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280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29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docx(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山东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2 0 1 0年 10 月 济 南报告组成体系(一)山东电网规划总报告山东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二)专项规划报告1、山东电网“十二五”主网架规划设计报告卷册一 山东电网500千伏及以上电网规划方案论证报告卷册二 山东电网220千伏电网规划方案论证报告卷册三 山东电网110千伏电网规划方案论证报告卷册四 山东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报告卷册五 山东电网短路电流计算分析报告卷册六 山东电网无功配置方案研究报告卷册七 山东电网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规划报告2、山东电网“十二五”配电网规划报告3、山东电网“十二五”通信网规划报告4、山东电

2、网“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报告(三)专题研究报告1、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总结评估报告2、山东电力需求预测及负荷特性研究报告3、山东能源及电力流向研究报告4、山东电源结构及电网调峰能力研究报告5、山东风电消纳能力及发展规模研究报告6、山东电网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及协调控制研究报告7、山东电网“十二五”规划投资及效益分析报告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电网发展概况2一、电网现状2二、电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3三、存在的主要问题6第二章 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8第三章 能源和电力需求11一、国民经济发展预测11二、能源需求预测11三、电力需求预测13第四章 能源布局和电力流15一、能源资源及分

3、布15二、电源装机15三、市场空间及电力流规模17第五章 电网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21一、指导思想21二、基本原则21三、电网发展目标22第六章 主网架规划24一、技术原则24二、特高压电网及直流输电规划26三、500kV电网规划27四、220kV电网规划32五、110kV电网规划36六、系统安全稳定分析37第七章 配电网规划39一、规划原则39二、规划方案41三、投资44第八章 通信网规划45一、规划原则45二、规划方案46三、规模及投资49第九章 电网智能化规划50第十章 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56一、新技术应用56二、节能降耗57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57第十一章 建设规模与投资

4、估算59一、电网建设规模59二、电网投资估算60第十二章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62一、政策建议62二、保障措施63-66-附表、附图:附表1 “十二五”山东电网建设规模表附表2 “十二五”山东电网投资规模表附图1-1 2009年山东500kV及以上电网现状图附图2-1 2010年山东500kV及以上电网规划接线图附图5-1 2015年山东500kV及以上电网规划接线图附图5-2 2015年山东500kV及以上电网规划接线图(含预备项目)前 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和电网规划工作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以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5、纲要为指导,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开展了“十一五”电网发展总结评估、电力需求预测及负荷特性、能源及电力流向、风电消纳能力及发展规模、电源结构及电网调峰能力、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及协调控制、电网投资及效益分析等7项专题研究,完成了山东电网“十二五”主网架、配电网、通信网、电网智能化等4个专项规划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山东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为山东电网“十二五”发展和建设提供指导。报告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电力需求为目标,积极实施“外电入鲁”战略,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升山东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和经济运行效率,积极接纳省外来电

6、,加快发展核电,适度发展高效燃煤火电,科学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及余能综合利用,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推动关键技术和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山东省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保障。第一章 电网发展概况一、 电网现状山东电网是一个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现已覆盖全省17市。2009年底全省拥有装机容量1000MW及以上电厂16座,最高电压等级为交流500kV,已运行的最大单机容量1000MW。山东电网已成为以300MW及以上发电机组为主力机型、500kV为主网架、220kV为区域网架,发、输、配电网协调发展的超高压、大

7、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大型现代化电网。山东省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为省外煤炭入鲁的重要路口,电源装机相对较多;而中、东部地区为经济比较发达和重要的负荷中心,电源装机相对较少。整个电网送电方向为西电东送,南电北送。山东电网主要特点:基本为纯火电系统,电源布局相对分散、均衡。电网规模:截至2009年底,山东500kV电网已覆盖全省17个地市,形成“五横两纵”的主网架;220kV电网成为17地市的主网架;110kV及配电网形成辐射、环网供电结构,满足负荷增长和电源送出的需要。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500kV变电站25座,降压变压器49台,变电总容量35750MVA,线路6

