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909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靖江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定稿).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本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十一五”发展规划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二OO六年十二月II目录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目 录序 言1第一章发展回顾2一、联动开发,意义深远2二、理念辐射,初见功效3三、百姓生活,明显改善3四、园区开发,成果显著4第二章发展环境8一、发展阶段8二、外部环境8三、发展优势12四、面临挑战14第三章发展战略15一、指导思想15二、园区定位15三、发展目标15四、战略体系17第四章空间布局19一、布局原则19二、两园两区19三、功能板块20四、基础设施23第五章产业发展25一

2、、发展现状25二、发展目标25三、船舶及配件业集群26四、高精钢构加工业集群28五、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集群29六、产业阶梯31第六章港城建设33一、园区港口与江阴港口协同发展,打造江阴组合港33二、港口物流与园区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产业供应链35三、现代港区与新城区协同发展,构建现代新港城37第七章科技创新39一、制定政策,从源头引领科技创新39二、创新模式,从高端培育科技创新39三、吸聚人才,从根本保障科技创新40第八章和谐家园41一、妥善做好拆迁安置41二、加强培训就业指导42三、创建幸福安居环境42四、切实改善居民生活43第九章保障措施44一、落实政策支持44二、创新管理体制44三、保障资源

3、投入45四、提升招商策略46五、规范园区管理46六、规划落实机制47附表1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48附表2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年度控制目标50附表3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51附图1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总体空间布局图52附图2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启动区项目进展示意图53- 53 -序言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序 言回首三年创业路,苦辣酸甜。园区人付出太多无私,积累了种种经验,换来了步步前进。而今,昔日滩涂建起宽阔的柏油大路,一望通天;旧时农舍垒起整洁的居民公寓,富足安康;积沙薄田垫起扎实的水

4、泥地基,厂房林立;寂寞江边竖起巨大的铁架钢臂,繁荣兴旺。展望未来“十一五”,海阔天宽。园区人已经摩拳擦掌,规划图红黄蓝绿,心里面火种点燃。此刻,园区人拿出精力编纂这本规划,倾己所能,不仅仅是为前景画上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为明天发展奠定坚实的轨道。这本规划是基于对园区深刻的认识和剖析,对环境周密的调研和论证,几经园区人的探讨后编纂成稿的。规划指出了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发挥了岸线资源的优势,明确了产业集聚的重心,坚定了综合开发的转型,阐述了战略实施的节奏。“十一五”将是园区奋起直进,突破发展的五年,是展现新貌,做出成绩的五年。这本规划能够使我们统一思想,面对困难,上下一心协作分工。这本规划可以使

5、我们坚定目标,面对任务,迅速投入高效执行。未来形成于今天,发展需要去探索。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规划,园区里却有日臻完善的工作。我们选择此刻,肩并肩执着的耕耘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共同期待,用心血种植出两岸人民沉甸甸的希望。为此,我们决不言弃,只要找准目标,就会勤驱不辍,日夜兼程。为此,我们迎难敢上,既然坚定方向,就能同心与共,创造辉煌。发展回顾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一章 发展回顾自2003年8月29日正式成立以来,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3年来,作为“沿江联动开发的先导区和示范

6、区”在政治、社会与经济等方面初见成效。一、 联动开发,意义深远(1) 联动开发创造了江苏省“以南带北、南北共建共兴”的新模式,为江苏省的南北互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无论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还是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和居民生活等方面,苏北与苏南比较,均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自80年代以来,总体上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缩小这种差距,一直是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重点。园区的联动开发,即通过江阴到靖江进行经济开发,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将苏南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全面辐射到苏北。3年来,园区管委会、办事处、进驻服务

7、部门均已到位,职能明确,运转正常有序,有力地保障了园区的联动开发,在管理体制、协调和服务机制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 联动开发是江苏省新一轮沿江开发的重大突破,承担着创造江苏省沿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任。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江苏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一项战略举措。沿江开发既能促进沪宁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又能带动苏北地区的加快发展,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江阴、靖江作为“江尾海头”的“锁航要塞”和苏锡常火炬带向苏北辐射、延伸的重要“桥头堡”,历史性地承担了沿江开发的第一重任。二、 理念辐射,初见功效(1) 园区开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

