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040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划免疫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免疫规划(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

2、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政策支持,卫生部 预防接种管理规范疫苗流通管理条例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其它及本地一些规范性文件,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50年代 全国普种牛痘苗,先后开展了卡介苗(BCG)、白喉类毒素(DT)、百日咳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的接种。 卫生部发布种痘暂行办法(1950年)、接种卡介苗暂行办法(1954年)、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1957年)。,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60年代 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

3、毒活疫苗(OPV)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 在城乡逐步推广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卡片。 在广大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BCG、OPV、DPT、MV)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的突击接种。 卫生部发布种痘办法(1962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1963年)。,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70年代 正式开展计划免疫 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的通知(1978年)。,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80年代-1 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扩大免疫规划(EPI,计划免疫)活动。 成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计划免疫专题委员会。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

4、小组,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开展冷链项目合作,项目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 承诺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1985年)。,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1 中国政府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 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人大将计划免疫工作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报告(199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与强化免疫活动。,我国计划免疫

5、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3 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1990年),全国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1991年),全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1991年),全国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管理规程(1992年),全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1997年),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1997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1997年),全国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常规免疫接种方案(1997年)。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6、(试行),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998年)。,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取决于机体、抗原和疫苗使用三方面因素,疫苗使用又由以下方面决定疫苗的效果。,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1、接种部位和途径 口服、皮内、皮下、肌内四种途径。 采用何种接种部位和途径是根据疫苗的性质、免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来决定,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执行。如卡介苗规定为皮内注射,若误注皮下或肌肉会引起性寒性浓疡,若破溃难以愈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臀部肌肉则不如注射上臂三角肌肉的免疫效果好。,免疫应答与疫苗使

7、用,2、接种剂量 在相同接种途径下剂量与产生免疫力成正比,剂量不足不行,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剂量不足会影响免疫效果,剂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3、接种次数 活疫苗如麻疹活疫苗、卡介苗等一次接种成功即能产生充分免疫力,而灭活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等需注射3针。第一针只是初次免疫应答,只产生IgM抗体和极低的IgG抗体,第2次注射能产生较第1次高10-50倍的抗体水平,只有完成全程注射才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力。,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4、针次间隔 根据疫苗的性质不同,不同针次间需要有一定间隔。一般灭活疫苗类第1针注射后7-10天开始产生免疫力,2-3周后逐渐下降,故一般间隔可为2周。若为吸附剂

8、疫苗因吸收较慢,至少应间隔4-6周为宜。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针次间隔为最短时间,一般可以适当延长,不宜缩短接种间隔时间,以免影响免疫的效果。但是间隔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所以尽量在1周岁内完成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类疫苗(MV)和乙型肝炎疫苗(HBV)的基础免疫。,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5、起始月龄 初次免疫起始月龄由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起始月龄和疾病威胁的起始月龄两方面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应对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龄接种疫苗为宜,因此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否则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9、。 6、加强免疫 疫苗在完成基础免疫后,进行1次适当的加强,可刺激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活疫苗免疫成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衰减,少数人甚至抗体阴转,应在适当时间进行加强免疫。,疫苗分类,一、疫苗类(抗原) 灭活疫苗:经过处理后,去除致病力保留其免疫原性而成的疫苗。例如:乙脑灭活疫苗、百白破三联苗。,疫苗分类,一、疫苗类(抗原) 减毒活疫苗:用弱毒或无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制成的疫苗,其致病性已极大程度地丧失,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次轻型的人工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

10、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等。,疫苗分类,一、疫苗类(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将有效的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插入易于增殖的载体(细菌、细胞),在载体增殖时可表达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如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疫苗分类,一、疫苗类(抗原)组分疫苗:此类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如流脑多糖疫苗。,疫苗分类,二、血清制剂(抗体) 抗毒素 是用类毒素免疫大动物使之产生高效抗体,采血分离血浆经纯化精制工艺,除去非特异性蛋白及无效成分。这种抗体输入机体后,能对相应细菌在机体内产生的毒素起中和作用,如白喉、破伤风抗毒素。,疫苗分类( 疫苗成分),二、血清

