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058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价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景区建设项目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评价,1.评价依据Assessment of Basis,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B 50220-9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省级相关规划规范,江西省城

2、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8)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江西省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试行本)(2003) 江西省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管理办法 (试行本)(2011)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2006)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江西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纲要(2009),建筑设计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餐饮建筑设计规范(JGJ 64-1989)旅游建筑设计规范(JGJ 62-1990)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3、JGJ 62-1990)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1987)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1988)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198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什么是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4、。 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的依据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 (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3、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2.评价内容 Evaluation Content,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作出建筑、道

5、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一)区位情况 1、区域位置图:项目地块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位置; 2、区域环境图:项目地块周边的环境,包括周边用地、规划、现状情况等。 (二)现状情况 1、用地现状图(黑白线图1:500);图纸需反映地块范围及周边、内部的 用地现状情况,包括现状的建筑、水面、树木等; 2、现状资源分析图: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资源、交通资源等。此项为 可选内容,依据项目具体特征性进行确定。 (三)规划条件 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的文字内容;附规划条件复印件。

6、(四)规划用地性质图(1:500) 规划地块的各类性质、占地面积、退界等要求,附用地平衡表。,总平面图规划设计,(五)规划总平面 1、规划总平面图(彩色1:500),形象的反映建筑、道路、绿地、 水体以及其他设施的空间布局。 内容包括: (1)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及相邻周边地形; (2)建筑物功能、编号、层数、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距离; (3)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 (4)建设用地内道路走向、宽度、出入口位置,地上、地下泊车 范围和泊车位,尽端式回车场布置等。,(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 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

7、积、地上泊车数量、地下 泊车数量、总户数等。 (七)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图:各类交通路线(人、车流;消防车道和场地等)、 道路宽度、坡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 出入口、定位坐标以及无障碍设计等。 2、停车布局图: 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位,停发车方式,尽端式 回车场布置等。 (八)绿地系统规划图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街道绿地等, 重要绿地应增加景观设计和绿化植物配置图。 (九)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配套服务设施的功能、位置、用地界线。,(十)基础设施规划图 配套公共基础设施(配电房、煤气调压站、垃圾站等)位置、用地界线。 (十一)竖向规划图 进行土

8、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与建筑物的坐标、地面排水方式、截洪沟位置、 挡土墙的形式、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等。 (十二)管线综合规划图 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管线与室外消火栓的位置、 管径、埋深等。规划内容还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 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 (十三)建设时序 包括建设周期;年度建设计划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时间和周期安排等。 (十四)日照分析报告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报告 (十五)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十六)效果图 包括规划鸟瞰图或规划模型、重要节点和城市界面的透视效果图。,(十

9、七)申报文本图纸内容 1、区域位置图 2、区位环境图 3、用地现状图(黑白线图1:500) 4、规划条件图 5、规划用地性质图(1:500) 6、规划总平面图(彩色1:500) 7、规划总平面图(黑白线图1:500)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道路交通规划图 10、停车布局图 11、绿地系统规划图,1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13、基础设施规划图 14、竖向规划图 15、管线综合规划图 16、日照分析报告和交通影响评价 分析报告 17、建设时序 18、重要建筑单位选型方案、主要 建筑平、立、剖面图 19、效果图(鸟瞰图、重要节点、 城市界面的透视效果图和夜景 灯饰效果图等),规划设计的原则-深

10、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建筑与环境存在“互塑共生”“对景”等的关系: 1、 建筑与建筑,存在风格的延伸,衬托等;布局多以平行,对应,主次等关系为主 。 2 、建筑与景观,一般说来景观多以衬托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为主。布局多以伴随建筑的形式而形成点缀,延伸等形式,如与水体的融合,与景山的衬托。形成从室内看景,从室外又成一景。 3 、建筑与道路,道路是建筑的延伸线,是联通的各关系的桥梁与纽带。道路系统网关系到整个区域的走势与脉络,多以横平竖直,简化工整,行之有效;组团道路网或园区内小径则是另一番形式,曲径通幽,绵绵悠长,增加更多的驻足时间,布局多以围绕或延续建筑景观的形式而铺设。,以山地建筑为例:

