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保护发展历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世界海洋石油发展史论文题目: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论文作者1: 石工09-10班 牛晓涛 2009058129 论文作者2: 石工09-10班 赵小伟 2009031429 论文作者3: 石工09-10班 乔诗涵 2009013105 论文作者4: 石工09-10班 席莹莹 2009026106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因而各国也都加大了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力度,与此同时,由海洋石油开采所引起的生态灾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一、世界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总
2、论从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内燃机、柴油机等一系列先进动力工具的诞生,石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石油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而刺激了石油勘探行业与石油开采行业的急速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欧洲北海石油资源与波斯湾海上石油资源的顺利开采,以及各个新兴国家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石油环境保护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但人们在重视海洋中所蕴含的巨大油气资源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石油在海上运输和开发时所面临的潜在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将根据国内外一些资料就海洋石油的开发运输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论述二、国外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早期,国外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主要是由运输石油的油轮发生泄露、
3、沉没、解体所引起的海洋生态污染,例如:11967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国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1999年12月,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海域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2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卡尼翁”号在英吉利海峡中的七块石暗礁区因搁浅漏油12.3万吨。31972年8月21日,利比里亚油轮“泰克赛尼塔”号和“奥斯维哥护卫者”号在南非海岸处发生碰撞,10万吨石油流入海里。41972年12月19日,油轮“海星”号在阿曼湾沉没,泄油11.5万吨。51975年6月7日,日本油轮“
4、昭和丸”在马六甲海峡出事,溢油23.7万吨。61976年3月13日,载有25万吨石油的“奥林匹克勇敢”号行至法国海岸处,遭暴风袭击、船身裂为两截,船上原油全部倾泻入海。 . 71978年3月16日,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超级油轮艾莫科凯迪斯船舵失去了控制,随之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搁浅,这是当时最严重的油轮溢油事件之一,也是损失最大的海岸搁浅航海污染事件之一。81978年法国超级油轮“阿莫柯卡迪斯号”在布特勒斯港附近触礁,所载23万吨原油只有一半被回收或处理,其余一半被蒸发、散失或沉入海底,造成方圆15公里内大量海洋生物死亡。9“阿莫科加的斯”号油轮事件(1978年,大西洋法国海域):阿莫科国际石油公
5、司的油船Amoco Cadiz在法国海岸触礁沉没。总共泄漏162万桶原油。101978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加的斯”号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23万吨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1978年3月16日,利比里亚油轮“阿摩科卡迪兹,号在法国布列塔尼外海搁浅,漏油23万吨。11“大西洋女皇”号超级油轮泄漏事故(1979年,大西洋西印度群岛):希腊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 (Atlantic Empress)和“爱琴海船长”号(Aegean Captain)发生碰撞爆炸,导致212万桶原油泄漏进入大西洋。 121981年英国北海油田海上钻井平台和一艘希腊油轮漏油,使斯堪的纳维亚
6、半岛一带成为海洋生物的地狱,有数十万只海鸟罹难。131983年8月5日.西班牙油轮“卡斯特罗”号在非洲南部好望角附近海面起火,有近10万吨原油入海。“卡斯特留贝尔维”号油轮事故(1983年,大西洋):事发南非海域,由于航行中遭遇大火,最终被破坏成两半,泄漏了186万桶原油。141989年美国21万吨级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泄漏出5000万加仑原油,严重污染了阿拉斯加海域。焚化遇难海洋动物尸体花费了半年时间,而且焚化后的油浸物质达5万吨之多,需要用船运往俄勒冈的有毒物质垃圾场处理。(1989年3月,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
7、万吨原油。沿海13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当地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数十家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这曾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原油泄漏信托委员会2009年曾公布报告称,事故留下了“灾难性环境后果”,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迄今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在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据估计,“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15“ABT夏日”号油轮事故(1991年,大西洋):伊朗籍油轮“ABT夏日”号(ABT Summer)在距安哥
8、拉海岸以西约900英里(约合1448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沉没。约有192万桶原油泄漏进入大西洋。 16“MT天堂”号油轮事件(1991年,地中海,意大利):由于失火沉没,油轮装载107万桶原油。 17明格布拉克事件(1992年,乌兹别克斯坦明格布拉克油田):事发乌兹别克的费尔干纳山谷地带,事故原因是一次爆炸引发了一场大火,燃烧了大约两个月,泄漏200万桶。事后紧急建造一座拦截坝,避免了更大的生态灾难。181992年12月,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191996年2月,利比里亚油轮
9、“海上女王”号在英国西部威尔士圣安角附近触礁,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超过2.5万只水鸟;201997年俄罗斯“纳霍德卡号”油轮在日本岛根县隐奇岛东北海域突然断为两截,在断裂过程中流出的原油形成数十条油带,对当地的海产资源造成极大损害。 211999年满载两万多吨重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法国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沉没,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而此时正值海鸟迁徙季节,因此大约有30万只海鸟成为“埃里卡号”油船泄漏事故的牺牲品。221999年12月,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海域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231999年12月12日,
