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876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第一节五代十国高考试题集锦1.(1995年上海卷)前秦、北魏、后梁建立者的民族依次是A氐、鲜卑、汉 B羯、氐、匈奴 C匈奴、氐、汉 D党项、羯、氐2.(1997年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主(南唐列祖李弁)即位,江淮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群臣争言:“陛下中兴,今北方多难,宜出兵恢复旧疆。”唐主曰:“吾少长军旅,见兵为之害深矣,不忍复言。使彼民安则吾民安矣,又何求焉!”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列祖弁元三年春,诏曰)乃者(以往)干戈相寻,地(荒芜)而不艺(种植),桑陨而弗蚕,衣食日耗,朕甚闵(悯)之。民有向风来归者,授之土田,仍给

2、复三年(免徭役三年)。(其年夏,又下令)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木(棵)者,赐帛50匹,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两万,皆五年勿收租税。摘自十国春秋材料三:(弁元五年)分遣使者按行(巡视民田,以肥瘠定其税,民间称其平允。)摘自资治通鉴材料四:(李弁统治末年,南唐)内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采摘自钓矶立谈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李弁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150字左右,超过180字要扣分。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基础网络 建立:960年, 发动 兵变建立宋朝。年号 ,定都 ,史称北宋,建立和分裂 赵匡胤即 。局面结束 分裂局面结束:宋太祖采取“ ”

3、“ ”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 的割据势力。 年, 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 的局面。解除石 石守信等的兵权,继而又削减 实权,使其徒有虚名。强化中央集权集中军权将禁军的统领权 ,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 ,有 之权但不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 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 。措施 , 。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半数 ,一半 。集中行政权设 、 和 ,依次分割宰相的 、 和 。宰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地方上派文官任 ,又在各州设 加以监督,可直

4、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公文必须由 和 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在各路设 ,规定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由 全部运送中央。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 担任, 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作用积极:铲除了 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 ,利于 发展。消极积贫积弱的祸根政府 ,财政开支大。军队 不灵, 下降。地方上 。 发展科举制严格程序:分 、 、 三级, 成为定制,录取权由 直接掌握。措施减少科目: 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完善方法:实行 ,防止考官舞弊。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作用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 开辟了道路. 是北宋的 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 的作用。高考试题集锦1.(200

5、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军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2.(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3.(2000年山西文综卷)宋代科举制比唐朝有所发展,表现为 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 C以八股取士D“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4.(2001年广东、河南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

6、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技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年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回答:结合

7、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基础网络土地兼并原因:“ ”的政策加速土地集中。改革背景:社会危机结果:出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尖锐对立。农民的 :仁宗时,农民起义不断,遍及中原。冗官冗兵冗费 北宋统治者用 “ ”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 局面。统治者用 、 的办法,造成兵员剧增,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 局面。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 造成国用大增,每年 和 大量银绢,入不敷出,形成 局面。外患: 和 的威胁。改革目的:为了摆脱 ,巩固 ,统治集内部一些人提出变法主张。开始1043年,宋仁宗

8、任范仲淹为 ,以改革时弊。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 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大部采纳,施行新政。内容严格 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 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 和 。裁并 ,减轻 ,严肃 ,取信于民。 结果:触犯了保守官僚的利益,遭到阻挠,改革被废止.开始:1069年,宋仁宗任用王安石为 ,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内容:每年 时,政府 或 给农民,收后以20的利息偿还。作用:既可使农民免授 盘剥,又可增加 。募役法内容:应服役而不愿服的,收取 ,雇人服役。 、 也要出钱。作用:减轻了农民的 负担,保证了 。理财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 ,开垦 。 方田均税法内容:重新丈量 ,按土地的 和 收税赋, 、 不例外

9、。措施作用:增加了封建国家的 。市易法内容:政府设立 ,出钱收购 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作用:限制了 对市场的控制,利于 和 ,国家收入也有增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保甲法 内容:将农户组织起来,十家遍为一保,保丁农闲时 ,平时种田、维持 ,战时编入 作战。军事作用:利于加强人 ,又可以抵御 ,同时减少了 .将兵法法内容:把 固定在一个辖区,由固定的 训练.措施作用:加强了 ,充实了 .教育改革科举:废除司机硬背的 诸科,进士科不再考 ,专考 和 .设 科,专考 , 等.王安石变法整顿太学法内容:教科书重编,内容为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 。作用: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 和育 的地方。作用一定

