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909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5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XXXX).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_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表县(市、区) 联 系 人 移动电话 办公电话 申报时间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印制自评表填写说明一、本表系县(市、区)申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参考用表,意在帮助县(市、区)全面真实反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成果,为专家组提供较为详实的评价参阅资料。建议县(市、区)对照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在认真、全面自评的基础上填写。二、“自评报告”为总结性文本,与申报表“评估申请”和现场考察汇报材料的内容应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本地教育概况、创建工作情况、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0条指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等。字数不超过6

2、000字,字体为4号仿宋体。三、“常态数据”与申报表一致。概括反映区域概况和评估指标相关的主要数据,请如实填报。已明确统计时段的数据项按规定时段填报,其他数据为即时数据。填写时注意数据单位、统计口径(原则上按国家统计口径执行,无统计口径的按有关文件精神或常规要求填报)等。确无相关数据的或无法统计的数据项目均可不填写,在数据栏内注明“无”或“未统计”。四、“分项自评”中的“自评概述”要紧扣指标简要总结建设工作情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字号为小4号仿宋。“关键数据”用以反映达标状态,填写时注意填报说明、时段要求、数据单位、统计口径(要求同上)等。凡涉及“中小学”的,是指义务教育

3、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凡有关数据用小数点的,除差异系数保留2位外,其余一般保留1位小数点;无“本年”数据的项目可填写最近一年的数据。“佐证信息”包括文本信息和附表,供网上申报时参考。五、自评表请用A4幅面的纸张双面打印,所有表格宽度均为15厘米。无须彩色印制、豪华装订。六、自评表封面“县市区(公章)”处请加盖县(市、区)政府印鉴,“审核人签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联系人”为教育局局长或分管迎评的副局长,“移动电话”为联系人手机号码,“办公电话”为教育局办公室电话号码。七、自评表在申报时与其他申报材料一并寄送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一式六份,电子文本发送jsywjypg)。八该

4、表同时作为现场考察提供给专家组的必备资料。申报后的自评表数据一般不作变动,如有改动需另文说明。目 录 一、自评报告( 页)二、常态数据( 页)三、分项自评( 页)(一)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 ( 页)(二)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 ( 页)(三)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 页)(四)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页)(五)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 页)一、自评报告二、30条主要指标自评结果指 标序 号自 评 结 果扣分主要原因(紧扣评估要点)分值得分扣分第1条3第2条5第3条3第4条5第5条2第6条3第7条3第8条5第9条2第10条3第11条2第12条3第13条4第14条2第15条5第16条2第17条3第18条5第19条

5、2第20条3第21条3第22条3第23条5第24条2第25条5第26条5第27条2第28条3第29条2第30条5合 计100-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常态数据序号项 目数 据数据来源1本地区户籍人口总数(人)2本地区暂住人口总数(人)3现有乡镇街道数(个)4县(市、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5上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万元)6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7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8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所/不含教学点、非独立法人校区)(8-1)公办(所)(8-1-1)完全中学数(所)(8-1-2)初级中学(所)(8-1-3)9年一贯制学校(所)(8-1-4)完全小学(所/含乡镇中心

6、小学)(8-1-5)乡镇中心小学(所)(8-2)民办(所)(8-2-1)完全中学数(所)(8-2-2)12年一贯制学校数(所)(8-2-3)9年一贯制学校数(所)(8-2-4)初中学校数(所)(8-2-5)完全小学(所)(8-3)市直(所)(8-3-1)完全中学数(所)(8-3-2)9年一贯制学校数(所)(8-3-3)初级中学数(所)(8-3-4)完全小学数(所)9初中非独立法人分校、校区数(个)10小学教学点数(个)11特殊教育学校数(所)12招收随班就读学生班级数(个)1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总数(人)(13-1)公办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人)(13-2)民办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人)14义务教育

