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居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275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族民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藏族民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藏族民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藏族民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藏族民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族民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民居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藏族民居,2,地域特色分布,进入藏区,还有一个与内地不同的景观,就是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 藏民族由于祖祖辈辈生活在雪域高原,形成了适合高原环境的独特的生活和居住习惯,由此也就产生了适合他们生活和居住习惯的藏式民居。 藏民居住习惯与内地不同的是,居住非常分散,很少看到较大的村庄和居民点,就是几户住在一起的,也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形成街道,而是零星分布,户与户之间,也很少修有道路,像是户与户之间没有什么往来。特别是有的一户或几户人家住在高山上,有的甚至住在坡度很大的山坡上,也有的住在深谷里,这些地方看不到有像样的草场,也没有像样的道路,他们出来进去定十分不便。,3,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

2、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民居聚落的形成多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分布、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4,藏民居种类主要有碉房、帐房两大类,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极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藏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采用开辟风门

3、,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5,那曲、阿里等牧区群众主要居住形式。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正脊留有宽厘米左右、长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帐房内陈设简单,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特

4、殊的建筑形式。,6,在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叫“日迪”的条状粗毛布,再把它缝制成两大片长方形的帐篷,然后把两大片帐幕用10多个扣环连接起来,就成了一顶帐篷。牧区一般帐篷呈四方体,用8根立柱支撑,有十数根牛毛绳的一端与篷顶拴结,另一端拴在帐外约一丈外的木橛上,使得帐篷平展、稳固。帐篷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顶高17米左右。帐顶留有一道宽30厘米、长3米可以开合的空隙,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则能防风雨、保温暖。帐篷前面篷布上有牵引绳,用木杆支起来就是门,天热时把门支高,帐篷内凉爽舒适。这种帐篷虽然简单,但牛绒捻纺,质地粗厚、耐磨,不怕风雨大雪,滴雨不漏,也便于随时

5、支拆驮运,适宜于牧民逐水草而居。 牧区作为居住的帐篷一般是黑色的,帐篷前立有经幡杆,帐内对门靠边摆列小箱柜,两旁设有睡垫。近中央,支石埋锅为灶,上面经常熬着茶和奶。近门处置有小桶和各种畜牧用具,帐顶下悬挂着新鲜的或风干的牛羊肉,或是成串的奶干。帐篷周围用草饼或牛粪饼垒成墙垣增加避风力。帐外钉着许多条毛绳,用作拴系牛羊。离帐门不远,一般都拴着一条西藏牧区特有的獒犬,以护家室和家畜。 按传统习俗,客人临门,男子席右首,称“客席”;左首为女席,也可称为“灶间”。,帐房,7,碉房,8,用石头修建的房子,所用的石头多是原始状态的薄片石,用当地的泥土做浆砌筑而成。这种房子,石头虽然很不规矩整,但砌筑工艺非

6、常过硬,修建的房子看起来非常规整。这种房子有一层的,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有单独修建的住屋,也有用院墙围起来的住屋。但最为比较普遍的、有代表性的是一种连房带墙形成整体的房子。这种房子,从外面看上去,是用院墙和房墙四面围起来的一个整体,正面的墙上有一个入户门,门是有木板做到。进了门有的是一个天井,有的没有天井。房顶还有一个有房盖而没有门窗的开敞式的屋子,主要是做仓房用的,里面放些杂物。屋顶的这层开敞式的屋子,一般较下面的屋子要小。这种房子如果是二层,则一层一般没有窗户。我分析,这种房子最大的好处是隐密性强,因为从外面看不到院里,也很难进到院里,安全性高,很适合山区分散居住的条件。,9,建筑材料,

7、他们的住房,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材料。有的是石头修建,有的是用木材修建,有的是用砖修建,主要原则是就地取材。从川藏路进藏,首先看到的是石头结构的房子,由于高原上石头资源丰富,因而石头结构的房子居多。,10,木造民居,还有一种比较多的住房是用木材修建的。这种住房主要是用原木一根一根叠起做墙,加上一个平顶房盖或人字架房盖建成的。修建这种住房的地方主要是本地或附近有森林,能产木材的地方。这种住房结构比起上面说的用石头建的房子要简单一些,有的就是四面用木头围起来,加上一个土盖就完了,当然也有建两层的,加人字架屋顶的。,11,用砖建房的,我们所看到的主要是外地援建的民房,主要是帮助游牧居民定居的,房子多是

8、经过改造的民居,石砌民居,12,藏式民居从外观山看,最明显的特点是表现在窗户和屋檐上。它的窗口四周普遍加有带民族特色的装饰,包括城市新建的住宅也多数进行这种装饰,这已成了西藏住房一种特有的建筑符号。就是窗口四周都装有较墙体突出,且与墙体颜色不同的装饰条,远处看去,像是拉开的带眉帘的对开的窗帘,进处细看,实际上只是一种装饰造型。这种装饰怎么来的呢?我分析,藏传佛教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宗教活动就是挂经幡,而且什么地方都挂,住屋的房顶、屋檐也挂。时间长了,人们已习惯了这种幡旗招展的环境,在他们心目中,挂经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寄托,也成了一种装饰。现在有些屋檐上挂的幡条好像已经不是经幡,而仅仅是装饰了。现在