10、满载2000吨重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当时,法国西海岸至少20万只以上的海鸟成为“埃里卡号”油船泄漏污染海洋的牺牲品,这场事故已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件。242002年11月,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25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除了油轮泄露所引发的生态灾难外,还有一些事故发
11、生于海上钻井平台或近海输油设备上。虽然这类事故很少发生,然而一旦发生,由其引起灾难更为严重,因而处理起来也要更加麻烦、花费更高。典型的的例子如下:1、早在19101911年间,加州湖景镇的喷井事件(191019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恩县湖景镇):喷出总量900万桶位居第二。事故原因是石油喷出的速度远大于贮存设备的接收能力从而造成泄漏。井喷类似于间歇泉,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直到原油排泄完毕。2、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被联军击败后,他们将油码头的控制阀打开,石油倾泻而出,整片土地都覆盖了厚厚一层。此外还将油轮上的石油泄入波斯湾。在伊军撤退前夕,钻井、输油管都被他们点燃的大火吞没。具体数据已经
12、无法准确估计,由维基百科给出的数据是1100万桶,排名第一。3、2010年4月20号,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一处井架发生了爆炸事故,导致了11个工人死亡,并引发了严重的石油泄漏。该油井每天可泄漏5千至2万5千桶原油,很可能会超过1989年发生在阿拉斯加的埃克森瓦尔迪兹石油泄漏事件( Exxon Valdez Oil Spill),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深水地平线海上钻井平台事件(2010年,墨-西-哥-湾,美国):事发水深超过5000英尺,截止6月23日已经有378万桶石油注入墨西哥湾,速度大约是6万桶/天,目前仍在持续而毫无减缓趋势。(其引发的灾难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13、 图1. 该油井发生爆炸时的图片图2. 该油井爆炸产生的滚滚浓烟图3.漏油事件所引起的海洋生态灾难随着时间的流逝,欧美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石油环境保护问题,美国惧惮于石油泄露引起的灾难后果,下达了近海石油禁采令:1969年加利福尼亚的滨海小城圣巴巴拉的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井喷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个南加利福尼亚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给当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此后,近海采油受到越来越多民众和环保组织的抵制。于是,里根任期内的美国国会在1982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陆架上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范围是距海岸线4.8公里至322公里。这项法案至今每年都被延期一次。而由于1989年3月,“埃克森瓦尔迪兹
14、号”油轮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所引起毁灭性生态灾难,1990年6月,时任总统的老布什签署法令,命令内政部将禁采区域进一步扩大,除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亚拉巴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区)以外的近海区域,均不可出租给石油公司进行开采,法令有效期延长至2000年。1998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把法令有效期进一步延长至2012年。而奥巴马政府迫于国内石油资源的紧张形势,虽然提出解除近海石油开采禁令,但仍被美国联邦法官否决。可见人们对海洋石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三、国内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公开目前为止数据显示,中国海域的污染源大多来自于船舶溢油。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00
15、0多起,其中溢油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约70起。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左右,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1500吨油入海,据估计至少需要10天才能完成清污。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受污染海域面积达约为50平方公里。此外从2011年6月以来,由康菲石油公司负责作业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B平台、C平台先后发生两起溢油事故。事故发生三个多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污染面积已经从中海油最初声称的“只有200平方米”,蔓延到840平方公里。(其引发的灾难效果如图1、图2所示)图1.渤海湾蓬莱19-3油井图2. 康菲漏油事件下面让
16、我们详细回顾下此次渤海湾康菲溢油事故 6月4日、17日蓬莱193油田B平台、C平台发生溢油事故。 7月5日国家海洋局正式披露溢油事故,认定康菲为事故责任方;称溢油导致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一类水质海水下降到了劣四类。 7月6日康菲中国公司与中海油首次召开发布会,称溢油已得到有效控制。 7月13日国家海洋局勒令溢油的B、C平台停产。 7月28日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做到“两个彻底”,责令其在8月31日前彻底封堵溢油点。 8月10日国家海洋局称康菲清理油污延误、清污不力,并要求其对公众道歉。 8月11日中海油公司致歉,称将监督康菲清污。 8月12日康菲承认B平台附近又出现两处溢油点,称罩油罩罩错了位
17、置。 8月16日国家海洋局正式提出将聘请律师团队对康菲提起公益诉讼。 8月19日国务院7部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听取康菲和中海油关于事故情况的汇报。 8月20日康菲承认在C平台发现9处海底油污渗漏点。 8月31日康菲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渤海溢油情况报告。 9月1日国家海洋局核查康菲石油报告及封堵溢油源情况;康菲承认尚未完成油污清理工作。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责令蓬莱193油田全部停产。 9月6日康菲称已按要求停止蓬莱油田231口井作业。 9月7日国务院听取蓬莱溢油处理汇报,康菲宣布设立渤海湾基金。 9月12日中海油同意康菲公司封堵溢油方案并将监督实施。 9月14日国家海洋局监测发现:蓬莱油田仍漏油,每