7、阶段学校职工(含合同制)总数(人)(14-1)公办学校职工(含合同制)总数(人)(14-2)民办学校职工(含合同制)总数(人)15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流动年均比例(%)(15-1)小学教师流动三年比例(%)(15-2)初中教师流动三年比例(%)1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人)(16-1)初中学生数(人)(16-1-1)公办学校学生数(人)(16-1-2)民办学校学生数(人)(16-1-3)外来工子女(人)(16-1-4)普及率(%)(16-1-5)巩固率(%)(16-2)小学生数(人)(16-2-1)公办学校学生数(人)(16-2-2)民办学校学生数(人)(16-1-3)外来工子女

8、(人)(16-2-4)普及率(%)(16-2-5)巩固率(%)17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占地面积总量(平方米)(17-1)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17-2)综合差异系数(17-3)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17-4)综合差异系数18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8-1)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18-2)综合差异系数(18-3)初中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18-4)综合差异系数19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19-1)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19-2)综合差异系数(19-3)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19-4)综合差异系数2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9、(平方米)(20-1)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平方米)(20-2)综合差异系数(20-3)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平方米)(20-4)综合差异系数2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算机总数(台)(21-1)教师用计算机(台)(21-2)小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21-3)综合差异系数(21-4)初中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21-5)综合差异系数2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纸质图书总数(册)(22-1)小学生均图书(册)(22-2)综合差异系数(22-3)初中生均图书(册)(22-4)综合差异系数23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骨干教师总数(人)(23-1)小学百名学生拥有数(100:X)(23-2)综合差异系数

10、(23-3)初中百名学生拥有数(100:X)(23-4)综合差异系数24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总数(人)(24-1)小学师生比(1:X)(24-2)综合差异系数(24-3)初中师生比(1:X)(24-4)综合差异系数25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高一级学历(小学大专、初中本科)教师总数(人)(25-1)小学百名学生拥有数(100:X)(25-2)综合差异系数(25-3)初中百名学生拥有数(100:X)(25-4)综合差异系数26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总数(人)(26-1)小学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与学生比(1:X)(26-2)综合差异系数 (26-3)初中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与学生比(1

11、:X)(26-4)综合差异系数27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27-1)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27-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28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28-1)小学学生学业合格率(%)(28-2)初中学生学业合格率(%)29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健康测试合格率(%)(29-1)小学学生体育健康测试合格率(%)(29-2)初中学生体育健康测试合格率(%)30近三年本级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总额(元)(30-1)上年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万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万元)(30-2)上年教育费附加收入(万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万元)(30-3)上年土地

12、出让收入计提教育资金(万元) 其中用于义务教育(万元)(30-4)上年义务教育段生均教育经费(元)(30-5)近三年用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万元)31上年县级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的程度(%)32上年县级教育财政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省定考核要求的程度(%)33上年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总额(万元)(31-1)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元/人)(31-2)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元/人)34本年地方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万元)(32-1)乡镇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元)(32-2)城区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元)35县级按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评估学校数(个)(3

13、3-1)符合办学标准小学数(个)(33-2)符合办学标准初中数(个)36近两年行风建设评议教育在本区县最高位次(位)37自测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38自测学校、社会对政府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四、分项自评1.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1(1)自评概述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值自评成绩第1条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辍学现象基本消除。(1)适龄健康儿童按时入学率达到100%。1.03.0(2)控制儿童少年辍学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2.0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1-1 评

14、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信息数据(1)适龄健康儿童按时入学率达到100%。1年级入学本年户籍适龄健康儿童数(人)1年级在校学生数(年报表)(人)小学新生入学率(%)初中新生入学率(%)(2)控制儿童少年辍学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本年度小学6年级学生数(人)当年入学初学生数(人)小学阶段巩固率(%)本年度初中3年级学生数(人)当年入学初学生数(人)初中阶段巩固率(%)(3)网上申报上传材料序号目 录备 注1县级政府控制儿童少年辍学措施2附表1-1-1近三年县(市、区)中小学生巩固率汇总表附表1-1-1 近三年县(市、区)中小学生巩固率汇总表项 目年年

