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1277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9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装甲、高强度陶瓷装甲、贫铀装甲的使用,以及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装甲的抗毁能力,对破甲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人们在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破、穿甲战斗部的同时,也注意开发研究某些新概念超高速动能穿甲武器,电磁炮就是其中一种。电磁炮的基本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物理学中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即洛伦兹力) 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加速弹丸的。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可分为导轨炮和线圈炮。图1 导轨炮工作原理导轨炮导轨炮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主要由一对平行导轨和夹在其间可移动的电枢及电源、开关等组成。当开关闭合时,向一条导轨输入强大的电流,经过电枢沿另一条导轨流回。载流

2、电枢在导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被加速,将弹丸射出。电枢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F = LI2/ 2 , (1)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L为导轨电感梯度( H/m) 、I 为电流强度(A) 。弹丸的加速度则为a = F/ m = LI2/ 2 m , (2)式中a 为加速度(m/ s2) 、m 为电枢与弹丸的质量之和(kg) 。由(2) 式可见,导轨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的加速度就越大,弹丸的运动速度越快。导轨炮的导轨有单一、串联、并联和多层等不同结构形式,根据导轨的形式,炮口截面可选用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电枢主要有固态金属电枢、等离子体电枢和混合型电枢等种类。提供脉冲功率的电

3、源主要有电容器组、高性能蓄电池、各种单极发电机、脉冲变压器、强制发电机和爆炸发电机,以及计划研制的超导储能系统等。整个系统结构复杂,人工操作比较困难,通常由计算机控制。线圈炮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如图3 所示。主要由感应耦合的固定线圈、可动线圈、储能器以及开关等组成。固定线圈相当于炮身,可动线圈相当于弹丸。当固定线圈接通电源时,所产生的磁场与可动线圈上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推动可动弹丸线圈加速射出。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F = IfIpd M/ d x , (3)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If 为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Ip 为弹丸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M 为固定与可动线圈的互

4、感( H) 、dM/ d x 为互感梯度( H/m) 。由(3) 式可知,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强度就越大,弹丸所受的电磁力就越大。线圈炮的结构有同轴式、扁平式、滑动接触式和磁性加速体式等。电磁炮从原理上讲主要有上述两种类型,但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混合方式。图3 线圈炮工作原理电磁炮的主要特点超高速、大动能采用物理学电磁推进原理的电磁炮, 弹丸速度突破了普通火炮(弹丸速度在2000m/ s 以内) 的性能极限,达到4000m/ s ,因而弹丸具有巨大动能,大大增强了对目标的毁伤能力。穿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穿甲公式为b = V 1143 m0175/ K1143 d1107

5、, (4)其中b 为穿甲厚度( dm) 、V 为炮弹着靶速度( m/s) 、m 为炮弹质量(kg) 、K 为装甲抗弹系数、d 为弹丸直径(dm) 。可见,弹丸速度增大将大幅度提高穿甲能力。另一方面,弹丸速度高可缩短交战时间,增加对付快速目标的有效性,减小横向脱靶距离,从而提高命中率。操作安全简便、系统效费比高电磁炮弹丸的初速和射程可通过改变电流强度的大小来控制。在发射过程中,弹丸加速均匀,几乎没有火焰、烟雾、响声和后坐力,利于隐蔽作战。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电磁炮几乎全部发射重量都是有效载荷,其主要能源一般是采用低级燃料的燃气轮机或柴油机,发射能量转换率相对较高,使得单位能

6、量成本较低,加上弹丸价格便宜,因而整个系统的效费比较高。鉴于电磁炮具有上述特点,在穿甲时,弹丸能在爆炸反应装甲爆炸将装甲击穿,并可穿透复合装甲,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穿甲武器。电磁炮的发展现状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电磁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应用领域日趋广阔。美国于1982 年研制成功实验级导轨炮,弹丸质量317g、初速4200m/ s。1992 年夏,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9MJ 靶场导轨炮,并在陆军尤马试验场进行了发射试验,迈出了电磁炮走出实验室的第一步。该炮是一个连续发射系统,全重25t ,能以25004000m/ s 的初速齐射9 发弹丸,炮口动能9MJ 。2006

7、年7 月,英国BAE 系统公司与美军方签约,为美国海军设计和制造32MJ 实验室型发射装置,旨在为下一步发展64MJ 战术型电磁轨道炮奠定基础。图4 为计划制造的32 兆焦实验室型发射装置的外形图,图中右边部分为身管截面图。与此同时,美国还进行了电磁炮发射超高速动能弹的研究。内容包括弹道陶瓷的处理,新型合金的研制与钨、贫铀的加工方法,开发轻质高强度金属陶瓷等。尽管电磁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完成从基本原理到可行性的论证工作,但是要将电磁炮转化为实用的武器系统仍存在诸多难题,比如怎样减小电磁炮体积和重量、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和解决炮管易损等。电磁炮的发展趋势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正在针

8、对电磁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电磁炮实用性研究和野外试验。具体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能源小型化体积和重量是电磁炮武器化和战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而这两者主要由脉冲功率源及功率调节装置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所决定。要减小体积、降低重量,必须实现能源小型化。因此,今后将进一步开发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材料,以研制小型轻质脉冲功率源。新研制的盘式交流发电机经整流可直接向电磁炮供电;高能量密度电池已研制出面积为113cm2 、功率密度达755kW/kg 的样品。采用先进的线圈炮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减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也是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系统效率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电磁炮的研制提供了条件,将超导材料用于电磁炮是新的发展趋势。超导材料的电流密度和储能密度极高,储能效率达60 %90 % ,将其用于储能线圈、发电机、磁体和开关等,不仅有利于电磁炮小型化、提高射速,而且可减小能量损失、大大提高系统效率。另外,采用多级、多层、多段(节) 和分布电源多模块结构的导轨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多模块结构可以减小导轨的能量损失,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至两倍左右。在加速方式上,目前正加紧研究线圈加速技术。虽然线圈加速方式在技术上不如导轨炮成熟,但线圈炮加速时弹丸与固定线圈间是非接触的,且不产生高温等离子体,所需的工作电流也比导轨炮小,因而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高、损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