8、1条,长度5167km;500kV/220kV联络变压器3台,总容量1500MVA;220kV变电站249座,变压器473台,变电总容量73900MVA,线路650条,长度15287km;110kV公用变电站858座,变压器1533台,变电总容量63253MVA,线路1592条,长度17563.9km;35kV变电站1536座,变压器2902台,变电总容量24625MVA,线路2935条,长度25390.2km;10kV配电变压器141734台,容量19287MVA,线路168192km。电源规模:截止2009年底,全省0.5MW及以上电厂总装机容量60786MW,其中火电机组容量57537M

9、W,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94.7%;可再生及余能装机容量共2190.4MW(风电864.9MW,生物质171MW,垃圾发电114MW,余热余压1040.5MW),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3.6%;常规水电58.8MW,抽水蓄能1000MW。图1 -1 2009年山东装机构成示意图截止2009年底,电网统调电厂58座,总装机容量47119MW,其中,统调公用电厂47座,装机容量42484MW。接入500kV系统机组容量7530MW,接入220kV系统机组容量34083MW,接入110kV系统机组容量871MW。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2941亿kWh,同比增长7.85%,全口径发电量2

10、870.7亿kWh,同比增长6.43%,其中公用机组发电量2261.7亿kWh,同比增长6.16%。全社会最大负荷46000MW,同比增长9.5%,其中电网统调最大负荷39025MW(含自备电厂,不含自备电厂为35778MW),同比增长17%。2009年山东电网最大日峰谷差13278MW,同比增长11.9%。随着河北黄骅至山东滨州500kV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山东电网接纳外部来电的能力大幅增强。2009年山东电网累计接受省外来电70.4亿kWh。2009年底山东500kV及以上电网现状图见附图1-1。二、 电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1、“十一五”主网架发展“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重点加强内部网架建设

11、,构筑坚强500kV主网架,加强与华北主网间的联络,积极接纳省外来电,形成覆盖全省17地市的“五横两纵”500kV主网架;220kV网架结构得到完善和优化,实现全省各市县都有1座及以上220kV变电站,220kV电网成为区域电网主网架;110kV电网形成辐射、环网的网架结构,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2006年,在南部单环网基础上建成枣庄沂蒙日照琅琊崂山500kV第二回线路,提高了主网电力东送能力;2007年,建成投运500kV鲁中输变电工程,开辟了第四条西电东送通道,西电东送能力进一步加强;2008年,建设500kV北线输变电工程(先期降压220kV运行),开辟了第五条

12、西电东送通道;2009年,建设投产500kV黄骅-滨州双回联网线路,实现华北与山东500kV交流两点联网,具备接纳省外2000MW以上电力的能力;500kV闻韶输变电工程、滨州油城寿光输电工程的投产以及北线全线升压运行,标志着山东电网“五横两纵”500kV主网架提前一年建成,接纳外电能力不受暂态稳定极限限制。其中“五横”分别为德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聊城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菏泽和济宁分别至泰安淄博潍坊烟台,邹县莱芜潍坊青岛,邹县枣庄沂蒙日照青岛;“两纵”分别为邹县泰安济南德州,邹县淄博滨州。2010年,建设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山东电网接纳省外电力能力达到6000MW以上。2010年山东500

13、kV及以上电网规划接线图详见附图2-1。2、“十一五”配电网发展“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坚持侧重发展配电网的原则,逐年加大配电网投资比例,增加变电站布点、优化网络结构、提高10kV电网互联率、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损。35kV、10kV、0.4kV配电网协调发展,形成以220kV、110kV变电站为主供电源,35kV为辐射、环网供电结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不断提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3、“十一五”规划预计完成情况预计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220亿kWh,年均增长10.3% ;全社会最大负荷达到51000MW,年均增长11.2%;电网统调最大负荷(不含自

14、备)达到41000MW,年均增长12%。截止到2010年9月底,山东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已达51500MW,考虑移峰因素,则已达53000MW。预计“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装机净增25944MW,2010年达到63530MW。全省有86%的电源分散接入各地220kV及以下电网。新增火电装机大多为300MW及以上机组,比例由2005年的38%增长为2009年的51%。 预计“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新建500kV变电站14座,新增变电容量25750MVA,新建线路2592km;新建220kV变电站99座,新增变电容量41040MVA,新建线路5507km;新建110kV变电站308座,新增变电容量2

