介绍,英国伯明翰大学本科生必修学分约占总学分的83%,限选、任选学分共占约17%;北京工大本科生限选、任选学分共占约24%。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多年,他说,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结合方面,在哈佛大学表现并不明显,
17、本科生绝大部分都是4年才能完成学业。哈佛大学规定学生先修通识课程,再修专业课,学生的课程压力大,虽然实行学分制,由于学校要求的必修课偏多,而且课程的结构与数量都是规定死的,所以,学生的选择性并不是特别强。郑国民认为,过去我国高校的课程设计、学制及培养方案是自上而下的、完全计划性质的,现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尊重学生的需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进步。学分制需要怎样完善有的教育专家评论说,学分制在我国多数高校执行得不够完全、不够彻底,与原来的学年制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允许学生选课,但在现实中,学校对必修课、整个学分结构多为硬性规定,学生可以选择的课并不多,可选的时间也不够长。
18、对比日本的情况,有的教师认为,日本的商科学生只要主科几门课程选择商科,其他课程完全能够选修别的模块的教学内容,这些学生都可以毕业。在肯定学分制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在校园网上讨论学分制时说,“想选的课名额已满”,“对所选课程的授课老师、主要内容并不太了解”,“有时就是为了拿学分”在校学生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分制的不尽完善之处。学分制的一个前提是校方能够开出比较充分、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然而,许多高校有关负责人都向记者反映,由于受师资所限,学校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选课愿望。做得比较好的北京交大每学期能够开出2000个课堂,但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除加强师资力量外,北师大郑国民教授建议教师应该
19、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开课程的讲授内容、特色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他说,在哈佛大学,无论多么大牌的教授,新学期都会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程。某些高校的具体管理人员认为,虽然学校允许学生延期毕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学生4年没能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不管剩几个人,学校都得安排他们继续学习,管理上挺麻烦,这种事挺头痛,他们又占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当然希望学生提前毕业,但是,现实中能够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并不多。据了解,有一些实行学分制执行得比较彻底的高校提前毕业的学生也不到1%。许多高校并没有按学分收费,而是按照学年收费,学生如果因为比较少的学分而延长至5年、6年毕业,就要交整年度的学费
20、,而且,找工作时也面临一些麻烦。据了解,有一些实行学分制的大学按学分收费,北京的高校多为按学年收费。因此,有专家建议,最好都能按照学分收取学费。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会对提前毕业的学生打一个问号,他们总认为大学本科应该是4年,“你怎么3年就毕业了?”看来,学分制的实行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北京交大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学生能够用好选课自主权。北师大教务处处长涂清云教授认为,完善学分制,也需要学生自身增强自主性,使用好自主权,不但主动选课,还要明白选课的目的。他说,现在许多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这可能与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取向不确定有一定关系。对多数青年来说,读大学是一个明确的
21、目标,读完大学之后干什么,就不太明白了。因此,有专家建议,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两门课程的配合,引导学生选课。有的教育专家指出,一些教师不太负责任,给学生评判学分稀里糊涂;有些教师讲完课就走人,学生再难见着他,无法给学生指导参考资料,更谈不上与学生交流、研讨了;还有一些教师一旦带研究生,就不给本科生开课了。这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周敦华 摘自2009-11-20人民日报)大学与当代主流文化构建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调整着存在方式的文化有机体,大学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重要部分。大学文化具有两层含义
22、:一方面是指大学的文化生态,与校园文化含义相近,表征着大学组织来自内部的对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化存在;另一方面是指大学的文化力量,表征着大学组织对外部社会发挥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整合功能的文化存在。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来推进中国主流文化构建,保持主流文化的先进性和普适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大学成为文化重要的推动器,国内外学术界已作了诸多研究。“二战”之后,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展,“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大学由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展示了空前的文化力量。大学文化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中心。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和欧洲的高等教育
23、就开始显露中心化的端倪。布鲁贝克描述这种变化时说:“大学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重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它是新思想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美国的主流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共和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美国教育家克拉尔强调,美国的主流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关系密切,他们相互结合而发展。在国内,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明确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将是历史的必然,大学成为经济社会的中心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少专家针对大学传统的三大职能,提出大学第四功能“引领社会先进文化”。表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发生了前所
24、未有的紧密联系,大学社会文化影响空前。戴跃侬对现代大学精神与社会主流文化进行了论述,强调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内核,不仅有利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主流文化建设。 与此同时,对于文化强国这一时代主题,众多学者纷纷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对执政党意识形态构建、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学者指出,构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成为当务之急,认为主流文化由三部分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创造的优秀文化、外国先进文化的精华。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大学这一独特的文化机构出发,紧密结合大学的文化使命,系统地从主流文化的起源、积累、发展,主流文化的生态系统、主
