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0566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1.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或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候群,可伴有反酸、恶心、呕吐、暧气等不适,症状一般持续至少2个月。根据罗马IV标准,FD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1.gastrointestina1.disorders,FGID)范畴,是功能性腹痛的一种类型。FD的诊断以症状为基础,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的需要考虑诊断FDo脑-肠-微生态轴的功能紊乱和结构紊乱是导致FD的主要原因。FD症状的产生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

2、、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内脏高敏感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警觉可能是发病的关键。研究发现与父母分居、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冷食或腌制食品是我国儿童F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发病机制,罗马IV标准建议将这一类疾病改称为脑-肠互动异常。201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近10年来,该共识帮助临床医师规范诊治了大量FD患儿。针对F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该共识进行重新修订,以规范FD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过度的检查。一、共识制定方法

3、本共识启动时间为2020年9月25日,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发起并组织撰写,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指导支持,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定稿。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指南”共识”“Meta分析”“综述”“治疗”“诊断”functiona1.dyspepsia”“Chi1.drerguide1.ine”“consensus,Meta-anaIysis“review”treatmenttherapy,udiagnosis”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MedIine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3月

4、31日,共检索到密切相关的中英文文献278篇,通过阅读评估,根据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的质量及内容的相关度最终纳入32篇文献。二、FD发病情况目前国际上关于儿童FD发病情况的研究较少,且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各研究报道的FD发病率差异较大。Meta分析显示全球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总患病率为13.5%(95%CI11.8%15.3%),其中FD的患病率为4.5%(95%CI1.2%99%)o按照罗马I1.1.标准,瑞典儿童FD的患病率为3%o哥伦比亚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显示,根据罗马IV标准,儿童FD的患病率为3%,而按罗马I1.1.标准,FD患病率则为1%。美国的研究显示,按罗马IV标准,84.9%的慢性腹

5、痛患儿可诊断为FD,而按罗马I1.1.标准,此比例仅为52.8%,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占FD总数的81.1%。我国有关FD发病情况的报道更少。按罗马IV标准,我国陕西省中小学生FD的患病率为3%,其中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为69.9%,符合上腹痛综合征的为19.1%,11.0%的患儿两者皆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回顾分析了该院消化专科门诊FG1.D发病情况,显示24岁儿童中FGID占就诊人数的34.4%,其中FD患病率为59.0%。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的标准对FD的诊治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显示FD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医疗费用花费较高但获益却普遍较低。因此,查漏补缺、及时更新、重新修订FD

6、的诊治共识十分重要。三、诊断1 .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如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腹胀、早饱、厌食以及反酸、暧气、恶心和呕吐等;了解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持续时间;明确症状与进餐、排便的关系;症状可以是1种或多种,可以反复发作,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症状;并注意询问饮食、精神、心理等相关诱发因素。全面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尤其需要注意有无报警症状,如持续右上或右下腹疼痛、夜间痛醒、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持续呕吐、胃肠道出血、夜间腹泻、关节炎、直肠周围疾病、非自愿性体重下降、青春期延迟、不明原因发热等;并注意询问有无炎症性肠病、乳糜泻或消化性溃疡家族史等。报警症状往往提示存在其他疾病,需及时完善相关

7、检查,避免误诊或者漏诊。2 .辅助检查:对拟诊为FD的初诊患儿,可在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目前推荐的基础检查项目主要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粪常规、粪隐血、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其他可选择的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胃肠领餐、幽门螺杆菌(He1.iCobaCterpy1.ori,HP)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粪HP抗原等)、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等。以上可选择检查项目主要是针对报警症状,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而非针对FD的评估。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FD患儿建议转消化专科进一步评估和诊治

8、,完善胃肠动力学检查,如有必要也可请心理科完善心理评估。3 .诊断标准和分型:(1)诊断标准为36月龄以上儿童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腹胀、早饱以及暧气、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2)亚型分型根据主要症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和混合型3个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餐后出现饱胀不适或早饱感,影响正常进食;或有上腹胀气、餐后恶心或暧气。上腹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上腹疼痛或烧灼感,影响日常生活;疼痛局

9、限于上腹部,通常不表现为全腹、腹部其他部位或胸肋部的疼痛,排便或排气后不能缓解。疼痛可为烧灼样但不包括胸骨后疼痛,疼痛通常由进食诱发或缓解,但也可在空腹时发生。混合型:同时具有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的表现。四、治疗FD的诊治流程见图1o注:报警症状包括持续右上或右下腹疼痛、夜间痛醒、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持续呕吐、胃肠道出血、夜间腹泻、关节炎、直肠周围疾病、非自愿性体重下降、青春期延迟、不明原因发热等图1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流程(一)一般治疗通过与患儿家长及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有助于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在患儿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帮助家长认识及理解患儿

10、的病情,指导改善患儿家庭整体生活模式,并且建立有效的干预计划: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情绪管理等。通过去除FD可能的诱因,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患儿生理机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二)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或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1.抑酸及抗酸药:该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上腹痛综合征型FD的治疗。包括:(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喳1mg(kg次),1次d,餐前口服,最大量40mgd0(2)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0.5mg(kg次),2次d,餐前或睡前口服,最大剂量40mg次。(3)中和胃酸

11、药物如铝碳酸镁(250500mg次,3次d,餐后12h口服)。以上药物对于缓解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因此是上腹痛综合征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要注意药物使用年龄限制。2,促动力药:(1)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导致QT间期延长,并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从儿童用药的安全考虑,建议在大龄患儿中使用,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用法为0.3mg(kg次),3次d,餐前30min口服。(2)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枸粽酸莫沙必利,可改善FD患儿早饱、腹

12、痛等症状,用法为0.2mg(kg次)(最大剂量5mg次),3次d,餐前30min口服,但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尚不确定。3 .赛庚唉:属于5羟色胺2受体拮抗剂,对儿童FD也有疗效,且较安全,推荐用法为0.250.50mg/(kgd)分23次口服。建议用于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4 .精神心理干预:导致FD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对于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儿,建议请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协助诊治,经医生全面评估后,给予必要的行为治疗、认知疗法或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类药物治疗,如舍曲林、阿米替林等,建议在精神及心理医生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后,由儿科

13、消化、心理、精神科医生共同诊治及观察随访。5 .Hp感染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儿,如进一步检查提示HP感染,不除外HP相关性消化不良,可参考儿童Hp感染诊治指南进行根除治疗。6 .中医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健脾开胃、消积导滞为主,根据患儿病情适当选用。大部分中成药缺乏疗效评估,目前神曲消食口服液、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口服液等陆续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有待一步研究证实。其他疗法还包括敷贴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等。7 .微生态制剂:尚缺乏足够疗效评价的循证依据。本共识意见主要根据我国儿科消化专家的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部分治疗方法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实。希望该共识的更新能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规范诊治FD,也期待我国能开展更多针对儿童FD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因素、诊断手段、治疗方法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