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9157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7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2008-202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二八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第一节 森林资源特征与林业发展现状2第二节 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7第二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13第一节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13第二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15第三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18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区划18第二节 环湖区域及五大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规划19第四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方案25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保护规划25第二节 鄱阳湖流域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34第三节 鄱阳湖流域平

2、原林业发展与城乡绿化规划45第四节 鄱阳湖流域湿地保护规划57第五节 鄱阳湖流域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规划65第六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支撑体系建设规划70第五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工程76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76第二节 鄱阳湖流域湿地保护工程78第三节 鄱阳湖流域平原林业建设工程79第四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80第五节 鄱阳湖流域林业基础设施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83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85第一节 投资估算85第二节 效益分析87第七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保障措施90第一节 切实强化组织管理90第二节 加强政策法规保障92第三节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9

3、6第四节 建立稳定投资机制98第五节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100第六节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101附表1 环湖区域及五大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104附表2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工程117前 言前 言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立足鄱阳湖,面向全流域,保护一湖清水,建设和谐家园,治山治水治湖治贫统筹兼顾,力争2020年,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大湖流域开发的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并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与目标。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

4、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林业发展,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基础。发展生态林业,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鄱阳湖流域生态格局、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发达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林业厅负责编制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确定目标与任务,为

5、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安全奠定基础。鄱阳湖流域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江西境内面积为 1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4%,水系年径流量1419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的 14.5%。因此,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中,规划范围包括江西全省。以2007年为基准年, 20082012年为基本规划期,远期规划到2020年。18第一章 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一章 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森林资源特征与林业发展现状温暖湿润的气候,为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育与保存着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6、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林业既是江西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10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大规模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省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业经济持续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森林资源特征据江西省“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7%;非林业用地面积60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3%。全省有林地面积871.7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7

7、89.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0.5%;竹林面积82.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5%,活立竹总株数150148万株。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居全国前列。从面积来看,乔木林优势树种包括马尾松、国外松、杉木等。全省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立方米,94.0%分布在乔木林中,其中马尾松和杉木蓄积占64.5。二林业生态体系增强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安全在1994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基础上,江西省通过退耕还林、长(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绿色通道建设、平原林业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

8、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提供了更强保障。1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经过全省上下的多年努力,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由1991年的40.30提高到2007年的60.05,增长近20个百分点。2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全省已建立15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8个,县级130个,总面积105.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已建立森林公园99处,其中国家级36处,省级63处,总面积达44.1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此外,已建立鄱阳湖和东江源2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试点区。3土地沙化得到控制:据2004年的第三次沙化

9、土地监测与1999年的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相比,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已减少14899.5公顷,沙化土地行政单位已减少1个区29个乡(镇、场)。4. 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2001年,江西被列入全国11个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省之一,试点面积1900万亩。目前,全省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5100万亩,其中重点公益林3062.47万亩,省级公益林2037.53万亩,补偿标准提高到8元/亩。此外,部分市、县也启动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三林业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1.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并已初步形成六大林业产业,即商品林培植业、以毛竹为主的竹产

10、业、以油茶为代表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业、森林旅游业和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涌现了一批中(高)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竹地板、竹胶板、木雕、活性炭、茶油等产品加工企业,萍乡苗木花卉、赣南脐橙及婺源的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610亿元。在加快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同时,先后启动实施了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建设项目,全省已建立各类商品林业基地达400多万公顷。2. 林业产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2/3的国土面积是山区,2/3的人口在山区农村,2/3的县(市、区)是重点林业县,全省每个农业人口平均

11、拥有林地5亩。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江西山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2007年,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比2006年增长14.3%,其中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594.7元,比2006年增长20.3%,林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四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04年8月,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启动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截止目前,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共明晰了1.48亿亩林地的产权,林权证发证率97.7%。集体林地确权面积1.27亿亩,其中落实到户的自留山2312万亩,家庭承包山8083万亩,集

12、体林分山到户率81.6%。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有38个县(市)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22个县(市、区)正在建设中;交易山林3598宗、面积65.29万亩,交易金额11.1亿元。这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 激活了生产要素,加快了造林育林进程。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山林的利润空间明显加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生产要素迅速向林业聚集,全省荒山流转价格由改革前的年均每亩17元提高到50多元。改革后的3年,江西省每年完成造林都在320万亩以上,其中2007年达到352.4万亩,创近10年来的新高,且社会造林比重达83.3%。

