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9830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设计2第二章道路一般概念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章道路的一般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2.1 城市道路,2.1.1 城市道路的概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一般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隔离带、路边绿化带、沿路边沟、雨水口、地下管线构造物、地上各种架空构造物(包括跨河桥、立交桥、人行天桥、架空杆线等)、隧道、地下通道、路灯及道路交通安全与消防设施。,2.1.2 城市道路分类 (1)按道路的主次分类 按照

2、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所处地位、位置、作用、交通功能与性质、交通量大小等进行分类。共分四类:城市快速干道(快速路)、主干道(主干路)、次干道(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为城市远距离交通服务,有较高的车速和通行能力。进出口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制。,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组成部分和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是城市道路的骨架,次干路:起到联通主干路、为主干路集散交通流的作用。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对主干路的功能进行补充和加强。,支路:支路一般只承担居住及工业小区主要对外通道功能,与城市主次干路联通,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各类道路的 规划指标参见表2-1和表2-2。 此外,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规

3、划、修建自行车专用路、有轨电车专用路、商业步行街、货运道路、文化商业大街等专用道路。,表2-1 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2-2 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非高架道路 根据交通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等四种横断面形式(又称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2.1.3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城市干道网的作用最为关键。城市道路系统干道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包括方格加对角线)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等四种基本形式。,(1)方格网式,图2.2 邢台市路网图,方格网式优点: 街坊整齐方正,有利于建筑物布置及辨别方向;便于交通组织和道路定线;路口的交通组织较为

4、简单有序。 缺点:道路非直线性系数较大,一般为1.271.41;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难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环形放射式,图2.3 伦敦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环形放射式优点:中心区和各区、市区和郊区之间联系直捷方便;非直线性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0左右。 缺点:易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机动性较方格式差,容易造成许多不规则形的街坊。 适用于规模较大城市。,英国学者Jm汤姆逊:将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布局形式称为限制交通战略模式,指出其适用于具有强大市中心,并采用分级结构规划建设,且具有较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图2.4 Jm汤姆逊城市结构

5、模式,(3)自由式 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城市中,其道路系统多结合自然地形而变化,道路网系统不规则。 优点: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用地,建设经济,网络形式变化多样。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无序,不易识别方向。非直线性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影响建筑布置和用地分散;交通管理的难度大,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困难。,图2.5 重庆市道路网布置示意图,(4)混合式 混合式道路网亦称综合式道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的几种基本类型道路网的组合,通常是指方格网加上环形放射路混合成的路网。多数是旧城区为方格网形式,新建城区由旧城区扩展开来,在旧城以外采用环路加放射线的形式。,图2.6 合肥市道路网

6、图,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链式道路网(也称走廊式道路网),是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链),好像脊骨一样联系着各类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的。常见于组合型城市或带状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如兰州、深圳等。,图2.7 兰州市道路网图,2.2.4 城市道路网布局指标 路网指标反映了一个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和道路基础设施规模。路网静态指标主要有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主干道密度、人均道路面积等。,(1)道路网密度 道路网密度是指建成区内道路总长度与建成区用地面积的比值。,(2)路网面积率 也称道路面积密度或道路用地率。路网面积率是指建成区内道路面积与建成区面积之比。 一般城市为815%, 200万人口城市为15

7、20%。,(3)主干道密度 主干道密度 是指建成区内主干道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 (4)城市干道网密度 城市干道总长度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总长度。,地级市道路构成分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设定的理想的空间布局关系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3:6,(5)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率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率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总人口的比值。,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平方米/人。,(6)机动车辆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机动车辆拥有道路面积密度为城市道路面积与城市车辆保有量的比值。,式中:k 机动车辆拥有道路面积(m2/veh) A 城市车辆拥有量

8、( veh),(7)非直线性系数 衡量道路使用便捷程度的指标称为非直线性系数(或称曲度系数、路线增长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交通干道的非直线性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最好在1.11.2之间。,3 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物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愈越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不同等级道路对道路红线宽度的要求如表2-3。,表2-3 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2.3 公 路,2.3.1 公路的概念 1公路的一般解释 公路是指连接各

9、城镇、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郊外道路。法律意义上的公路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2003修建,并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可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2公路设计中的控制要素 (1)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它是在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表2-4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目前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相关要素,如视距、

10、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2)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是确定公路等级评价公路运行状态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位置一般采用第30位小时或根据当地调查结果控制在第20-40 位小时之间。,(3)服务水平 划分为四级,定性地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和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主要指标,采用二级服务水平进行设计;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主要指标,采用稳定流的下半部分即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交叉口则用车辆延误来描述其服务水平;四级公路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服务水平不作规定。,(4)设

11、计车辆外廓尺寸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车辆是设计所采用的有代表性的车型,其外廓尺寸载重量和运行性能是用于确定公路几何设计交叉几何设计和路基宽度的主要依据。 涵盖小客车与小型货车的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换算的标准车型。,2.3.2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 公路的现行分类方法有两种:技术分级和行政分级 1公路的技术分级 按照使用功能、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表2-5 公路技术分级,2公路的行政分级 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公路的位置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运输特点,公路可分为若干行政等级,即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 (1)国道(Nation

12、al Trunk Highway) 又称国家干线公路: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联结首都与省、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公路,联结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由国家干线公路组成的公路网,共70余条,分三类: 第一类是首都放射性全国公路,共12条, 按照统一编号为101 112。 第二类是由北向南的纵线公路,共28条,自东向西排列,编号为201 228(其中228在台湾)。 第三类是由东向西的横线公路,共30条,自北向南排列,编号为301 330。,(2)省道(Provincial Trunk Highway) 省自治区、直辖

13、市干线公路(简称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公路。 (3)县道( Country Road) 县公路(简称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级公路。,(4)乡道(Township Road) 乡公路(简称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5)专用公路(Accommodation Road ) 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油区、农村、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3. 公路等级的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