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482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六 考编之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介绍片断阅读例题及解析短文章阅读例题及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其它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注意事项,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般来说,该项测验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在言语理解上的正确性与言语表达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在行测中占重要地位,近些年题型有所简化,但难度加大

2、,二、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介绍,以往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有四种类型的试题: 1.词语替换 2.选词填空 3.语句表达 4.阅读理解其中,阅读理解题变化不大,但阅读材料的长度与难度明显加大;而前三种题型相继被取消,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被归并到阅读理解题型中。,阅读理解题的具体形式,阅读理解题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片断阅读每道题都包含一篇短文。在短文后面有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所提供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来完成这一陈述。解这类试题时,要求对整段短文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能找出这段话的主题。因为后面问题的设计往往与主题有关。此外,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因为有些问题的设计与关键词有关,以此来考

3、察应试者阅读理解的准确性、细致性。,片断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第一种类型是对词语的理解。主要是为解决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困难而弄懂词语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对这种类型试题的考查主要有: 1.考查对代词,如“此”、“这样”、“它”、“他们”、“这些”等指代性内容的理解时,一般可以从离代词最近的句子中寻找,多数隐藏在代词前边的句子中,少数则隐藏在代词后的句子中。 2.考查对名词的含义,如“隐性信息是指?”等一般词语意思的理解时,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带有并列、转折等性质的关联词的具体句子。 3.考查对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时,可以从词义、感情色彩及词语的搭配上入手。,第二种类型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主要是给

4、出一段短文,其中某个句子下画线或者需要填入一句话,要求考生选出对该句理解正确的或者需要填入的句子的正确选项。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的方法主要有: 1.看短文中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2.看上下文中带有并列、转折、递进等性质的关联词的句子。在转折性句子中,转折词后面的句子一般是“重心”句。第三种类型是对段落的理解。即对文章主旨、作者意图进行概括、分析、判断和推理。主要是给出一段陈述事实的短文,要求你从题后可供选择的答案中找出支持观点、说法正确、最能概括文意等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这类题的方法主要有: 1.注意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如“都”、“除了”、“大多数”、“只有”、“但”等

5、。一般情况下,太绝对、太片面的表达都是不正确的。2.在转折性句子中,转折词后面的句子一般是“重心”句。3.善于排除冗余信息,用已知来衡量未知。,(二)短文章阅读(省考会考,国考不考)这种题型主要是考察应试者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对语句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题型的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400600字的文章,后面列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在备选答案中进行选择。,三、片断阅读例题及解析,在片段阅读中,要求应试者回答的问题主要有: 理解片段中字词的含义; 理

6、解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找出支持或否定片段短文或观点的选项; 找出最能概括片段短文的一句话; 判断片段短文引申出的观点; 选择片段文字的标题。,例题1:中西方历史不同,在取名和用名上有很大差异性。就数量来说,西方人名总的来说比中国人名少。现在英美国家可供选择的名字只有1000多条,中国人普遍采用的名字有4000多个。在名字的选择上,西方人比中国人受到更大限制。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由于历史不同,中西方在取名和用名上有很大差异。B.由于名字数量的差异,在名字的选择上,西方人比中国更受限制。C.就名字数量来说西方人比中国人少。D.中西方在取名和用名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名字数量上。例

7、题1解析:要正确回答短文后面的问题,要求你必须能够完整、准确理解短文的意思,并概括出这段话的主题,即短文“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段话主要要说明,中西方在取名和用名上有差异,其中由于名字数量的差异,使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受限制。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B。其它选项要么是对短文某句话的复述,要么是结论简单化,没有抓住全文主题。,例题2:中国老百姓无论怎样穷,怎样苦,也往往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孩子上学念书。他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才可能拥有未来。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毫无疑问,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A.教育是一项非常费钱的事业B.对教

