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743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3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论文.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文摘要分类号: 密 级: 无UDC: 单位代码:10118山 西 师 范 大 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李 捷指 导 教 师 樊增强 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申请学位级别 管理学硕士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 4 月10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3年 5 月 19日 学位授予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张生太 教授 评 阅 人 张民省 教授 马小娟 讲师 2013年 月 日69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师范大学。除了文中特别

2、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西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网络出版,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论文题目: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

3、特点研究专 业:行政管理硕 士 生:李 捷 签名: 指导教师:樊增强 教授 签名: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经济、资源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直接投资(FDI),已经取代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推手。世界各国政府也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以此带动本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呈现的多极化格局,国际区域间的分工形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区域分工主体由原本以国家为主体的形式,逐渐转向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形式,科技进步与地域分工不断深化。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之后,蔓延于欧洲多国的“主权债务危

4、机”,使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走势变得扑朔迷离。因此,跨国公司能否突出重围,满足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发展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最新的数据与案例,归纳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这一结论对于东道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跨国直接投资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发现其新趋势和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跨国公司战略技术联盟的地位不断上升;2、跨国并购涉及的行业范围更加广泛且垄断性增强;3、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更加注重发挥产业和知识的聚集效应;4、品牌营销成为跨国公司营销的重点。其

5、次,回顾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试探性投资阶段,19791991;持续增长与高速发展阶段,19912001;调整与提高阶段,2002至今)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三,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总结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对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断加大,服务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投资的“集群化”和“独资化”倾向日益加强。最后,结合国际、国内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对跨国直接投资的引入和利用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加有效的发挥跨国投资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总体看来,要推动跨国直接投资在

6、我国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优化FDI的投资结构,平衡FDI的地域流向,促进FDI对“绿色经济”的投入,处理好FDI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如何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国政府吸纳外资,构建“四化两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 键 词】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趋势;战略调整;策略【论文类型】应用基础 Title:A Study on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s and Featur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aj

7、or:Public AdministrationName:Li Jie Signature: Supervisor:Fan Zengqiang Doctor Signature: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a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represent, influenced by glob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resource,

8、has replaced international trade as the main promoter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overnments are formulating new policies and attracting inve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p

9、attern of the world economy were developing towards multi-polar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t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has also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of form. In this context, subject of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has gradually transferred from countries t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

10、on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geographical division of labor are increasingly deepening. In September 2008, subprime crisis broke out in America. Soon after that, “sovereign debt crisis” spread in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mad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ontinue to expand and the future of t

11、he world economy become bewildering. Therefore, the most anticipated event would be how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could response to this crisis,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 of diver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obtain greater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sort out some theories of the multinati

12、onal companies and analyze the latest data and cases to summarize the new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features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ts conclusion will have vital implications for each country that how can b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o make use of 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to promote

13、 economic development.At firs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nd find that there are four new trends worth mentioning: 1、the rising status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 2、a wider range of industries for cro

14、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enhanced. 3、multinational R & D internationalization tha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aggregation effect of industry and knowledge; 4, brand marketing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econdly, we will have a review of the investment hi

15、stor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and summari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hree main phases (the exploratory stage: from 1979 to 1991; the stage of continued growth and high-speed development: from 1991 to 2001; th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stage: from 2002 to present) .Thirdly, through

16、the comparison of the data and case analysis, we will sum up the variation trend of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in China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capital-and technology-intensive projects; service sector as the investment focu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increasing tendency of “Clustering” and

17、 sole proprietorship).Finally, combined with those new trends and features, we will offer relative proposal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which will make use of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more effectively and promote sustained

18、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Generally speak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four areas must be worked on:(1、optimiz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the FDI;2、keep a geographical balance of the FDI flows;3、promote more FDI

19、investment in green economy;4、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national safety) As China is now in a transi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 to promote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aid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