8、观念。2003年,一个原始农村生态的江边小镇,开始热闹起来,5万多人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逐步发生改变,观念不断更新,就业、创业、置业的意识加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变着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江阴-靖江城际公交车的开通,既加强了两个城市的民间沟通,也在催生着更多更新更广的变化。(2) 园区开发,带来了江阴的先进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经济百强第一名的城市,江阴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行政办事作风。这些理念与作风通过开发,带到园区,辐射靖江,将为园区乃至靖江的开发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打造新的服务软环境。三、 百姓生活,明显改善(1)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三年来,启动区内农民的

9、纯收入由4990元提高到6869元,增长了37.7%。(2) 居民就业逐步增多。在启动区内,本地人口中就业人数由9332人提高到11384人,三年增长了22.0%。园区成立了技能培训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为被征地的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先后为农民提供过4500人次的培训或服务。(3) 生活环境日趋完善。园区按照高标准规划、建设“莲泌苑”安置小区,共有1200多户拆迁户已经搬入新居。园区对居民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参照江阴城区的治理标准,对各项生活环境指标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治理方案,并逐步实施到位。园区承建了小学,解决了安置区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问题。四、 园区开发,成果显著园区的

10、地区生产总值由04年1.52亿,提高到06年8.50亿。财政收入由04年1520万,提高到06年1.2亿。累计进引外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累计到账外资6030万美元。具体增长如图1、图2和图3。图1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GDP增长图图2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财政收入增长图图3 江阴-靖江工业园开发型经济指标增长图(1) 依托岸线资源,产业集群效应初现。园区始终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发展临港特色工业,产业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3年来,园区共引进企业150家,其中工业企业项目33家,总投资规模达15亿美元。工业发展体现三个特色:一是重大项目多。园区已引进新扬子造船、长强钢铁、通舟船舶、中建钢构、华澄重

11、工、新东方船舶配件和游艇7个超亿美元的项目。二是产业集中度高。园区已引进船舶及配件企业8家、钢结构企业5家、特种车及汽车配件企业4家、风力发电设备企业3家。三是产业关联度高。引进项目,均围绕船舶及配件业、钢结构加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三个产业集群发展。(2) 注重效率优先,投入产出速度加快。园区启动之初就确立“总体规划、阶段实施、快速投入、快速产出”的开发思路。园区的重大企业力争做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运营。预计2006年,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为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企业销售收入达55亿元。投入产出速度加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工项目的建设速度快。新扬子造船项目当年即投入超过10亿元,码

12、头、干船坞等重点工程项目均超出计划,能提前半年完成。二是企业投产运营速度快。园区的长强、宇山、中泰、九易和格尔顿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中长强钢铁,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达标达产,现在每月的钢产量都可以突破10万吨,开票销售近3亿元,税收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增长如图4。图4 江阴-靖江工业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业务收入增长图(3) 坚持滚动开发,基础设施推进有序。按照“以项目带动基础设施,以基础设施促进项目进区”的滚动建设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网、电力、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在稳步推进。一是路网纵横格局形成。包括沿江一级公路的22

13、公里园区道路建成通车;全长5.5公里,包括联泌路、滨江一路、滨江三路、联谊路和同心桥、同德桥、惠民桥的“新四路三桥”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是电力、水网启动有序。2座22万伏变电所均已建成投运;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三是安置房建设显成效。按照高标准规划、建设“莲泌苑”安置小区,安置房开工建设达50万平方米,其中30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4) 健全组织保障,各类管理机构到位。园区致力于打造“行政行为法制化、政府服务国际化、机关效能高效化”的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为此园区领导带领全员积极加强和各级各部门的汇报与沟通。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全力加快推动联动

14、开发的管理体制建设。目前,园区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口岸、公安、国土等主要管理机构已逐步到位。园区承诺资料齐全的5个工作日内可办好营业执照,并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为入户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内容。由固定的专职人员提供“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5) 打造创新园区,软环境建设显成效。园区以“创新、贡献、协作、服务”为理念,秉承“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工作作风,不断推动全员学习,只为提高自身能力,夯实基础管理,建立系统的工作方法,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流程。三年来,园区举办大小培训百余场,尤其是06年学习年,园区办公室在每月最后一周均要举行一场为期两天的全员培训,专门从北京、上海、新

