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1589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经典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一年月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评语、小学随笔、小学作文、课堂实记、计划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1.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1.1.ycompi1.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1.oadit,it

2、canhe1.pyouso1.vepractica1.prob1.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1.oading,p1.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1.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tore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1.assicmode1.essays,suchassma1.1.c1.ass1.essonp1.ans,midd1.ec1.ass1.essonp1.ans,1.argec1.ass1.essonp1.an

3、s,kindergarten1.essonp1.ans,chi1.dren*scomments,primaryschoo1.essays,positions,c1.assroomnotes,p1.ansummaries,othermode1.essays,etc.ifyouwanttounderstanddifferentmode1.essay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1.easepayattention!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1、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反思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

4、主要目标大班(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如: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的快乐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年龄段序号活动内容主要涉及领域组织形式大班1我知道的端午节语言、社会集体2包粽子艺术集体3自制香包艺术分组4折纸粽艺术分组区域5热闹的赛龙舟语言、社会集体6龙舟竞赛健康、社会集体7一起过端午综合大带小活动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2)班级

5、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

6、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资源利用。(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三)大班活动一:我知道的端午节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丰富相关经验。2 .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3 .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活动准备: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

7、查。活动建议:1.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4 .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5 .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活动二:包粽子主要涉及领域:艺术活动目标:1.在熟悉包粽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6 .能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相应动作。活动准备:1 .音乐磁带。2 .幼儿观察过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活动过程: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激发创编兴趣。(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

8、想干什么?(2)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包粽子的过程。指导语:这段音乐表现了包粽子的过程,怎么包呢?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2 .迁移包粽子经验,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指导语: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洗叶?用什么动作表现装米?3 .尝试随音乐合拍地表演包粽子。(1)听音乐自由匹配动作。(2)交流随音乐表演时的经验与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动作。)(3)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Q活动三:自制香包主要涉及领域:艺术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2 .尝试用针健的方法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

9、快乐。3 .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活动准备: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等)。4 .幼儿已有刺绣经验。5 .民间音乐的磁带。活动过程:1 .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指导语:什么叫香包?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2 .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研究制作香包的方法步骤。指导语: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2)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指导语:做香包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 .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4 .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活动四:折纸粽主要涉及领域:艺术活动目标:1 .探索

10、折纸粽的方法,尝试用长条纸通过反复折叠的方法制作粽子。2 .在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活动准备:1.各色长条纸若干。3 .已经折好的大纸粽。4 .折纸粽步骤图。活动过程:1.观察大纸粽,激发折纸粽的兴趣。5 .探索折纸粽的方法。(1)猜测纸粽的制作方法。(2)展开纸粽,观察折痕,讨论折纸粽的方法。(3)借助步骤图,整理折纸粽的经验。6 .折叠纸粽。(引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看图示、观察小朋友制作等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7 .将幼儿制作的纸粽用针、线串在一起,布置环境,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五:热闹的赛龙舟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活动目标: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

11、一种习俗活动,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竞争的紧张、热烈氛围。2.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赛龙舟的精彩场面,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活动准备:1 .幼儿观看过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 .赛龙舟活动的录像。活动过程:1 .自由结伴交流赛龙舟的情景。指导语:你们看过赛龙舟吗?请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2 .观看赛龙舟的录像,讲述赛龙舟的精彩场面。(1)观看赛龙舟录像,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竞争的紧张、热烈气氛。 指导语: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觉?(2)观看录像片段,讲述参加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情。 指导语:人们是怎么赛龙舟的?他们的姿势、动作、表情是怎样的?(3)观看录像片段,讲述两岸观众呐喊

12、助威的热烈场面。 指导语:现场的观众是怎样为选手们加油的?(4)交流自己的心情与感受Q指导语:看到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怎样才能在赛龙舟中取得好成绩?3.拓展讲述,了解赛龙舟已由传统民俗活动逐步变成国际性的体育文化活动。指导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赛龙舟?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赛龙舟?活动六:龙舟竞赛主要涉及领域:健康、社会活动目标:1 .探索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着地并能与同伴共同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2 .体验多人用身体组成“龙舟”进行游戏的快乐,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活动准备:观看过赛龙舟的场面。活动过程:1.回忆赛龙舟场面,激发活动兴趣。3 .探索多人组成“龙舟”,用身体的

13、不同部位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1)探索两人结伴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自由探索两人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交流经验,讨论两人合作组成“龙舟”,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龙舟”前进。(2)探索多人合作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迁移两人合作经验,尝试多人合作组成龙舟前进。交流经验,讨论使“龙舟”加快速度前进的方法。再次尝试,体验协调一致的重要性。3.游戏:赛龙舟。活动七:一起过端午主要涉及领域:综合活动目标:1.通过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端午节的相关经验。2 .在“大带小”活动中,增进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体验与弟弟、妹妹共度节日的快