15、年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当年招生数(人)现在校生数(人)转入学生数(人)转出学生数(人)学段巩固率(%)2.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2(1)自评概述指标条目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值自评成绩第2条公办学校(含区域内市属学校)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 (1)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学位”不少于适龄儿童少年数的90%,公办学校均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规范招生、免试入学。1.05.0(2)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选择性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主要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无收取择校费等违规行为。3.0(3)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竞赛

16、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并将其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1.0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1-2 评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信息数据(1)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学位”不少于适龄儿童少年数的90%,公办学校均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规范招生、免试入学。本区域户籍本年小学入学适龄儿童数(人)本区域户籍公办小学1年级学位数(人)本区域户籍公办小学1年级在校生数(人)公办小学学校“学位”数与本籍生源之比本区域户籍小学生升入初中1年级总数(人)本区域户籍公办初中1年级学位数(人)本区域户籍公办初中1年级在校生数(人)公办初中学校“学位”数与本籍生源之比县

17、级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规定(1有/0无)本区域公办小学、初中学校总数(所)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入学的学校数(所)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学校比例(%)(2)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选择性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主要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无收取择校费等违规行为。实行选择性招生的公办学校数(所)其中:公办小学数(所)公办初中数(所)本年公办小学选择性招生总数(人)其中:招收个性发展需求学生数(人)政策性照顾招生数(人)其他招生数(人)择校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10%以内的小学比例(%)本年公办初中选择性招生总数(人)其中:招收个性发展需求学生数(人)政策性照顾招生数(人)其他招生数(人

18、)择校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10%以内的初中比例(%)(3)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并将其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执行“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并将其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学校数(所)其中:公办小学数(所) 公办初中数(所)(3)网上申报上传材料序号目 录备 注1县级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规定2附表1-2-1全县(市、区)学位分布情况汇总表3附表1-2-2小学、初中学校择校情况统计表附表1-2-1 全县(市、区)学位分布情况汇总表数据项目本学年6-15周岁户籍人口总数(人)6-15周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人)区域内公办中小学在校生数(人)其中:

19、小学在校生数(人) 初中在校生数(人)区域内公办中小学学位数(个)其中:小学学位数占适龄儿童之比(%)初中学位数占适龄少年之比(%)区域内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学位数(个) 占适龄(特殊)儿童少年之比(%)附表1-2-2 小学、初中学校本年择校情况统计表学校名称本年招生计划(人)实际招生数(人)实际招收择校生数(人)择校生数占实际招生数之比(%)总计个性发展招 生 政策性照顾招生其 他招生总数学区内小学学校1初中学校1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合 计注:小学、初中学校择校生含本地户籍学生跨学区就读。3.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3(1)自评概述指标条目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

20、值自评成绩第3条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0%以上。(1)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有稳定的政策措施,有长效的管理制度,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受益面达到90%以上。1.03.0(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随班就读儿童少年享有个别化教育指导。1.0(3)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1.0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1-3 评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信息数

21、据(1)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有稳定的政策措施,有长效的管理制度,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受益面达到90%以上。上年本级财政预算用于义务教育段贫困生助学拨款(万元)上年其他资金(含上级、社会等)用于义务教育段贫困生助学金额数(万元)常年在册需要资助学生数(人)近三年资助学生数(人)受益学生占在册需要资助学生的比例(%)近三年困难学生生均助学金额(元)(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随班就读儿童少年享有个别化教育指导。本地户籍义务教育年龄段盲聋哑智障儿童少年数(人)义务教育段盲聋哑智障儿童少年数就读数(人)其中:在本地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就读数(人)

22、在外地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就读数(人)区域内随班就读数(人)区域外随班就读数(人)本地主办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在校生数(人)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小学入学率(%)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初中入学率(%)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中随班就读享有个别化教育指导的学生比例(%)(3)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适龄人口登记数(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数(人)其中:小学生数(人) 初中学生数(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数占随迁子女适龄人口登记数之比(%)其中:小学生占比 初中学生占比区域内民工子弟学校数(所)民工子弟学校在校