15、加坡等地的高校、知名企业、政府机关请来专家学者为大家开阔视野,开放思路,成效显著。全体员工始终以高度热情参加每一场次的培训,收获良多,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亦有不同的快速提升。发展环境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 发展环境一、 发展阶段园区起步3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历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之后,园区面临发展的突破。在这个时期:(1)园区的发展思路逐步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园区的发展环境、自身能力被充分认识,园区的定位、发展模式和主导产业等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因此,该时期应固化或调整开园时期的发展规划,为中期的快速

16、发展指明坚定的方向。(2)招商引资将由无序转向有序,项目选择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于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思路进一步明确,对于需要招什么样的“商”将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该时期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的综合发展要求,制定明确的招商评估指标体系,使招商工作有的放矢。(3)园区管理和服务将由企业外部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随着驻园企业增多和投产运营,财政税收、技术监督、环保、消防、安全等将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这要求园区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从而管理和服务好企业。二、 外部环境(1)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持续,重心转向东半球,中国尤其突出。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跨国公司的转移加

17、剧了下降的进程。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目前约有2500家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海外,而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中国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并有逐步加强之势。2005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到2005年底,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20世纪80年代,中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制鞋、玩具、服装、自行车等轻纺工业为主,90年代以来以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主,近几年又出现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如大型石化、冶金、机械、造船等产业。外商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主要局限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为

18、由东向西递减的梯度格局。中国不仅具有广阔市场、较好的制造业生产基础、配套能力和技术条件,而且还在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完善工业体系等等。这些条件与跨国公司降低成本和利润最大化、利用全球资源优势、规模及范围经济、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及建立全球竞争战略等目标相吻合,由此也加快了制造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2) 中国的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长三角”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研发和设计中心。在国际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而且国内的地区产业分工特征日趋明显: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分工日益明显;珠三角、

19、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分工开始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综合的制造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大局中举足轻重。2005年,长三角的GDP占全国1/5强,财政收入占1/4强,出口额占1/3强,吸纳全国1/2强的实用外资,百强县占1/2强。该地区聚集了全国22%的制造业,具有技术和资金含量较高、配套能力强的特点,引领全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并奠定了在加工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有可能成为全国制造业的研发和设计中心。珠三角地区现阶段尽管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环节较多,主要发挥低成本、大规模的优势,但目前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将一些由于成本上升而丧失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环节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而环渤海地区

20、由于发展相对较晚,除京津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好外,其它地区还在承接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挥工业基础较好、要素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3) 推进南北联动,是江苏省促进苏中融入苏南、实现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广泛吸纳外商资本和国内各类资本,推进两岸联动开发和苏南产业转移,建设基础设施,开发产业园区,发展沿江产业,构筑生产要素集聚的载体和平台,形成沿江基础产业带、沿江城镇密集带、集约型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发达基础设施网、现代物流网的“两带两区两网”开发格局。规划明确要求以联动建设基础设施为基础,联动开发产业园区为载体,联动发展沿江产业为核心

21、,形成“以南带北、南北共建共兴”的新的开发模式。一是联动发展沿江产业。围绕沿江产业集群,立足基础,各有分工,集中力量,培育核心产业。以市场手段为基础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鼓励苏南、苏中企业跨区资本经营;加强苏南与苏中的产业配套与生产协作,延伸区域产业链,注重市场细分和产品的错位发展;推进苏南产业向苏中转移,为苏南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腾笼换鸟”,同时为苏中沿江资源创造市场空间和资本进入通道,形成沿江产业梯度发展格局。二是联动开发产业园区。鼓励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发区结成联合开发的关系,将苏南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苏中地区,苏中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更加大胆地积极引进、吸收和创新,促进两岸之