13、2. 增加了农民收入,搭建了百姓创业平台。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有效途径。通过减免税费、政策性让利和发展林业产业,加上改革拉动木竹价格上涨和林地林木升值,使得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据江西省统计局调查,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490.7元,其中来自林业的现金收入增长36.6%。36个山林资源丰富的重点林业县,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普遍增长了500元以上。3. 促进了森林保护,强化了生态建设。分山到户后,农民对山林资源十分珍惜,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

14、种”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林权制度改革后,江西森林案件发生数量连年下降,2006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受害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63.4%和76.8%。4. 维护了林区稳定,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山林权属纠纷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改革中,江西各地充分发挥民间调解机制的作用,对历史遗留的6.66万起山林权属纠纷进行了全面调处,目前已完成6.41万起,涉及纠纷面积512.2万亩,纠纷调处率达96.2%。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5. 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责进一步廓清,履

15、行职责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执法、管理、服务三大职能进一步加强。林业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全省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彻底结束了林业部门长期靠规费供养的历史,各级林业部门开始把工作重点和履职方式转到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五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1. 林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建国以来,全省共取得林业科技成果400多项,其中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60项。已颁布林业行业地方标准2项,建立省级林木种子监督检验站1个、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2个、高等林业院校2所。省、市、县均设有林业科技推广机构。2. 林业执法机构日益完善:全省已基本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法制机构体系。省林业厅机关设立

16、了政策法规处、林政资源管理处,成立了独立的省森林公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木材流通监督管理局、林业工作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等林业执法机构;各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全省共建立406个森林公安机构、103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209个木材检查站、92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3. 林木种苗建设得到提升:1998年起江西省开始实施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到目前已启动实施项目54个,其中苗圃项目19处,面积560公顷;种苗示范基地1处,面积149.6公顷;良种繁育中心1处,面积123.3公顷;良种基地11处,面积1121.8公顷;采种基地22处,面积6202.9公顷

17、。4. 森林防火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设立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机构119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107个;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107支;组建森林防火护林协会30668个,参加农户707160户。建有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110个,其中6个国家级森林防火储备库。建立了森林防火超短波无线通讯专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林火联网实时监控。5.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得到加强:全省已建成林业有害生物联防区3个,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综合防治体系。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森防检疫站108个,设立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6个、省级重点测报点67个、市级系统测报点110个,一般测报点2792个。6. 林业信

18、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依托省政务网构建省、市、县三级联网的主干网,实现全省林业部门的互联互通,涉及省厅中心、11个市林业局、95个县林业局和18个部分直属单位共计125个点。以省级中心机房数据大集中的存储模式确保数据安全和标准,实现信息共享。第二节 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江西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森林质量低和生态功能不强、林产业规模小和资源利用效益低、平原林业资源少等问题,不能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障的需要和林业生态发展要求。一森林质量不高,生态服务功能不强江西省森林资源总量不少,但低产林、稀疏残次林比重大,全省林分平均郁闭度不到0.5;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林分每亩平均活立木蓄积量2.8

19、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7;从树种结构来看,针叶林比重大,阔叶林比重小,针叶林占75.8,阔叶林仅占24.2;从龄组结构来看,幼中龄林多,成熟林少,幼中龄林占87.7,近、成、过熟林仅占12.3。树种、林龄结构不合理,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1. 土壤保持功能较弱:与江西省应具有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相比,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明显较弱,“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形象描述了高覆盖率和低功能之间矛盾。据2000年遥感调查,江西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33472.19平方公里,占遥感调查总面积的20.03%。2. 水源涵养功能不强:较幼中龄林和人工针叶林相比,成熟林和江西省地带

20、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强。而目前江西省幼中龄林和人工针叶林多,且低产林和稀疏残次林比重大,致使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不强。3. 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差:森林的过度利用和湿地的开发,导致野生生物栖息地破坏,物种丰富的天然常绿阔叶林被人工针叶林所替代,目前75以上的森林为针叶林,且大多为人工针叶林。物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差。4. 森林病虫害危害增加:由于针叶林面积大,江西是全国森林病虫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每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对生态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二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低,成为生态建设最薄弱环节江西森林分布不均衡,人口少的山区绿化程度高,人口稠

21、密的21个平原和半平原县,森林覆盖率仅为26.2,最低的县还不到4%,绿化水平非常低,与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1. 平原绿化总量小:江西平原绿化建设总量仅相当于山东的21.6、河北的31.9、河南的41.8、安徽的41.4和江苏的42.9,与平原绿化发达省份差距很大。2. 城镇绿化档次不高:老城区绿化覆盖率较低,城市外围生态防护圈薄弱,绿地布局不合理的情况突出。城镇绿化水平品位低,总体绿化水平与上海、江苏等地相比差距很大。3. 乡村绿化水平低:全省农田林网建设面不广,树种单一,经济效益差,群众积极性不高。全省村庄绿化率不足10,个别县市乡镇绿化率只有8.1%,绿化水平不高。4