18、日均发现小范围油带。目前蓬莱193油田已全面停产,这将使中海油的净产量从此部分停产时的日减少2.2万桶,增加到日减少约6.2万桶。作为油田的合作方,康菲中国拥有该油田合同下49%的参与权益,其损失也同样惨重。然而对于这次漏油事件所引起的严重的生态污染,按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1条的规定,对于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对其处以最高不超过30万元罚款。30万元已经是最严重、程度最高的海洋污染事故处罚,可是30万上限的罚款对于此次事故所引起的严重的生态污染和经济损失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虽然我国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条例(草案建议稿)日前已经完成。该条例可能会对海洋生
19、态损害赔偿基金的设立责任方、保管方、受益方以及运作模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希望该条例能加紧出台,让康菲此前设立基金的申明尽快成为诺言。但这无疑是亡羊补牢。与此对比,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承诺用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后,美国政府仍于去年底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提起诉讼。根据美国清洁水法,若BP最终被判定负有完全责任,还将面临超过210亿美元的罚金。对于康菲的赔偿问题,我们无法与美国类比,但既然已经认定为人为责任事故,我们能否学习一下美国政府,诸如采用行政处罚、依法诉讼、和解协议等方式进行索偿,让康菲的表态不再成为忽悠公众的谎言。从此次康菲漏油事件来看,我国要提高海洋石油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水平,必
20、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此次事件凸显海洋生态的脆弱性,协调处理海洋开发与海洋治理的重要性。相对陆地,海洋生态系统更为脆弱,一个环节的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建立在保护好海洋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各种海洋开发正加速进行,海上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发生海洋污染事件的几率增大。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开发活动对海洋生物、水体、大气、地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善海洋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订相关海洋生态环境处置预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其次,学习总结他国经验教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一直以来的事故处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成功与失败的典型例子要深入分析。尤其是20
21、10年的墨西哥湾发生的灾难性事故对中国的海洋开发和治理颇有警示意义: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租用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重大经济损失,其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此次事件显示了海洋污染事故的巨大危害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不必说,也美国一些环保专家认为墨西哥湾环境将“难以复原”。 同时这也暴露出的美国海洋管理机制问题,对我国也有警示意义。据美国媒体披露,英国石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低估海上开采风险,而美国政府也未有效监管。造成监管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海洋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不仅联邦和地方层面的监管体制迥异,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环境
22、保护署、国土安全部乃至军方的海岸警卫队等部门均具有海洋管理功能。更致命的是,这些部门与油企之间往往关系暧昧,存在利益关系。对此,成立独立的总统委员会调查漏油事件,对地方和联邦层面的海洋监管体制以及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的结构和功能等进行调研。相比美国,我国的海洋管理机制则更加分散。从横向看,目前海洋管理呈现“九龙治水”局面,涉及海洋、渔业、环境保护、交通海事、海关、边防等多个部门。从纵向看,各省对海洋管理“条块分割”,各自管理本省的邻近海域。这一体制的存在弱化了海洋综合管理职能,导致信息不畅、效能低下,统一、高效、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难以形成。最后,中国的油企必须从此次渤海湾漏油事故和美国墨西哥湾
23、漏油事故中汲取教训。 海上油气开采作为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事故,进而污染海洋环境,引发次生灾害。堪称世界一流水准的美、英石油公司也难以预防此类事故,缺少应对海上油气泄露事故的有效手段。随着对海上油气资源依赖日益增大,而中国油企在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更易引发事故。因此,更应完善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保障,在生产的各环节杜绝危险情况发生。不仅是海上油气开采,其他危险系数很高的能源行业如核能发电等也应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四、世界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总结在对以上资料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概括之后,我们就将世界海洋石油环境的保护发展进行以下总结:世界海洋石油发展的同时,
24、必须直面环境保护问题。海洋石油的开发既不能因为可能带来环境问题而停止;也不能在注重利益的同时忽视环境问题,一味地进行掠夺式开发。然而,由于目前海上石油钻采方式仍存在种种缺陷,操作不当极其容易引发严重的海洋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因此确保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运转将是日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中国的渤海、东海、南海南部都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与此同时,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有些石油资源处于国际争议区内(东海、南海),这就导致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因噎废食,下达近海石油禁采令;而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就必须在开发海洋石油资源的同时,做好保护海洋环境的工作。 因而我国今后的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必须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点:1、加速完善海上钻采平台的安全防护机制,尽量杜绝由于人为原因产生海上平台井喷、爆炸、倾覆等险情,保护开采平台附近的海域。2、加强研究关于处理海面上泄露石油的方法,目前的方法或者清除效果不好、或者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污染性;如何找到一种快速、绿色分解泄露石油的方法,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中之重。3、尽快建立完善有关海洋生态污染的法律法规,从而防止事故责任方逃脱处罚,也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尽快恢复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