20、f going out and “bringing in to study the issu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build the society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two “types”.【Key Word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DI; Tendency;Strategic Adjustment; Strategy【Type of The

21、sis】Applied Fundamental目 录目 录1 导论(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2 国内外文献综述(2)1.2.1 国外研究成果(2)1.2.2 国内研究成果(6)1.3 章节安排(7)1.4 主要数据来源(8)1.5 研究思路与方法(8)1.6 重点、难点(9)2 跨国公司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11)2.1 跨国公司战略技术联盟的地位不断上升(11)2.2 跨国并购的行业范围广泛且垄断性增强(14)2.3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追求产业和知识的聚集效应(17)2.4 品牌营销成为跨国公司营销的重点(19)3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3)3.1 1979年到1991

22、年试探性投资阶段(24)3.2 1992年到2001年持续增长与高速发展阶段(25)3.3 2002年至今调整与提高阶段(28)4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31)4.1跨国公司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增加(31)4.2 服务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34)4.3 跨国公司投资的集群化和“独资化”趋向日益强化(37)4.3.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群化(37)4.3.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向(39)5 我国利用FDI的政策建议(43)5.1 优化FDI的结构(43)5.2 平衡FDI的地域流向(44)5.3 促进FDI对“绿色经济”的投入(45)5.4 处理好FDI与国家经

23、济安全的关系(46)6 结论与展望(49)6.1 研究结论(49)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9)致谢(51)参考文献(53)附 录(59)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7)导论1 导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有着“世界经济发动机”之称且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国际贸易,被同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跨国直接投资所赶超。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直接投资以前所未有的趋势高速增长,跨国公司也随之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如图1-1所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直接投资额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跨

24、国直接投资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1992: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engines of growth R. Switzerland: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92.。数据来源:UNCTAD, UNCTADstat图 1-1 1970-201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从图1-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推动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直接投资高速发展的因素。其中,不仅包括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包括全球区域发展、国家发展以及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战略调整等外部、内部因素的

25、相互影响。图1-2 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因素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发展的多极化,在以中国、印度 、巴西、南非、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五国“BRICS”的引导下,特别是在国际区域间分工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影响下,分工主体由以国家为主的形式,向以跨国公司主导的形式过渡,科技进步与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与此同时,2008年9月,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以及在此之后,影响欧洲各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使人们对世界经济的走势,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主引擎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充满期待。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对

26、外开放的政策以来,力图通过一系列经济体制与投资政策的调整,来改善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环境。特别是以2002年成功加入WTO为转折点,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吸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直接投资也成为中国政府招商引资、全面提升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自1978年起,到2012年6月,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约49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已经达到1600余家 中国政府网.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相关统计显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即达到

27、0.3%至0.4%。在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以5.878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功不可没。在2012年联合国贸发会的世界投资报告中,中国在2012至2014年跨国公司最具投资前景的10个东道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则位居第二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2: 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Investment PoliciesR. Switzerland: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12.。 通过研究跨国公司在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结合对跨国公司在中

28、国的发展历程、路径的梳理,归纳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中国如何引导跨国公司为建设美丽中国,特别是如何利用外资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也对中国政府在跨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政策制定,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着明显的借鉴作用。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成果 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与成长,世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对其理论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传统的经典跨国公司理论和动态环境下的跨国公司新理论。 a.经典跨国公司理论 最初,学者们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注重通过对企业“经营优势的分析

29、”,来解释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原因和运营的方式。以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假设为代表,分别从国家经济利益或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主要代表理论有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CL模型)、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跨国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驱,是由有着“跨国公司理论之父”之称的斯蒂芬海默(Stephen HHymer)在1960年,发表在麻省理工学院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他以美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具体指出了以公司优势为中心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J.H.Dunning,International P