11、1、山地建筑与景观 (1)山地建筑山地景观的组成部分 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为景观是对山地自然景观的补充与点缀。山地自然景观是山地景观的基础,山地建筑是山地自然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2)景观与观景 在山地环境中,山地建筑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它点缀强化了山地自然景观,本身成了山地景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山地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较佳的观景条件。 (3)建筑布局与山地景观 山地建筑位于山地环境中,其布局方式对山地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散、隐”的布局方式实施建筑融于环境中的有效方法;而在一定条件下,面对大规模的山地建设,集中式布局的山地建筑在使用、经济、技术、生态方面都具

12、有明显优点,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取的协调,以获得美好的山地景观,如共构手法等。,2、山地建筑与交通 (1)山地交通的特点 立体化:立体化的交通,将为建筑组群的功能及形态组织提供丰富的选择可能,使建筑的复杂流线可以得到很好的立体分流组织 景观化:在山地环境中,由于交通的三维特征,人们在途中获得的视景比在平地显著,而且不断发生变化。 多样化:山地地形的凹凸变化起伏,为常规交通制造了障碍,人们不得不运用多样的交通方式,如坡道、架空道、隧道、索道、缆车等。 (2)山地车行交通 纵坡设置:山地道路纵坡不宜太大,坡段也不宜太长。山地公路的最大纵坡应小于9%,限制坡长200m;由于设计车速较低,其最

13、大坡度可放大至10%,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达13%。 道路布线:山地道路的布线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与地形、建筑的结合。,布线于地形结合:在山地环境中,道路线形的选择首先要取决于地形。从生态观出发,我们一方面要使山地道路适应爬坡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使道路布线与山地景观和谐。,布线和建筑结合:在山地建筑的群体布局中,道路线型往往是建筑排列的骨架,它的形成对建筑的功能、空间布局影响较大。为适应地形的变化和建筑功能、建筑布局的需要,以上各种形式的道路线形可以被混合运用。,1、地形地貌: 我国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其他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

14、、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红树林地貌 1.1 山地建筑接地方式: 不定基面是山体所具有的基本形态特征。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坡起,基底表面崎岖不平,使许多山地建筑采取“天平地不平”的作法,以错层、掉层、吊脚等形式与山体地表发生关系使建筑根据坡度的陡缓、跨越等高线的数量来调节山地建筑的底面,产生出高低变化、参差错落的不平底面。,2、功能分区: 景区功能分区有着与其他功能分区的共性,就是依托一定空间区域面积,营造不同属性与功能的区域结构,每个区域结构有着自己的个性与主题与其他分区加以区分。,3、空间形态: 空间的营造是人们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对于山地建筑来说,空间是构成建筑形态的基本骨架,决定了建筑群体的布

15、局状况。由于山体的参与,山地建筑空间形态表现出一定特殊性:与山体空间的耦合性,由地形高差引起的动态性,因基地不规则形成的趣味性。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组织与地形的特征紧密联系,随地形变化形成了丰富的表现形式:线网联系型、踏步主轴型、空间主从型、层台组合型、空间序轴型和空间穿插型。,4、土地利用率: 在我国,土地规划的核心是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特别是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增长。对旅游用地的界定在规划方案中是以复区的形式给予认定的,旅游用地几乎被忽略了。除少量的设施建设用地外,旅游业中所必备的大量游览线路、活动场所、景点,均是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一般情况下无法在其它领域中利用的溪流