8、育应该投资而不应从中谋利C.对教育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成本D.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力度 例题2解析:最后一句点明教育“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二者从语法逻辑上是并列关系,所以对“烧钱事业”的理解也就是对“公益事业”的理解,显然后者的特点是只投资而不赢利,所以应该选B。,例题3:建筑陶瓷污染严重,乌烟蔽日,曾经是闽南沿海一大“景观”。经过一年半的治理,闽南拆除了制造污染的2500个窑炉烟囱,使当地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能准确复述这段短文主要意思即主要内容的是: A.制造陶瓷容易造成严重污染 B.闽南沿海地区制陶瓷工业很发达 C.闽南加强治污力度,改善环境 D.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常常是不可两

9、全的例题3解析:本题的关键句为最后一句。在上面四个选项中,A句只复述了这段短文的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是为主要内容作铺垫的,是为说明加强治污力度,改善环境作陪衬的。B句的意思与这段短文的主要意思不符。D句也与这段短文主要意思不符,短文并未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两全。所以A、B、D应排除。最能准确复述这段短文主要意思的是C句,即闽南加强治污力度,改善环境。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例题4: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能最准确复述这段短文意思的是: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C.新来

10、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例题4解析:该题的意思可以用选项D来复述。,例题5:下棋不仅是一种消遣,还能促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有些人犯了错误不承认,或尽量加以辩解,而下棋输了就得承认,用心的人还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失误以提高自己的棋艺。有些人性格比较懦弱,下棋使他们成为坚强的人。下棋一步一步地走和循序渐进的规则又能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对画线部分理解不准确的是()。A. 有助于清醒地衡量自己的能力B. 有助于使人的性格坚强C. 能使人战胜对方D. 能使人更有毅力 例题5解析:A、B、D都是说促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表现,而C项并不是个性

11、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表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不一定要能战胜对方,而在于性格和品质的磨炼与完善。故应选C。,例题6:“人造美女”是最近非常抢眼的一个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对每一位爱美女性来说,都是一种诱惑。目前,整形美容已成为诸多爱美女性增加个人靓丽指数的时尚选择。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A.整形美容的方法、原理和效果B.整形美容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C.整形美容给女性生活带来的变化D.失败的整形美容所带来的痛苦例题6解析:由“与此同时”处,文章开始转折,即转到讨论负面影响

12、上去,故下文可能要谈D项。,例题7:铁路新线路的开辟与否往往必须在建路花费尽可能少的要求与新建路线的贸易运输量尽可能多的要求之间取得妥协。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新建铁路的线路: A. 应该是一造价最低的线路。 B. 其选择决定了新兴贸易中心的位置。 C. 决定于是否与终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D. 不会总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线。例题7解析:仔细考察四个选项,您可以发现,选项与题中“妥协”的含义不相符;选项和都无法从题中得出;只有选项是短文支持的一种主要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例题8: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_。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

13、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心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苦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 好事多磨 B.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 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例题7解析: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应该选B。,片断阅读的解题方法,找到关键句子。拿到短文后,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给定材料的意义,并找出关键句子,进而概括出材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使用排除法。在确定正确选项时,即便某项的观点或内容是正确的,但与短文的陈述无关或不是短文主要内容的,也应排除。只

14、有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四、短文章阅读例题及解析,短文章阅读的主要形式是给应试者一篇400600字的小文章,在文章后列出几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选择出正确答案。,例题1: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

15、号极相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彩陶上的花纹,有些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鸟形、兽形、草木形等等,画得精巧,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分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1.第一段中“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A.根据以

16、前的来类推后来的B.由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C.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D.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2.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刻画文字极相类似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却为数不多,3.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的依据,正确的是:A.写在竹木上的文字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B.半坡彩陶上的花纹形式多样,都有别于刻画的绘画C.半坡彩陶上已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简单的刻画D.半坡彩陶上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

17、4.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是:A.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上的刻画记号是中国原始文字B.半坡彩陶上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龙山黑陶上的刻画则不能C.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在不同质地上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D.半坡彩陶上的某些符号与后来“物勒工名”的传统一致,例题1解析: 1.在“由后以例前”前面,材料中提到我国后来的陶器等,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在“由后以例前”后面,提到了结论:彩陶上的记号就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所以“由后以例前”一定是从后代的规律类推前代的规律的意思,选项A、C可以排除。选项B、D的差别在于“规范”和“类推”的不同。“规范”是“使合乎标准”的意思,而“类推”是比照某事物的道理、做法

