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1450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历史阶段特征 基本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政治方面: 明初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采取八股取士等手段,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这也说明封建社会需要依靠非正常手段才能维持统治。清朝前期通过增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统治者依靠皇权、特务、制造冤案等手段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动摇。 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虽未发展到危机封建统治的地步,但其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说明封建自然经济将逐渐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已经动摇。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 : 通过对少数民族上层分裂势力的斗争,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这一时期的斗争与以往的区别在于维护统一和抗击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的。对外政策方面,明朝前期执行的是仍是较开放的政策,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联系;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暂时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也使中国丧失了对外交往的主权,丧失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有利时机,使自身落后于世界的潮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和灾难。文化方面 :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珍贵遗产;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如出现了总结性

3、的科学巨著;文学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文学名著。知识结构社会存在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明 清 时 期 的 文 化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意识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明末农民战争的过程明末农民战争的意义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加强2、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3、八股取士4、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明朝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从议政王大臣到军机处严酷的文字狱 清朝的建立和专

4、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 明清时期同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清朝的疆域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明清时期文化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进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 例题讲解例1 (2005年 天津文综 13)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借取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材料信息表

5、述不正确的是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C、两按经济贸易互补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评析 本题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的背景是“三府歉收”。因此选项D中“通常”就不合理。一般地说这类试题如果失分大多是两种情况,一是审题不细,不能完整地把握材料本意,对材料或者断章取义或者误解本意。二是审阅选项D时忽略关键词“通常”。例2 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田赋和丁税,均只收白银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评析 此题

6、着重考察考生对“摊丁入亩”这一概念的理解。“地丁银”三字正好是此概念中的三个要素。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准确理解三者的关系。它不是取消人头税,而是将其摊入田赋,而且摊入以后人口就不再作为征税的标准了,而征收白银仅是赋税的外在形势。因此最佳选项应是C项。节知识结构及填空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和地方官制的调整“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加强控制增加 立法。司法:制定 军事:五军都督府与 相互牵制。地方: 分权。中央:废 ,权分六部。政治:调整官制2、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定都 (后改称南京),明太祖就是朱元璋。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建立专制制度的加强“靖难

7、之役”和营建北京大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严惩贪污贿赂。 统治:廷杖制度 文化专制大兴 和营建北京(1421年迁都)3、明成祖建立统治:选择题1 、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 )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 都指挥使司2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3、大明律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 ( )A、增加经济立法 B、对贪污贿赂严惩不贷 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D、 贵定了皇族和贵族、大臣的特权4、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表

8、述正确的是 ( )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兵权 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5、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具有很大影响 B、唐朝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了三省六部制度 C、北宋将死刑复审核准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D、大明律采用“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量刑原则6、明太祖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废除原来的行政区划 C、建立新制度,分散地方官权力 D、废除统兵大将的兵权7、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9、、秦在中央实行郡县制 B、唐在地方推行三省六部制 C、元在中央设行中书省 D、明在各省设“三司”8、秦始皇立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为了 ( )A、巩固国家统一 B、促进经济的发展 C、利于国家的管理 D、加强君主专制9、下列对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措施的概括,不恰当的是A将军权集中于大都督府,加强战斗力B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设置的特务机构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监督D以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皇族和贵族的特权10、下列历代政治制度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A B. C. D. 11、汉朝、宋朝、明朝官

10、制的相似之处包括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A. B. C. D. 12、从明朝初年废丞相制度到清朝初年设军机处,表明( )A. 皇权日益强化 B.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C. 皇权代替相权 D. 中央机构日益完善13、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A、废除丞相,削弱项圈加强君权 B、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加强中央14、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加强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15、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的直接目

11、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充实和加强司法部门 C、监视官吏和镇压百姓 D、防范外戚、宦官干预朝政16、下列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政治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使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强化 C、有利于加强边境的军事防御力量 D、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1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B、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 C、逃避南方农民起义的打击 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18、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A、废丞相、分六部 B、设厂卫特务机构 C、 地方设三司 D、八股取士非选择题1、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

12、选官制度发生了什麽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历史影响。(10分)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朝末年的农民战争 知识结构及填空昏君当道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政治的危机农民起义经过结果历史意义1627年陕北饥民首先起义。后来形成两大主力,由 和 领导。李自成农民军提出 口号。1644年正月,在 建立政权,三月推翻明朝。明末农民战争过程:推翻明朝,沉重打击封建统治。“均田免粮”口号触及 ,标志着古代农民战争进入新阶段。意义: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下列未被宦官把持过朝政的朝代是A东汉B唐朝C北宋D明朝2明政府筹集军费加派“辽饷”是为了A同辽军作战

13、B抗拒瓦刺进犯 C镇压农民起义D同后金作战3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4李自成的“均田免粮” 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土地高度集中兵役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物价昂贵ABC. D.5在明末农民战争推翻明朝统治与清军入关之时,欧洲历史正处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内战正在激烈进行B法国大革命中,普鲁士奥地利进行武装干涉C俄国打败瑞典,夺得波罗的海重要出海口D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夺得了海上霸权6.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控制的南部地区最远到达A黄河以北