30、roduction and the MuItinational EnterpriseM.Allen and Unwin,1981.。随后,该理论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及其他学者的扩展与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垄断优势理论(Specific Advantage Theory)。海默认为,由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不对等性所导致的不完全的市场竞争,是形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原因。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只有通过自身的垄断优势,来弥补由于进入新地区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并保持自身利润的增长。而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通过技术优势、管理经验、资金实力、经济规模、营销网络等来实现。在此之后

31、,约翰逊(H. G. Johnson)通过对知识资产在跨国投资转移中的研究,尼克博克(F. T. Knickerbocker)通过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分别分类为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一同以寡占的角度对垄断优势理论就行了发展与完善。 (2)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CL模型)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费农教授(R.G. 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论文中,以美国企业跨国经营为背景,通过运用动态的方法,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角度,确立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CL模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外的高速发展给予了有力的解释。费农认为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是产品及其产业生命周期特定阶段演化的

32、结果,并把产品生命周期分成三个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Verson,R.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 1966(5).。费农同时也认识到,以海默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论只停留在跨国公司发展的静态阶段,应该将企业的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区位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 余海丰,冯忠锉.二战后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演变J.经贸理论,2005(2):P12.。在1974年,费农通过将寡头市场行为概念的引入,进一步修正了产品生命

33、周期模型(PCL模型)。 (3)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最先是由英国学者巴克利(P.Buckley)和卡森(M.Casson)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以思科(Ronlad H.Coase)和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企业跨国投资的原因。强调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代表的中间产品更类似于一种公共产品,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导致了两个关键问题的产生容易转移及难以保护 张毅.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战略演进 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P42.。该理论认为,当

34、企业原有的市场与东道国市场出现不完全竞争时,企业为了克服东道国的市场失效,降低交易成本,往往采取内部化的手段来保护自有产品的优势,以达到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最大化,必须使其内部化的成本小于其内部化的利润。内部化理论是国外科研机构对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随后,又产生的不同的分支,如表1-1所示,表1-1内部化理论的不同观点海 默伯克莱与卡森威廉姆森汉纳特市场失效的形式结构性失效交易性失效交易性失效交易性失效内部化的动机寡占市场结构不利于技术产品的交易市场难以界定和保障信息产品的产权资产专用型不利于市场交易市场对产出难以正确衡量和评价研究侧重点产

35、品中间产品资产中间产品内部发的方向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 (4)边际产业理论 边际产业理论也被学者称作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to Investment),它是由日本的著名学者小岛清(Kojima)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对日本与美国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投资对比分析得出的。他打破了原有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概念的界定,更好地解释日本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相对于从微观层面出发的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小岛清更注重从国际分工这个宏观层面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小岛清通过边际产业理论,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以美

36、国为代表的取代贸易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互补贸易。取代贸易更加强调的是对贸易的代替性;与之相对应,互补贸易则更是强调对贸易的创造性。其理论的内涵在于对本国国家层面上的“边际产业”,通过再投资与利用,形成别国的相对优势,进而将其产业化,通过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各子公司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系统,通过比较利润的获取,达到跨国企业投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Eclectic The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又被学界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其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在对英国加

37、入欧共体的经济意义分析时所发表的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中理论探索提出。并通过1981年,发表的投资发展理论 J.H.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Itinational EnterpriseM.Allen and Unwin,1981.,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与修正。他综合了之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从以海默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论中的所有权优势;以卡森、巴克利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中的内部化优势以及来自区位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提出了以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区位特定优势(L)为代表的范式OIL模型。他认为

38、东道国的区位特定优势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在所有权优势及内部化优势的拉动下,最终形成了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经济体之间,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所进行的跨国投资行为。邓宁通过“三优势模式”(OIL Paradigm),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国家间的优势以及不平衡的分布,比较综合地说明了三种优势和三种国际经营方式的直接相互联系 张纪康.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很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原因、地点的选择和对外运营的扩张等现象。 b.跨国公司新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这十年间,随着以信息、经济、资源为代表的世界全球化的到来,以中小

