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9900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绪论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仲景金匮要略,书名含义:金匮:金,乃世间珍宝;匮,通“柜”,为收藏物品的器具。 金匮,此引申指某种文献极为珍贵和重要,需要慎重保藏。要略:要领、韬略;略谈。以此为书名,寓示本书内容极为珍贵而又简明扼要,需要慎重保藏。,金匮要略简介,1、中医四大经典之一。2、创建中医诊疗体系,奠定中医临床基础。辨证论治的典范。中医经方派代表。,临床价值:,徐灵胎:“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证加减之法。”,临床价值:,喻昌:“读灵素而不了了者,求之金匮,历代名贤,屈指不过数人,咸

2、以仲景之学为绝学。”局方发挥:“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仲景之书,载道者也,医之良者,引例推类可为无穷之应用。”,临床价值:,徐忠可:“张仲景者,医家之周孔也,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家之六经也。而其金匮即为后世杂病方书之祖,乃有药味有方论之灵素也。”医宗金鉴:“先自张机书起,盖以前之书,皆有法无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创立方法格式,始有法有方,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学习目的:,陆九芝:“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则难,既而易;若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片语,即是治法;伤寒

3、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世补斋医书),学习目的:,方有执:昔人论医,谓前乎仲景有法无方,后乎仲景有方无法。方法具备者,唯仲景此书。(伤寒论条辨)徐灵胎: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伤寒论类方 自序),一、金匮要略的性质、沿革及书名含义性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沿革:,绪 论,一、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一)性质1、金匮要略原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2、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融中医理论与临床于一体。)3、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二)作者1、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人。(今河南

4、邓县穰东镇 ,公元152219)2、曾官至长沙太守。3、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尽得其传。4、公元205年完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湖南长沙张仲景祠塑像,湖南长沙张仲景祠水井,湖南长沙张仲景祠全貌,湖南长沙张仲景祠画像,河南南阳医圣祠,南 阳 伏 牛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阳市共有药用植物1977种,隶属于21目,127科,779属;药用动物294种,隶属于51目,126科;药用矿物和其它类76种,共计2347种,总储量为25亿kg。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南阳产的品种就有259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1800多种道地药材,仅在伏牛山区就有1300多种。南阳市的山茱萸、辛夷、桔梗、唐半夏、杜

5、仲、血琥珀、全蝎等中药材驰名全国,其中山茱萸与辛夷的产量与质量均居全国之冠。,南 阳 伏 牛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 阳 伏 牛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伤寒杂病论东汉 张仲景 205年伤寒论西晋 王叔和 编次 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 王洙 发现金匮要略方论北宋 林亿校订 1066年新编金匮方论元 邓珍版本 1340年,历史沿革:,伤寒论 金匮要略方论 西晋 王叔和 编次 北宋 林亿 1066 0 500 1000 1500 伤寒杂病论 新编金匮方论 东汉 张仲景 205 元 邓珍 1340 金匮玉函要略方 北宋 王洙,绪 论,一、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三)沿革1、东汉:伤寒杂病论共16

6、卷,完成后因战乱而散失。2、西晋:王叔和搜集整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未见到杂病部分。3、北宋:王洙发现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共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记载方剂及妇科病的治疗。林亿对节略本进行校订,保留中、下卷,仍编为上、中、下三卷,题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后人又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为金匮要略。,成书期(东汉公元3世纪初200210年) 伤寒杂病论,散佚期东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整理校订期宋代(发现于宋仁宗时期, 整理校订于宋神宗时期)金匮玉函要略方,(部分内容散见于脉经、千金要方、 外台等书),绪 论,绪 论,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一)

7、基本内容1、原著内容(共25篇)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属于总论性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纲领性意义。第2篇至第17篇论述内科病的证治。第18篇论述外科病的证治。第19篇论述趺蹶等五种不便归类病的证治。第20篇至第22篇专论妇产科病的证治。最后3篇为杂疗方及食物禁忌。,绪 论,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一)基本内容2、原著数据(前22篇)原文398条。包括40多种疾病。 205首方剂(其中4首只列方名未载方药)。 155味中药。3、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内服药物:汤、丸、散、酒。外治药剂:熏、洗、坐、敷等)非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饮食

