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777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I),居住区规划,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1.居住用地2.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3.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4.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第4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用地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例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居住区的构成包括物质组成部分和非物质组成部分。居住

2、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居住区规划属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4.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内容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4.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分类,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自然条件,影响因素,城市用地标准,城市性质,NEXT,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日照,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b,a,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风向,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全国部分地区建筑朝向表,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全国部分

3、地区建筑朝向表,BACK,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的比重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 大城市可能偏于低值,小城市可能近于高值。2.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3.居住用地人均指标,4.1 居住用地用地指标,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3)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

4、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b,a,4.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的选择,居住用地的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加强与就业区、中心区的相对联系,注重环境保护,用地规模与形态具有实用性,符合房地产市场要求,留有发展余地,依托现有城区,4.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2.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以人为本。3.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提高生态效应。4.遵循相关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和用地指标。5.为社区性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要满足社区

5、管理与物业管理等的要求。,4.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的分布,1.集中布局2.分散布局3.轴向布局,4.2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居 住 用 地居 住 区 规 模居 住 建 筑公共 服 务 设 施道 路室 外 场 地市 政 工 程 设 施各项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和 造 价 估 算,4.2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的成果,1.现状分析图(1)用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2)用地地形分析图(3)规划设计分析图2.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1)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2)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3.工程规划设计图(1)竖向规划设计图(2)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1)全区

6、鸟瞰或透视图(2)主要街景立面图(3)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结点平、点、透视图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1)规划设计说明(2)技术经济指标,4.2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政策与法规方面资料自然及人文地理方面资料,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的组成内容,居住区的组成内容,物质要素,自然,人工,精神要素,建筑工程,室外工程,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居住区(街道)工业用地,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环境,住宅的内部环境,住宅

7、的公共部分内部环境,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规模的影响因素,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米。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米之间,城市干道用地一般在36100公顷左右。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5.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居住区的

8、合理规模:人口一般以5万人为宜,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公顷左右。,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的分级规模,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的类型,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确定居住区规模组织结构的一般原则,1.要适应城市的现状情况、自然条件和布局特点。2.要符合不同年龄组、不同层次居民生活习惯和户外活动规律,尽可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3.要尽可能和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4.要有利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合理的分解、组成、配套。5.要有利于分期建设的实施,考虑远期发展。,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影响居住区规模结构的主要因素,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

9、构的决定因素。,1.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接近居民;2.小学生上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以确保安全;3.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上下班活动,应保证职工自居住地点至公交车站的距离不大于500米。,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城市道路,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影响居住区规模结构的主要因素,居住区设施服务半径,居民的使用频率,设施的规模效益,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规模结构的基本形式,(a)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b)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c) 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d) 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规模结构的基本形式,(a)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BACK,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规模结构的基本形式,(c) 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