23、学生数(人)(3)网上申报上传材料序号目 录备 注1地方政府关于助学工作的政策文件2县级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规定3附表1-3-1评估本年特殊群体小学初中入学情况汇总表附表1-3-1 评估本年特殊群体小学初中入学情况汇总表总 计小学在校生数(人)初中在校生数(人)合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其中:外省迁入本省外县迁入农村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障学生视力听力智力其他4.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4(1)自评概述指标条目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值自评成绩第4条平等对待每名学生,所有学校招生公开、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

24、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1)所有学校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无各种变相违规行为。5.0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1-4 评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信息数据(1)所有学校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无各种变相违规行为。制定并严格执行“均衡编班工作方案”学校比例(%)在实际编班过程中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行为的学校数(所)在实际编班过程中有各种变相违规行为的学校数(所)因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行为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被省辖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处理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所)

25、(3)网上申报上传材料序号目 录备 注1县级政府或教育部门关于均衡编班的工作意见2小学、初中均衡编班工作方案(范本各一)5.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5(1)自评概述指标条目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值自评成绩第5条四星级普通高中等优质学校将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1)区域所属四星级高中均按70%的比例分配招生指标并第一批录取,凡在本区域内招生的他属四星级高中均能执行。1.52.0(2)所有初中学校按规定公布分配指标、推荐条件、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综合衡量、规范推荐。0.5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1-5 评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

26、信息数据(1)区域所属四星级高中均按70%的比例分配招生指标并第一批录取,凡在本区域内招生的他属四星级高中均能执行。本年全县(市、区)本地户籍初中毕业生数(人)区域内初中学校数(所)其中:公办初中学校数(所) 民办初中学校数(所)获得指标生计划的初中学校比例(%)所属四星级高中学校数(所)本年所属四星级高中招生计划数(人)本年所属四星级高中实际录取数(人)本年所属四星级高中指标生计划数(人)录取新生中的指标生占实际录取数的比例(%)面向本区域招生的他属四星高中学校数(所)本年他属四星级高中在本区域的招生计划数(人)本年他属四星级高中在本区域的实际录取数(人)实际第一 录取新生中的指标生占实际录

27、取数的比例(%)第一批录取新生中的指标生数(人)第一批录取新生中的指标生占指标生计划的比例(%)所属四星高中设置指标生招生录取分数线的学校比例(%)他属四星高中设置指标生招生录取分数线的学校比例(%)(2)所有初中学校按规定公布分配指标、推荐条件、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综合衡量、规范推荐。区域内享有“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推荐”权益的初中学校比例(%)规范制定并实施“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推荐办法”的初中学校比例(%)违反“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推荐办法”而受到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处理的初中学校数(所)(3)网上申报上传材料序号目 录备 注1近三年高中招生文件及指标生分配计划表2初中学校实施“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推

28、荐办法”(范本)3附表1-5-1 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情况统计表附表1-5-1 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情况统计表学 校招生计划数(人)实际录取数(人)生源学校招生指标分配与实际录取数生源学校1生源学校2指标生数 (人)实际录取数(人)实际录取占指标生数的比例(%)指标生数(人)实际录取数(人)实际录取占指标生数的比例(%)所属四星级学校1所属四星级学校2他属四星级学校1他属四星级学校2合 计6.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1(1)自评概述指标条目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值自评成绩第6条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中小学。(1)合理规划、设置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纳入

29、区域学校布局统一规划,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要。1.03.0(2)按照教育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分离” 的要求规划并促进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独立办学、均衡发展。1.0(3)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的中小学,并交教育部门办学。1.0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2-1 评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信息数据(1)合理规划、设置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纳入区域学校布局统一规划,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有县级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1有/0无)本地区常住人口总数(万人)本地区户籍人口总数(万

