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163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养生要点,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中医科,1,养生大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就已被制定出来。以后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24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先民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定于历法中,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地位。,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1.春季,2.夏季,4.冬季,3.秋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风,寒

2、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立春,春季气候变化较大,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年老体弱者换装宜审慎,不可骤减。“春捂”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春天在起居方面: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 春季阳气初生

3、,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雨水,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雨水节气“调养脾胃” 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惊蛰,惊蛰,是“立春”以后天 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惊蛰注意事项:一、顺应时节调理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二、很多身体虚弱的人到了惊蛰节气当天,身体都会有很大的反应,如失眠、烦躁、焦虑、胸闷、易怒、头晕、头痛、咽痛等不适。三、春捂秋冻,预防“倒春寒”。大家不可急于换上

4、春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四、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所以要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饮食调养:,主要以养阳为原则,适当多吃些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时节要少吃酸味食物,多吃大枣、山药、银耳等甜食以养脾。,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

5、生的最佳效果。,膳食: 要远离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类温性调料,防止菜肴性寒偏凉; 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配以蛋类之滋阴品,有助于“阴阳互补” 。 这段时期宜吃春笋,其具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的功效。 宜食之物还有芝麻、花生、赤小豆、蚌肉、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子、樱桃等,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1、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2、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3、饮食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

6、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鸡、羊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 如荠菜,益肝和中; 菠菜,利五脏、通血脉; 山药,健脾补肺; 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谷雨,“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预防的办法是调畅情致,避免情绪波动,特别不要生气。 谷雨节气

7、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饮食: 此节气中人体的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受补益的大好时机,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又还能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进补的食物宜鳝鱼、鲫鱼、泥鳅鱼、鲤鱼、鳙鱼等河鲜等,立夏,是夏日天的开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血汗同源” 立夏之季,情宜

8、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小满,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型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 。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 。,芒种,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

9、物,如晚谷、黍、稷等。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 。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中草药熏蒸、泡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

10、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小暑,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夏季为心所主,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 。大暑

11、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 。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如西瓜、苦瓜、空心菜、绿豆粥 等,立秋,预示着肃杀的秋天的到来。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

12、,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饮食调养:“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睡眠的作用包括五个方面: 一、消除疲劳 二、保护大脑 三、增强免疫 四、促进发育 五、利于美容 处暑节气宜食: 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

13、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白露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秋分,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 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

14、容之气。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寒露:,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 。,精神调养,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霜降,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

15、温补)上,应以平补为原则。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小雪,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 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 。这个节气里着重注意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因为日照时间减少,可能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大雪,表示“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一、静神少虑(即“壮不竞时,精神

16、灭想”) 二、劳而勿过 三、节欲保精四、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五、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六、药物相助(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 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海虾、猪肉、鸡肉(补养阳气);鸭肉、鳝鱼、甲鱼、鲅鱼(滋养阴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生气血)等,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

17、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四季当季蔬菜表 参考用春季卷心菜、芹菜、红苋菜、空心菜、上海青、地瓜叶、油菜花、木耳菜、大头菜、花菜、韭菜、茼蒿菜、紫甘蓝、西兰花、大白菜、青蒜、青葱、红萝卜、莴笋、土豆等。夏季 红苋菜、空心菜、上海青、地瓜叶、油菜、木耳菜、韭菜、卷心菜、黄瓜、胡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茭白、番茄、土白菜、四季豆、大白菜、卷心菜、菜豆、黄秋葵、茄子等。秋季 红苋菜、空心菜、上海青、地瓜叶、菠菜、白菜青、芥菜、油麦菜、吊瓜、毛瓜、冬瓜、黄瓜、胡瓜、丝瓜、毛豆、辣椒、卷心菜、南瓜、萝卜、茄子、茭白、长豆、扁豆等。冬季 茼蒿、生菜、上海青、卷心菜、菠菜、油麦菜、芹菜、大头菜、大白菜、芥菜、荷兰豆、甜豆、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土豆、紫甘蓝、西兰花、白花菜、西芹、蒜苗、葱、莴笋等。,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松岗人民医院公众号,松医社管中心公众号,松岗卫生监督所公众号,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