25、流文化的时间、空间系统,主流文化的社会系统等方面探索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构建须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实践,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构建理论的创新,加快大学文化建设,增加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建设的理论积累,为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理性支持。 二是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吸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吸纳中外现代文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的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实践途径等三个部分的内容,涉及大学与当代中国主
26、流文化建设的概念内涵、时代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建设的目标、方针、内容、方法、机制等重大问题。 三是确立全新的文化观念。即文化生产力的观念、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文化双重性的观念,主流文化建设内容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强调主流文化的先进性,其核心在于思想内容的先进性;主流文化重在建设,建设的重点是思想内容建设,主流文化建设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始终。 四是坚持大学的文化自觉。提高大学的自主性,主动承担起先进文化建设的使命;提高学科之间的文理相生、文理互作水平,培育大学文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大学的批判精神和勇气,构建兼容并包多元化的文化范式;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术道德,恢复大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沈美
27、萍 摘自光明日报2009年6月17日)通识教育不是培养“小资”关键词:通识教育近10多年来,还有市场化或文化下移对大学的影响,迫使大学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是正面的,但也有负面的。由于现代化,社会对大学的需求就不再是培养少数传统的精英,而是要培养大量的劳动者,如公务员、技术工人。这一点在中国过去10年的大学中已经可以看得很明显,至少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培养都不是精英导向的了。20年前,大学生就很了不得,而如今大学生就业都有些难度了。而且社会需要的知识也在发生转型。这种转变在中国发展得很快,不像在欧洲或美国毕竟经历过比较长久的转换。市场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常常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对大学教育也产
28、生了影响。不但学术上更强调学以致用,那是好的,而且很容易同流行混同起来,老师也变得很容易媚俗,各种各样的,流行的和反流行的,由于缺乏学术传统,兼容并包就可能变成了“怎么都行”。在这个过程中,师道尊严没有了,一些老师主动迎合学生,怕讲难了,讲深了,学生受不了,因为要吸引学生到课堂来。你不可能像当年陈寅恪先生那样,只有一个学生,我也给他上课。这也表明市场对整个大学体制的侵袭。因此,今天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是多重的,不仅有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计划经济的教育向市场经济的教育转化,还有知识类型的转化,以及如何在市场中维系和建立学术的传统。从深层次看,这是传统教育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怎么能够完成知识体制
29、转型的问题。因此中国的大学改革问题与西方的大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社会的那种通识教育在现代社会一定是很难的。也因此,我不认为现在可能建立一种各个大学普遍采用的通识教育。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在讲,应当设立这个东西,都在尝试;但我们可能要注意,在以往年代,这种教育基本上是精英的、在小环境里的。我觉得必须要考虑什么是中国大学,甚至不同大学的通识教育。有时,我还感到,通识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真的能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为这里有一个人的智力和偏好的问题。文史哲出来的学生很多都不搞文史哲,而学社会科学的也有一些后来变得喜欢人文了。据此,我觉得教育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有些可能与人的“天性
30、”有关。这都对一种无差别的通识教育提出了质疑。还有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不是只有古典的文史哲才是通识教育?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是不是通识教育的成分?是不是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思想中没有现代社会科学的成分,或者说很少?我不那样认为,因此,通识教育应该是不断演化的。社会的通识教育并不应当完全由大学来完成,在现代社会,这类教育也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的。像美国的公共电视台,有大众文化节目,会讲基因等科学知识。国内的电视台之前很少播放这种人文历史、科学研究的节目,尽管近年来大大增加了,但观众好像还不很多。像阳光卫视讲英国历史,讲莎士比亚,这也都是一种人文教育。此外,还要强调和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要学习西方
31、对论证的要求。我觉得中国文化最大的弱点是太强调觉悟,悟的好处是对聪明人很好,而且文字简洁,但是不能同大众交流、分享,因此是不适合平民化的教育的。还必须认识到中国的通识教育问题,我强调中国。这就是在中西文化交往冲突中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同,包括批判,从而形成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共同体,这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兴起的大国所必需的。并不是我一定追求跟别人不一样,而是因为我们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好的有用的东西。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中国的通识教育的功能,就不能将通识教育定义为博雅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小资,多愁善感,像林黛玉一样,会读什么“昨夜西风凋碧树”。现在有学者把人文教育
32、理解为就是要培养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的装饰品,所以我称其为“小资教育”。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运用人类的知识传统来观察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对当代问题的关心和洞察力。哪怕我们学习的是西方的或古典的,我们关心的则必须是中国的和当下以及未来的。 我反对“小资教育”,是因为在人文或通识教育中,不能仅仅强调仁爱、人道或人生中美好的温情的和善良的东西。那些当然很重要,但不能仅仅是这些。西方的1iberal arts肯定会教马基雅维里,要教霍布斯。但在当代中国很可能一讲就只拣那些美好、善良的讲,儒家还可以,庄子也还可以,但是韩非子可能都要打个问号了,因为他讲的是性恶之学,怕人学
