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老舍.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1977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老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老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老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老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老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老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老舍.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老舍【学习提示与述要】本章介绍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老舍。作家专章的学习,可偏重对其创作独特价值与文学史地位的分析0应注意把握关键的两点:一是老舍小说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二是“京味”风格的形成。本章第一节评介老舍以文化批判视野描写的“市民世界”,注重从人物形象类型的文化内涵考察,切入到老舍创作的艺术世界;第二节评介骆驼祥子,可拓宽思路,注意到作品内蕴的有关批判城市文明中非人性方面的主题;第三节评介老舍作品的“京味”。-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而这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

2、来达到的。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己经成为文化史的象征。因此,应把“市民世界”的分析作为理解老舍成就的切入点。分析中应注意把握老舍“视点”的独异性:他关注的并非阶级或阶层的划分,而是“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抓住这种视点之后,就可以分析老舍笔下几类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一类是“老派市民”,主要通过揭示其精神病态,批判传统文化的落后性。第二类是“新派市民”,主要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涵有对西方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潮”所进行的反思与批评。还有第三类形象是“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又常常体现老舍倾向传统的道德观。难点在于要发现并分析老舍批判传统

3、文明时的失落感与对“新潮”的愤激之情交织的欠杂情形.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2)这一节是重点。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印象与感受,去思考骆驼祥子不同层面的主题意蕴。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祥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这是从社会分析的层面去理解作品。也还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去作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这主要是描写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应注意到老舍这类探索现代文

4、明病源的作品,在30年代是很独特的。此外,有关如何分析虎妞的形象,如何看待老舍对人性的刻画与道德审视立场,都应有深入思考与讨论。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3)应了解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把“京味”作为一种风格来理解与体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写。二是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如“官样”的体面、排场、气派和礼仪,追求懒散、谦和、温厚的生活,等等。注意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品中对“北京文化”的批判所表现的情感上的矛盾以及“挽歌情调”,三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四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知识点】老舍的早期小说、离婚、四世同堂

5、、京味小说。【思考题】(1)试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并阐说其创作的文化批判视野。此题偏重知识性的掌握,可从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底层市民和理想市民等四个方面来概括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的基本内容。对每一个系列的人物形象,应从代表人物有哪些,出自哪部作品,表现了老舍什么样的文化观念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对老舍文化批判视野的阐说,首先要注意老舍与主流文学的外在差异,了解当时的主流文学注重对现实社会做阶级剖析,而老舍则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重视“文化”对于人性及人伦关系的影响。其次要注意的是老舍既批判传统文化,又谨慎对待现代西方文明,以及

6、由此而来的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留恋和美化传统文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了解老舍文化批判视野的复杂性。需要说明的是,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也是底层市民形象。主要内容参见三十年第十一章第一节。(2)试评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多重含义”意味着首先要了解几种通行的含义,属于知识性的要求,而“评”则要求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不是简单地复述他人观点。因此,这道题既有知识性,又有作品分析能力的要求。三十年第十一章第二节简要叙述了批判现实社会、批判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性两种比较常见的理解祥子悲剧的思路及其主要观点,同时从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冲突这个角度阐释了祥子的悲剧。在知识性要求这个层面上,这道题要求掌握这三种

7、基本思路以及主要观点。可以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深入合理地理解祥子悲剧的某一种思路,或者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对祥子的悲剧展开论述和剖析。“评论节录”节选了从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两个不同角度阐释祥子悲剧的文字,可作参考。无论从哪个角度人手,都要认真阅读小说,言之有据。(3)分析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本题可以参看三十年第十一章第三节,从题材的地域文化特色、老舍,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北京市民文化”与老舍的“幽默”、老舍的语言艺术与北京市民语言和市民文艺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来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应当作为一种特殊风格现象来理解。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

8、002年版)对“京味”的论述,可作进一步学习的参考。在更高级阶段的综合学习中,本题可综合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内容,把茶馆等作品也纳入论述范围。(4)试比较老舍和茅盾都市题材作品的异同。本题为拓展型思考题,旨在引导有兴趣的同学综合有关知识,借助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钻研和思考前沿性的问题,加深对现代文学总体性特征的认识。茅盾的小说,被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其特点是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对整个社会生活展开全局性的描写,力图表现和把握现代社会生活的总体面貌和规律;老舍则侧重从文化层面来观察和描写人物,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这两种不同的表现角度,也带来了一些