15、9415MVA,新建线路5719km;新建35kV变电站256座,新增变电容量7647MVA,新建线路3339km;新增10kV公用配变容量8272MVA,新建线路23700km。到2010年,山东电网拥有500kV变电站29座,变电总容量42000MVA,线路5388km;220kV变电站271座,变电总容量84780MVA,线路17439km;110kV变电站957座,变电总容量72250MVA,线路19152km;35kV变电站1572座,变电总容量26110MVA,线路26286km;10kV配变150033台,总容量22010MVA,线路172862km。“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50

16、0kV容载比在1.892.25之间;220kV电网按照“0135+30”(零缺陷移交、一年不检修、三年不扩建、五年不改造、三十年寿命期)的建设方针,容载比在1.882.1之间;110kV、35kV电网容载比在2.1左右,满足负荷增长和网架建设需要,并适度超前。“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短路电流水平整体控制较好。500kV母线短路水平大部分在35kA以内,500kV系统短路电流的有效控制为“十二五”期间特高压进入山东电网腹地奠定了基础。220kV系统仅部分厂站存在220kV母线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目前已采取措施、得到解决。 到2010年,山东电网形成以“五横两纵”500kV电网为主网架、以220k

17、V电网为市域电网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结构清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坚强电网。 4、“十一五”电网发展评价“十一五”以来,山东电网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积极实施“外电入鲁”战略,加快电网建设,优化发展输电网,侧重发展配电网,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投产项目,完成了主网架由220/500kV系统向500kV系统的过渡,提前一年实现“五横两纵”500kV主网架规划目标,220kV网架结构得到完善和优化,实现了全省每个地市都有1座及以上500kV变电站,每个县市都有1座及以上220kV变电站的规划目标。110、35kV电网快速发展,变电站布局和变电容量配置合理。10kV及以下电网建设得到

18、特别重视,投资额逐年增加。设备容量利用率均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十一五”期间,山东电网实现了电网建设与国民经济、与电源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电网规模和发展速度较好地满足了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满足了省内电源电力送出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需进一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优化电源结构。山东省一次能源短缺,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燃煤火电装机占总容量的比例达94%以上,电源发展与煤炭资源、交通运输、环保空间及节能减排矛盾突出;仅依靠发展省内煤电,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必须进一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积极

19、接纳省外来电,调整电源结构、优化布局,加快核电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及余能综合利用,逐步关停和淘汰落后火电机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输电网建设仍需优化发展。近年来,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用电负荷的迅猛增长、长距离、大潮流输送格局对电网主网架提出了更高要求,仍需加强500kV主网架建设。220kV电网亟需根据负荷增长、500kV网络的延伸和电源建设进行网架结构优化和发展。三是需提前研究风电的合理消纳和接入。山东省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和胶东半岛一带,位于电网末端。目前,尽管山东省风电场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容量相对较小,但随着风电场的集中开发和区域接

20、入容量的增大,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需提前研究风电的合理消纳和接入,以实现风力发电科学有序发展。四是调峰问题日益突出。山东电网主要依靠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以及机组开停进行调峰,以抽水蓄能机组作为补充。山东电网调峰能力基本可以满足正常情况下的短期调峰需要,但随着上大压小关停小机组步伐的加快,两班制运行的机组越来越少,大容量机组已加入到启停调峰行列。节假日期间,已启停多台次60万千瓦机组进行调峰。山东风电场大多属同一风区,逆调峰特性突出,电网调峰压力进一步增大。第二章 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山东电网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基本扭转了“重发轻供不管用”、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基本

21、满足了山东省负荷发展和电源发展的需求。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山东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带来诸多不定因素,使山东电网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省内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对电网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战略任务;全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电力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全省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煤电运紧张反复出现。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任务十分紧迫。(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电网必须创新发展。山东省经济外向度较低,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相对较小。前几年经济社会发展

22、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投资为全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省经济增长虽然略有回落,但基本面是好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在不断提高,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经济社会将进入转型提升期,迈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山东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实现新跨越的突破口,培育提升经济增长极,争创发展新优势,经济发展将继续走在全国的前