18、推及同类事物的道理、做法的意思。显然这里的结论是通过类推而来的,选项B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这个结论是通过“由后以例前”的类推方法得到的。其比照对象是殷代青铜器上有“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的刻画文字。选项B符合此义。选项A、C、D不足以构成理由,所以都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3.选项A解释了在竹木上刻写的文字为什么现在没有保留下来的原因,而不是有象形文字的理由。而由于花纹的形式多样,作者已经说明不是文字,所以选项B也不足以构成判断有象形文字的依据,所以也不正确。选项D认为“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而并没有肯定就是象形文字,所以也不正确。作者推断“

19、当时是有象形文字的”这一结论的依据在材料最后一段:“在陶器上即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选项C符合题干所陈述的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文字材料第一段指出彩陶上的刻画都是原始文字,选项A符合文义;材料最后一段提到了各种质地的问题,选项C也符合文义;材料第一段“由后以例前”的依据就是“物勒工名”的传统,选项D也符合文义;材料第一段第三句话明确指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因此,选项B显然不符合文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例题2: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题后的问题:原始地球形成后的8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

20、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 氢和氧合成的

21、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 1.不属于“分异作用”的一项是: A.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流向地球中心部位 B.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 C.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D.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2

22、.按产生先后次序正确排列的一项是: A.地核、地幔、地壳、水 B.地垓、地壳、地幔、大气 C.地核、地壳、有机小分子、细胞 D.地核、地幔、地壳、大气、细胞,3.原始地球再生过程发生在: A.原始地球形成后的8亿年 B.地球平均温度达2000时 C.液态铁质地核开始形成的时期 D.大气和海洋开始形成的时期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地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至今依然如此 B.地球形成的历史不超过50亿年 C.生命产生于大气成分之间的反应 D.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最终大部分汇集成了海洋例题2参考答案:1.C 2.C 3.A 4.D,例题3: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

23、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为0.635厘米。,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过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

24、肌腱相接。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几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1.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2.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 )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 B.由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

25、之间的区别和变化,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古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分析和比较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近代史中的一项空白4.文中处应填入的词是( ) A.于是由于因此随后 B.从而因为于是然后 C.随着如果此外于是 D.从而因为此外然后例题3参考答案:1.B2.A3.C4.D,例题4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这三者是怎么成为

26、同义词的?中国人的根源在哪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考古学者对这两个问题总算找到了解答钥匙。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都有自己的“根”,也都有自己的标志。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枝、叶、蕾和花或仅仅是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仅是龙鳞。花(华)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其“根”的生长期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二者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东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

27、在桑乾河上游(河北、山西北部)对接。二者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喀左(辽宁西部)发现的。近年来那里发现了红山文化后期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烽群,其中有玉雕猪龙人、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这些距今不晚于五千年。玉雕猪龙放在男性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配置在积石烽四周以龙和花(华)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结合成了共同体,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距今四五千年,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所代表的古文化,人们已经使用大石磐与鳄鱼皮鼓随葬,这反映出社会发展到了比红山文化更高的阶段。他们使用具有明显特征的器物群,包括源于仰韶文化的小口底尖的罐,也包括源于红山

28、文化的朱绘龙纹陶盘,还包括长江下游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一种“L”形石推刀。这反映出他们的文化面貌已具有从燕山以北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史书记载,夏代以前有尧舜禹,他们的生活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所以史称舜即位要“之(到)中国”。后人解释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即“帝王所都”。而中原仰韶文化的花(华)和北方红山文化的龙,甚至江南的古文化都相聚于此,这倒很像车辐聚于车毂,而不像光、热等向四周放射。这样,我们所讲的“中国”一词就把“龙”和“华”总揽到了一处。距今四千至两千年间,经历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到秦朝时实现统一