33、坏。其实这些都是社会的知识,人类的经验,不能把它排除出去。我们的大学要培养未来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伟大学者,如果不了解人类这方面的思想和经验,将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现实地应对、处理国际事务,会不会变得太天真,忘记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忘记了地缘政治等,那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很不利。而且,我不相信,了解这些东西的人就会变坏,我不相信读了马基雅维里就会变成马基雅维里,否则马基雅维利是怎么冒出来的。我们必须要让人们知道,搞政治、管理国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东西。因此一定要防止把liberal arts理解成培养小资,培养小资可能会失去对中国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没有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了,没有根本,对中国未来
34、发展会很不利。总之,我觉得,对中国的大学改革和通识教育问题的认识不能仅仅作为一个一般教育或课程或知识的问题,必须要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转型、从全球化这个现实的角度来理解,一定要有一定战略的和长远的眼光。当然做起来,要具体,要细致;而且只能是从我做起,每个中国学者都应当如此,也只能如此。 (沈美萍 摘自http:/)大学教师要有个人趣味关键词:教师;趣味如果老师讲鲁迅能让他的学生都喜欢上鲁迅,讲胡适能让他的学生都喜欢上胡适,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大学老师能影响学生的趣味,是老师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趣味,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趣味如何培养,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大学老师应当有这个意识,比如自
35、己学术上的偏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就要强化自己的偏好,而不是一定要迁就教科书。中国的文科教科书是最无趣味的,如果大学老师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教学偏好,那么学生的趣味就会出问题。大学老师能影响学生的趣味,是老师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老师讲鲁迅能让他的学生都喜欢上鲁迅,讲胡适能让他的学生都喜欢上胡适,那就是最大的成功。趣味可以共存,但趣味有排斥性,没有排斥性就没有趣味,喜欢鲁迅的人看不起胡适是正常的,反过来也一样。学术不重视趣味,很难有高境界。中国史学界很多人喜欢陈寅恪的学术,除了学术本身外,主要还是喜欢他的趣味。他研究的那些问题除了社会意义外,还有很强的个人趣味在其中。学术是智力活动,有
36、趣味和有复杂性才有意义。大学老师的个人趣味一旦影响了学生,一般来说就成功了一半。程千帆在桑榆忆往中回忆他的大学生活,经常提到一些有趣的事。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不但能看出程先生的学术趣味,也能看出程先生如何用趣味影响他的学生。他讲了许多学术史上的佳话。有一则是关于黄侃和陆宗达的。他说:“研究训诂学的陆宗达先生,在北大读书,上到二年级,黄先生离开北大到武昌,陆先生就不要北大的文凭,跟着黄先生到了武昌。后来陆先生很有地位,北大又补发了一张毕业证书给他。”学生跟着老师走,其实主要是跟着趣味走,老在哪里趣味就在哪里。现在的学生是跟着学校走,跟着利益走,什么学校好找工作,什么专业来钱快就跟什么专业,趣味
37、下降事关学风,其实是高等教育中的大问题。学生没有趣味,就不会判断讲课和学问的关系。老师把课讲好固然重要,但讲课本身不是学问。周作人、沈从文讲课难称一流,但学问好,总为后人称道;讲课好的老师,如果有学问就更好,但二者兼得是最难的,所以大学里一般还当以学问为上。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喜欢听老师讲课,但老师应当提高学生的趣味,让学生明白学问才是大学里的重要内容,到大学里来是提高对学问的兴趣,懂得学问的门径,不是来听故事和朗诵的。程千帆说:当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敬重的是老师的学问,至于老师们课上得怎么样倒不讲究。老师们当中,胡小石先生最会讲课,很有条理,季刚先生上课喜欢漫谈,汪辟疆先生不大会
38、上课,有的学生讲他上课几乎是语无伦次。可是如果上汪老师家请教他什么问题,他能把有关的书一本本指示给你,然后一一讲析,令人佩服。”旧大学和新大学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这些细微处。大学里的学术趣味通常会保存在那些奇人、怪人身上,所以现在大学文科教育要提倡个性,主张趣味,要把学术做得好玩,不要把学术搞得一本正经。 (沈美萍 摘自http:/)高等院校中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管理、组织及服务职能关键词:高校管理;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学校教务处与各院系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教务处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大部分是通过各院系的教学秘书下达、执行和反馈的。因此教学秘书必须作好教学活动的
39、管理和组织,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要作好信息传达和服务工作。一、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它具有独特的复杂性、烦琐性和重复性。其目的是对教学进行管理和服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学管理冲击的同时也给现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但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和专业的不断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加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简单的自动化管理已无法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体现在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上则更加突出。如学期课表编排,既要考虑学生、师生的要求,又要考虑课程性质、课时分布还要顾全教室、实验室多种因素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管
40、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管理人员高高在上,权力主义、经验管理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通过命令和任务下达的方式传递,师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或接受,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出来。这种在管理过程中缺少科学、先进且富有成效的管理理念成为制约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体现。二、现代的教学管理中应融入服务意识。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被服务的对象,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主体展开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服务,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管理的每个细节都应体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
41、意识。管理工作中要尊重人,关心人,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要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校、院的教学管理;组织、贯彻、传达、执行上级教学方针和指令;按时参加教学工作会议,认真领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如参与课程计划的修订,编制课表,征订发放教材,参加有关经验交流和科研活动,处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其答辩工作的相关适宜;组织学期初的补考、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试,以及各类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和巡考、监考等;组织好学生的选课工作。而在这一切教学活动中,教学秘书都是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教学秘书只有具备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素质,不怕困难,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才能出