22、间资源与信息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建设。探索建立南北开发区联合管理、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的新型开发模式。三是联动建设基础设施。树立基础设施共享观念,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增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在过江通道、沟通区域内外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沿江港口、能源和环保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推进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投资效益。(4) 江阴、靖江的产业发展呈现梯队转移、协同发展的趋势。江阴“十一五”期间,将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对冶金、机械、高档纺织和服装产业进行调整改造提升,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使纺织产业由纺织为主向纺织、印

23、染、服装方向提升,纺织产品由传统棉毛麻织物向绿色制品、多种纤维加工、特种加工方向提升;使冶金产业由普通钢向优特钢方向提升;使机械产业由机械加工、零部件制造向整机或(光)机电一体化方向提升。到2010年,形成特色冶金及其制品、高档纺织与服装、新材料、新型包装、石化深加工、能源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靖江“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建立先进制造业体系。壮大船舶制造、机械电子和医药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到2010年,力争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以上。提升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和冶金新材料三大重点产业,其中,纺织服装业重点发展高档服装、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汽车配件业加快研制汽车电子

24、、音响系统、动力总成等,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汽车零配件产品;冶金新材料业重点开发具有多种性能特点的复合型新品。培育食品加工、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粮油、肉制品、速冻蔬菜等产品;能源业重点推进国信电厂、苏源热电、秸秆电厂建设;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现代通讯、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等产品,引进开发电子专用设备、电子仪器、电子专用材料、工模具制造等产品。未来五年,江阴、靖江两市在机械、纺织服装、新材料、能源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方面出现高度的同构,但由于两市在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江阴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靖江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使这些产业

25、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梯队延续性,将构成靖江承接江阴的产业转移,与江阴的新型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局面。三、 发展优势1. 政治优势园区由江阴、靖江两市联合投资开发,是中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开发区,是江苏省沿江开发跨江联动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是促进苏中融入苏南、实现互动发展、推进南北联动开发的载体,是“以南带北、南北共建共兴”的创新的开发模式。园区从启动之初就一直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 政策优势园区在项目审批、财税支持、用地政策、金融扶持、口岸开放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审批权限,省工商局和税务局在园区成立直属分局,直接对省,简化企业工商、税务登记手续;财税除了上

26、缴中央的,省级以下(含省级)地方税收10年留给园区滚动发展等。3. 区位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园区地处长江下游,北倚苏中腹地、南临长江水道、东靠京沪高速,离上海150公里,具有水、公、铁、空联运的优势。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有6个机场(其中两个国际机场)和6个一级对外开放的港口。京沪(北京上海)、宁通(南京南通)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南通)、新长铁路(江苏新沂浙江长兴)均从园区穿境而过。经济区位优势。园区依托两个中国百强县,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方圆150公里范围内有13个与苏州(2005年GDP4026.5亿元)、无锡(2005年GDP2805亿元)相当规模的大中城市。园区位于“江尾海头”的“锁

27、航要塞”,处在环渤海湾、长三角洲和珠三角洲构成的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汇点,是策应浦东开发和苏锡常火炬带向苏中、苏北辐射延伸的重要“桥头堡”。4. 资源优势岸线资源优势。在园区范围内有11.1公里的长江岸线,属江阴水道尾部,岸线顺直,后方陆域开阔,河床基本稳定。其中,上游4.8公里总体上贴岸较近,水深8-9米左右,是较好的建港岸线;下游6.3公里深水贴岸,水深常年保持在12米以上,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园区拥有60平方公里的土地,沿长江岸线11公里,南北纵深5.5公里,属平原地带,易于开发。首期启动面积20平方公里。在土地资源紧张的长三角地区,园区拥有土地资源丰富和土

28、地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每年有5000多名大中专学生毕业回到江阴和靖江工作,合格劳动力以及中高级人力资源丰富,同时接受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人力资源优势的辐射,可以满足企业中高级人才需求。另外,靖江在全国素有“空调之乡”的美称,有较好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量成熟的产业工人。品牌资源优势。园区拥有江阴、靖江双重品牌优势。江阴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城市优美,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首批“国家生态城市”等50多项全国先进。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江阴连续3年名列第一。在2005年全国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评比中名列第一。