29、。史记说:“秦以兵灭六国,并中国。”这个“中国”不同于舜之中国的那个“中国”,从词义上讲,已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没有什么不同了。,1.第二、三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分别出现B.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区别在什么地方C.两种古文化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D.两种古文化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2.第四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的结合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结合的地点、时间D.近年来后期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3.第五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

30、种文化面貌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性质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发展D.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综合,4.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是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 )A.祭坛 B.女神庙C.朱绘龙纹陶盘D.“L”形石推刀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是与以花为标志的与文化有关的器物?( )A.玉雕玫瑰B.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C.小口尖底的罐D.玉雕猪龙例题4参考答案:1.A 2.A 3.C 4.C 5.D,例题5:长寿人群都喜欢生食。毕竟,当烹饪令人可惜地带走食物原味,又浪费时间和燃料的时候,我们又何苦做呢?可以生吃的食物真是多得不得了,而且又方便又美味。当它们被端上餐桌的

31、时候,大多数的营养物质仍包含其中,因为它们没有被烹调所破坏。生鲜食物会产生酶。为了维持生命,人体内随时随地进行着成千上万个生化反应。酶就是这些活动的“领导者”。你_可以用吃进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造酶,但这对保持最佳健康状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你需要从食物中直接获取。酶的产生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也就是说,可以用你体内酶的数量来衡量你衰老的_。鲜活生物,比如水果、蔬菜、果仁,它们都含有丰富的酶,能够帮助身体去除有毒物质,保持健康的状态。只要吃就会受益。不过,如果加热,100%的酶都会被杀死。,生鲜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包括非常重要的抗衰老物质过氧化物歧化酶,但是如果烹调就会

32、损失掉。一个被煮过的卷心菜,维生素C的含量会损失75%;而被炒过之后,维生素E会损失50%。植物类食物在水里煮过后,矿物质会流失掉。蛋白类食物被加工之后,也容易发生蛋白质变性,有用的成分大打折扣,甚至变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生鲜食物里的纤维素就像扫帚一样,能把肠胃打扫得干干净净,保证了食物不会在内脏中腐烂。纤维素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如果你吃了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那么在数量上就保证了纤维素的充分摄入。各种类型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会使你长时间有饱腹感,同时可以调节血糖浓度,稀释有毒物质,支持有益菌,转移致癌物(比如过量胆汁),还可以减少身体吸收脂肪的量。,1.文中划线处填入的词最恰

33、当的是:A.固然 下降 速度B.虽然 下跌 水平C.固然 上升 步伐D.虽然 提高 程度2.烹调的最大缺点是:A.带走原味 B.浪费时间C.浪费燃料 D.破坏营养3.关于酶的特点表达,错误的是:A.只有生鲜食物会产生酶,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会制造酶B.酶能够帮助人体除去有毒物质,保持健康状态C.酶在人体生化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D.人的年龄越大体内酶产生的速度就越缓慢4.具有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血糖浓度,稀释有毒物质,支持有益菌,转移致癌物等功能的是:A.纤维素 B.维生素C.矿物质 D.酶例题5参考答案:1.A 2.D 3.A 4.A,短文章阅读的解题方法,要快速阅读。一篇400600字的短文章,要读完

34、并准确掌握资料的主要内容是需要几分钟时间的,因此,在平时就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以省出时间对资料多加分析。把握主题。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关键段落的认真分析,找出主题或主要问题。先易后难。短文章需回答的问题不像短文资料那样只有一个,而是四个左右。这些问题,一般是前面问题的答案较容易得出,然后由浅入深,后面几个问题的答案比较难以得出。这个特点要掌握。,五、言语理解与表达其它题型(以往出现过的题型),(一)词语替换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例题1:尽管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他却表现得非常镇静。 A.宁静 B.安静 C.冷静 D.温和解析:用“冷

35、静”替换“镇静”最能保持原意,故选C。例题2:送货上门当然是促销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我们送上门去的不是优质品,甚至是冒牌货,又怎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呢? A.垂青 B.青睐 C.表扬 D.好感解析:用“青睐”替换“欢迎”最能保持句子的原意,故选B。,(二)选词填空,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能力,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一般是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已经留出空格,要求应试者从题后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和最完整。选词填空与词语替换相类似,但因其题目中缺少了参考词汇,因而难度稍大一些。,例题1:对盗伐林木