14、B淮河以北 C长江以北 D长江中小游7、我国古代宦官专权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专制制度 B、皇帝幼小或昏庸无能C、宦官是最腐朽势力的代表 D、宦官亲近皇帝便于掌权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写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由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多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明史材料2:然考其致祸之由,亦不尽由于通文义也,王振、汪直、刘瑾固稍知文墨,魏忠贤则目不识丁,而祸更烈。大概总由于人主童昏,漫不省事,故若辈得以愚弄而窃威柄。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1)材料1认为造成“势成积重”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如何?(2)材料2的

15、分析是否全面?你认为实质问题是什么?7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津打败元军后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新的封建统治。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简要评价朱元璋的主要历史活动。第三节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严酷的文字狱统一女真各部,建立 。建立后金(赫图阿拉,1616年)攻打明朝,迁都 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努尔哈赤皇太极改女真为 改国号为清(1636年)2、清统一中国清军入关;吴三桂剿农民军降清,清占北京剿杀农民起义军迁都北京(清世祖 )基本统一,

16、消灭南明小朝廷3、强化君主专制目的压制汉人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影响: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发展与进步表现:顺、康、雍、乾四朝共170余次君主权力的逐步加强: 会议;南书房的设立; 的设立(顶峰)(清初) (康熙) (雍正)文化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大兴 选择题1、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2、明清时期实行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妨碍科学技术进步 C、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加速

17、了封建制度的衰落3、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4、唐都长安、北宋东京、明朝北京从建筑布局来看,突出体现了 (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神权色彩浓厚 C、平衡均匀的哲学思想 D、权力中心与商业中心分离5、八旗制度 ( )是蒙古族统一过程中推行的制度 是女真族统一过程中推行的制度 是军政合一的制度 他的推行标志着该族进入封建社会A、 B、 C、 D、8、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军机大臣由亲王、重臣组成 C、军机处办事具有“勤”“速”“密”的

18、特点 D、 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裁撤于宣统帝时9、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 B、 建立厂卫 C、 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10、关于军机处的表述设立于雍正帝时,裁撤于光绪帝时 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 它的设立显示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渐趋衰落A、全对B、对。不对C、不对,对D、不对,对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赋税改革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明:一条鞭法 内容:把 、 杂税合并,折成 ,分摊在田亩上,按 和田

19、亩的多寡来分担。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作用: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 ;适应了 经济发展的需要 清: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康熙) (雍正) 农业生产的发展 明:棉花由江南到江北,引进番薯、 等新品种。 清:推广新品种,出现一些 区域手工业进步的表现: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细密、规模扩大明清经济的发展 的出现商业的繁荣:市场扩大,出现全国性大商贸城市,延伸到 。 对外贸易状况: 政策,中国逐渐落伍。选择题1、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 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

20、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3 、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 ( )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4、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养活了众多人口 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 B、C、 D、5 、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

21、对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6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7 、清初一百多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了40%,但也隐藏着经济衰退的迹象,其主要原因是 ( )政治腐败 耕作技术落后 人口激增 限制海外贸易A、B、C、 D、8、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 )地

22、主与农民的盾 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政府财政危机A、B、C、D、9 、纵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史可知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演变 赋税种类由繁多到减少 征税标准由计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过渡 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形式演变A、B、C、D、10、下列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是 ( )柜坊 岁币 瓦子 机房A、B、C、D、11、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 ( )商业市镇兴起 农业商品化加强,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劳动力也成了商品 区域性的商业发达A、B、C、D、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

23、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 纺织业中出现有“机户”开设的机房13、史载,明朝中期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 人头税废除导致人口激增 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已无田可种 政府纳银代役的规定A、 B、C、D、14、明朝中后期出现的“高山海泊无不种之(甘薯),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历史局面,反映的本质是 ( )A、农作物新品种传入中国 B、闽、浙地区适宜甘薯种植 C、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15、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养活了众

24、多人口 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B、C、D、16、清朝康乾盛世,对于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土地进一步开垦,使当时全国耕地数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B、是我国农耕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体现 C、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的过程 D、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17、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逐渐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 )多为工商业中心 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呈现专业化的特色 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A、B、

25、C、D、18、清朝皇帝康熙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减赋。”其具体做法是 (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 “总括一县之赋税。量地记丁,一概征银”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19、明朝能够推行以银两收税的办法,其直接原因是 ( )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活跃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明朝政府的认可20、明朝中后期出现的“高山海泊无不种之(甘薯),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历史局面,反映的本质是 ( )A、农作物新品种传入中国 B、闽、浙地区适宜甘薯种植 C、明朝实

