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1018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七大题材,知类型,懂方向,答准确,考点分析,1.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考查题型:客观题、主观题各1道,分值总计9分。,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题材分类及各题材常见的思想内容。(重点) 2.结合高考试题明确出题形式,掌握答题方法。(难点),送别怀人,羁旅思乡,山水田园,边塞征战,咏史怀古,咏物言志,即事(景)抒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诗句,题材,“读一首诗,知一类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一)题材特征,(二)意象(标志),(三)教材关联之内容情感,(四)常用技法,(五)即练即悟,(一)题材特征,送,酬,别,赠,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渡荆门送别(李白)和董传留别(苏轼),赠汪伦(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二)意象(标志),寒

3、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柳永,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日暮”、“斜阳”、“暮雪”、“暮钟”),路口、驿站、码头、南浦、长亭、短亭、阳关、灞桥等,杨柳、酒、月、水、舟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灞陵行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三)教材回

4、顾之内容情感,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真挚的友情。,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想分别后的孤寂,及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送别友人坦陈心志。,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温馨提示: 送别诗的情感不能

5、简单地以“依依惜别”一概而论,应结合具体诗句仔细揣摩诗歌的情感。概括情感要准确,不可生搬硬套。,(四)常用技法,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寒蝉、雨”烘托伤感氛围。,“念”字告诉读者下面景物是想象的。承上启下。,虚实结合。写别后的寒心,推想离别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五)即练即悟,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6、。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送,归蜀;送别诗,社燕、下马、征衣、水,息机:摆脱琐事杂物,停止世俗活动。暗示回到家中。,前两联:从童稚角度描写;后两联:从何遁山人角度描写,前三联写景;尾联叙事。,答题步骤(看分值,养成踩点得分的好习惯噢!)手法+景物+情感手法+情感+祝福作者情感,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一)题材特征,(二)思乡缘由,(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四)意象(标志),(五)常用技法,(六)即练即悟,(一)题材特征 诗题中多含有 等词语以

7、及 等节日名称。,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元宵、中秋、重阳、除夕,(二)思乡缘由,战乱频繁;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山长水阔;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漂泊羁旅愁。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抒发了漂泊无定的孤苦。,(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天涯怀人愁。独在异地,佳节思亲。感念亲情之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

8、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羁旅他乡的幽怨。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年老多病的处境,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加上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生出无限的悲愁之绪。,(四)意象(标志),月亮、秋风、秋霜、浮云(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梧桐、叶落书信(鸿雁、尺素、双鲤)树(杨柳、桑、梓)杜鹃(子规)、猿啼、沙鸥、孤雁、捣衣、寒砧西楼(李煜的“独上西楼,月如勾”;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羁旅思乡诗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

9、,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五)常用技法,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侧面描写。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五)常用技法,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例如:晏几道鹧鸪天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10、六)即练即悟,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6分),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答题步骤(看分值,养成踩点得分的好习惯噢!)手法+情感角度+景物+特点作者情感,羁旅思乡诗小结,1.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

11、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2.留心景物意象3.注意常见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侧面落笔。,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高考链接,命题规律总结,1.朝代特征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的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经过调查,自从运用新课标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代的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26.76%,这说明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极度青睐的。 2017年高考新课标选了两首宋代律诗和一首唐代律诗,2018年2019年分别选

12、了两首唐代律诗和一首宋代律诗。由此可以预见2020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的几率较大。,2.题型特征分析 通过近六年的诗歌题型分析发现全国卷注重对情感的分析。 2013-2016这四年两道主观题均有一道涉及情感分析;其次是内容和手法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2013和2016这两年都出现了典故分析;再次是对比阅读题型,2014年全国卷是两首绝句对比阅读,2015年是岑参两首边塞诗对比阅读,2016年全国卷是一首宋诗与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对比阅读,2017年全国卷主观题也是对比阅读。 最后重点是2017年以新题型考查,客观题和主观题一起考。2018年客观选择题仍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延续了2017年命题特点,但题目由五选二变作四选一,分值降低,难度也下降了。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2019年延续了这样的题型。由此可以预见, 2020年将延续这样的题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