36、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肇事者,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有更多的人 ,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A.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B.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C.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D.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解析:只有选项C才能使原文意思表达得最准确、连贯,故选C。例题2: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 的美景。A.美丽 B.奇丽 C.艳丽 D.绚丽解析:只有 “奇丽”最为贴切,故选B。,(三)语句表达,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语言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这种题型对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方面有较高的

37、要求。一般的出题方式有5种:病句判断:给出四句话,要求找出唯一正确的句子或唯一存在语病的句子。歧义辨析:给出四个句子,要求应试者把其中有歧义的语句找出来,或者把没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缺少或多余成份:在给出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是缺少一个必要成份或多出一个不必要的成份,要求应试者选出这一句。连贯通顺:在所给出的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最连贯、最通顺的,其它三句均存在语言表达上的错误,要求应试者找出那个最连贯、通顺的句子。长句理解:先给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长句,然后针对语句提出四个问题,要求应试者在理解原句意思的基础上对答案进行选择,它主要考察应试者对长句的理解、把握能力。,例题1: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语病

38、的一句。 A.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二战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解析:选项D“出资兴建”后缺少一个“的”,使“是”无着落,其它三句均无语病,故选D。例题2:马立克说奥斯汀对周总理所说的中国人民政府认为安理会在没有中国人民代表参加的情况下通过的有关中国的控诉案的任何决议都将是非法的这一点表示惊奇。究竟是谁表示惊奇? A.马立克 B.奥斯汀 C.周总理

39、D.三个人都表示惊奇解析:利用压缩法,找出句子主干,就可看出正确答案应为B。,例题3:从下列四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A.赵建今天上午到天津人才市场去了 B.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才 C.同学们准备明天到人才市场去应聘 D.昨天傍晚,张三听到李四和他的妻子在河边谈论人才问题解析:D句中的“他”指代不明确,不知是张三的妻子还是李四的妻子,其他三句都没有歧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例题4:如果我们只把以前的学习文件照抄一遍, ,更谈不到用其正确地解决问题,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南辕北辙而已。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A.那就是连一般问题也解决不了了 B.

40、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C.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D.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解析:这是一道需应试者补充复句的题,属语句判断的填空类题。要把复句补充完整,就先要弄清楚复句中的“如果,更”这样两个层次的逻辑关系。第一个层次是假设关系,第二个层次是递进关系,即和“不能正确解决问题”构成递进关系的是“不能解决问题”。选项A、C、D都不能与它构成递进关系,只有B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才是如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六、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注意事项,要对给出的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和结构。要注意作者的态度,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要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或关键词语。要对文章的引申涵义进行分析

41、和深加工。要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注意辨别筛选信息。要多看书读报,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行测常识判断,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概述常识判断题型及解题技巧常识判断例题解析,一、常识判断概述,常识判断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知识面、知识结构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二、常识判断题型及解题技巧,常识判断以往曾出现过不定项选择题,但现在固定为单项选择题。在常识测验中的所谓单选题型,就是将题干出成问题,然后给出四个选项,由应试者选出一

42、个正确或不正确的来,并在题卡上将相应的选项涂黑。常识测验题的做题要求是:应试者必须仔细阅读题干的内容与四个选项,根据常见事物间的关系做出判断,选择最合适、最合理的答案。常识测验题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主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常识判断的解题技巧,仔细审题。应试者需将题干看清楚,以理解题意。选择答案时,需将题干与选项联系起来思考,选择哪个选项要根据其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而不是根据选项本身的含义是否正确。排除干扰选项。由于四个选项中,干扰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真性,因此,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排除,以防受其诱导而错选。注意题意要求。在四个选项中,有时会出现含义不正确的选项,但应