10、程度扭转了 的局面。政府 大增。兴修了许多 ,不少 辟为良田。 有所增强。原因表面: ,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失败关键:触犯 、 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做宰相,新法废除。评价:变法是在 和 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 、 。高考试题集锦1.(2004年上海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

11、前提。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2)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3(2001年上海卷)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4.(2000年上海卷)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5.(2004年江苏卷)王安石认为“公

12、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6.(2005春季文综)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7.(2005广东历史)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8.(1998年上海卷)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

13、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其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基础网络最初: 居住在 一带,过着 和 生活。兴起唐末契丹兴起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势力发展:逐渐学会 、 、建造 ,部分人开始 。原因:一些汉族农民为了 迁到长城以北,与契丹人 。10世纪初 统一契丹各部;提倡 ,逐步接受 。建国916年 称帝建 国,定都 。 就是辽太祖。契丹人仿照 创制了契丹文字。 统治时期,得到 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 。主要制度:蕃汉分治中央设 和

14、。南面官由 和 担任,沿用 以来官制,统治 人和 人。北面官均由 担任,统治 人和其他 。权力比北面官大。目的:夺取 北宋北伐战争概况包围 城,并在 同辽援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几年后,再次征辽,结果大部被歼。影响:从此由 转为 。宋确立“ ”政策,主力转向防范和镇压人民,反映了统治者的虚弱。议和(澶渊之盟) 辽攻宋:1004年,辽军大举男征,逼近 。宋军射死辽统帅, 亲征,宋军大振。时间: 年。宋辽和战内容:北宋送给辽“ ”;辽撤兵;双方约为 之国,各守边界。对峙局面形成 后,宋辽对峙局面形成。一个世纪内,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西夏建立宋辽边境 ,贸易 ,使者往来,加强了汉与契丹的友好关

15、系,促讲了 。兴起:党项是 族一支,唐中期以来居 、 、 西北一带,过 生活。建国:1038年,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 。夏在宋西北,史称 。政治制度:仿效唐宋制度,中央设 、 ,分掌行政和军事;推行 ,选拔官吏。文字:命人依照 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宋夏和战战争: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严重, 请和。 时间: 年和议:内容: 取消帝号,北宋册封 为夏国主;夏对宋 。北宋送给西夏“ ”,重开 。意义: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平友好往来高考试题集锦1.(2001年广东、河南卷)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2

16、.(2001年上海卷)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立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D蒙古族建立的元3.(2000年春季卷)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元昊在兴庆称帝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A B C D4.(2005江苏历史)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 D行省制度 5.(2005广东历史)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 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6.(2005上海历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

17、割据 D分封诸侯7.(2006年北京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8.(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的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制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拔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

18、,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材料三: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曲俱贱,科役不繁故也。余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回答:(1)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基础网络女真族由 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 、 一带。金的建立兴起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北宋中后期, 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114年,女真族杰出的首领 举兵抗辽, 取得初步胜利。建国:1115年, 称帝,建金,定都 。 就是金太祖。主要制度:

19、猛安谋克制度:基本 ,既是 组织,也是地方 组织,平时 ,战时 。 是一种 的制度,对金的 起了重要作用。背景灭辽金:国力 ,不断兴兵攻辽,削弱其力量。辽和北宋灭亡辽:政治 ,剥削 ,各族人民不断 。概况: 联合夹击, 年金军俘辽天柞帝,辽朝灭亡。金灭辽后两次攻宋。北宋军民在主战派大臣 领导下多次击退金兵。灭北宋 统治者没有抵抗的决心, 终于被攻破。l127年,金统治者俘获 和 ,北宋灭亡。史称“ ”。南宋建立: 年, 在 称帝,后定都 ,年号建炎,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原因:金军控制 ,把汉人掠去 ,甚至当作 出卖。南宋初年抗金南宋抗金北方各地人民 十分活跃,著名的有太行山的 。 方针:岳

