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1552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作者:张炜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其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品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高师院校,对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就会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在教书育人中就会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C从教师的社会角色看,教师是学学习生活的监督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本论文将从以下几方

2、面论述高师院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理论:一、人文主义理论人文主义一词起源于西方,西塞罗对古希腊的教育观做如下表述:教育是对人进行一种全面的教育,提倡以人的品质为中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弗吉里奥率先阐述了这种教育思想。弗吉里奥在论绅士风度的自由学科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全面地说明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与方法。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中心”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强调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一思想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存在影响。人文主义不仅对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教育

3、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80年代后期这一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90年代作为基础教育政策开始实施。在关于当前积极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定义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是开放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与国家发展相促进的教育理念,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开发个体潜能,重视对完整人

4、格的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性。素质教育兴起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最初是为了以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后来是为了满足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哲学与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主要指人以的先天资质为基础,通过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是个体身心发展内在的、综合的表现。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境界、思维方式、文化内涵和行为方式。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是内在教育。教育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内在价值,而不是教育的工具性。从素质教育角度理解“人文素养”,可以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申明基磁

5、教育中的语文、外语等课程的教育要具有人文性。总的来说,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教育理念,以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人的全面发展说中外教育在发展之初就体现出了全面发展观的教育目的C春秋时期,儒家提出的“君子不器”就体现全面发展的思想;古希腊人也表达了人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对完整人性的追求一直是欧洲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从教育发展至今就没有中断过,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等大教育家都表述过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这使得教

6、育更具有丰富性和普适性。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说可以说是人全面发展说的归宿,其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层次是人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关怀。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能够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结合我国国情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国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更为丰富更先进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阐述。毛泽东提出了“德智体

7、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胡锦涛主席也明确提出要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实质主要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长远的自由的发展。四、教师素质结构理论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把教师的职业特点归纳为:一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现代教师同时扮演着多种身份,他们既是知识的教授者、示范者、管理者、也是研究者。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二是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训练包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五个方面。教师不仅有工作对象特殊性和多变性的职业特点,还有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的职业特

8、点。工作内容具有超前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具有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师的人文素养至少应具有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知识,有对人的存在价值、尊严及发展的关注,有灵敏、细腻、独特的感知,有自我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学习、重视道德修养的能力与倾向,尊重多元文化价值的态度C教师的素养就是要在自觉、持续的学习,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的,将文化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品格、气质、学识、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教师素养主要是指其在专业和文化素质的修养,在职业中则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活动中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一定要实行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绿色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发张的同时,注重自身人文情怀和人文品格的不断提升,这是构成教师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孕育出具有高尚的师德的教师。从教师的社会角色看,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学生发展最初的的引领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榜样C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具有高水平的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是渊博的人文知识;其次教师必须具有真诚的人文态度;再次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精神;最后是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培养教师人文素养对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