42、色完成管理工作。三、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管理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面对如此烦琐的工作,教学秘书还要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才能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因此可以说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具体教学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学秘书处于教学运转的中心枢纽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对教与学双方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检查和总结,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规定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即使有了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也需要教学秘书的组织协调管理。教学秘书是高校系部教学管理机构的具
43、体办事人员,向上至少对应着教学管理机构中的两个层次的领导,向下直接联系教研室、实验室和全体教师甚至全院学生。为了使各层次、各方面的活动协调于整体之中,使主管教学部门教务处和教学院长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信息、工作要求及时反映到教学主任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一般都需要通过教学秘书这一中间环节才能完成。教学秘书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过程中一定要协助系主任处理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主动作好对各教研室在教学计划中拟定需要进行催办、联系、协调、平衡以及补、缺席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对其他系部的催办、联系、协调、平衡以及补缺。高校教学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一个
44、学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学管理者具备专业化能力和职业道德,其实质是要求管理者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长久地产出高素质人才的良好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应从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出发,重新认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学生培养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机制和环境,提高教学管理的权威性。(马天梅 摘自科技信息2008年第15期)医学院校临床学科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秘书;临床教学医学院校
45、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担任着教师、医师、科研人员的三重角色,任务繁重。临床学科教学秘书是临床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实施临床教学管理任务的直接操作者,一般由本学科中的青年讲师、助教兼职担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岗位。除了一般临床教师所担任的三重角色外,教学秘书还担任管理角色。教学秘书的工作直接联系临床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1临床学科教学秘书的作用临床学科教学秘书是临床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担负教研室教学管理职能的专业人员,具体协助教研室主任落实和处理本教研室的教学事务。在临床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学秘书起到以下作用:11协助作用临床学科教研
46、室主任大多数由教授或主任医师担任,他们既要全盘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行政管理,同时其自身还要从事大量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大部分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就需要教学秘书来完成。如根据学校教务处及临床学院教务科的要求,制定与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组织与安排各项教研活动、教学工作的考核。确定考试方式与安排考试包括命题、监考与阅卷。作好教学质量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要起草有关教学管理文件,期中、期末的教学工作总结,准备各种材料、资料迎接各项检查、评估,以及申报各级重点学科、课程或精品课程等。12协调作用临床学科教学秘书处于基层教学管理岗位,在业务上接受临床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指导,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决
47、策传达到临床学院后,最后由教研室教学秘书实施。同时临床学科教学秘书还应将本教研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收集、整理。要善于发现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并协助临床学院与教研室领导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做好教与学双方的协调工作,并及时向临床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汇报,利于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针对教学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21热爱教学工作、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22过硬的政治素质23要有较高的本专业业务素质与文案工作能力24健康的心理素质2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3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举措3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32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
48、业务素质3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34及时调整、优化配置(马天梅 摘自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第4期)中医药发展与教育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问题;对策1 中医药国际化基本情况中外双边、多边卫生协议有90多个,包括中医药。专门中医药协议46个。中国与意、韩、俄、法等国的合作很成功。在海外,中医师有18万人,针灸师20多万人。国内中医药院校已培养外国人2万多,05年外国留学生中,本科生4千多人,硕士生2千多人。西方将中医药学归为“补充医学”、“替代医学”,西方对中医药没有像国内宣传的那样显示出特别的厚爱,中医药与其他民族医学包括墨西哥传统医学、印度传统医学等处于同等地位。由于国外假中医、伪中医的泛滥,相反,个别西方国家对其他民族医学的重视程度开始超过中医药学。现代研究表明,任何一种传统医学都与产生国的人种、生活、饮食习惯、地域环境相适应,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该传统医药可能效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