43、试者不能见此就盲目排除。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含义正确的选项还是含义不正确的选项。运用淘汰法做题。当应试者对某道题不知该选哪一项时,不妨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类,一类是含义相近的,一类是含义特殊的。在选择时,可将含义相近的三个选项排除,留下含义特殊的一项,即所选的项。重视多选题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三、常识判断例题解析,例题1: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例题1解析: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

44、、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例题2:我国公务员制度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原则有:(甲)政治中立 (乙)平等、竞争 (丙)公开、择优 (丁)法制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乙、丙例题2解析:在本题的题干中,其“政治中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不宜借鉴,应将A排除。而乙、丙、丁是可借鉴的制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例题3解析:张某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在朝阳区有一处商业住房,市拆迁办

45、(在西城区)决定对其房屋拆迁,张某不服,诉至法院,应由( )受理。A.东城区法院 B.朝阳区法院C.西城区法院 D.以上三个法院都可以例题3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章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在本题中张某的商业用房地处朝阳区,所以本案件理应由朝阳区法院受理。因此正确答案选B。例题4: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指的是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 )。A.原则性B.灵活性C.程序性D.整体性例题4解析: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指的是在构成木桶的众多木板中,最短的那块决定了木桶的容积,因此在管理中应注重团体、注重整体性。故应选D。例题5:“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掌舵

46、,而不是划桨。”这一说法是指( )。A.政府应该强化集权 B.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决策,而不是执行C.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组织的建设 D.政府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导航员例题5解析:“掌舵而不是划桨”,就是指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作决策而不是执行,起指导性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例题6:市场上,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展开竞争,卖者不能无限抬高价格,买者不能无限压低价格,因为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甲)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乙)国家对价格的监督和管理(丙)商品本身的价值 (丁)消费者素质的高低A.甲、乙、丁 B.乙、丙、丁C.甲、乙、丙D.甲、丙、丁例题6解析:根据价格原理,影响价值的因素包

47、括甲、乙、丙三个选项,应排除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例题7: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例题7解析:根据经济学原理,税收具有调节分配的功能。提高税率可以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例题8: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怀旧B.阿Q正传C.伤逝D.狂人日记例题8解析: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例题9:下面的作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四位,

48、其中属于唐朝的一位是( )。韩愈 B. 欧阳修 C. 苏洵 D. 王安石例题9解析:欧阳修、苏洵、王安石都是北宋人,只有韩愈为唐朝人。故正确答案为A。例题10: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就户籍管理事项向位于本行政辖区内的国家某部发文,应使用的文种是( )。A.通知B.请示 C.指示D.函 例题10解析:函用于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例题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气象学家用云的催化方法在干旱季节做增雨试验,这种试验叫人工降雨,科学家使用的是( )。A.冰块 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干冰例题11解析:当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却因缺少凝结核心而未能凝成雨滴时,用

49、飞机将干冰迅速气化吸热,四周气温骤降结出许多小冰晶,水蒸气就能凝成水滴而下雨。故正确答案为D。例题12:当发现有人触电时,正确的处理 方法是( )。A.用手将触电人拉开B.用未绝缘的剪子将电线剪断C.迅速切断电源D.用未绝缘物体将电线拨开例题12解析:当发现有人触电时,用A、B、D三选项的方法都是危险的,不但救不了人,反而自己也会触电。这三种方法不可取。只有C选项的方法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例题13:穿越我国领土距离最长的纬线是( )。A.北纬20 B.北纬30 C.北纬40 D.北纬50例题13解析:北纬40是穿越我国领土距离最长的纬线。故正确答案为C,例题1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

50、题口号是( )。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和平、团结、进步C.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D.新北京、新奥运例题14解析:正确答案为A。例题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施行的时间为( )。A.2005年7月1日 B.2006年1月1日C.2006年7月1日 D.2006年10月1日例题15解析:正确答案为B。例题16: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行决策的规则是()。A. 简单多数规则 B. 绝对多数规则C. 加权多数规则 D. 全体一致规则 例题16解析:正确答案为D。,行测资料分析,第六讲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概述资料分析主要题型介绍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一、资料分析概述,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