22、. 通道绿化层次不高: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已突破2500公里,但高速公路两侧林相不整齐,绿化档次不高。全省县乡村道路111187公里,大部分道路尚未绿化,部分交通干线沿线林相较差,仍有部分荒山、火烧迹地没有绿化。三林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生态产业体系还未形成江西林业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林业资源大省地位不太相称,与林业发达省份相比,无论是从总量看,还是从结构看,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林业产业存在规模小、起点低、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少,林业产业效益低,林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贡献率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从2006年林业产业结构来看,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相对滞后,呈现出初级产业的典型

23、特征。林业加工企业存在“小型企业多、龙头企业少;一般品牌多,知名品牌少;粗放型企业多,高科技含量企业少等问题。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和林业产业的外延没有得到有效拓展,林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生态产业体系还未形成。对油茶、毛竹等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不够,林业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经济林比重小,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对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偏小。四. 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造成严重损失,灾后恢复任务艰巨2008年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省森林受灾面积5350万亩,因灾损毁木材1200多万立方米、毛竹3亿多株,直接经济损失达112.69亿元,占

24、全省受灾损失的37.3%,是各行各业中灾情最重、损失最大的,尤其是以林为主的山区林农今后五年将面临大幅度减收,一部分林农将出现因灾返贫。林业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一是补植补造任务重。全省5350万亩受灾林地中,280万亩需要重新造林,1220万亩需要进行补植造林,1109万亩毛竹林需要通过加强施肥、保笋育竹进行恢复,2741万亩森林需要采取严格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恢复。二是灾后重建资金匮乏。全省灾后森林恢复需要60多亿元。三是部分林农信心不足。一些因灾损失较大的林农和林业大户,对发展林业感到担心,认为林业生产经营风险大,对今后三五年家庭收入来源感到非常茫然,灾后恢复森林的信心不足。五林业管理机制不

25、健全,保障能力不强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旧的林业管理体制刚刚打破,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林权结构分散与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产权交易与林权管理不相适应,林木采伐管理、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与林农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快配套改革步伐,尽快建立适应林业发展的新机制。1. 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加大。林改之后,林业经营呈现多元化趋势,点多面广,进一步加大了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各项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比如森林采伐、林权管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迫切需要建立与林改相配套的管理措施。此外,林业执法重叠交叉、各自为政问题突出,没有建立协作机制,配合不到位,执法合力不强。2. 林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长期

26、以来,林业建设靠国家投资为主体,造成了林业投资渠道单一。林改之后,社会投资逐渐成为林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如何引导好、规范好、发挥好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资体系显得尤为迫切。3. 促进流域和谐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鄱阳湖流域主要由五大水系构成,流域是江西省的典型地理单元,但目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上游地区保护、中下游地区受益;贫困山区人民保护、平原发达地区受益。然而,破解这一矛盾的生态补偿机制至今尚未建立,影响区域平衡发展,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江西的进程。4. 林业科技研究推广力度不大。全省林业科技研究基础平台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创性

27、自主创新不足,科技成果储备不够。林业科技的激励机制不活,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林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真正适用型技术不多,林业科技贡献率只有35%,传统的林业生产和粗放的经营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5. 林业人才匮乏。林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问题突出,人才引进存在体制和政策上的障碍,人才教育培养力度不够,加强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尤为迫切。6.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林业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多,林业发展基础薄弱。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和防治体系尚不健全,林业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林业基础设施对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国有林场和基层林业两站基础设施落后,职工

28、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林场的面还比较大。第二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二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战略目标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目标,以保障鄱阳湖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以五大流域为依托,优化林业格局、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完善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健康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生态保障。二规划原则(1)流域统筹原则:从鄱阳湖流域生态安全

29、的要求出发,根据资源特征、立地条件、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确定流域生态林业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生态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实施分区管理。在全流域合理布局生态保护范围和林业生态产业基地。(2)生态优先原则: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严格保护天然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并以提高森林质量为重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目标提供生态保障。(3)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林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发展林业经济,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提高林业经济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贡献,强化林

30、业经济在山区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4)产业集约化原则:在保障鄱阳湖流域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潜力,以林业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等新兴林业产业,构建林业资源生产、加工、综合利用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机制创新原则:完善林权改革和生态补偿政策,创新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生态林业发展机制,为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保护体系提供政策保障。三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6);(2)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国家林业局,2006);(3)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

31、划(20062020)(200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通过,1998.4.29修改);(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10)江西省森林条例(2007.3.29通过,2007.5.1实施);(1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4.2);(12)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13)江西省林业厅