16、、溶洞、岩石、沙漠等等,均可在旅游业中发挥长处旅游开发对这些天然事物研究、发现它的旅游价值,做出新的诠释,可谓物尽其用。 5、植被水系景观保护利用 (1)对自然风景资的保护要根据风景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等进行分级保护。 (2)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严格保护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3)在风景区内禁止进行破坏地形、地貌、破坏动植物群落结构活动。 (4)坚决拆除不相关的破坏性建设。 (5)坚决拆除不相关的破坏性建设。 (6)规定合理的游人容,根据结构、游览方式和游客量分布。 (7)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加强宣传教育。,1、主次入口 (1)交通量不大的较小景区,一般设置一个出入

17、口便可满足交通运输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景区宜分设主次出入口,主入口解决主要人流出入并与主体建筑联系方便,次入口作为后勤服务入口,与辅助用房相联系。 (2)在一般地段,景区出入口位置主要根据用地分区及相邻城市道路情况而定,应注意尽量减小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干扰。 (3)当景区同邻城市主、次干道,主入口在主路,次入口在次路,机动车入口在次干道。当景区仅临一条城市道路,主、次入口均在同条道路上。景区或建筑物的主入口,避免正对城市主干道交叉口。 1.1 主入口的形式: (1)主入口与道路相结合 (2)主入口与游客中心相结合 (3)主入口与商业街相结合 (4)主入口与大型停车场相结合 (5)主入口与集散广

18、场相结合 (6)主入口与景观广场相结合,2、道路系统骨架 主干路 主干路指在风景区中结合自然景观的旅游游览路线,一般从风景区入口通向整个景区的各个主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服务功能区、管理区,形成整个景区的骨架和环路,组成引导游览的主干路线应能适应风景区内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车辆的行驶,以及应能满足突发事件如救护、消防等交通要求。风景区内主干路的等级一般较高,宽度在720m之间。 次干路 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辅助道路,成支架状连接风景区内各景点,车辆可以单向通过,承担风景区内游览、生产管理和运输产生的交通。道路宽度一般为主干路的一半左右,线形指标比主干路要低。 园路 园路是风景区道路系统的末梢

19、,一般为供游人休息、散步、游览的通幽小径。可通达风景区内各个角落,是到广场、景点的捷径,园路的宽度一般在1.02.0m之间,多选用简洁、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或者条砖层铺或用水泥仿塑各类仿生预制板块,并用材料组合以表现其光彩与质感。园路的功能除了提供行人交通之外,他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为风景区增添了情趣,形成了独有的景观特色,在交通上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重要补充。 上述三类道路指的是风景区内部道路,但有些道路穿过了风景区,其本身从功能上即作为风景区的主干路,同时又承担着区域交通的任务,其交通组成和风景区内部道路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将其区别于风景区内部道路来看待。根据上述分析,将风景

20、区道路划分为穿过风景区的道路和风景区内部道路两大类,其中风景区内部道路又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园路三类。,3、停车场 3.1 停车场布局 (1)景区外部集中布局 当旅游景区内部腹地空间较为有限,不宜作为停车场地或景观不容破坏时,可以在景区外部开辟一个地块作为景区停车区。 (2)景区外部分散布局 当景区停车场设置在景区外部,若外部空间也较为狭长或不适宜作为集中停车场,可以采取分散布局停车场的方式。 (3)景区内部集中布局 如果景区有足够的空间或环境容许将部分空间开辟作为停车场之用,可以在景区内靠近大门处开辟一主停车场。 (4)景区内部分散布局 对于面积较大且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区,停

21、车场采取景区内部分散布局的模式。在景区内部几个主要景点附近设立停车场。,6、建筑朝向的选择 日照因素: 我国气候带横跨寒带、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南北方日照特点差异显著。 寒冷地区冬季应尽量争取日照,炎热地区主要考虑夏季避免接受过多的太阳辐射。 风向因素: 寒冷地区注意防寒、保温和防风沙; 炎热地区要重视组织自然通风。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建筑物朝向还要结合场地具体条件,如道路走向、周围景观、地形变化和用地形状等。 7、非住宅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高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为18米。 2、东西间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

