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419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模式推进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力.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管理模式 推进规范管理 提升科技创新力徐国民、郭云霞、叶 鹏、魏子义、任志刚、刘惠霞 冉法江 一、问题的提出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大庆油田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目标,必须建立一个能形成强大合力的技术创新系统。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又提升了科技进步的创新力。几年来,由于科技管理方式的落后,使科技管理工作不适应科技攻关的需要,制约了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科技项目进展缓慢、科研资金短缺、重大项目的攻关缺乏人力、物力及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适应油田的发展,使科技管理更好的为油田开发服务,我们在科技管理创新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建立了系统规

2、范的科技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有四个子系统:科技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组织实施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的管理模式,加快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二、管理模式的方案设计创新管理模式 推进规范管理 提升科技创新力科技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组织实施系统环境支持系统软件开发信息跟踪管 理建立科技管理体系 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图1 管理系统方案设计示意图方案设计内容:科技决策系统是指在重大现场试验和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实现了统一方案设计、统一协调组织和统一检查考核;知识管理系统加快了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搭建了成果共享、信息情报两个平台;组织实施系统推进完善了公司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制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试

3、验和攻关课题由立项、组织、研发、验收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评估;环境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软件开发、信息跟踪管理是利用开发的软件为四个系统提供数据处理、输入存档、审定提交、查询等服务内容,达到对科技管理进行动态跟踪的目的。使大队全体科技员工在规范的管理模式运作下,挑战极限,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些创新性强、实用性强、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为科技攻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配套方案的实施(一)、建立技术氛围民主的科技决策系统,把握科技攻关方向 为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落实各项重点攻关任务,完善适合厂油田开发需要的采油工程技

4、术体系,依照油田公司和厂技术委员会的部署,大队成立了由油田公司级学术专家、厂学术技术带头人、核心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大队领导及各室主任共同参加组成的大队技术评审委员会,对大队将申请立项的科研、推广、现场试验等项目进行决策评价(见表1), 科技项目评分标准 表1指标体系计 分 标 准技术难易程度20分很难较难一般201510现场试验、推广规模15分10口井以上5-10口井3-5口井15105技术重要程度10分十分重要比较重要重要需要10864研究规模10分7人以上57人24人2人以下10864涉及学科范围10分4个以上专业3个专业2个专业1个专业10864预期应用程度10分很高较高一般不高108

5、64技术经济指标10分国际先进国内先进油田先进厂先进10864技术外协程度10分没有外协有外协105项目类型5分油公司科研牵头油公司推广牵头厂级5431、经过严格把关,通过评审的才可申请上报,较好地把握了科技主攻方向和目标。同时,大队将批准的科技项目列入大队重点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中,大队技术评审委员会将对该项目从立项、研发、验收、转化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大队领导、室领导、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各有分工,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如在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按照管理办法和要求,大队技术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运行计划进行不定期的评估检查和监督,阶段性的中评估主要从3个方面: 计划执行情况。重点评估是否按开题报告、

6、有关合同所规定的研究内容、计划进度安排开展工作,是否完成阶段目标。 阶段成果评估。主要评估研究的思路、技术方案是否正确;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方法、数据是否准确;提出的观点、结论依据是否充分;阶段成果是否有创新,具体创新点有那些。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项目组对研究中所需解决问题的认识是否准确,下步工作安排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切实可行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从而做到项项有检查、阶段有总结,保障了各项目按计划运行。 2、技术委员会对科技项目的考核标准为:研究计划执行情况(40分)计划完成95%以上(31-40分);计划完成91-95%(21-30分);计划完成81-90%(11-20分);计划完成7

7、1-80%(1-10分);计划完成70%以下(0分)。基础资料与报表(30分)完全按照QHSE体系文件要求运行,各种输入、输出数据、设计评审记录齐全、准确,每缺少1项记录扣1分,室内实验、现场试验中出现假数据,每项扣5分。问题分析与下步工作安排(20分)问题分析准确,采取的下步对策或工作方案具体可行(16-20分);能够找出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10-15分);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的对策不完全(1-9分);问题不准确或没有对策(0分)。项目组成员责任与义务履行情况(10分)项目组成员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团结协作(6-10分),项目组成员不协调、不配合(0-5分)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加16-