29、靖江与江阴隔江相望有着同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一个以工业为主,正在快速发展的滨江港口城市。近年来,靖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城市居住环境日新月异。5. 联动优势园区开发,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具有政府联动优势。江阴、靖江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前后两个阶段,江阴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靖江需要加速发展工业化,两市的产业发展存在梯队差异,具有产业联动优势。江阴、靖江一江之隔,自古源远流长,1999年江阴大桥建成通车后,两地民间交往更加频繁,具有民间联动优势。6. 服务优势园区设有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中心,由招商局一个窗口受理进区企业的项目申报手续

30、。同时园区还实行项目会审服务制,围绕进区项目进行会审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规定期限,从项目审批、工商登记、税务注册、土地征用等为进区项目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四、 面临挑战1. 宏观调控的挑战国家宏观控制进入新的时期,对于园区发展,土地、环保闸门拉紧,项目审批门槛提高。面对新一轮发展的标准,要求园区积极面对挑战,调整发展思路,采取新的发展模式。2. 发展水平的挑战目前,进驻园区的产业层次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实际利用外资额度相对较少,园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要求园区重点引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且在切实利用外资上进一步狠下功夫。3. 发展速度的挑战由于园区建设快,用地量大,且因地根、银根紧缩,

31、造成了土地与资金的相对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发展速度。要求园区大力化解制约因素,加快园区开发。4. 联动协调的挑战联动开发是创新的模式,但是由于开发主体与行政主体分离,在土地、环境、税收、长江口岸等方面的管理上,对两地的互动协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园区在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上进一步理顺。发展战略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三章 发展战略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江苏省南北联动和沿江开发的总体要求,坚持联动创共赢,尊重自然求和谐,加快开发速度,加大开发力度;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提速,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探路。始终坚

32、定港口建设、临江工业、物流商贸、人文社区“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产业集聚、港口发展、港城协同、综合开发、联动创新、文化驱动与和谐发展七大战略;充分凸现黄金岸线的独具优势,积极构建经贸合作的组合枢纽,集聚环环相扣的临江产业,同步推动港区城区的协同发展,为全面实现两市政治经济的和谐兴盛、发挥联动园区的积极作用、确立联动园区应有地位而努力奋斗。二、 园区定位江苏省沿江联动开发的先导区、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特色制造业基地;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一江两岸共同建设的联动园区、活力园区、和谐园区和幸福园区。三、 发展目标到2010年,园区的各类经济总额进入江阴区域经济排名前5名

33、,进入无锡各类经济开发区前8名,进入江苏省省级开发区前30名。1. 区域经济目标经济发展。2010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对江阴的贡献度由2005年的0.3%提高到6.2%,年均增长87.5%。园区产业发展呈现集群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为60亿元,对江阴的贡献度由0.1%提高到6.2%,年均增长138.9%。港口物流园、商业开发等初具规模,三产总收入达到250亿元,三产增加值40亿元,对江阴的贡献度由0.5%提高到6.3%,年均增长64.3%。财政收入1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亿元,对江阴的贡献度年均增长30%。“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率10%

34、以上。产业集聚。2010年,园区主要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85%;新批主导产业项目投资额占新批项目投资额比重不低于85%。投入产出。2010年,园区新批项目每亩注册资本投入达到80万元;每亩土地产出GDP达到65万元。对外开放。2010年,到位注册外资达到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2. 城市化目标2010年,园区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启动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城市功能设施基本完善;拆迁安置实现“零过渡”;城镇人均道路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3. 科技创新目标2010年,园区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RD)占地区

35、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十一五”期间,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4. 居民生活目标“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10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和10%以上。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5. 生态环保目标2010年,园区的单位GDP能耗不高于0.70吨标准煤/万元;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3%;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75%;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5年下降2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各类指标具体见附表1和附表2。四、 战略体系根据发展目标要求、产业分析和发展