8、疗法)4、涵盖学科以内科学为主,包括妇科学,外科学以及预防医学、护理学、营养学等方面内容的古代临床医学著作。,绪 论,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二)编写体例1、分篇编排,以病分篇。原著共25篇,首篇为总论,其余均可视为各论,除首篇及最后3篇外,其中第2篇至第22篇均采用以病分篇。以病分篇中,数病合篇者,共三种类型(1、病机相仿、证状相似或病位相近者。如痉、湿、暍三病。2、将不便归类的病合为一篇。如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疣虫病。3、分科合篇,如疮痈、肠痈、浸淫疮皆属外科病。)一病成篇者,如痰饮病、黄疸病、水气病等。,绪 论,(二)编写体例1、分篇编排,以病分篇。2、条文论述,问答形式,言

9、简意赅。每篇内容以条文形式论述,常以问答方式论述疾病病因、脉象、症状及治疗。血痹虚劳病篇第1条原文:“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日: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条文言简意赅。如痰饮咳嗽病篇第14条原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3、写作特点,绪 论,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二)编写体例1、分篇编排,以病分篇。2、条文论述,问答形式,言简意赅。3、写作特点开门见山与借宾托主。重视比较。证以方略或方以证略(以药测证,或以证测方)。略于一般与详于特殊。,绪 论,三、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

10、点 对中医方剂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方药学、临床医学三位一体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形成。(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二)创建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杂病治疗经方,三、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病、证的概念及关系。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以病分篇 确立了病名诊断在杂病中的纲领地位。病证结合,脉证合参。 篇名冠以“病脉证治”即示人病证结合,脉证合参,辨证与施治紧密结合。条文论述方式 先论疾病

11、的病因、病机或基本症状,后列证侯、症状、治法、方药。(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三、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 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 2、据脉论理 3、辨证论治 4、治未病 5、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6、因势利导,(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基本论点: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全面论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 重视整体,注重脏腑经络变化,以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心。举例而言:主要精神体现在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病因上,以脏腑经络分内外,提出

12、“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发病与病理传变上,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正与邪 诊断上,通过四诊举例,结合八纲,把疾病的临床表现 疾病的命名上,有肺痈、肠痈与疮痈。,三、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2、据脉论理1)、原著对脉诊的阐发原著篇名形式:大多冠以“病脉证并治”,强调诊治疾病当脉证合参。原著论脉条文:145条,占全书条文的1/3以上。仲景三部诊法:诊脉部位常用寸口诊法,另有趺阳诊法,少阴诊法,后世有“杂病重脉,时病重苔”之说。趺阳脉是指足背部冲阳穴搏动处,因为足背动脉为足阳明胃经之原穴。灵枢本输篇曰:“胃脉过于冲阳。” 少阴脉是指太溪穴上之动脉,

13、即足内踝后5分处。也称太溪脉。,(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2、据脉论理2)、据脉论理的实际运用。脉象反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吉凶顺吉。诊断疾病:血痹虚劳病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推测病因、阐述病机: 胸痹心痛短气病篇“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确定病位:脏腑经络先后病“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脉浮在后,其病在里”。指导治疗:黄疸病篇“酒黄疸者其脉浮者先吐之”判断预后:水气病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三、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3、辨证论治运用四诊八纲辨清证候,针对证候而治是诊治疾病

14、的基本原则 1)、同病异治:如水肿病,腰以上肿者,当发其汗;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 2)、异病同治:如原著用肾气丸有五:均属肾阳亏虚,气化功能减退。中风历节病篇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血痹虚劳病篇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痰饮咳嗽病篇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消渴小便不利篇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妇人杂病篇治妇人烦热不得 卧,但饮食如故转胞不得溺;,(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杂病诊疗体系 4、治未病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联,某一脏腑病变可传至另一脏腑。 1)、治未病之脏腑,防止疾病的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示应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

15、变。 2)、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如:“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3)、预防为主,养生防病如:“若人能养慎”,“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5、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1)、治病求本,本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内伤杂病至后期,往往出现脾肾虚损证候,进而累及其它脏腑,促使病情恶化。故调补脾肾,是内伤疾患的根本治法。如血痹虚劳病篇的小建中汤、肾气丸。2)、扶正不忘祛邪针对虚实错杂,正虚邪实的病证,注重扶正的同时,不忽视祛邪。如薯蓣丸、大黄庶虫丸等。,6、因势利导 1)、针对邪实为患病证,注重因势利导,