8、20分, 关键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加10-15分,相关技术有所突破或者超额完成现场试验工作量的加1-9分。在评估检查中对出现的重大问题或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问题、需调整计划的项目都进行申报调整报告。同时,将在下一次评估时检查协调落实情况。2005年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大队技术委员会给予检查和指导,项目开题和验收必须经过大队技术委员会认真讨论,评审合格,进行厂级申报。确立了小队和大队技术委员会两级把关、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严格把好“四关”,提高工程技术大队科技管理细则的执行力度,“四关”即科技项目的立项关、经费预算关、合同签订关、经费使用关。立项关:通过充分论证,确保立项课题科学合理。对于解决生产

9、实际问题的项目,要求达到“实用性、经济性”;对于技术储备项目,要求达到“先进性、超前性”。 经费预算关:通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方案的优化选择,做到经费预算“三不超”:所需的成型技术及成品原材料不超过价格中心定价;研制的新产品造价不超过同类产品造价;所需原材料及试制品数量不超过项目必须的数量。合同签订关:严格执行油田公司及厂对外科技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做到“二审核”:重点审核协作方的资质、履约能力;重点审核协作价格、技术指标和责任。择优选择协作厂家。经费使用关:所有科研项目都建立“一本帐”管理。建立专门的科研工具材料库,由专人负责组织产品验收、入库,由专人负责材料的发放,在经费、合同、工具材料出

10、入库及现场试验等各个环节建立一本明细帐,使经费使用上“脉络”清晰,有据可查。力争通过上述工作,使科研项目、现场试验从开题到试验以及井下工具的领取等各个环节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总结工作。一是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首先在签订科研合同时,明确科研成果的归属权;在科研项目攻关过程中,提前申请专利,做好项目的保密工作;在项目验收后,建立严格的资料借阅制度。加大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力度,使生产经营中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强。二是细致周密地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采油工艺技术信息库。在技术管理方面:1、进一步完善井下作业管理制度,理顺工作程序按ISO

11、9002质量管理要求,规范井下作业及监督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油田公司及厂相关规定,提高方案符合率。3、继续实行月度例会制和季度检查制。2005年,继续坚持月度矿工程例会制和季度检查制。以强化油井动态分析为基础,以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为基层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工程例会制质量,一方面针对采油矿提出的问题,逐一落实解决;一方面加大对小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促进油田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实行季度检查制的基础上,加大随机检查的力度,提高采油工程基础数据全准率。大队除对项目随时跟踪检查指导以外,每月进行一次项目进度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经费使用、合同履行情况跟踪检查和考核,把

12、考核结果记入双文明考核中,并与奖金挂钩,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大队根据科技项目的基础资料、基本数据、QHSE体系文件要求、资金使用合理性等,进行月度考核,直接在半年、季度考核分值的基础上减分,考核具体标准如下:开题报告、中评估报告、技术总结报告、评定报告等重要报告材料,第一次不合格(指厂级评审)扣10分,第二次不合格的扣20分,第三次不合格扣的40分。外报材料不及时扣5分;外报数据不正确扣2分/处。由于质量指标不明确,在物资采购、技术外协、加工等过程中造成经济损失的扣10分。资金使用不合理的扣10分。对于出现的弄虚作假或包庇等渎职行为,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取消其承担项目的资格。经过