20、飞率领宋军采取“ ”义军的方针,给金军以重大打击。概况岳飞抗金军队: , ,被称“ ”,是抗金力量的中坚。战例:1140年, 迎击兀术取得大捷,乘胜进逼 。金军准备撤退。结果: 和宰相 为首的投降派命岳飞班师,继而解除岳飞兵权,以“ ”罪名将其杀害。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绍兴和议时间: 年。内容东起 、西至 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 称臣,每年向 输纳岁币。对峙局面形成:绍兴和议使 的局面确定下来。双方 、 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后来金迁都 ,改名 。高考试题集锦1.(1999年全国卷)“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 A钱币 B兵器 C生产工具 D生活用具

21、2.(2002年上海卷)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发展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3.(2003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述怀(宋)李纲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 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 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诗中的(1)胡骑指什么? (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 (3)中原指什么地方?(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4.(2006年全国卷)(

22、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

23、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网络兴起:蒙古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 。蒙古兴起统一:12世纪中后期, 经十多年战争,打败各部,结束混乱局面,统一了 。建立政权:1206年, 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被推为大汗,尊称 。蒙古汗国建立。征战:成吉思汗发动征伐战争,对外西到 、 ,南到 ,对内向

24、南进攻 和 1234年蒙古灭 ,后又招降 ,征服 。元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全 国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 ,定都 ,称为 。统治中心向 转移。忽必烈即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破 , 灭亡。 年,元军追击南宋幼帝,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而死,元朝统一全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汉族大量迁居 ,带去 ,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人 和 ,同汉族杂居,加强民了 。辽金时入居黄河流域的 和 ,与汉族融合,在元朝被视为“ ”。唐以来迁人中国信仰 教的 人、 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在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族。 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在 设巡检司,加强了对 ( )的管辖。中央官制中书省为最高 。行使

25、 职权。枢密院为最高 机关。行省制度御史台为最高 机关设 ,统领 事务和管辖 地区。地方: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 省直接管理,其余地区设 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灭亡:政治腐败、徭役繁重、经济掠夺、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红巾军起义,1368年,元朝灭亡。高考试题集锦1.(1994年上海卷)公元1000年时,与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A夏 B辽 C金 D元2.(2000年天津、江西卷)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A辽、南宋、金 B西夏、辽、金 C西夏、金、南宋 D金、西夏、南宋3.(1999年上海卷)在我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A西安地

26、区 B洛阳地区 C北京地区 D南京地区4.(2004年上海卷)“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5.(1998年上海卷)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6.(1996年全国卷)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A辽阳省 B岭北省 C黑龙江省 D吉林省7.(2001年春季卷)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8.(1998年

27、上海卷)祖国宝岛台湾在明朝时称东番,三国、隋、元时期依次称为A流求、琉球、夷洲 B琉球、流求、夷洲 C琉球、益州、流求 D夷洲、流求、琉球9.(2000年上海卷)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的是 A三国 B隋朝 C元朝 D清朝10. (2006年四川卷)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11.(2004年天津文综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回答1-2题(1)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2)元朝统一

28、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 B C D12.(2004年全国文综卷3)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1-4题(1).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 (2)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3)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司

29、(4)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2005全国文综1)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宜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14.(2005北京文综)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高考试题集锦1.(1998年全国卷)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2.(1998年全国卷)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 A广通渠 B通惠河 C会通河 D胶莱河3.(2000年文综卷)宋代中日贸易得

30、到很大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中日贸易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 C中日经济互补的需要 D纸币的产生(2)宋代海上往来大多是三、四月间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间从江浙沿海驶往日本。这样选择航海时间主要是为了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风4.(2006年上海)“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5.(2004年广东卷)阅读以下材料:图一

31、(唐朝长安图)图二:北宋东京城布局图三:清明上河图(局部)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编(图略,可参考12题)回答:(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6(1998年上海卷)三国两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辽宋夏金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似之处是1)、 ;2)、 ;3)、 ;4)、 。7.(1999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自

32、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间,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年4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材料四:朝 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 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 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2002年广东卷)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9.(1989年全国卷)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0.(2000年上海卷)下列分别是隋朝和元朝时期的运河图,请加以辨别并概括它们的异同点。11.(2002年上海卷)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远古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