23、列。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电力需求空间依然很大。随着山东省核能的开发利用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未来电能需求增长将快于能源需求,预计2020年山东省电力需求将达到6600亿kWh。大力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以电网的创新发展促进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是“十二五”期间电网发展的首要任务。(二)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要求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近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电力需求与一次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山东煤炭资源相对短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环境、运输压力大,仅靠省内电源难以保障山东科学发

24、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能源供应,迫切需要加快转变自我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变单纯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大力实施“外电入鲁”战略,确保山东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能源资源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对山东省来说,需要加快推进省内特高压电网建设,积极接纳省外来电,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优化电力发展方式,保证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三)转变电力发展方式需要优化发展输电网。为保障省外来电送得进、落得下、配得出、用得上,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输电网。同时,为保证胶东核电基地的可靠接入和电力的安全送出,必须适度超前

25、建设500kV主网架。近几年,山东电网多次发生大风、冰雪等自然灾害,仅2010年一季度就连续两次遭受大范围大风雨雪天气,造成67条220kV、500kV线路跳闸157条次,电网运行多次出现重大险情。为提高电网抗灾能力,除提高相应设计标准外,更重要的是继续加强主网架建设。(四)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变革要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中央提出“争取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需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风电作为重要的非化石能源,在山东具有一定发展优势,2015年山东省规划容量达8000MW;积极发展核电是国家实现15%目标的重要途径,

26、山东具有优越的核电厂址资源,2015年山东核电装机预计达到2700MW,2020年达9100MW。促进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消纳,服务电动汽车发展,满足分布式电源及微网接入,必须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的坚强智能电网,大力提高电网输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五)打造服务民生的电网平台要求加强配电网建设。电网发展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城市化步伐加快,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侧重发展配电网,加大配电网投入,加快配电网建设,打造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的电网平台,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提高电网供电质量,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第三章 能源和电力需求一、

27、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渤海湾,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全省现辖17个地级市,33个县级市,45个市辖区,61个县,土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3%,2009年全省总人口9470.3万人。山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规模处于全国前列。1991-2009年山东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约13.65%,比同期全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约3个百分点,

28、其中“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长13.3。预计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山东省经济运行特征分析研究、参考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预测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2011、2012年增长均为9.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速为7%左右。山东省GDP增长预测见表3.1-1。表3.1-1 山东省GDP增长预测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十三五增长率(%)14.814.312.111.9129.59.598.58.57十一五递增13十二五递增 9.0二、 能源需求预

29、测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单一,原煤和原油的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99%左右,其中原煤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3/4左右。1990-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由7567万吨标煤增加到34536万吨标煤,年均增长8.3%。其中“八五”期间增长较平稳,年均增长5.6%;“九五”期间增速趋缓;“十五”期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且呈现重化工化,一次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年均增长15.5%,2005年达到最高,增速为20.1%。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速为12.3%,2007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速为8.2%,2008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速为3.0%,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速为7.5%。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情况

30、见图3.2-1所示。图3.2-1 1990-2009年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经济社会将进入转型提升期,迈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总体能源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的实施,能源强度将逐步下降。综合弹性系数法及GDP能耗法等预测结果,预计山东省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30年一次能源总需求分别为3.85亿吨标准煤、5.3亿吨标准煤、6.7亿吨标准煤和9.1亿吨标准煤。山东省2010年、20

31、15年、2020年和2030年单位GDP能耗将分别达到1.32吨标准煤/万元、1.08吨标准煤/万元、0.93吨标准煤/万元和0.7吨标准煤/万元。三、 电力需求预测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分析,预测全省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分高、中、低三个方案,详见表3.3-1、3.3-2。表3.3-1 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预测 单位:亿kWh,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20年2030年高方案用电量3648405944954945530069009700增速%10.511.310.710.07.26.653.9310.5中方案用电量322035703940430046505

32、00066009200增速%9.510.910.49.18.17.55.713.38十一五:10.39.2低方案用电量33293624393242234537483560178600增速%8.98.57.47.46.64.53.67.7表3.3-2 山东省全社会最大负荷预测表 单位:MW、 % 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20年2030年高方案最大负荷5762064168713157886085000115000164000增速%10.811.411.110.67.86.874.0710.8中方案最大负荷5100057000633236969376067