13、精心组织、规范化的管理,使科技项目思路清晰、技术攻关方向明确,确保科技项目按计划规范合理的运行。从2000年以来,共完成油田公司级科研攻关26项,现场试验4项,新技术推广15项,厂级科研攻关项目86项。其中获油田公司级技术创新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重大技术革新10项。仅2005年进行油田公司级科研攻关3项,现场试验2项,参加油田公司级科研攻关5项,新技术推广4项,厂级科研攻关项目12项,厂级新技术推广5 项,厂级调研2 项,厂级重大技术革新5项,其中通过油田公司现场试验验收1项,计划外科研攻关验收1项,申报油田重大技术革新4项,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

14、规范运作程序,保障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必须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来保障,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管理制度是科技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的综合体现,科学的科技管理制度是对我大队科技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以厂现有科技工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及科协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大队科技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完备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上下结合、反复讨论、精心编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我大队实际情况的科技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科技管理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大队科技工作管理、科技外协合同、知识产权管理、课题制管理、科技成果效

15、益提成管理办法(见附图1)等8项科技管理制度,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实行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文本化、规范化,完善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职能、权限和标准。如科技工作管理细则中规定所有科研项目都建立“两本一帐” (见附件工程技术大队科研项目管理及奖励办法)。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主要有两点,一是紧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保证制度为科技管理服务;二是紧密与目标相结合,保证制度的效益性。如在科技计划编制管理办法中我们坚持四条原则,即坚持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原则,为实现生产经营总目标服务;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研究攻关制约油田技术发展的“瓶颈”技术;坚持超前的原则,在满足近期生产需求前提下,计

16、划安排有前瞻性,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坚持立足创新的原则,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攻关,为生产经营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形成特色技术。从而具有行为规范、简洁高效、运转协调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加强对已有产权、知识的保护,完善基础知识管理系统 杏北油田经过近40年的开发,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技术手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指导我们继续创新的宝贵知识财富。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将成立大队以来的重大科研项目、现场试验、新技术推广等所有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对这些技术的基础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整合、存档,共完善基础资料信息库8个,建立一个技术方面的综合信息库,将原来只

17、有单一类型的文字总结、报告资料存档的信息库,扩展到将图纸、测试资料、数据、软件、文档资料等11种类型资料存档的综合信息库,在这个体系的建立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完善了基础资料管理,从而使我们取长补短,减少重复乃至不必要的投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益。同时,加大了对外部信息的追踪与收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已有成熟技术,只要是能解决我厂的技术问题或通过改进能解决技术难题的,我们都加以引进,通过改进以适应我厂油田开发的需要。 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自觉将其纳入科技立项、研发、验收、转化的全过程,进一步健全保护制度,加大保护力度,提高保护能力,截至目前大队共申报职

18、务发明专利2项,批准专利2项,申报实用新型29 项,批准专利27项,对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四)、建立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实现组织实施系统规范化 为加快科研攻关进程,提高科研攻关质量,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结合大队实际,制定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及奖励办法。课题制管理,是指以科研课题(或项目)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元,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从事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课题制项目分为三类。一类是油田公司级项目;二类是厂级科研、新技术推广项目;三类是油田公司级技术革新厂级调研和厂级重大技术革新项目。项目人员设置分为项目负责人

19、、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 在管理办法中我们还制定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确定方式,对项目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权限和待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还制定考核与处罚等共6章21条款。如项目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是: 1、项目负责人要按照科研项目承包合同及开题报告规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方案和进度安排,组织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并实施,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遇到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大队及上一级项目负责人反馈信息,并实行月、季度汇报制,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2、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究全过程的基础资料要认真建立“两本一帐”,即室内实验录本、现场试验记录本和经费使用台帐。对项目研究全过程的基础资料及成果负有

20、管理和保密责任,确保研究过程中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报告齐全准确,并按有关要求及时存档,防止技术资料泄密和技术成果丢失。 3、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经费预算,控制各项经费的支出,除特殊情况外超支不补。 4、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科研项目承包合同,主动接受科技管理部门的检查、考核和监督,按时上报有关科研报表技术总结等材料,并要求数据详实、内容全面。 5、项目负责人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第四采油厂和大队有关资金使用、科技外协合同、物资采购、外委加工、工具材料出入库等管理规定执行,主动接受效能监察部门的检查、考核和监督,按时上报有关材料。 6、对于因项目负责人组织管理不到位,协调服务不及时等主观因素