9、艺术手法上的不同,比如茅盾偏爱的是截取一个横断面展示整个社会生活的全貌,老舍则偏重从某一个点出发,在纵向的时间线索中表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性;茅盾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有明确的社会关系属性和位置,而老舍对自己的人物往往带有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感情体验,等等。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第四章洋细论述了茅盾和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基本特征,樊骏在认识老舍(文学评沦1996年第5-6期)中把茅盾当作主流文学的代表,比较过老舍与主流文学的不同之处,三十年第十章也讨论过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派小说,均可参看、此外,也可以从茅盾和老舍作品中的都市生活的不同之处人手,分析这两种不同的都市文化的社会历史内涵,从中引发出现

10、代文学对北京和上海这两种都市文化生活的描写,深化对现代文学的总体认识。吴小美和魏韶华在老舍与东西方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J988年第4期)谈到了老舍笔下的北京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李俊国的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四章谈到了老舍和茅盾对都市生活的表现,可参看。【必读作品与文献】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评论节录】樊验: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赵园:北京:城与人樊验: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张慧珠:老舍创作论樊验:认识老舍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社会内涵骆驼祥子正是这样塑造祥子的形象的。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形的

11、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子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然而,这个在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

12、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惟一的指望,后来却讨厌拉车了。连他的外形,也变得肮脏、猥琐了。小说结束时,他己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

13、。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但她设下的圈套使他有苦难说,他的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又使他不能当她困难的时候把她抛在一边,处处碰

14、壁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在这里,阶级与阶级的对立,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录自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载1979年文学评论第1期,收老舍研究

15、资料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评析祥子的悲剧样子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在畸形结合的家庭生活中苦苦挣扎而终归失败;在绝望中扭曲了灵魂而堕落成走兽。祥子是来自乡村的青年劳动者,既有农民的勤苦诚实、沉默单纯,又有农民的结实硬棒。“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用三年的劳苦.凑钱买了一辆新车。但是新车被逃兵裹走,只在荒乱中拉回值得车资三分之一的三匹骆驼。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信心,凭着一股倔劲,早出晚归,招揽着给别人拉包月,想多赚点钱,重新买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宗教”。他难免带有点小生产者的狭隘.往往与饿疯的野兽一般与同行争

16、生意。但是依然不乏小生产者的质朴,他失手跌断主人的车把,主动要求处罚和辞退;他不愿让女佣拿自己的钱去放债,宁可存在闷葫芦罐儿里面;他同情饥饿衰老的车夫,亳不犹豫地买了十个羊肉馅包子给他。祥子是以农民般的纯洁心灵,心无旁鹫地追求拉自己的车这样微末的希望的。但是,黑暗的社会连如此微末的希望也亳不留情,孙侦探洗劫了他的存款。在祥子走投无路的时候,虎妞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偏斜,即促使这个具有农民气质的劳动者加速“市民化”。祥子虽然亳不在意于刘四爷的六十辆车子,但虎妞诳称已有身孕,这位诚实的劳动者便感到自己是一条逃不出她的绝户网的小鱼。他不愿离开车夫同行,他又不能不委屈、羞愧与无可奈何地向刘家父女投降。在

17、虎妞与刘四爷闹翻的时候,他站在虎妞一方,一旦与虎妞成亲,他又感到自己娶了一个会骂他也会帮他的母夜叉。他为花花绿绿的新房、游游逛逛的生活感到闷气和渺茫,感到自己“不是人,而只是一块肉”,他独立的人格受了夫妻伦理的损害。祥子毕竟还是祥子,尚未褪尽劳动者的本色,尚未改变“拉自己的车”的人生目标。他无法改变虎妞的生活恶习,但他没有驯顺地服从虎妞给他规划的生活道路:做买卖,或买几辆车吃租金。他依然是个“车迷”,他甚至威胁虎妞:“拉车,买上自己的车,谁拦着我,我就走,永不回来了!”虎妞在听到刘四爷盘卖车厂,不明去向的消息之后,终于成全样子买车自拉的愿望,但祥子不时感到疲乏和生病,虎妞的肉欲已使这个树一般坚