33、82500110000156000增速%10.211.811.110.19.18.55.923.56十一五:11.210.1低方案最大负荷518405954064200691407447080740103560145000增速%14.97.87.77.78.45.13.49.3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预测推荐方案为中方案,即:“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年均增长9.2%和10.1,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和全省最大负荷分别达到5000亿kWh和82500MW。“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年均增长5.71%和5.92,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分别达到

34、6600亿kWh和110000MW。山东电网统调电量、负荷预测推荐方案为:2015年、2020年电网统调用电量分别为4200亿kWh、5850亿kWh,网供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72000MW、100000MW。第四章 能源布局和电力流一、 能源资源及分布山东省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煤炭:根据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全省含煤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53%,-2000米以浅储量约700亿吨,居华东地区第二位。全省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1亿吨,约占全国的3%。保有地质储量249亿吨,剩余可采储量8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40

35、亿吨左右,大多集中在兖滕矿区。石油: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截止2009年底,胜利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7.2亿吨,其中可采储量11亿吨左右。天然气:胜利油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280亿立方米,标定可采储量595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103亿立方米。渤海湾探明地质储量305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山东省风力资源相对丰富,灾害性风较少,陆地和海上风电规划开发容量可达20000MW左右,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东营、滨州等沿海城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生活垃圾等具备利用条件的生物质能资源量每年可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36、。全省近三分之二面积年日照2200小时以上,全省17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山东省水电资源贫乏,水电理论蕴藏量为440MW,至2009年底全省小水电总装机为58.8MW。全省海岸线长度超过3000公里,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能资源,可开发利用潮汐能和波浪能。二、 电源装机山东省一次能源相对短缺,电煤对外依存度高,环保、运输压力大,仅靠省内电源难以满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利用省外能源资源,积极接纳省外来电,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根据负荷预测中方案的电力平衡,山东省所需电源总容量2010年为61200MW,2015年为97350MW,2020年为129800MW(以上装机容量均不含风电、抽水蓄

37、能等)。1、区外受电规划:山东省区外受电规划的受电容量考虑两个方案:方案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2010年9月版),方案二根据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分别如下:方案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2010年9月版),山东省接受区外来电规划如下:2012年接受区外来电10000MW,其中交流6000MW,直流4000MW;2015年接受区外来电25200MW,其中交流9100MW,直流16100MW。2020年接受区外来电45700MW,其中交流12100MW,直流33600MW。方案二:根据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接受区外来电规划如下:2012年

38、接受区外来电10000MW,其中交流6000MW,直流4000MW;2015年接受区外来电16000MW,其中交流2200MW,直流13800MW;2020年接受区外来电32000MW,其中交流5900MW,直流26100MW。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接受区外电力安排详见表4.2-1。表4.2-1 山东区外受电规划 单位:MW年份2015年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合计25200160001、宁东山东400040002、呼盟山东750075003、彬长山东460023004、特高压交流受电91002200报告以负荷预测中方案、山东省2015年受电容量16000MW作为网架规划的基础。以山东省2015年受电容

39、量25200MW校核网架。2、电源建设方案:根据负荷预测、受电容量等不同条件,山东省“十二五”装机规划考虑下述两个方案:装机中方案(区外受电容量16000MW):根据山东省电力负荷预测中方案,2015年区外受电容量16000MW,考虑装机规划为:2015年,全省规划装机总容量为95927MW,其中火电装机78714MW,核电2700MW,风电8000 MW,生物质785 MW,水电58MW,抽水蓄能1000MW、其他4481MW。“十二五”期间净增装机32397MW,其中,新增火电20337MW,核电2700MW,风电6000MW,生物质400MW,其他2960MW,退役小机组3613MW。装