21、,造成课题不能按计划正常进展或完成,对项目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罚。 7、对于项目负责人违规、违纪,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通过部分项目试行课题制管理(见附图),在研发过程中逐步完善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快项目研发进程,缩短研制周期,推动科技研发管理新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实行契约化管理,厂、课题长、课题组成员间层层签订承包、聘任合同,明确所有成员的工作任务、目标、责任、权利和奖酬,增强项目组成员的责任意识;二是理顺课题制管理渠道,明确奖酬金和扣罚奖金所承担的费用,确保课题制管理有效落实;三是针对课题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逐步修改完善课题制管理办法,使课题制管理组织运行机制完善配套;

22、四是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新机制,合理配置各种科技资源,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逐步形成研发团队相对固定,项目组织跨单位、跨专业、集约化运行的新模式。在2003年 6 月 1日 至2004 年9月30 日分别有测调联动分层配水工艺技术研究、套损井分层压裂改造技术研究项目鉴定了大庆油课 题 考 核 平 衡 记 分 卡项目名称序号考核(检查)内容及权重考 核(检 查)标 准得分80-100(A)60-79(B、C)60分以下(D)1计划(或合同)执行情况(50%)提前或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及考核指标部分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及考核指标(60%以上)没有完成合同规定的研

23、究任务及考核指标(40%以上)2技术创新(30%)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或创新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或创新关键技术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创新3存在问题分析及下步工作安排建议(10%)问题分析清楚准确;工作安排建议具体可行。问题分析比较清楚准确;工作安排建议比较具体可行。问题分析不够清楚准确;工作安排建议不够具体可行。4项目管理(10%)课题长权利行使到位;组织管理协调;基础资料齐全详实;保护措施落实;报表及时准确。课题长权利行使基本到位;组织管理基本协调;基础资料基本齐全详实;保护措施基本落实;报表基本及时准确。课题长权利行使不够到位;组织管理不够协调;基础资料不够齐全详实;保护措施不够

24、落实;报表不够及时准确。合 计评委: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重大科研课题专项合同,2005年抽油机和螺杆泵井偏磨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鉴定了第四采油厂重大科研课题课题长专项合同,课题研究起止年限:2005年2月20 日至2006年12月30日,如抽油机和螺杆泵井偏磨防治技术研究在中评估时专家评审意见是:(五)、加大研发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力度,确保管理落到实处 2005年厂级科技项目中评估意见表项目名称抽油机和螺杆泵井偏磨防治技术研究专家组评估意见:该项目能够严格按照开题报告计划进行组织安排,该项目提前进入了现场试验阶段。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主要有四个创新点:一是开展了泵内扶正技术,已经

25、成功能够对38mm至83mm抽油泵内进行扶正,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二是螺杆泵防偏磨技术有了很大进展,设计了螺杆泵专用油管锚,避免了油管的弯曲,下井一次成功率达到了100%,同时对杆体进行了有效扶正,避免了杆体和油管的偏磨,通过现场试验的一口井,效果较好,可以扩大试验规模;三是对扶正器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总结出了扶正的使用的合理周期。四是优化了抽油机井杆体扶正技术,对扶正器安装长度、间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更有效的防止偏磨提供了治理依据。该项目的研制成果,对我厂降低油井“两率”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将会对我厂节约可观的作业成本。 主评人签字: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几年来,大

26、队科技管理工作本着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狠抓科技项目研究开发阶段的“重点环节”的管理力度。在科研、现场试验、新技术推广等项目立项上:进行整体战略规划。一是加强立项管理。课题立项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出发点,研究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足点,项目推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点。二是精练项目,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千方百计的申报油田公司级项目,努力争取油田公司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三是对项目组织,实行动态管理。打破以往按室统一组成项目组的原则,项目组成员可以参加不同室多个项目组的攻关。四是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开展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协同攻关。 1、在项目运行管理上:一是对瓶颈技术及久攻不下的技术难题,加大

