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186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及其意义,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3、意义,(5)文化、思想、观念,(3)工业(工业化与城市化),(2)改善地区产业结构,(1)缩小城乡发展差距,(4)科技、信息,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

2、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三、城市化的特点,三、城市化特点,相对成熟,高,慢,低,快,快速增长,急剧增加,不断提高,恶化,衰落,就业,下降,人居环境,工业化,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0,0,20,30,40,50,60,70,80,9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1750年之前,城

3、市人口比重只有1%-2%,1900年提高到13.3%,2地区差异,中国的城市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显著的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

4、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 的人口迁移逐渐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000万(占全美当时人口1/5)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

5、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4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生。(2)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化发展

6、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地利用方式,(2)就业方式,(5)生态,(6)信息,(7)文化,(4)景观,(3)产业结构,(1)气候,(2)水文,(3)地形,(4)生态,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透水下垫面面积的日益扩大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不但扰乱了城市区域正常的水循环,而且还导致了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原有的透水地区(农田、森林、草地)不断被混凝土建筑物

7、及沥青路面所取代。城市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的扩大,减少了雨水向下的渗漏,增加了地表径流流速,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2)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城市化不断加速,导致绿地迅速减少,不透水面积增加,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使得地表及树木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相应减弱。,(3)对地下水收支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如上、下水道及地铁等工程均对地下水的收支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地下水收支量的失衡,地下水支出量远大于其收入量,结果导致了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即通常所说过分的地下水开采,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4)对水质的影响

8、: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指生产、生活、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与发达国家城市水质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不同,发展中国家城市水质污染却十分严重,甚至于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经济承受力有限,所以城市基础设施的下水道系统不完备,其污染处理能力有限,先经济发展、后环境治理的方针,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水质日趋恶化。,(1)热岛效应是人类活动对城市区域气候影响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早在18世纪初,学者(Howard)就发现伦敦市内外气温存在差异。此后,随着城市的发展,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各国学者研究过的不同规模城市中,无论其

9、处在何种地理纬度和地质条件,市内的气温都高于郊区。而且当系统天气微弱、冬季和夜间静风无云时,热岛的强度最强。城市内外温差以最低温度最显著。随着城市的人口、面积、性质不同,热岛强度最大值一般在27,城市“五岛”效应,许多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将使得“暖气”增加,这似乎是令人欣慰的。但到了夏天,空调度日(冷气开放时段气温平均超过18的度日数总和)增加,因夏天1度日冷气开放的能耗要比冬季1度日取暖的能耗高,这对于缓解能源紧缺的压力来说是不利的。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看,对城市建设的能源消耗也是不利的。,夏季,当热浪袭来时,热岛效应使人们因酷热难忍而大开空调。可空调制冷向室外排出的热量,更加增强了热岛效

10、应的负作用。密闭的建筑物内通风不畅将引起密闭建筑综合症等损害人体健康的多种疾病,如心力衰竭等。美国15个城市所统计,每年有1150人因高温使身体衰竭致死,而随城市热岛增强,估计死亡人数将上升到7500多人。,热岛效应还会导致热岛环流的产生。在市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并在上空向四周辐散,而在近地面层,空气则由郊区向市区辐合,形成乡村风,补偿低压区上升运动的质量损失。这种环流可将在城市上空扩散出去的大气污染物又从近地面带回市区,造成重复污染。当天气系统主导的本地风速极小时,热岛环境表现得更为明显。,(2)干岛、湿岛、雨岛、混浊岛效应 由于城市下垫面的差异与排水系统发达、地面比较干燥,因而城市水汽蒸散量小

11、于乡村。另一方面,城市中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水汽又使空气湿度增加。但据估计,人为水汽量尚不足自然蒸散量的16。因而在绝对湿度的空间分布上,市区小于四郊,形成了所谓“干岛”,尤以夏季晴天白天时为甚。,夜间,地面迅速冷却,气温直减率减小,水汽向上的湍流输送量也随之减少;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市区气温较高,因而水汽凝结很小。所以在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反而高于四郊,形成了所谓“湿岛”。但与“干岛”相比,它是次要的。 城市的工业、交通、民用炉灶等排出的烟尘以及大气中光化学过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使空气变得混浊,能见度下降,日照和太阳辐射强度降低,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混浊岛”。,我国学者曾利用历史气象资料、环境监测

12、数据和气象卫星的晴天红外辐射资料,较全面地研究了上海都市气候中的五岛效应,指出五岛之中,以热岛、干岛和混浊岛出现的频率最大;湿岛仅出现在夏季晴夜无风的短暂时期内;雨岛集中出现在汛期大气经向环流较弱之时的下风向处。五岛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制约。,、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五、城市环境问题,1、问题(“城市病”的表现),城市病,环境恶化,社会不安定,就业困难,住房困难,交通拥挤,人口密集,五、城市环境问题,2、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不合理的城市规划,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的措施拓宽主干道 修建环城公路 新建高架大桥 新建地铁 新建磁悬浮列车等,五、城市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