40、机低方案(区外受电容量25200MW):根据山东省电力负荷预测低方案,2015年区外受电容量25200MW,考虑装机规划为:2015年,全省规划装机总容量为75043MW,其中煤电装机66250MW,核电2700MW,风电3250 MW,生物质785 MW,水电58MW,抽水蓄能1900MW、太阳能100MW。“十二五”期间净增装机13713MW,其中,新增火电7870MW,核电2700MW,风电1750MW,生物质400MW,太阳能100MW,抽蓄900MW。三、 市场空间及电力流规模根据负荷预测以及电源建设情况,经电力平衡分析,十二五初期山东省电力供应相对紧张,存在一定的缺口,十二五中后期

41、规划电源如期投产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全省电力供应。2012年山东电网的主要电力盈余区是济宁、聊城和枣庄,主要缺电区为中部的济南、淄博、潍坊,以及北部的东营、滨州和南部的临沂。2015年烟台电网成为山东电网主要电力盈余区,主要受电区:一是中部的济南、淄博、潍坊,二是南部的临沂、日照,三是北部的德州、滨州、东营。2020年,随着当地负荷的增长,除威海电网因石岛湾核电机组的建设出现电力盈余外,其它各区域外送电力明显减小,其中烟台、枣庄正常方式下基本平衡。主要受电区有三大区:一是中东部地区,主要为青岛、济南、潍坊;二是南部的临沂、日照两地区;三是北部区,主要为德州、滨州、东营三区。此外,聊城、泰安西也存在

42、一定的电力缺口。山东电网2015年和2020年各分区间电力流向分别见插图4.3-1、4.3-2。第五章 电网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 指导思想在国家电网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规划为依据,以市地电网规划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电网安全稳定为根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加快电网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积极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为目标,贯彻优化发展输电网、侧重发展配电网的原则,加快建设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坚强智能电网,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求,与国民经济协调并适度超前发展。

43、二、 基本原则(1)坚持安全第一。注重研究解决电网的薄弱环节和结构性问题,防止发生电网瓦解、稳定破坏等大面积停电事故。(2)改善电源结构,优化电源布局。积极接纳省外来电,加快发展核电,适度发展省内高效燃煤火电,科学有序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及余能综合利用。(3)坚持适度超前发展。以满足电力市场需求为目标,优化项目建设时序,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适度超前。(4)坚持协调发展。统筹电网与电源、输电网与配电网、有功规划与无功规划,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5)坚持标准统一。推行规划技术原则标准化,落实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全面实施“三通一标”,采用标准化典型设计。(6)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提高电网的

44、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7)注重电网投资效益。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和供电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电网投资效益。(8)重视环境及社会影响。积极推行“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工程建设,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三、 电网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山东电网基本建成以两个特高压交流落点为重要支撑,三个直流落点深入负荷中心,接受区外来电能力超过16000MW,可达25200MW,各级电网全面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受电能力和较高稳定水平,结构清晰、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坚强智能电网。(二)具体目标(1)主网架“十二五”期间,500kV电网重点围绕满足济南、潍坊特高压站

45、及直流换流站的接入和核电安全送出要求,同时,为满足山东电网负荷增长及网架建设的需要,增加500kV变电站布点及变电容量,在“五横两纵”主网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500kV主网架,提高电网受电能力、输送能力和供电能力。220kV电网结合500kV电网布局,在供电区域内500kV变电站之间形成沟通,各供电区域间220kV线路保持联络,规划供电区域间具备解环条件,既可分区分片,又能保障可靠供电, 110kV电网形成“T”接、链式接线或环网接线,开环运行,分片供电。110kV变电站的进线尽量出自不同220kV变电站,或至少出自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2)配电网“十二五”期间,

46、通过增加110kV、35kV变电站布点,加大10kV及0.4kV投资力度,提高10kV电网“手拉手”率,不断增强配电网转带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大高损配变及老旧设备的改造力度,有效降低网损,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到2015年,35kV及以下公用电网供电可靠率RS-3达到99.948%;35kV及以下综合线损率4.02%,综合电压合格率99.83%。(3)通信网 “十二五”期间,伴随一次网络建设,通信网的可靠性和容量大幅提高。到2015年,建成网络坚强、安全可靠、电路清晰、层次分明、组织高效、业务丰富的通信网,有效承载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业务,为坚强智能电网、公司信息化提供坚强可靠的通信支撑。深度融合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各类公众和客户的良性互动,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