27、实施“科研项目课题制”的力度。二是对新技术推广项目集中物力和财力,加大推广实施力度,追求规模效益,并在实施中完善和发展技术。三是抓大放小,实行分层次管理,大队领导负责和直接参与公司级以上项目和厂重点项目的管理,一般革新项目由室自行管理。四是加强日常协调、管理和服务,推行项目的中评估制。大队严格执行项目进度汇报制,每季度都要深入各项目组,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2、在外协合同管理上:一是在合同签署和合同验收方面,采取三方见面的形式,即在厂内甲方、乙方、第三方共同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方可签署合同或验收,并对所有的科技外协合同资料都在大队信息网上公示,实施合同公开,执行合同履约

28、的监督。二是在合同价格方面,采取联合议价的形式,保证了价格的相对公平、合理。三是对乙方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情况,坚决按照违约条款处理,即对违约合同扣除违约金10%。 (六)、环境支持系统中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开拓创新。 科技创新是工程技术大队永恒的主题,创新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科技服务于生产的原则,鼓励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同时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调动员工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并且改进科技管理方法,使科技工作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1、引入竞争机制,保证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展。针对当前油田开发对水驱降耗、聚驱配套、套损井治理以及措施工作量优化降成本等技术的需要,大队组织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拟定了10项

29、科研,2项新技术推广,7项技术革新,共计19项新课题。将其中的测调连动、套损井压裂、套损井段铣换套、聚驱相关工艺研究和偏心油管锚5项生产急需且技术难度大的课题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在大队内招标。同时,采用弹性化管理模式,改变原来以室成立项目组的模式,由投标的人员提出技术方案,经大队技术委员会论证,按照技术方案的优劣择优确定项目负责人,然后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决定项目组成员。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科研项目开题论证的质量和水平,又充分发挥了各专业优秀技术人员的能力和各室协同攻关的作用,为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例如:开展测调联动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研究的项目组成员既有搞工艺管柱的,又有搞

30、自动化仪表的,甚至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多学科配合研究,既创造了技术,又锻炼了人。 2、加大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刻苦钻研的积极性。每年大队在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对油田公司级、厂级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科技论文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又在厂奖励给我们的专项奖励中拿出一定比例,侧重奖励在科研及生产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另外,在月度奖金考核中也对工作出色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些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刻苦钻研、投身科研攻关的积极性,他们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在工作中主动地想问题、攻难关,技术人员转变了以往靠上级命题,然后任命项目负责人的传统观念,由原来的指定人负责项目变为主动要求承担项目,先后有26名年富

31、力强、专业知识水平高、素质好的科技人员担任了项目组长,积极参与想办法、想措施、出点子来解决生产中的疑点、难点的风气已经形成,全员投入到积极攻关的创新热潮中,逐步形成创建具有竞争实力的油田技术队伍。通过以“加大科技创新创造生产力,加快成果转化形成生产力,加强技术管理提升生产力”为工作主线,加强技术管理创新,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极大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发展完善细分注水工艺技术、聚驱配套工艺技术、套损井大修技术、机械采油配套技术、采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和油田油气计量及自动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厂采油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十五”期间,共开展了以测调联动、膨胀管加固、段铣

32、扩径技术以及套损井压裂技术为代表的45项科研攻关;开辟了以杏67区套损综合治理试验区、水驱小排量螺杆泵试验区、聚驱大中排量螺杆泵试验区为代表的4项现场试验;推广应用了以小通径套损井整形扩径工具、串联式凡尔罩为代表的新技术11项,其中,6项已形成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2005年,利用创新的管理模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和现场试验研究:1、以提高注入质量、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为目标,创新发展了测调联动偏心配水技术、聚驱分注工艺技术。2005年,在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促进该技术逐步趋于完善,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一是研制3.2mm钢管电缆。将测试电缆由