30、人)规划每所完全小学服务人口数(万人)现有完全小学数(所)其中:中心小学数(所)民办小学数(所)小学办学点数(个)小学实际校均服务人口数(万人)规划每所初级中学服务人口数(万人)现有初中学校(含完中初中部)数(所)其中:民办初中数(所)初中实际校均服务人口数(万人)(2)按照教育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分离”的要求规划并促进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独立办学、均衡发展。现有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所)其中:民办性质的学校数(所)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数(所)其中:民办性质的学校数(所)现有完全中学学校数(所)其中:民办性质的学校数(所)独立小学初中占所有小学初中学校的比例(%)有规划且保证近三年实

31、施独立办学的学校数(所)(3)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的中小学,并交教育部门办学。近三年在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中按规定配建的学校数(所)近三年已配建符合现代化办学标准的学校数(所)其中:公办小学数(所) 民办小学数(所) 公办初中数(所) 民办初中数(所) 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所) 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所)“十二五”拟配建符合现代化办学标准的学校数(所)“十二五”拟易地新建或原地改扩建且符合现代化办学标准的学校数(不含配建学校)(所)(3)网上申报上传材料序号目 录备 注1县级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2附表2-1-1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32、布局情况统计表(小学)3附表2-1-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情况统计表(初中)附表2-1-1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情况统计表(小学)学校名称轨制(轨)班级数(个)学生数(人)所在地服务人口(人)服务半径(米)群 众认可度注:按城区、乡镇(街道)填报,教学点、分校、分校区均在相关学校后填写。“所在地”分城区、城郊、镇区、乡村。“群众认可度”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附表2-1-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情况统计表(初中)学校名称轨制(轨)班级数(个)学生数(人)所在地服务人口(人)服务半径(米)群 众认可度注:本表按城区、乡镇(街道)集中填报,分校、分校区均在相关学校后填写。“所在地”分城区、城郊

33、、镇区、乡村。“群众认可度”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7.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2(1)自评概述指标条目主要指标评估要点标准分值自评成绩第7条学校规模适度,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1)学校规模适度,小学一般不超过6轨、初中一般不超过8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班级总数一般不得超过60个且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制定并启动超大规模学校分流生源的计划。2.03.0(2)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数占本地生源30%以上并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要形式的地区,每班可适度放宽,但不超过10人,并有规划保

34、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1.0自 评 概 述主要实践和成效主要不足和问题改进措施和目标(2)关键数据表2-2 评估要点达成数据评估要点关键信息数据(1)学校规模适度,小学一般不超过6轨、初中一般不超过8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班级总数一般不得超过60个且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制定并启动超大规模学校分流生源的计划。区域内现有小学学校数(所)其中:单轨小学数(所) 两至三轨小学数(所) 四至六轨小学数(所) 七轨以上小学数(所)区域内现有初中学校(含完中初中部)数(所)其中:两轨及以下初中数(所)三至五轨初中数(所)六至八轨初中数(所)九轨以上初中数(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平均轨数(轨)九年一贯制

35、学校的初中平均轨数(轨)(2)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数占本地生源30%以上并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要形式的地区,每班可适度放宽,但不超过10人,并有规划保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本区域公办小学平均班额(人)其中:班额35人及以下学校数(所) 班额在36-40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41-45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46-50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51人及以上的学校数(所)班额在40人以上的公办小学占所有公办小学总数的比例(%)规划保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的公办小学数(所)本区域民办小学平均班额(人)其中:班额35人及以下学校数(所) 班

36、额在36-40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41-45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46-50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51人及以上的学校数(所)班额在40人以上的民办小学占所有民办小学总数比例(%)规划保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的民办小学数(所)本区域公办初中平均班额(人)其中:班额45人及以下学校数(所) 班额在46-50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51-55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56人及以上的学校数(所)班额在45人以上的公办初中学校占所有公办初中学校比例(%)规划保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的公办初中学校数(所)本区域民办初中平均班额(人)其中:班额45人及以下学校数(所) 班额在46-50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51-55人的学校数(所) 班额在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