32、江西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2006.5);(14)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52010年);(1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2008.5)。第二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为了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的发展思路是“优化生态格局,增强生态功能,发展生态产业,保障生态安全”,提出“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作用、建立三个机制、实施五大工程、发展六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安全为中心;强化两个作用: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高林业资源效益,以强化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山区

33、经济的支柱作用;完善三个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林权流转机制和全社会参与机制;实施五大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平原林业建设工程、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林业基础设施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发展六大产业:毛竹产业、油茶产业、森林旅游业、工业原料林培植业、花卉苗木业、林果业及森林药材产业。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规划的实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构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保障体系、以六大产业为基础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为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目标提供可靠的生态保障

34、。2阶段目标2008年2012年,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五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解决,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3,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3.2立方米/亩,阔叶林面积比例达到26,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8.5,林业总产值年增长率20以上,达到1550亿元。农民林业年人均收入800元,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2013年2020年,流域生态林业布局合理,流域生态保护体系和林业生态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生态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到20

35、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5,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4.2立方米/亩,阔叶林面积比例达到30,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10,林业总产值年增长率10以上,达到3500亿元。农民林业年人均收入1200元,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表21)。表21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内容指标现状值2012年2020年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60.056365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立方米/亩)2.813.24.2生态公益林占森林面积比例()325555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6.38.510湿地保护区占自然湿地面积比例()24.75080阔叶林面积比例()24.22630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12.82

36、030生态建设平原林业造林面积(万亩)5007501200全省绿色通道工程比例()809095全省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8.349.512生态产业林业总产值(亿元)61015503500林产工业产值在林业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364555森林旅游社会综合产值(亿元)59160300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元)594.78001200保障能力森林火灾发生面积率()0.110.070.05基地供种率()507090良种使用率()405065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比例()0.40.20.1林业科技贡献率()354555专业技术人员比例()171820科技投入占林业总投入比重()0.81.51.8第三章

37、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第三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 在综合分析与评价鄱阳湖流域林业资源空间特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林业发展生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区划,为优化生态林业发展空间格局提供基础。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区划一生态林业一级区根据本规划的目标,将全省划分为7个生态林业一级区。其中,鄱阳湖流域以五大水系为单元,划分为赣江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抚河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信江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饶河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修河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五个生态林业一级区和鄱阳湖及环湖平原生态林业一级区,以及属于珠江水系的东江源头区生态林业一级区(表3-1)。表3-

38、1 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序号生态林业一级区生态林业二级区数量生态林业一级区面积(万公顷)1鄱阳湖及环湖平原生态林业一级区2256.92赣江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13812.43抚河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9159.24信江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4144.75饶河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4110.36修河流域生态林业一级区9148.8合计411632.3二生态林业二级区在生态林业一级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风险空间特征和林业资源与林业产业发展特点,开展生态林业二级区划。全省共有生态林业二级区42个,其中鄱阳湖流域五大流域及环湖平原共有二级区41个。根据二级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基本形

39、成山区保护为主、低丘岗地建设林业基地为主的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生态林业发展空间格局。第二节 环湖区域及五大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规划以二级区为单元,制定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规划。将鄱阳湖流域五大流域及环湖平原划分为二级区41个(表3-2)。各二级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与生态特征、功能单位与生态林业发展方向见附表1。表3-2 环湖区域及五大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区域与流域名称空间格局. 鄱阳湖及环湖平原-1鄱阳湖湿地保护区-2鄱阳湖平原林业区. 赣江流域-1九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2赣南中部水土保持林区-3安远江湘水水源涵养林区-4赣南东部用材林区-5赣江源水源涵养林区-6梅江源头水源涵养

40、林区-7章水源头水源涵养林区-8井冈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旅游林区-9吉泰盆地工业原料林区-10禾水水源涵养林区-11袁水流域水源涵养油茶林区-12赣江下游平原林业区-13锦江上中游毛竹林区. 抚河流域-1抚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2抚河上中游果树林区-3岩泉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4洪门水库水源涵养林区-5雩山毛竹林区-6宜黄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7抚河中游用材林区-8抚河下游平原林业区-9抚河中游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 信江流域-1三清山生态旅游与水源涵养林区-2信江上中游油茶林区-3信江下游用材林区-4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 饶河流域-1昌江源水源涵养林区-2饶河中游用材林区-3婺源生态