22、0.3倍,且其最小值为13米。 (二)高层非住宅建筑与多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高层位于南侧的,最小值为18米; 2、高层位于北侧的,最小值为13米; 3、东西向布置的,最小值为13米。,3.2 停车场设计内容 (1)停车场组成部分: 出入口 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通道 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两侧通道中间停车以及环形通道四周停车等。 停车位 一般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标准当

23、量停车位宜为25-30m2.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 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2.7m2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5-1.8 m2 隔离带 防止暴晒 保护车辆 净化空气、防尘、防噪音 附属设施 驾驶员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等设施,(2)交通组织特点:随时驶入,随时驶出 零散驶入,集中驶出 (3)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3.3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是指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 上有大树:为车

24、遮荫,降低车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增加人的舒适感。 下能透水:让雨水回归地下,调节地面温度,减少排泄量,提升地下水位,兼作绿化灌溉。 绿树环抱:不仅吸尘减噪,提升景观品质,还能缓解炎炎夏日下的烦躁心情,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交通通畅:布局、运转、流程合理,交通便捷,用地经济,符合停车各项规章制度。,1、朝向 (1)对于山地地形,建筑布置在山的向阳面,山地建筑总平面布局一般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 (2)就平地地形,景区内的住宅建筑坐北朝南,而其他的建筑朝向应根据方案设计及路网而定。 2、间距 (1)防火间距 (2)日照间距 3、空间形态 (1)点状 (2)条状 (3)围合式 (4)分散式 4、景观利

25、用 (1)山体 (2)水系 (3)植被 (4)小品 (5)人文,1、计容面积的确定: 计算容积率面积时注意不计算容积率的区域即可,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 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 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 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和罐体的平台。 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机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 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

26、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 2、建筑物占地面积: 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构筑物占地面积以占地轮廓计算,但不包括铁路、道路,围墙及管线。 3、架空层面积计算: 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设计加以利用的、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积的1/2计算; 凡设计不利用的:不应计算建筑面积。,4、半地下室、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应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执行,即层高超过2.2

27、米(含2.2米)的建筑物均应计算建筑面积。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建筑方案设计 1、与地形的关系: 游憩性建筑与建筑小品应顺应地形,延续地形脉络,组成道路串联的节点。 服务性建筑应根据其服务半径适合性的布置并结合道路路网关系。 文化娱乐设施应根据景点节点布置,游艇码头根据地形摊头适时布置。 公园大门办公区布置在景区的道路入口开阔处,设置适当的集散中心。 2、与道路的关系: 建筑平行于道路,分散其

28、两侧; 建筑垂直于道路; 建筑与道路有一定的夹角; 建筑围合道路,形成广场; 建筑与道路之间存在高差。,1、使用功能效率: 风景区内建筑的分类较多,如: 1.1 服务性建筑 酒店、餐厅、商店、娱乐休闲设施、茶室、公共厕所等 1.2 办公管理用设施: 公园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室、职工宿舍、实验室、栽培温室等 1.3 文化娱乐设施 游船码头、索道站房、游艺室、俱乐部、演出厅、露天剧场、展览厅等 1.4 园林建筑小品 亭、廊、花架、榭、舫、园桥、园灯、园椅、展览牌、景墙、栏杆等,2、平面布局: 游憩性建筑作用多为道路的延续或对道路的附加功能升级,使用多与景观节点结合,作为交通流线和防火疏散的一部

29、分; 服务建筑平面布局在服务半径内适当布置,也是使用率较高建筑; 娱乐建筑作为人群主要驻足区,空间结合地形景观等优势,布局多为各主要节点端头形成富有想象区域,作为主要人流区域应满足主要4米的消防车道,及满足大厅内疏散距离30米; 集中办公区及各园区办公室布置宜结合入口集散区,并满足消防通道的布置。 3、交通流线:建筑内部各类交通流线应分类明确,满足功能需求和消防疏散4、空间效果: 几何元素的应用能极大的加强建筑空间感受; 光影的运用,灰空间的适当穿插; 极富变化性的内部三维空间等。 这类空间设计的处理能予人特定的场所精神。 5、消防疏散:景区内经营场所梁、柱、楼板等主要承重构件必须进行防火处理

