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194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同课异构ppt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9课,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做一做:阅读书本完成以下表格,对一对,你掌握了吗?,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两弹”:原子弹、导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2.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情是怎样的为何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还要发展两弹一星,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1984年,拒破获的解密文件表明:1953、54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背景,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勃列日涅夫打算:“

2、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近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核打击”。,1963年7月,赫鲁晓夫表示: “自1960年以来,苏联不曾向中国提供过任何工业性质的技术援助。”他断言:“中国缺乏发展核能力包括核武器和运载系统的工业基础。”丛进19491976的中国曲折发展的岁月,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50年代开始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材料一: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陈毅元帅表示,“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据聂帅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陈帅多次对他风趣地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

3、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1960:国防过大关 (瞭望新闻周刊),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3,4,发展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尖端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中国发展核武器旨在维持和平,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4、),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

5、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坐牢、软禁、恐吓,都未能让钱学森屈服,他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6、“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以为,我的根在中国。”钱学森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导弹研制,根据苏联P-2导弹,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节录),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

7、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学术争鸣】中国是否发展核技术?,解题指引:核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紧张和不安,同时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核武器曾经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也可以利用核技术为人类服务,造福社会;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和对核科学的一贯立场。,大亚湾核电站 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秦山核电站 到2009年总发电量已超过340亿千瓦,卫星技术,“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

8、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3.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影响,让我们把目光回望,“两弹一星”实现后,我国在核能利用和航空航天事业上又取得了哪些骄人的成绩?,“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198

9、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载人航天,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2003.10.15.“神舟5号”飞船(宇航员杨利伟)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欧美对“神五”评论,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

11、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1960年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70年中远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钱学森 著名火箭专家,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长 征 火 箭 大 家 族,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

12、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成功。,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学思之窗】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13、,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请思考:载人航天工程将带动哪些领域的发展?,思维拓展,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计算机行业等 。,年月日,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

14、“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个领域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863”计划,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其宗旨是:实

15、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火炬计划,27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2亿人处在饥饿中。全世界目前平均每天有2.5万人饿死,四分之三的人是妇女和儿童,主要都集中在非洲。,兰斯阿斯特罗姆的垂死的女人,饥饿的女孩,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中国农民说,吃饭

16、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杂交水稻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中国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64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你如何看待袁隆平的贡献?,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 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 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在

17、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三、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银河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银河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

18、出了重要的一步。,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制,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19、,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 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四、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2) 增强了综合国力,(1) 振奋了民族精神,(3) 提高了国际地位,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七号的成功发

20、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根据材料请思考: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新中国科技成就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

21、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探究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中国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人才;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威胁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探究2:,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科教兴国。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科学是双刃剑,要正确对待

22、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启示,1、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 年美国投入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 D.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C,跟踪训练,2、“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 )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中国

23、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A. B. C. D.,C,3、“两弹一星”是指( )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A,4、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 ) A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C第八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第九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5、“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是(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