11、制剂(抗体) 抗血清 是用脱毒毒素、细菌、病毒等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取动物血浆提取其抗毒免疫球蛋白,如抗蛇毒、抗炭疽、抗狂犬病血清等。,疫苗分类( 疫苗成分),二、血清制剂(抗体)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与抗毒素及抗血清不同的是从含有特异性抗体的人体血浆中提取相应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疫苗分类(管理),按不同的管理方式,疫苗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政府免费为公民提供,公民应按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为受种者或监护人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免疫程序,概念 免疫程序是指各类常用疫苗对接种对象的选择、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它包括接种疫苗种类,接种起始年龄、针次、间隔、复种时间以及联合免疫或多种疫苗同时接

12、种等。,免疫程序,相关概念 基础免疫:是指儿童在1岁以内完成的所有疫苗的接种。 加强免疫:完成基础免疫后,机体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下降或消失,此时的免疫接种将刺激机体,使机体抗体重新达到较高水平,从而起到保护的效果。,免疫程序,相关概念 强化免疫:是在大范围内(以国家、省为单位)短时间(几天或几周)对目标儿童开展的接种活动,不管以前的免疫史如何,都作为强化免疫接种的对象。如在我国每年12月和次年1月开始的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强化免疫。局部强化免疫只是在范围上(以地区、县为单位)与强化免疫有所差异,其形式组成完全相同。,国家扩大免疫后儿童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注意事项:1、6个月以上小儿接种BCG前应

13、做PPD试验,阴性才能接种。 2、TOPV用冷开水喂服或含服,服后半小时内禁热开水或喂奶。 3、接种MV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用丙种球蛋白等被动免疫制剂。 4、TOPV和DTP接种时掌握间隔期(最短间隔28者的全程接种为三针(剂)次。 5、BCG、DTP、TOPV、MV基础免疫均需在12月龄内完成。,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1早产儿的接种 除BCG外,早产儿不管其出生体重如何,其疫苗接种的月(年)龄、程序和注意事项与足月婴儿相同。使用每种疫苗的剂量要足够,不提倡分开或减少接种剂量。但是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早产儿不宜在出生时接种BCG,应推迟至体重大于2500克时再接种。H

14、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应及时进行HBV的接种。 2免疫缺陷者的接种 凡患白血病、淋巴瘤、全身恶性肿瘤或使用免疫抑制制剂治疗的婴幼儿,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灭活疫苗,但对活疫苗属于“绝对禁忌症”。,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临床AIDS患者的接种 除了AIDS临床患者不应接种BCG外,均可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BCG、DPT、OPV(IPV)、MV及TT(妇女)。 4起始月(年)龄提前和延误接种 在规定的初始免疫起始月(年)龄之前给予接种疫苗,该次接种应认为是无效接种,在达到起始月(年)龄后重新按免疫程序给予接种;超过免疫接种

15、起始月(年)龄的儿童,从基础免疫第1针(次)开始接种,正确掌握针次的间隔时间,完成基础免疫后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5针次间隔时间不符 基础免疫需要接种2次或2次以上的疫苗,每次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免疫应答有较大的影响。相对而言,长间隔时间产生的免疫应答较为理想,但可能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疾病的危险性。因此考虑接种间隔时间时应注意: 1)接种针次间隔时间过长使免疫程序中断,不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次数; 2)短于规定的最小间隔时间接种疫苗可减弱抗体应答,该疫苗不应作为按免疫程序的一次接种。,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的

16、几个问题 6几种疫苗的同时接种 1)WHO从80年代起即提出扩大免疫规划(EPI)的四种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进行接种,以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 2)HBV可以与EPI的四种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进行接种。 3)风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与EPI的四种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进行接种。 4)免疫球蛋白不能与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等同时接种。一般情况下,接种活疫苗后需间隔2周方可使用免疫球蛋白;使用免疫球蛋白后间隔1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5)理论上,接种活疫苗30天内接种另一种活疫苗,免疫应答可能被削弱,尚无证据支持。目前国外主张活疫苗间隔4周,灭活疫苗接种后1周。,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