30、,与周边建筑相邻部分必须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区最大面积必须300(增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场所,其防火分区最大面积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倍) 5.1 大型经营场所安全出口不得少于两个,位于两个安全出口间的最不利点距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2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最不利点距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9m,疏散通道最小宽度1.5m。 5.2 房间数超过二十个的宾馆、饭店必须安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简易装置)。房间数超过五十个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宾馆、饭店必须办理消防设计审核,竣工后必须经过消防验收合格后方能营业。,1.以游客接待中心为例(1)其功能主要包括:门厅、展示(展厅、多

31、媒体展示、全景沙盘)、服务(问讯接待、导游服务、售票、休息厅、多功能厅、邮电通信、自动取款机、购物、互联网服务、急救室)、管理办公(办公室、机房、控制室、库房)等。,(2)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从使用和管理上,将接待中心人流分为游客活动人流、后勤管理人流。前者主要活动在游客服务的场地,后者是行政办公。在总平面布置时二者应有明显的界定关系。分区界定用地功能的目的是,使游客活动场地能与内部工作人员和货物车流出入场地明确分开,以确保内外有别、互不干扰和使用安全。因此应有各自的独立通道和出入口。(3)柱网布置 层高设计 服务区大厅结合游客聚集特点,使用大尺度的柱网与高度,9米柱网及5

32、.1层高或更大尺度布置。 办公区域柱网宜选用经济型柱网6.6-7.2米之间,层高3.4即可。,2.以酒店为例(1)门厅、大厅入口前应留有车道与停车位,车道上空净空4 m,并设置雨蓬大厅、门厅构成元素:上下车空间、雨篷、雨伞存放处、衣帽寄存处、休息、商店、商务中心(电话、传真、复印等)、卫生间等前台组成:柜台、办公室,(2)客房设计客房种类:标准双床间、单人间、双人床间、套间标准客房排列的基本形式客房卫生间,(3)柱网层高及面积要求 客房结构柱网设计:客房柱网设计尺寸是:长 9.9m宽 4.2m(轴线),建筑层高做到 3.94.2 米,客房内装修后净高 2.93.1m;面积最少不要 小于 36

33、,能增加到 42 就更好,将卫生间的使用面积做到 8 以 上,以满足星级评定的硬件要求,同时提高舒适感。,3.以公共厕所为例(1)公共厕所应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活动式三类。(2)独立式公共厕所,哥特式建筑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巴洛克建筑代表建筑有:巴黎凡尔塞宫,路易十四广场,胜利广场等。,洛可可建筑代表建筑有: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丹麦皇宫等。,折中主义建筑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

34、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故有“集仿主义”之称。,园林风格建筑(中国古典建筑)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徽派建筑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新中式建筑新中式就是中式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运用,从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现代主义建筑二十世纪中叶,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

35、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简约主义建筑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解构主义建筑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1、建筑成本: (一)开发成本 1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1)土地征用费 (2)拆迁安置补偿费 3前期工程费 (1)项目的规

36、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 (2)“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 4建安工程费 5基础设施费 6公共配套设施费 7不可预见费 8开发期间税费 (二)开发费用 1管理费用 2销售费用 (1)广告宣传费 (2)销售代理费 (3)其他销售费用 3财务费用,2、技术运用: 智能建筑是建筑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综合布线系统(PDS)和集成中心(SI)组成。自动化系统对楼宇内的各种机电设备进行自动控

37、制、包括空气调节、保暖、供水、照明等设备;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保障大厦通信畅通无阻,并提供网络服务,是居民生活现代化和信息话的基本保障。 3、运营和维护成本 对景区建筑的设计,除考虑以上实用、美观的因素外,经济的成本的重视不可或缺。而经济成本主要为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3.案例 Case,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1982年,华清池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8日,华清池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华清池总平面图,华清池流线分析图,华清池流功能分区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