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788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电图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肌电图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肌电图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肌电图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肌电图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电图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图学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肌电图学,1,肌电图系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借以判定神经和肌肉功能状态。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在神经源性疾病中,可区别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2,周围神经操作的检查中,可以确定操作的程度,并可对神经损伤后的再组和预后方面进行判断,在神经根压迫性疾病的诊断上亦有帮助。,3,运动电位:一个下运动神经的轴突支配几十条至千余条肌纤维。这个下运动神经无连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一起组成一个功能单位。插入电位:当针电极插入肌肉时,常可引起一个相当大的,由机械刺激引起的一串动作电位。,4,正常肌电图,在做主动肌肉收缩时,来自运动轴突的冲动抵达神经肌肉接头,触发终板,引起肌肉动作电位,

2、并很快地扩散到整个肌膜的外表,引起肌肉收缩。每个运动神经元的一次冲动引起它支配的肌纤维(即运动单位)的收缩,出现一个运动单位波。,5,因此运动单位波是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活动的总和。在肌肉极轻度主动收缩时,可看到一个运动单位波。可能为单相,双向或三相。每一个波以每秒510次的频率重复出现。,6,波宽或时限为210MS,波幅为0.43MV,一般为0.51MV,双相或三相波在运动单位波中约占80%以上。四相以上的则称多相波,在正常肌肉中约占5%10%。,7,肌肉动作增强时,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目增加,于是就不只一个运动单位波,也有电极附近的其他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出现,使几个运动单位的

3、动作电位混一起。当肌肉大力收缩时,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频率增加,可达每秒50次,甚至可达150次之多,而且活动的运动单位数亦增加。,8,干扰相:多个运动电位各自节律性的高频电挤在一起,以至无法辨认每个运动单位波的轮廓。,9,二异常肌电图,(1)插入异常电位当针电极插入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或移动针电极时,可出现多个连续的、排放的正相锋形电位,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分钟或更长,这种电位见于失神经后814天,较自发性纤颤电位出现稍早,也可见于神经再生期。,10,先天性肌强直症时的插入电位则呈持续性的肌强直电位。在肌纤维严重萎缩,或被纤维组织与脂肪组织所取代及肌肉不能发生兴奋(低钾)时,插入电位可显著减少或消失。

4、如图,11,(2)自发性电位正常肌肉在静息时无自发性电位,在神经肌肉病变时见下列几种自发性电位:,12, 纤颤电位肌肉放松时出现的短时限,低电压自发电位,称纤颤电位。时限为0.54mS,大部分在2mS以下;波幅为50500uV,大部分小于300uV;波形呈单相或双相,起始相为正相;,13,放电间隔虽可有比较规律的间隔,但大多不规则。扬声器上可听到如雨点落地的嗒嗒声。该电位系由于失支配的肌肉对乙酰胆碱或其他物质的兴奋性增设所致。因其代表肌肉失神经支配,故又称失神经波。,14, 正相电位亦为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出现的自发电位。图形上先偏离基线向下,尔后向上稍超过基线再回到基线,正相宽大,负相低矮,故呈

5、“V”形或锯齿状。时限长达100MS,波幅2002000uV,此电位常出现在针极插入时。,15, 束颤电位 肌肉放松时出现的自发运动单位,时限515mS,波幅100600uV,频率自13C/S或高达50c/s不等,放电间隔常不规则,三相(单纯束颤电位)或多相(复合束颤电位),常伴有肉眼可见的肌肉束颤。如图,16,束颤电位仅表示运动单位兴奋性增加,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和神经根疾病,也可见于无神经系器质性改变的肌肉,因而不能单纯以束颤电位来确定病变的存在,不过频率低的复合束颤电位诊断价值较大。,17,(3)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处长或缩短,波幅的增高或降低,多相电位数量增加时,常提示异

6、常。,18,运动单位电位的时程,随不同年龄不同肌肉而异,通常需要测定20个以上运动单位电位计算出平均值。为迅速作出比较,可粗略的将时限大于12mS者称为运动单位时限增宽;小于3mS者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19,正常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差异较大,故其诊断价值较小,若其幅度大于6000uV时,称为波幅增高巨大电位。长时间和高波幅的电位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和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低波幅和短时限电位则见于肌原性疾病及神经再生早期。,20,多相电位增加:多相电位的数量超过12%复合电位:位相繁多呈簇的多相电位,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新生电位:低波幅的多相电位,多现于神经再生时期,尚可见肌原性疾病。,21,