14、乐。活动准备: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3 .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4 .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5 .端午美食。活动建议: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2 .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3 .才艺展示及游艺竞赛活动。(1)情境表演:端午节的传说。(2)以新编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答:端午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了纪念谁?端午节挂“五端”,是哪“五端”?端午节吃“五黄”,是哪“五黄”?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子带五色香囊?(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如:包纸粽子比赛、拼

15、龙舟竞赛等)。(4)幼儿才艺表演活动。4 .“大带小”端午美食品尝活动。六、资料链接1.知识资料。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鳍、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

16、、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2.教学资料。(1)故事。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一一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

17、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一一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

18、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2)童谣拍手歌参见盖国梁:节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第96页。(3)歌曲包粽子参见许卓娅主编:韵律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1页。(4)自制香包的步骤。在纸上画出想做的香包形状(心形、叶形、三角形等)。剪裁出相应的纸样。按照纸样剪出两面布形。正面对正面,对好缝合,注意留一开口。将缝好的立体翻出正面。由开口处放入干花、艾草等。将口缝合,绑上绳结。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香包。(5)折纸粽的步骤(如图所示)。教学反思: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

19、,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一一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2、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粽叶飘香端午节教案反思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丰富内涵,而现在的孩子可能会过圣诞节、万圣节等,却常常忽略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马上到端午节了,

20、幼儿园如何策划端午节活动方案呢?老师们就为孩子们说说、看看、做做“端午节”,使孩子们更加熟知、贴近这样的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解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一一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致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一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

21、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通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幼儿园端午节环境布置: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老师们在环境创设上、可以在不同区域投放不同内容。比如在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美工区放置制作

22、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在活动教室或礼堂门口插着一把艾草,礼堂的中央摆放着一排桌子,桌子上依次摆放着箸叶、糯米、鲜肉和蛋黄。并安排老师包粽子给幼儿和家长参观。在门口、窗台悬挂驱蚊香包,在初夏来临之际驱赶蚊虫,保护小朋友不受蚊虫困扰,同时美化环境,引导幼儿自己也做一个。活动一:话说端午节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活动要求: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活动准备: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

23、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种粽子?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附: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一一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一一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

24、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汩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

25、、胸前挂鸭蛋网)。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Q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活动二:绘画“端午节”一、活动要求: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二、活动

26、准备: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三、活动过程:让幼儿观察粽子、蛋网、艾草、龙舟等物品,结合屈原等故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端午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作品评析及展览。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活动三:端午节赛歌会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大班:“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27、。活动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一亲子活动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新意之处: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本方法的新意之处在于让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

28、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第三组:与妈妈一起编蛋网。最后,幼儿相互赠送礼物,并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活动结束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也该结束了。通过这次亲子活动,感触一定都很深。小朋友们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展示了良好的积极合作精神。活动反思: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

29、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3、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

30、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一一粽子,它是多种

31、形状、多种口味的。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民俗民风。2 .自制自玩龙舟,活动准备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活动过程讲讲来历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制作玩划学读过端午(延伸)?画画故事儿歌生活龙舟龙舟赛龙舟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B、包粽子、看图片(D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

32、味。(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C、采艾草、用途(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D、制作龙舟(D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2)制作龙舟。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E、划龙舟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

33、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F、延伸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

34、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4、中班主题活动

35、教案:端午节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

36、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一一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民俗民风。2 .自制自玩龙舟活动准备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活动过程讲讲来历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制作玩划学读过端午(延伸)?画画故事儿歌生活龙舟龙舟赛龙舟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B、包粽子、看图片(D

37、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C、采艾草、用途(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D、制作龙舟(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2)制作龙舟。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E、划龙舟组

38、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F、延伸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

39、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3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

40、,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4 、小班端午节活动快乐端午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5 .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二)活动准备: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6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

41、?(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

42、极了!(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7 .学习儿歌五月五。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一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8 .吃粽子(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Q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2)认识粽叶。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3)幼儿品尝。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

43、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教学反思: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6、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

44、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一一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5、探

45、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民俗民风。2 .自制自玩龙舟活动准备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活动过程讲讲来历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制作玩划学读过端午(延伸)?画画故事儿歌生活龙舟龙舟赛龙舟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B、包粽子、看图片(D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

46、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C、采艾草、用途(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D、制作龙舟(D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2)制作龙舟。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E、划龙舟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F、延伸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