26、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21、明朝“一条鞭法”改变赋税状态,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使白银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 B、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 C、刺激了冶炼业的发展 D、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2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关于这种“萌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 B、力量远不足以彻底粉碎封建生产方式 C、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23、明朝后期开始,中国的赋税基本上是征收货币。对于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客观上加重农民的负担 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反映

27、出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破产A、B、C、D、24、明朝时,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一条鞭法”,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社会处于衰落阶段 B、 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农民掀起各种反抗斗争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5、清初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包括 ( )A、鼓励垦荒 B、放松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将旧贵族土地转到农民手中 D、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品种26、明清时期,导致我国农业产量提高的因素不包括 ( )A、一年多熟的耕作方式 B、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 C、扩大土地耕作面积 D、改用银两收税27、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统一币制客观上加重了政

28、府对农民剥削 B、西汉时地方上铸造货币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 C、纸币的流通是北宋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D、 一条鞭法的实行使白银成为明朝的主要货币28、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摊丁入亩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以货币形式征收租税 B、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C、减轻了农民的控制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9、明朝后期一条鞭法不同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 C、赋税征银折收 D、按照资产交纳30、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哪一项进步 (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生产技术的提高 C、分工日益细密 D、生产规模

29、的扩大非选择题1、清朝建立以前,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收税的依据有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什麽朝代?简述产生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8分)答案:明朝。(或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影响:促进了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商品化。第五节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的疆域东南:收复台湾西南:与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西方:与新疆的关系北方:与蒙古的关系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西南地区台湾疆域明明初,瓦剌 和 威胁明北疆。明中期瓦剌攻抵

30、北京城下明后期, 与明修好。在乌思藏设 。在西藏建立 制度。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明初,设立宣慰司,土知府,实行 制度。永乐年间,开始“ ”。(地区有限,规模不大)清清初,实行“ ”的方针。1757年,粉碎准葛尔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设 ,科布多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军政大权。1771年 回归祖国。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 ,统辖新疆各地。 赐“达赖喇嘛”封号康熙赐“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制度形成雍正年间,派 ,同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康熙年间,平息“ ”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683年,施琅从郑氏子孙手中收回台

31、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我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疆域四至注意七个动词及其方位:跨、达、接、至、临、到、包行政区划选择题1、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驻藏大臣 都护 宣政院 达赖、班禅A、B、C、D、2、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明朝省级行政区 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A、 B、 C、 D、3、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 )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会部大小和卓的叛乱C、平定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

32、“改土归流”政策 (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5 、下列各项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是 ( )唐玄宗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 猛安谋克制 八旗制度 改土归流 奴儿干都司的设置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殖民统治A、 B、 C、 D、6、明清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 加快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发展内地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 改变当地居民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7、以下对于康熙皇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 )捍卫

33、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赋税和土地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A、 B、 C、 D、8、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所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 )A、派施琅率军统一台湾 B、 1684年设台湾府 C、派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D、1885年设台湾行省9、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 )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10、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D、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11、“终明之世,边防甚垂,东起鸭绿,

34、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防御”。材料所指的防御对象是 ( )A、匈奴 B、倭寇 C、蒙古族 D、女真族12、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最主要特点是 ( )A、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13、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将军、办事大臣、盟旗等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继承和推广了满洲的八旗制度 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A、 B、 C、 D、14、我们对清朝康熙皇帝领导的消灭蒙古贵族葛

35、尔单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统一15、清朝时期掌管少数民族事物的中央机构是 ( )A、理藩院 B、办事大臣 C、军机处 D、宣政院16、下列关于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雍正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实行 B、有利于打破当地闭塞落后的局面 C、有利于解决西南边疆格局纷争问题 D、为平定“三藩之乱”提供了重要保证17、下列关于清朝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清朝把全国划分为25个省级

36、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盟旗等伊犁将军管辖西部青海、新疆地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是西藏、西宁管理各省区的地方官吏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A B C D18、清朝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 )A、通过会盟加强与西藏联系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 D、委派官吏进行有效管辖19、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的管理和开发,率先考虑的问题大多是 ( )A、推行和亲政策 B、推行垦荒屯田 C、设置管辖机构 D、发展民族经济20、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 ( )设驻藏大臣 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设宣政院A、 B、 C、 D、21、清朝统一台

37、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例,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褒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 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清朝是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粮食 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 B、 C、 D、22、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B、清政府的热烈欢迎 C、神圣的宗教信仰 D、强烈的民族意识23、明朝初年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僧官制度 B、实行土司制度 C、大规模改土归流 D、设置理藩院24、清朝的五个将军辖区是 ( )A、盛京、吉林、黑龙江、西藏、西宁 B、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 C、 盛京、吉林、伊犁、黑龙江、西宁 D、盛京、伊犁、乌里雅苏台、西藏、西宁25、清朝前期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意义在于(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粉碎了个别少数民族贵族分裂祖国的阴谋 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 充分说明了当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A、 B、 C、 D、26、明清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其相似之处是 A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B.派遣驻藏大臣 C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 D.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