33、最初的5.6mm普通测试电缆改进为3.5mm单芯钢铠电缆,2005年进一步改进为3.2mm钢制电缆外铠,该电缆表面为密封钢管,抗拉强度增大;外铠表面光滑,摩擦系数降低至原来普通电缆的13;电缆密封性能改进,抗漏电能力增强。普通测试电缆与钢管电缆技术特性对比表电缆名称外径(mm)抗拉强度(kN)适应温度()绝缘电阻(Mkm)阻抗(/km)重量(kg/km)普通电缆3.5121502006578钢管电缆3.22218020059.223二是完善井口测试辅助装置。井口测试辅助装置总体高度由3.7m缩短至2m,滑轮直径加大0.1m,与常规测试工艺通用,保证操作简便,施工安全。三是研制适用于递减法测试的

34、井下测调仪。改进原有双组盘根测调仪密封段部分,研制了单组盘根密封结构,实现了递减法测试,满足了6652分层注水管柱测试需要。截止11月底,采用测调联动技术递减法测试6652分层管柱水量5口井。四是开展可调堵塞器当量水嘴变化规律研究。该技术通过建立水嘴旋转角度、嘴前嘴后压差以及流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室内实验数据,回归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编制当量水嘴解释图版。利用解释图版,根据现场注入压力、注入量等参数,确定井下实际状态下的水嘴大小。五是研制双滚筒联动测试车。为实现一个测试班组独立完成投捞和测试一体化操作问题,开展了双滚筒联动测试车的研制。双滚筒由电缆滚筒和钢丝滚筒组成,液压系统采用分体、闭式结构

35、设计。目前,改装工作已基本结束六是采用逆变器代替柴油交流电,解决现场施工噪音大,供电稳定性差的问题。逆变器体积为295 180 72mm,仅为原供电系统体积的十分之一,操作噪音低、无污染。七是改造地面控制箱。将电脑笔记本内嵌到控制箱内,采用屏幕触摸式控制。减少了故障点,增强了设备稳定性。测调联动分层配水工艺的技术特点:可视化直读性强。实时监测井下流量、压力、温度数据,根据流量数据调整单层注水量,尽量满足地质配注方案要求。测试精度高。用双卡单层连续流量测试,保证了流量测试精度。流量测试范围3m3150m3,误差0.03m31.5m3。测试效率高。以我厂一矿测试班组为例,采用联动测试工艺,平均月测

36、试13.5井次,按平均单井4.5个层计算,单井平均纯测试时间6.5小时,常规测试工艺一个班组平均月测试6.3井次。与常规测试相比,测试效率提高2.14倍。井下故障地面可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电流表显示数据,可以判断井下是否出现异常状态以及测调仪与堵塞器对接情况,电流如果小于110mA时,可以判断仪器与堵塞器对接不上或者不到位;如果在正常调节时,电流偏大,超过150mA可以判断出堵塞器水嘴被卡住。适用范围广泛。不但可以应用于665-6管柱的分层测试,还同样适用于665-2管柱分层递减法的测试。现场应用情况:2005年年初,分别在采油一矿、二矿、三矿成立了测调联动测试班组;制定了符合QHSE标准的现

37、场施工操作规程,与地质大队联合制定了测试资料验收标准,测试资料成果纳入年度监测计划;开常规测调工艺与测调联动工艺技术特点比较表比较项目常规测调工艺测调联动工艺不同点测试方法递减法双卡单层测试测调顺序自下而上逐级测试任意次序单层测试每井次测调投捞次数40次以上(4.5层)1次水嘴更换次数多次不更换数据采集及处理井下存储,地面回放地面直读,边测边调测试资料测试成果表,测试卡片成果表,卡片,全井及层段吸水指示曲线月测试工作量每月测试6.3口井每月测试13.5口井,是常规测试2.14倍。相同点投捞方式钢丝投捞钢丝投捞管柱类型偏心配水管柱偏心配水管柱发了可视化教学多媒体;建立了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沟通机制