36、环境分析结果系统提出园区“十一五”期间的“七大战略”,即三大主体战略和四大支撑战略,统领全局。三大主体战略:1. 产业集聚战略发挥临港优势,实施以产业链为主的专业化招商;重点打造船舶及配件业、高精钢构加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三大集群”;以“三大集群”带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适时培育发展重型设备制造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全力构建具有临江特色的国际制造业基地。2. 港口发展战略整合零散岸线资源,全力建设公共码头,与江阴协调共建组合港,充分发挥支线港和喂给港的功能,为园区的临江工业提供配套服务;促使区域经济开放提速,争创临东海、衔长江的最大内河港群;同步规划内陆内河的集疏运建设,奠定港口腹地扩伸

37、的基础。3. 港城协同战略以港口为契机,集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建设港口商务中心(CBD)。撬动消费服务的增长,拉动土地出让价格,积极寻求土地升值空间,以主动出击彻底解开资金束缚。四大支撑战略:4. 综合开发战略稳步转变开发模式,大力推进单一的工业开发转向工业、商贸物流和商住地产协调开发;积极转变融资方式,加强财政扶持转向按市场化融资,建立“自体造血机能”;着力转变开发手段,由随机招商开发转向按产业集群进行“链式招商”的有序开发。以三个转变集成开发方式,向平衡经济发展。5. 联动创新战略依托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产研联动;推动投资公司的市场化运营,调整政府管理职能

38、,创新治理模式和服务体制,促进投资公司与政府联动;以“突破年”为契机,加强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创新,深化两岸联动。以三个“联动”促进优势互补,为多方共赢搭桥。6. 文化驱动战略系统梳理江阴文化、联动文化,以形成独特的园区文化,建立园区的文化体系,明确园区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招商、服务、人才等理念。通过园区文化宣导,内育忠诚,外树形象,实现文化驱动招商、文化驱动服务、文化驱动管理,以三个“驱动”激活品牌形象,兴盛一江两岸。7. 和谐发展战略坚持率先发展的同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系统规划,稳步推进,在联动开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城市化与园区农民转变的和谐,保持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保持资源开发与持续发

39、展的和谐,以三个“和谐”创造天时地利人和,落实循环经济。空间布局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四章 空间布局一、 布局原则(1) 始终以建立“循环经济圈”为规划理念,统筹安排长短收益。(2) 以组合港建设为载体,与江阴的发展规划建设保持一致。(3) 以联动开发为前提,与靖江的发展规划建设协调一致。(4) 以平衡开发获取造血机能为宗旨,划分各功能板块的面积。(5) 以港口和现有龙头企业为基准,按关联度进行功能板块的排列。(6) 以和谐发展及国家环保要求为标准,在各个功能板块上落实“生态园”理念。二、 两园两区园区坚持“两园两区”的发展格局,其中工业园、新港区、新城区具有实体板块

40、,生态园是园区开发在环保方面的方向与标准。新港区是以港口物流带动的商务区,是引领园区发展港口经济的基本点,是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港区以码头建设、商贸物流为起点,逐步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建立服务于园区产业和辐射苏中苏北的各类专业化市场。新港区的开发建设是园区“十一五”期间进行自主开发、综合平衡的核心举措。工业园是发挥临港优势的制造业基地,是推动园区发展港口经济的关键点,是拉动港口建设的重要力量。工业园以船舶及配件、高精钢构加工和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集群为重点,适时升级发展重型设备制造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工业园的深入开发是园区“十一五”期间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保障。新城区是宜居宜乐的人文居住区

41、,是园区城市化建设的起点,是服务于园区产业发展的后勤保障基地。新城区以建设拆迁户、产业工人生活的社区为起点,逐步发展以生活服务和商业零售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配套建设科教、医疗等体系。*新城区协同新港区发展,以商务圈带动商业消费升级,共同推动园区的城市化发展,构建新兴港城。生态园是园区环保的方向与标准。园区将按照国家生态园的标准进行开发建设,以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绿色人居环境。生态园的建设是园区对人尊重、对自然尊重、对历史尊重、对未来负责的最重要的体现,是对临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两园两区的布局见附图1。三、 功能板块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按照“两园两区”的启动控制规划,进行空间布局的微调