16、免伤人体正气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三、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 二)创建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杂病治疗经方 1、载方205首,临床应用广泛 1)、经方分类:按目前方剂学分类可分为18类,1、载方205首,临床应用广泛 1)、经方分类: 2)、经方应用:非常广泛,(二)创建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杂病治疗经方 2、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1)、严谨精练,方简药专如治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治胃反的大半夏汤等。注意药物配伍、反佐药物之间配伍,既可增强疗效,又扩大了适用范围。 如桂枝系列方; 附子的配伍 。药物

17、之间反佐,起相反相成的作用。如原著在大队热药中佐寒凉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在大剂凉药中佐少量热药(半夏泻心汤)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2、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1)、严谨精练2)、化裁灵活遣方用药,加减变化,极为灵活。如治疗胸痹病,用栝楼薤白白酒汤之加减变化。药物分量,加减变化,也很讲究。如桂枝加桂汤,加重桂枝,如小建中汤倍用芍药; 体现了辨证论治,据证用药的特点。,3、重视药物专用、炮制、煎煮方法1)、重视单味药如用苦参之杀虫除湿热以治狐惑病之阴部蚀烂等等。2)、重视药物炮制附子回阳救逆则生用,且须伍干姜。附子止痛多炮用乌头止痛较附子强,但须与白蜜同用,则能减毒增效3)、重视药物煎煮茵陈蒿汤的

18、煎药法,应先煮茵陈,后入大黄、栀子。(久煮茵陈,可缓出热中之湿;后入大黄、栀子可峻攻其热),四、金匮要略的研究概况(一)晋隋唐对金匮要略的传播(二)宋元明清对金匮要略的编次和注释(三)近代金匮要略的集注(四)新中国成立后对金匮要略的研究,五、金匮要略学习目的与方法(一)学习目的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掌握杂病的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与中医内科学联系,但特点明显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1)综合分析能力:2)诊治疑难病证能力: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及阅读古籍的能力1)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2)提高阅读古医籍能力:,五、金匮要略学习目的与方法(一)学习目的

19、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掌握杂病的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与中医内科学联系,但特点明显。以虚劳病为例,一重脉诊,16条原文中,10条论及脉象的临床意义;二在辨证,以五脏亏损为主,且五脏之虚尤重脾肾,亦有虚中 夹实之证,并非全为虚证。三在治疗,以甘温扶阳为主,尚有滋阴养血,攻补兼施者,并 非全用补法,并创制小建中汤、肾气丸名等。四在选方,与中医内科学中虚劳病不重复。,绪 论,五、金匮要略学习目的与方法(一)学习目的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1)综合分析能力:原著论述杂病证治多从八纲、脏腑经络展开并论及相关病证。以水气病为例,一是以病之表里虚实,肿势在上、下为纲,进

20、行辨治;二是提出妇人病水,当须分辨血分与水分;三是将黄汗列水气病中;四是尚论及与水气病密切相关的气分病的证治。 其病证范围、思路及内容的综合性,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皆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有帮助。,绪 论,五、金匮要略学习目的与方法(一)学习目的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1)综合分析能力:2)诊治疑难病证能力: 原著的治法和方剂, 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例如:苦参汤治疗狐惑, 奔豚汤治疗奔豚,芪芍桂酒汤治疗黄汗。,绪 论,五、金匮要略学习目的与方法(一)学习目的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及阅读古籍的能力1)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包括辨证论治,药物的炮制,煎煮

21、,服药方法及药后反应等。如十枣汤方后“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2)提高阅读古医籍能力:原著条文文字古奥,言简意赅,可提高阅读古医籍能力。,绪 论,五、金匮要略学习目的与方法(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1)省笔文法:条文某语词省略,须从下文发现上文 2)倒装文法:条文中某些句子倒装排列。 3)夹注文法:条文中某些句子又是另一些句子的注释。 4)约略计算病程和瘥愈日数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1)、以方测证, “寓证于方”(2)、以证测方 “寓方于证”(3)、前后条文联系比较。(4)、全面比较。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1)、条文互参(2)、理论临床互