38、,提供了全程现场技术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截止2005年11月底,我厂共配备了3套测调联动测试设备,累计测试171口井225井次。2、以提高修复率、挖掘套损井潜力为目标,在推广应用小通径组合钻具基础上,勇于攻克难修井的打通道技术、加固技术及套损井的挖潜技术。2005年,小通径套损井整形扩径技术形成规模,段铣扩径技术、膨胀管加固技术和套损井分层压裂改造技术不断完善。1、通径70mm以上套损井扩径技术规模化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从 1999年开始,开发研制了偏心胀管器、顿击器、活动式导引磨鞋、复式磨铣筒、滚动扶正器、钻压控制器、活动肘节、探针式铣锥以及滚珠整形器9种小通径套损井整形扩径工具和6

39、种钻具组合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并且有6种工具获得国家专利。几年来的推广应用中,通过不断完善找通道工艺方法,改进顿击头的材质,设计找偏磨铣筒,优选合适的工艺参数,形成了适应组合钻具的选用方法套损通径套损类型优先选用的组合钻具小于70mm活动性错断顿击式预处理整形组合钻具小于70mm非活动性错断恒钻压预处理磨铣组合钻具70mm-90mm错断恒钻压活动式导引磨鞋组合钻具小于90mm弯曲变形恒钻压强制扶正套铣组合钻具90mm多点损坏井的非严重变形恒钻压强制扶正滚压整形组合钻具115mm以上套损井段初步打开通道后恒钻压强制扶正磨铣组合钻具于通径40mm以上的非坍塌型套损井整形扩径工艺技术。主要解决了七项

40、技术关键: 钻压控制器能够保证恒定钻压,提高磨铣效率,延长磨铣工具的使用寿命;滚动扶正器取代原来的固定式扶正器,保证了钻具的扶正效果,不损伤套管;偏心胀管器有利于引入套损通道,保证了整形扩径的可靠性;顿击器实现胀管器不离套损通道,有利于提高工效;磨铣类钻具适应性强,能够有效防止磨铣至套管外;滚珠整形器整形级差大,效率高,对水泥环的伤害作用小。针对不同的套损通径和套损形态,优选钻具组合,采取分步处理的工艺方法,保证了扩径成功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截止到2005年11月底,油田公司累计推广应用687口井,成功578口井,成功率达到84.13%。其中,我厂推广应用337口井,成功 312口井,成功率达

41、到 92.58%,单井缩短施工时间2.4天,成功率提高12.68个百分点(通径4070 mm69口井, 成功率85.5%,成功率提高24.3个百分点;通径70105 mm268口井, 成功率94.4%,成功率提高6.1个百分点);创经济效益扩铣工艺管柱17728.358万元。2、段铣扩径技术取得初步成功,难修井打通道技术得到发展针对大段弯曲变形井和一部分错断口与落鱼平齐的井修复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开展了段铣扩径技术研究。研制了扩径铣刀、组合式段铣刀等新型修井工具,实现了弯曲井段扩铣和错断井段段铣打通道。弯曲井段扩铣技术适应范围:适用于140mm套管井套管弯曲损坏井段或者经过常规整形扩径工

42、艺扩径后仍不能下入较长工具的套管损坏井段的扩径。扩径铣刀的主要结构和原理:底端为27/8in钻杆扣,可以连接铣锥等磨铣工具;靠近下端是四个扩铣刀片,刀片上镶焊有纽扣合金和YD合金。工具最大外径 118mm;工作时,靠循环液的压差使刀片张开,刀片张开后直径124127mm,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撤消压力后刀片收回。由于能够将套管弯曲部位的井径扩大到124-127mm,使其恢复到套管原来的井径,这是常规的整形扩径工具(如铣鞋、磨鞋、铣锥、胀管器等)无法实现的。因此,更容易铣掉弯曲部位的部分套管,保证加固工艺或者其它后续工艺能够顺利实施,从而成功地修复套管弯曲损坏井。弯曲井段扩铣的钻柱结构:液力

