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0565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评分表(治未病科)申报单位(盖章):申报专科:总得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一、组织管理(20分)1.医院重视治未病工作,院级领导分管治未病工作,设立专职科室负责人。3查阅相关资料,人员访谈。不符合要求,不得分。2.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展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专科年度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并落实。5查阅相关资料,人员访谈。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无发展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扣2.5分;发展目标不明确,扣厂2分;无专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扣2.5分;规划及计划措施未落实到位,视情况扣1-2分

2、。3.医院建立和完善治未病工作激励机制;在科室目标考评中建立科学和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保证人员的积极性与稳定性。5查阅相关资料,人员访谈。医院未建立治未病工作激励机制,扣2.5分,未落实扣2分;科室分配及激励机制未建立,扣2.5分,未落实扣2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一、组织管理(20分)4.医院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2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分。5.科室功能定位准确,为医院的一级科室。3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未作为医院一级科室,不得分;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等整合纳入“治

3、未病”科,不得分。6.专科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2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无工作制度,或服务规范,或技术操作规范,不得分;各类制度、规范不全或未落实,每项扣1分。二、科室基础条件建设(16分)7.科室区域布局合理,三级医院的“治未病”科服务区域不低于200平方米,二级医院的不低于100平方米。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等功能区域。2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区域面积不达标,不得分;区域布局不合理,酌情扣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二、科室基础条件建设(16分)8.设备配置满足“治未病”服务

4、需要。配置6类以上中医健康干预类设备,如针疗类、灸疗类、熏洗类、光疗类、电疗类、磁疗类等;配置3种以上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类设备,如体质辨识仪、四诊仪、经络检测仪、红外线热成像仪、五脏相音辨识仪等。9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健康干预类配备设备不足6类的,每少一类扣1分;辨识评估类设备不足3种的,每少1种扣1分。9.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化建设,为治未病服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撑。5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未开展信息化建设,不得分;服务信息平台未具备录入信息、查询信息、报告出具、统计分析、数据导出、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的,每缺少一项功能,扣0.5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不全,酌情扣分。三、专科人才队伍建设(

5、22分)10.专科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三级医院的“治未病”科专职医护人员(不含体检人员,下同)不少于6人,其4查阅人员花名册、资格证、执业证、排班表、出诊专职医护人员配备不足,不得分;专职医师配备不足,扣3分;中医类医护人员占比V70%,扣1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三、专科人才队伍建设(22分)中专职医师不少于3人;二级医院的“治未病”科专职医护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专职医师不少于2人。中医类医护人员占比不低于70%o记录及医疗文书等资料,访谈有关人员。I1.科室负责人具备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练掌握“治未病”专业知识。4查阅相关资料

6、、现场考核。科室负责人无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扣2分;现场考核不过关,视情况扣0.5-2分。12.二级医院“治未病”科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不少于2人,三级医院“治未病”科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人数不少于3人;三级医院“治未病”科应配备拥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3查阅人员花名册、职称证、排班表、出诊记录、医疗文书等资料,现场检查,人员访谈。每项不达标扣1.5分。13.二级医院“治未病”科中中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不少于20%,三级3查阅人员花名册、学历学位证书等资不达标,每低10%或每少1人扣1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

7、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三、专科人才队伍建设(22分)医院“治未病”科中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不少于25%或不少于2人。料,现场检查,人员访谈。14.“治未病”科专职医护人员接受“治未病”服务专业知识培训的比例达100%;“治未病”科每年参加市级以上“治未病”服务专业知识培训的医师不少于2人次;医院其他科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医护人员要经过“治未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3查阅培训课件、签到表、培训照片等资料,现场检查,人员访谈。每项不达标扣1分。15.“治未病”科专职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治未病”科常用健康评估技术、干预

8、技术操作、常用的预防调养方案或常见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等。医院其他科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医护人员熟练5现场考核“治未病”科专职医护人员2人,医院其他科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医护人员2-3人。每考核1人不合格扣1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掌握中医体质辨识的开展。四、服务能力(29分)16.科室服务对象以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和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为主。3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服务对象以患病人群为主,不得分。17,为群众提供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服务效果追踪等中医健

9、康管理全程服务,服务流程规范,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干预措施优良率290吼6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未提供服务,不得分;服务流程不合理,酌情扣分;二级医院治未病科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人次低于IOOO人次/年,三级医院治未病科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人次低于1500人次/年,扣3分。随机抽查20份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干预措施档案(病历)资料,优良率不达标扣3分。三伏贴等群体性服务不列入服务量计算范围。18.开展经络评估、脏腑功能检测、血气状态分析、红外线热成像等中医体检服务23项。4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中医体检项目每少一项扣1.5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四、服务能力(29分

10、)19.二级医院围绕不少于3个专科优势病种、三级医院围绕不少于5个专科优势病种,制订治未病干预方案并实施。5查阅方案、病历等相关资料,现场考核。优势病种治未病干预方案数量不达标,每少1个二级医院扣1.5分、三级医院扣1分;已制订干预方案但无实施,每少1个扣1分。20.应用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26项。6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每少1项扣1分。特色治未病服务干预技术包括:针剌、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痣、硬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21.研发3种以上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器具设备或健康干预技术产品。5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未研发,不得分;研发器具设备或技术产品少于3种

11、(系列产品算1种,如养生调养茶饮),扣2分。五、中医健康宣教(13分)22.每季度至少1次在公共场所为群众提供现场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发放养生保健知识手册等传统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2查阅各类活动资料,访谈有关人员。未达标不得分;工作记录不完整,酌情扣分。评审项目评审标准分值评审方评分细则评审情况及扣分原因得分五、中医健康宣教(13分)23.每季度至少1次利用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传播中医健康文化。2查阅相关资料,人员访谈。未达标不得分。24.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等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活动。2查阅活动相关资料,访谈有关人员。未达标,不得分;工作记录不完整,酌情扣分。25.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基层,为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业务指导。4查阅相关资料,人员访谈。未达标,不得分;工作记录不完整,酌情扣分。26.近三年来,三级医院每年至少举办1次市级以上“治未病”专业知识培训,二级医院每年至少举办1次县级以上“治未病”专业知识培训。3查阅相关资料、照片等资料。近三年是指2019-2021年。未达标,不得分;工作记录不完整,酌情扣分。说明:1.本评分表适用于治未病中医重点专才斗、中医特色专科评审;2.本标准总分IOO分,市中医重点专科评审总分290分,市中医特色专科评审总分80-90分(不含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