9、拉萨市内用作拉人的人力和机动三轮车的车棚上,也挂上这样的彩条。这说明对藏民来说,由经幡演化来的这种装饰,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审美需求。因此,这种由经幡演化来的彩条装饰,进一步演化成像是拉开的彩条窗帘的窗口造型,也就顺理成章了。,装饰,13,藏族是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对于居所的装饰十分讲究。藏民居室内墙壁上方多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绘蓝、绿、红三色,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西藏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在白色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中空为白色。,14,15,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

10、平顶宅院。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农区住宅里马蹄形的平房居多,一般坐北向南,房顶四周以80厘米的女儿墙相围,四角垒起垛子。藏历新年时,每个垛台插上树枝,各个枝梢缀系彩色风马经幡,一般每年藏历年时换一次,以示运气亨通。房屋前方正中设有香炉,吉日良辰,焚香祭祀,大门上方设有小佛龛,里面贴有标志密宗本尊及其坛场合一体的十相自在图文,以示祈求能避凶煞、晦气,逆缘变顺境

11、。平顶住宅几乎都有围墙。传统住房的布局,中间是经堂,两侧各间作居室,厨房挨近居室,厕所盖在离住房较远的围墙两角。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农区宅院内一般设有生产工具堆放室、饲草储存室和羊圈牛棚等。,16,藏东林区,村落大部在半山缓坡地带。人们就地取材建造木屋。屋顶斜面盖木瓦,墙面多用圆木重叠垛成。工布一带多见墙壁用不规则的卵石砌成。房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独木截锯形的梯上下。多半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进门为正房、中央砌1平方米左右的灶塘,全家平时围着灶塘边用膳、边取暖。灶塘是全家人

12、活动的中心。来客也坐在灶塘边用茶,进行交谈。一般城市居民住房多半是公寓式的平顶宅院。这种平顶宅院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50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袋饰都与农区平顶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建筑布局是:四面楼房相围,中间庭园,一座宅院内可住上10户人家。每户有24间房屋不等,另加一间厨房;院内一口井,水公用;宅院东西两侧各有公厕、城镇居民普遍喜欢养花,各家窗台上都摆着各种花盆。一每当春夏季节,鲜花盛开。绚丽多彩,整个院内花香扑鼻。,17,居室的内部陈设与装饰:,藏族居室一般分卧室、客厅、经堂和厨房等部分。经堂属净地,供奉佛圣,一般不作他用。藏族习惯不

13、用床铺和椅凳。一般家庭都是靠窗沿墙摆着一圈“卡垫”,形成马蹄形的环绕形式,或两面墙摆成直角形,在拐角处或马蹄形中间安放一张藏桌,供家人或客人围坐饮茶用膳。“卡垫”上面铺上漂亮的彩色“冲丝卡垫”。全家睡卧起坐均用“卡垫”。“卡垫”一般高 30厘米,宽约1米见方,用细帆布做包套,内装独獐子毛或干软草。“卡垫”质软结实,隔潮保暖。“冲丝卡垫”是毛纱或棉纱做经纬制成的,它具有编织精密、颜色鲜艳、花纹富有民族特色、经久耐用之特点。,18,藏族室内家具,主要有藏柜和藏桌。藏柜有放书的“比岗”,高约11米,上方玻璃对开门。一般放置在坐垫的一角。“洽岗”(意为双柜),必须成对,略高于“比岗”、相连摆设在屋内正

14、面沿墙,上面摆放佛龛。藏桌高60厘米左右,为面宽80厘米的正方形,三面镶板。一面有两扇门,桌腿形似狗腿。不论藏柜或是藏桌,表面都绘有各种花纹、禽兽、仙鹤、寿星、八祥徽,四周有回纹、竹节等图案,色泽鲜艳动人,看上去十分富丽。,19,藏族住宅的客厅、卧室、门庭和大门两边大都绘有各种花饰图案。一般室内墙上方四周绘三色条纹花饰,下方涂乳黄或浅绿色颜料,柱头梁面画有装饰图案。住宅大院的门廊两壁绘有驭虎图,象征预防瘟疫、招来吉祥;或者画财神牵象图,画中有行脚僧牵来大象载满珍宝,象征招财进宝之意。藏族普遍喜欢屋内悬挂诸如和气四瑞图、六长寿图、圣僧图之类的画,有些人把它画在室内墙壁或藏柜门面上。和气四瑞图。是根据释迦牟尼讲述的故事所画。,20,民居被认为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宗教则是文化的基本质量,民居也就被视为宗教的物质载体。 嘉戎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同时还保留有各种原始宗教的信仰。这些信仰在嘉戎藏族牧民民居中有很好的体现。从帐篷、碉房到室内外的装饰到民居聚落都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牧民民居不仅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空间,还是牧民的宗教生活空间,是牧民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21,谢谢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