22、证、熟记重要条文(1)针对重点内容熟记,(20)条(2)、借助注释本理解原著精神,(3)、取其精华,绪 论,(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 1)省笔文法:条文中某些语词省略,须从下文发现上文内容。如黄疸病篇“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2)倒装文法:条文中某些句子倒装排列。如水气病篇里说:“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3)夹注文法:条文中某些句子又是另一些句子的注释。如妇人产后病篇说:“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

23、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其中从“所以然者”句起到“阴阳乃复”句止,为注释。,绪 论,(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 1)省笔文法:条文某语词省略,须从下文发现上文 2)倒装文法:条文中某些句子倒装排列。 3)夹注文法:条文中某些句子又是另一些句子的注释。 4)约略计算病程和瘥愈日数 如百合病篇说:“百合病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头不痛,淅淅者,四十日乃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六十日、四十日、二十日都是约略数,不当视其为绝对日期。,绪 论,(二)学习方法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 (1)、以方测证, “寓证于方” 如痰饮

24、咳嗽病篇说: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术甘汤 温化中阳而利小便,治脾阳不振,饮停凌心肺症状除短气外,又有心悸、目眩、胸胁支满、小便不利;肾气丸温化肾气而利小便,以治肾阳衰微不能化水。症状除短气外,尚有少腹不仁、腰痛、小便不利之症。,绪 论,(二)学习方法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2)、以证测方 “寓方于证”如水气病篇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知其可用十枣汤类下其水。(3)、前后条文联系比较。如痰饮咳嗽病篇说:“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 十枣汤主之”须与该篇“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一条同读,才能更好地

25、确定十枣汤治悬饮具体适应证(4)、全面比较。如前后条文、疾病、方剂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如痰饮病和水气病,都是水湿为病,但前者是水积体内,后者是水溢肌肤,临床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绪 论,(二)学习方法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1)、条文互参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上述两条所述证候均有“脉浮”、“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四症。然治疗上,前者使用五苓散发汗利小便,后者用猪苓汤育阴利小便。这要联系伤寒论中“太阳病篇“的五苓散证和“阳明病篇”的猪苓汤证,加以理解,

26、以区别两者在临床上的不同运用。又如黄疸病篇中有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别,结合伤寒论则可得出治黄八法:清法汗法吐法下法温法和法消法补法,绪 论,(二)学习方法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1)、条文互参(2)、理论临床互证原著是一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经典著作,学习原著应从临床实际出发,领会其主要精神实质,不必死扣字眼。如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说:“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应活看。,绪 论,(二)学习方法 、熟记重要条文 (1)针对重点内容熟记,(20)条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痰饮咳嗽病

27、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水气病篇“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2)、借助注释本理解原著精神,如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3)、取其精华,结语 一、金匮要略的沿革,成书散佚整理,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二十五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以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二十二篇论述疾病四十多种,载方剂205首。,三、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以病列篇,脉因证治合为一体,条文言简意赅。,四、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一)继承发挥内经、难经的学术思想首创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重视整体;据脉论理;辨证论治;治未病。,(二)科学的发病观点

28、 多因杂至的发病观点。 强调内在因素。 重视外在因素。,(三)脉法有独到之处,各病有主脉。 一脉主数病。 一病见数脉。 脉法颇灵活。 用脉象解释病机。,以脉象指导诊断。 以脉象指导治疗。 据脉象推测预后。 脉象相同,舍脉从证以认病。 证候相同,舍证从脉以认病。,(四)注重证候鉴别,(四)注重证候鉴别,(五)将治则治法具体化,治未病,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治未病的脏腑。 扶正兼以祛邪。 治疗杂病虚损注重补益脾肾。 注重因势利导的治则。,准确运用标本缓急。 准确运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治则。 指出疾病的治法及治禁。,(六)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立方谨严,用药精当,化裁灵活, 原书所载方剂,八法具备重视单味药的主治功能。,注重药物经过配伍所发生的协同作用。 注重药物在方剂中的加减变化 注重药物的炮制、煎煮方法。,(七)注重整体护理,适应生存环境的护理。 注意心理护理。 强调生活起居的护理。 配合治疗做护理。,五、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一)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会通,(二)注意古代文法,省文法。 倒装文法。 倒叙法。 插入法。,(三)各篇相互对照(四)采用旁证法(五)读于无字处,以证测药 从药测证。(六)条文分类归纳(七)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进展。,柯韵伯: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吴冠中:我们从传统中受害的是模仿我们从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