43、扩张式组合段铣刀+105mm钻铤+118mm扶正器+27/8in钻杆+27/8in方钻杆。弯曲井段扩铣的工艺方法:一般在遇阻深度以上1-2m开始扩铣,先开动转盘,再开泵循环。泵压3-5MPa;排量15-30m3/h;钻压20kN;转速适当,以不别钻、不跳钻为准。铣过套损井段后,钻压会消失,这时停泵泄压彻底后,活动并上提钻具至扩铣的初始点,再次扩铣,一般扩铣三次可保证通井规和加固器顺利通过 。现场试验情况及效果:现场试验15口井,这些井均为错断井,在将错断口处理至120mm后,由于套管存在弯曲,118 mm8m通井规无法通过,不能实现加固措施,扩铣处理后,井径测井证实通径达到124mm,加固器顺

44、利通过套损井段,实现了密封加固。段铣工艺管柱单井实例:杏3-2-623井2005年10月大修,经多次打捞捞净落物,打印证实1001.21m、1004.94m两处套管错断,最小通径104mm。采用105mm122mm复合式铣锥磨铣打开通道后,通井规遇阻,用118mm扩径铣刀105mm钻铤4级120mm扶正器3级27/8in钻杆27/8in方钻杆进行扩铣,通径达到124mm,顺利下入膨胀管,分别对999.24-1006.24m及943.53-950.53m两处套损井段实施了加固。错断井段铣技术适应范围:适用于140mm套管错断井打通道。组合式段铣刀的主要结构和原理:底端为凹底铣鞋,与凹底铣鞋相邻的

45、是四个段铣刀片,铣鞋与刀片上都镶焊有纽扣合金和YD合金。下井时,工具最大外径 118mm;工作时,靠循环液的压差使刀片张开,刀片张开后直径168mm,撤消压力后刀片收回。由于能够将套管错断部位的井径扩大到168mm,比140mm套管井井径大44mm,而且可以实现对落鱼的同步磨铣,因此更容易铣通错断的套损井段,或者使错断口通径增大,使得大修后续工艺能够更好地实施,从而成功地修复错断井。套损井段段铣的钻柱结构:液力扩张式组合段铣刀+105mm钻铤+118mm扶正器+27/8in钻杆+27/8in方钻杆。膨胀管加固器结构示意图套损井段段铣的工艺方法:一般在错断口以上1-2m开始磨铣,即不开泵循环。当

46、磨铣至错断口以下0.1 m时开泵循环,开始段铣。泵压3-5MPa;排量15-30m3/h;钻压20kN;转速适当,以不别钻、不跳钻为准。段铣一定进尺、停泵泄压彻底后,活动钻具探示效果,钻具能通过,则结束段铣,通不过,则继续段铣。有落物夹持的井,段铣进尺0.5-1m时应结束段铣,打铅印落实效果,根据打印结果采取下击鱼顶或继续段铣措施。现场试验情况及效果:现场试验4口井,其中2口井错断口通径分别为87.5mm 和97mm错断口及以下夹持有四级四段配水管柱落物,经过段铣0.5m,铣通错断井段,井径达到176mm,段铣后捞出全部落物,实现了密封加固,段铣用时3.5h,与现有磨铣处理相同类型的错断井段的技术相比,可减少三趟管柱,缩短施工时间2-3天;另2口井由于错断无通道,找不到确切的错断口深度,段铣失败。因此该项技术还需要扩大试验规模,进一步完善。单井实例:2004年8月杏6-丁3-616井大修。该井打铅印证实948.3m套管错断,错断口通径87.5mm,错断口以下有四级四段配水管柱落物;经过段铣0.5m,铣通错断井段,井径达到176mm,段铣后捞出全部落物,用膨胀管加固器加固该井段8.3 m;段铣用时3.5h,与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