17、的几个问题 7接种剂量问题 适宜剂量的免疫接种,可使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首先产生IgM,随之产生IgG,才能达到预防效果。 1)接种剂量过大:由于抗原剂量超过机体免疫反应的承受能力,便会产生免疫麻痹,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理免疫抑制状态,不但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因剂量过大,加重免疫接种后的反应。 2)接种剂量过小:抗原量不足,难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亦即不能产生有保护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接种剂量过低,免疫反应程序不高,产生的抗体水平亦较低,大多数情况下仅能产生IgM抗体,不产生IgG抗体,同时影响免疫效果。 3)接种次数:有些疫苗接种一次不足以产生达到保

18、护水平的抗体。为使机体形成有效的保护,疫苗必须接种足够的次数,以提高免疫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和使机体产生牢固的免疫力。,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8加强免疫: 目前使用的疫苗很少能在完成基础免疫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维持终生,作适当的加强免疫,可刺激免疫应答维护较高的免疫水平。加强免疫的次数和时间,需综合分析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人群免疫状况和针对传染源的发病情况等因素而定,并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免疫程序,现行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9超龄儿童的接种 对于超龄未免疫儿童的免疫接种,推荐采用以下免疫方案:依次先后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三苗可以同时接种),卡介苗接

19、种前先做PPD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3周岁以下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3针,3周岁以上儿童接种白破二联疫苗二针(间隔1个月)。,预防接种禁忌症,一般禁忌症 又称相对禁忌症,一般禁忌症是指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某些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两种。 生理状态是指最近曾进行被动免疫者:最近周内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接受输血,为防止被动抗体干扰,应推迟活疫苗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禁忌症,一般禁忌症病理状态 发热:除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外,发热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接种疫苗后可使发热,加剧,且有可能错把发热性疾病的症状当作接种反应,并延误了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因此,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的

20、病人应暂停接种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一般禁忌症病理状态 在托幼机构中,有工作人员或儿童患了传染病,在该病的潜伏期内,所有儿童均应暂缓接种。,预防接种禁忌症,特殊禁忌症 指对某一种(类)生物制品所特有的,不是所有的生物制品都不能接种: (1)脑发育不全或新生儿时期有抽搐史、有高热惊厥、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百日咳菌苗、乙脑疫苗和流脑菌苗。因易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引起抽风等)。 (2)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湿疹、化脓性皮肤病、中耳炎及水痘患者不能接种卡介苗。 (3)有免疫缺陷或进行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治疗不能接种活疫苗。 (4)怀孕初期不能接种风

21、疹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特殊禁忌症 指对某一种(类)生物制品所特有的,不是所有的生物制品都不能接种: (1)脑发育不全或新生儿时期有抽搐史、有高热惊厥、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百日咳菌苗、乙脑疫苗和流脑菌苗。因易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引起抽风等)。 (2)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湿疹、化脓性皮肤病、中耳炎及水痘患者不能接种卡介苗。 (3)有免疫缺陷或进行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治疗不能接种活疫苗。 (4)怀孕初期不能接种风疹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我国对禁忌症的看法: 1)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 2)免疫缺陷的儿童,应视为接种活疫苗的“绝对禁忌症”; 3)患有严重疾病的儿童,可暂缓接种,待痊愈后补种; 4)以参考生产厂家的疫苗说明书为准。,预防接种禁忌症,与家长沟通,确认无下列情况后方可实施接种: 今天你的孩子生病了吗?(不同平常的感冒、发热,患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肝炎,严重皮肤病等。) 你的孩子有任何严重(危及生命的)过敏史吗? 你的孩子在某一次接种疫苗后曾经有过严重的反应吗? 你的孩子的有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使用类固醇激素)吗? 你的孩子近期接受输血、或使用过任何其它血制品吗? 你的孩子曾经有过抽搐或任何一种神经系统问题(如癫痫、癔病、脑炎后遗症)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