41、旅游林区-4饶河中下游平原林业区. 修河流域-1修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区-2幕阜山用材林区-3修水中部水土保持林区-4柘林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区-5九岭山北部用材林区-6九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7梅岭生态旅游林区-8东屋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区-9奉新西部毛竹林区一. 鄱阳湖及环湖平原鄱阳湖及环湖平原地区主要包括鄱阳湖及海拔50米以下的环湖地区。鄱阳湖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休闲、洪水调蓄等多种服务功能。环湖平原地区植被以次生山地灌木草丛和马尾松林为主,森林质量较差,具有水源涵养、水质保护、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服务功能。该区又是江西省沙化土地分布区和血

42、吸虫高发病区。鄱阳湖及环湖地区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是:以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大力培育农田防护林,积极发展平原林业,适当发展以杨树、桤木和泡桐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一般用材林。二. 赣江流域赣江为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赣江发源于石城县洋地乡石寮岽,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0%,赣江干支流自南向北,流经47个县市。沿途汇入主要支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章水。赣江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是:保护好流域内水源涵养林:安远江湘水水源涵养林区、赣江源水源涵养林区、梅江源头水源涵养林区、章水源头水源涵养林区、禾水水源涵养林区、袁水流域水源涵养林区等;加强重点区域生物多样

43、性保护:重点保护好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的治理: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该流域中部的宁都县、兴国县、于都县、赣县、章贡区、南康市等,其土壤侵蚀模数达20004000吨/年/平方公里。应重点加强上述地区的森林恢复与林分质量改造;合理布局流域内林业产业:袁水流域重点发展油茶,主要包括萍乡市市辖区、芦溪县西北部、上栗县、宜春市、分宜县北部、新余市市辖区西北部、上高县、万载县南部、宜丰县南部、高安市西北角等地区;赣江下游主要发展平原林业,包括高安市中南部、新余市市辖区、樟树市、新干县西北部、峡江县中部和丰城市西部地区;赣南东部主要发展一般用材林,包括

44、宁都县南部、石城县中部、瑞金县、于都县南部、安远县北部、会昌县北部等;吉泰盆地主要发展工业原料林,包括新干县东南部、峡江县南部、吉安县、安福县东部、永新县北部、吉安市区、吉水县、永丰县、乐安县西南部、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中东部、宁都县北部等地区;锦江上中游主要发展毛竹林,包括万载县北部、宜丰县西北部等地区。三. 抚河流域抚河发源于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交界处的灵华峰东侧里木庄,干支流自南向北,流经11个县市。主要支流有黎滩河和宜黄水等。抚河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为:保护好流域内水源涵养林:抚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和洪门水库水源涵养林区,包括广昌县南部和位于南城县与黎川县交界处的洪门水库的周边地区

45、;加强重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岩泉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包括黎川县东南部)、宜黄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主要包括宜黄县东部地区)和抚河中游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主要包括乐南城县东南部和资溪县西部地区);合理布局林业产业:抚河上中游重点发展以南丰蜜桔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兼顾梨、奈李、板栗和桃等其它果树品种,包括广昌县中西部、南丰县中部、黎川县西北部和南城县中南部地区;抚河中游主要发展马尾松、杉木为主的一般用材林,包括乐安县北部、崇仁县西南部、宜黄县北部、临川市南部、南城县北部、金溪县南部和东乡县东部地区;抚河下游主要发展平原林业,包括临川市中北部以及崇仁县、金溪县、东乡县的部分地区;雩山地区主要发

46、展毛竹产业,位于崇仁县、乐安县和宜黄县3县交界区域,包括雩山山脉及其支脉大王山的周边低山高丘地段。四. 信江流域信江发源于浙赣边境怀玉山王京峰,由东向西流经上饶、铅山、弋阳、贵溪、鹰潭等市县,在余干瑞洪入鄱阳湖,主要支流有丰溪河、铅山河、白塔河。信江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为:加强武夷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广丰县、上饶县、铅山县、弋阳县、贵溪市五市县的南部地区;合理布局林业产业:三清山生态旅游与水源涵养林区在保护好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主要包括玉山县以及上饶县、德兴市的小部分地区;信江上中游主要发展油茶产业,包括广丰县中北部、上饶市辖区、上饶县中北部、横峰县、铅山县北部和弋阳县中部地区;信江下游主要发展一般用材林,包括余江县、鹰潭市辖区、贵溪县大部分地区以及金溪县东北部。五. 饶河流域饶河发源于皖、赣边界婺源县五龙山,是乐安江与昌江在鄱阳县境姚公渡会合后的总称。饶河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为:保护好昌江源水源涵养林,包括景德镇北部地区;饶河中游发展一般用材林,包括景德镇南部和德兴市;婺源发展生态旅游林,包括婺源县;饶河中下游发展平原林业,包括乐平市以及万年、弋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