39、企业跨国发展、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加所显现出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经营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专家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对跨国经营和跨国管理来获取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持续竞争优势,如图1-3,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理论,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图1-3跨国公司新理论的关系要点 (1)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理论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理论是由英国的著名学者Keith WGlaister和Peter JBuckley在分析英国企业间联盟动机中最先给出的。其主要表现在当前复杂社会网络所导致的不确定条件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营运成本,取得既定

40、的目标,在企业间所采取的一种“抱团取暖”的长期行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威廉森的交易成本论(Transaction Costs Thesis)、查理森的技术协调理论(Technical Coordination Thesis)、市场权利论(Market Power Thesis)等。跨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表现出了一种介于科层与市场之间的新型组织方式。它强调的是企业间通过横向、纵向、混合等形式的战略联盟,为了联盟间企业的既定目标,保持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在合理分配所有权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分担经营风险、产品研发合理化、产品生产规模化、技术互补与转移等方式,来应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市场的不确定性

41、因素的增加,进而取得企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它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柔性的企业竞争。各大跨国企业也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完成着对知识与技术的再创新。 (2)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以中介服务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由1988年的40%上升到了2003年的60%以上 刘亚军,石芝玲. 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述评J. 生产力研究,2008(6):P144.。而由于服务业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无形性、不可贸易型、即时性等特征,学者们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进行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对原有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调整、延伸来解释服务业跨国公司的

42、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某些相对具体的行业领域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包括著名学者YairAharomi和LilachNachum提出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扩张动因理论 Y.Aharomi and Lilach.Nachum. Globalalization of Services: Some Implication for Theory and PracticeM,Routledge,2000.。其指出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最初是跟随着其服务对象,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的进入而进入,而随着东道国经济体制自由化的提升,科技进步促进了服务可贸易性的发展和服务业公司跨国竞争意识的提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43、最终促成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还有,以著名经济学家Erramilli和MKrishna根据跨国服务企业所进入市场的分析,提出的服务业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理论。进入模式理论将跨国服务企业以控制权分为全资子公司、合资公司以及合同安排三类,分别对应客户跟随型和市场寻求型两种进入模式。市场寻求型企业由于缺乏相对于客户跟随性企业所拥有的相应海外市场知识,而显现出对东道国实体更加强烈的合作倾向。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的跨国公司直投投资理论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因其特有优势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却并未具体涉及到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投资。为此,邓宁(J.Dunning)通过对其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44、的延伸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IDP(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邓宁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所处经济阶段的分类,结合OIL范式模型,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阶段演进。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规模与吸收外资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成正相关性。与此同时,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威尔斯(Wells)在其第三世界跨国一书中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东道国所拥有的相对优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在本国投资的跨国公司,由技术溢出等原因外溢的技术与管理方法的改进与吸收,形成了本土化的新市场优势,

45、该理论更加强调全球市场的复杂与多元性。1.2.2 国内研究成果 中国国内对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由于政治体制的问题,大致经历了批判、引进与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并没有在中国得到重视。随后,在中国实施改革的国策之后,随着外资逐步进入中国,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外国跨国公司发展的理论进行引进。在此之后,利用跨国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以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对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王志乐(1993)通过对中国企业产能和亚太区位优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企业利用外资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开拓国际

46、市场的措施与面临的困难。冼国明、杨锐(1998)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动机和条件,强调的是动态技术累积和竞争策略对发展中国家 FDI 这一涵义。沈坤荣(1999)指出中国国际化已由贸易向导转向资本向导,提出了在新国际格局下如何合理利用外资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毛蕴诗、程艳萍(2001)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分析,阐述了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分散性的形成原因主要为适应当地化的需求、缩短研发周期、获取技术溢出和迎合东道国的政策,表现并购、国际合作、生产许可等方式。江小涓(2008)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三十年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论述了在不同跨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与技术的推动作用。白洁(2009)在分析了1985-2006年中国公司对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