42、和细化。1. 新港区港口物流带动的商务区(1) 功能定位:新港区是园区的经济闸门。港口是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园区而言,将黄金岸线建设成为白金港口是园区经济起飞的最佳平台。港口建设始终围绕江阴组合港的定位,做好支线港和喂给港的角色。通过启动北岸港口,增强南岸吞吐功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吸引国际制造业巨头落户园区。将苏中苏北广袤的土地建设为先进制造业的根据地,为苏南的产业结构晋级提供有力支撑。(2) 产业定位:以港口物流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港口发展带动货物集散,加快腹地制造业的发展;以临江工业的提升支撑港口业务的扩展,加快物流商贸的集聚和定

43、型。以不断丰富的物流商贸服务,为工业企业设置相辅相成的配套服务。开展剪切加工、配送转运等系列非生产性活动,探索电子交易、钢材定制等高层次的物流园区的经营内容。以不断集聚的人气,形成信息集散枢纽,对商务活动由组织干预到自然形成,围绕“吸聚人气,打造人脉,展示人文”的“三人”理念,拉动商务氛围的形成,刺激商务层次的提升,使之成为临江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城区商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3) 区域定位物流园区必需紧邻港口,以降低搬运、仓储、调配、加工等系列服务的成本,因此基于现实情况六圩以东、沿江一级公路以南作为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区域。商务中心建立在物流园区的核心地带,与现有的园区管委会和交易中心

44、合并为高级商务用楼。2. 工业园临港特色的制造业基地(1) 功能定位:工业园是国际产业转战的根据地。建立同行业的工业企业集群,创建规模化优势;建立上下游的工业行业集群,创建供应链优势;建立关联性的工业产业集群,创建协同优势。使园区从“拥有黄金岸线的工业园”转型为“毗邻白金港口的工业基地”。(2) 产业定位:以三大产业集群形成制造业基地。首先,全力发展以现有船舶制造企业为龙头的船舶及配件业,兼顾发展高端个性化游艇;着力引进具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钢结构施工企业和钢构件制造企业;建设汽配产业链,重点关注电子汽车类配件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动力装置的。同时,根据园区的地域优势和钢材加工供应的规模,可以招聚重

45、型设备制造企业。继而,在园区的港口建设显现成效后,适时发展先进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数字控制装备和精密仪器制造。(3) 区域定位以新杨子造船为龙头向北排布船舶配件制造企业;以物流园区的加工配送场地为据点,向西北辐射钢结构件和重型设备制造企业;在沿江一级公路以北,排布汽车零配件的加工企业。距离新城区愈近的地区,安排数字控制装备、精密仪器制造等企业。启动区产业项目分布具体见附图2。3. 新城区宜居宜乐的人文居住区(1) 功能定位:人文居住社区和生活娱乐、休闲消费的商业圈。以安置房启动基本住宅建设,以商务圈带动商业消费升级。新城区的建立伊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的:第一是安置拆迁居民;第二是提供园区企业工人

46、的居住地。随着园区工业的发展,大批商务人士的到来,一定会刺激人文居住区的消费档次提升,由此拉动商业服务业的投资进驻新城区。因此,新城区的建设不仅要依靠商务圈的带动,同时其建设水准也将影响商务圈的水准。(2) 产业定位:以生活服务和商业零售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新城区主要发展以居住为主体的房地产经纪,以零售商业为主体的大型百货商场和大卖场,以文化生活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业,同时支持非盈利性的科教、医疗等配套体系的建设。(3) 区域定位新城区的建设以整个园区的东北区域向南纵深辐射,届时根据商业住房地产和商务办公地产的发展形势,对其与新港区形成的商务圈如何接壤,再进行动态划分和调整。4. 生态园园区环保的方

47、向与标准(1) 功能定位: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绿色人居环境。生态发展和谐自然,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于一个区域适合发展的指数评价,也越来越加入对其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的因素。如果在生态上不能达到国际标准,临江工业不可能将国际巨头的投资吸引过来。因此建设生态园区首先是对临江工业发展空间的基本保障。(2) 产业定位:环保科技、环保经济、环保区域园区全力投入建设环保型的经济,不仅是为了达到国家检察标准,更重要是为了落实循环经济,是为未来五年、十年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园的建设不仅体现了经济的实力,还体现了人文的素质。建设生态园,不仅是创造良好的环境,还是创建园区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四、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