7、(4)肌肉不同程度收缩时波型改变当肌肉大力收缩时,正常情况下就出现干扰相。随病变程度不同出现混合相或单纯相,有时可见单个电位组成的高频放电。上述波型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前角细胞疾病。,22,病理干扰相:有时肌肉瘫痪严重,虽最大用力,而肉眼公见轻微收缩,肌电图上反而见到极高频率的放电,波型琐碎呈干扰相,多见于肌原性疾病。,23,测定肌电图一般应从下列几方面观察:1)插入电极或休止时自发性电活动的出现2)动作电位的平均时限3)动作电位的波幅4)轻微收缩时多相电位出现的情况,24,5)有无同步性6)肌肉最大自主收缩时动作电位的波型7)神经刺激及传导速度,25,三肌电图的临床诊断肌电图能鉴别神经原

8、性和肌原性疾病,并能确定周围神经病变的位置。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于疾病部位的确定很有意义,如疾病在脊髓还是神经根,是周围神经还是肌肉,是神经末稍还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等。,26,此外,还能估计神经肌肉病变的恢复程度,从而估计其预后。但是,肌电图不具有特征性的意义,如纤颤电位也只能说明病变性质属于神经原性损害可能性较大,因为纤颤电位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27,肌电图的检测项目,28,F波,概念: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激后,神经冲动逆行沿近端运动纤维向脊髓传导,兴奋前角细胞后返回的电位,29,临床意义:反映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前角和运动轴索病变。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颈椎病时颈神经根损害

9、情况等。如图,30,H反射,概念:用电生理方法刺激胫神经,在腓肠肌上先于F波引出低阈值反应波,31,临床意义:H反射主要检测胫神经近段神经的传导功能和L5、S1的病变。如:腰间盘突出时L5、S1神经根损害情况等。,32,瞬目反射,概念:又称眼轮匝肌反射,是由叩打面部,角膜受激惹或机体受声、光等刺激而引起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33,机制: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发出两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即刺激侧所见到的早反射(R1成分),晚反射(R2成分)和对侧引出的晚反射(R2“成分)。如图,34,临床意义: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5,神经传导速

10、度,判定标准:1)轴索退行性变:动作电位的波幅下降,同时有轻度神经传导的减慢2)节段性脱髓鞘: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如图,36,临床意义: 鉴别神经呈脱髓鞘和轴索损害,如图,37,球海绵体肌反射,临床意义:评价骶神经或骶丛损伤以及直肠、膀胱和性功能障碍,38,肌电图疾病诊断范围,39,1)周围神经病(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性神经病,酒精中毒性神经病,血管炎性神经病,压迫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等)2)运动神经元病3)神经根与神经丛疾病4)脊髓灰质炎,40,5)脊髓空洞症6)重症肌无力7)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甲状腺肌病等),41,8)周期性麻痹9)癔病性肌无力10)神

11、经损伤的电刺激治疗及判定疾病恢复的程度和预后,42,诱发电位学,4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五个波的起源:波I产生于与耳蜗紧密相连的一段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或为与毛细胞相连接的听神经树突的突触后电位。波II可能具胡两个发生源,一部分与听神经颅内段有关;另一部分与耳蜗核有关。,44,波III与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的电活动有关。波IV只可能源于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段)。波V源于外侧丘系上方或下丘(脑桥上段或中脑下段)。,45,临床意义:适用于各种引起听神经脑干传导通路障碍的疾病。,46,视觉诱发电位(VEP),临床判定标准:临床上主要依靠主要阳性波成分,即P100的潜伏期来决定,所以

12、,记录出最好的P100就成为选择记录电极导联的惟一前提。如图,47,48,临床意义:适用于各种引起视觉传导通路障碍的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视乳头水肿、青光眼等。,49,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临床意义:适用于各种引起躯体感觉传导通路障碍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脑梗塞等。,50,皮肤交感反应(SSR),机制:SSR实为与汗腺活动引起表皮电压变化有关的电位。它反映节后交感神经功能状态和感觉传入及中枢处理过程。,51,临床意义:用于检测交感神经功能,52,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临床意义:用于检测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障碍。,53,事件相关电位(P300),概念:对能区别开的两种以上的感觉刺激(听觉、视觉、体感觉等均可)随机呈现,使两种刺激出现的概率不等,受试者选择性注意两种刺激中小概率出现的刺激靶刺激,在靶刺激呈现后约250500ms内从头皮上记录到的正性电位。,54,P300的振幅通常为1020uV,p300的潜伏期在250500mS。,55,临床意义:用于各种原因而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如:痴呆、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婴儿脑瘫、精神分裂征等。如图,56,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临床意义:检测性功能障碍,57,返回,58,下一图,59,返回,60,下一图,61,返回,62,返回,63,返回,64,返回,65,返回,66,返回,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