18、壮的身体开始枯萎了。总之,与虎妞的共同生活,使祥子受到相当程度的“市民化”的侵蚀,他已在人格独立、身体健壮和生活方式诸方面,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农民一车夫”的完整性。虎妞的难产而死,是祥子生活转折的另一个重要契机。他卸去了精神上的严重束缚,完全有可能在正常、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复活他的劳动者的本色;同时他也卸下了家庭生活的责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环境中又完全可以接受了“市民化”的消极一面,下滑到堕落的深渊。为虎妞送殡,他卖了车,从而失去半个饭碗。小福子是他理想的人,但他无力负担她的老父稚弟的生活,失去了重新建立家庭的资格。生活的无穷无尽的磨难是要索尽灵魂的代价的。他不再想从拉车中获得任何光荣,逐渐沾上

19、烟、酒、赌。他也看破了体面,下贱地接受主人的姨太太的引诱,横蛮地在大街上寻衅打架。那个懂得“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好人曹先生也无法挽救祥子的生活和灵魂,当他想把祥子和小福子安排在自己家中为佣之时,小福子早已被卖进妓院,并吊死在树林中了。这种毁灭性的打击,摧毁了祥子的希望、美德和整个灵魂,使之成为“文化城”失了灵魂的走兽,个人主义难能救药的末路鬼。祥子的悲剧是深刻的,因为它具有人生悲剧、家庭悲剧和心灵悲剧的多重性,其结局的悲剧苦味是浓得化不开的。美国伊文金(EVanKing)1945年的译本化作祥子与小福子的大团圆,削弱了作品的严峻感。作家于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中删去小说最后的

20、一章半,虽然给读者以希望的余地,却影响了心灵解剖的深刻性。老舍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这种深刻的创作动机,似乎在骆驼祥子的原版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录自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关于老舍的幽默及其创作的文化视点幽默作为创作过程中的作者心态,通常正是一种:非激情状态,其功能即应有对于激情、冲动的化解。老舍曾被称为“幽默大师”,因此而被捧也因此而被批评。鉴于新文学的严肃、沉重的

21、性质,不妨认为老舍式的幽默出于异秉,尽管这幽默也不免有笑林广记的气味。幽默作为一种智慧形态,在专制社会,通常属于民间智慧。北京市民中富含这种智慧。帝辇之下的小民,久阅了世事沧桑,又比之别处(在封建或半封建的中国,“帝力”所及,并非无远不能至)承受了更直接的政治威慑。有清一代北京市民中大大发展了的语言与幽默才能,一方面出于对上述生活严峻性的补偿,另一方面,如上所说,也由于历史生活固有的幽默性质。满清王朝的覆没,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大凡一个王朝终结,总要有种种怪现状。清王朝由于极端腐败,更由于其腐败在近代史特殊的国际环境中,更增多了荒唐怪诞。“福大爷刚七岁就受封为乾清宫五品挎刀侍卫。他连杀鸡都不敢

22、看,怎敢挎刀?(那五)事情就有这么可笑,可笑得一本正经。北京人以其智慧领略了历史生活的讽刺性,又以其幽默才能与语言才能(幽默才能常常正是一种语言才能)解脱历史、生活的沉重感,自娱娱人。幽默也是专制政治下小民惟一可以放心大胆地拥有的财产。老舍不无幸运地承受了这份财产。他的幽默,他的文字间的机趣,的确大半是源自民间的,其表现形态不同于开圆桌会议的大英国民的那一种。一旦以幽默进入创作,幽默即统一于总体的美学追求;到当代京味小说,更出于自觉的风格设计。在京味小说作者,幽默中包含有他们与生活特有的审美关系。他们敏感于极琐细的生活矛盾、人性矛盾,由其中领略生活与人性现象中的喜剧意味,以这种发现丰富着关于人

23、生、人性的理解,和因深切理解而来的宽容体谅,并造成文字间的暖意,柔和、温煦的人间气息。这里有智者心态。由于所见极平凡细微,他们写的自然不会是令人哄然大笑的喜剧(钦差大臣或悭吝人之类)。这只是一些人生极琐屑处的通常为人忽略的喜剧性。作为创作心态,幽默节制了对生活的理性评价与情感判断的极端性,其中包含着有利于审美创造的距离感,却又不是淡漠,不是世故老人或哲人的不胜辽远的目光,而是浸润在亲切体贴中的心理距离,以对象为审美对象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鉴赏态度的距离感。在一批极其熟于世情、深味人生的作者,这儿自有世事)同明后的人生智慧。最触目的差异是,老舍并不注重阶级特征与阶级关系。较之主流文学以现实社会的阶级

24、结构作为作品艺术结构的直接参照,老舍作品或以人物命运为线索,作纵向的时间性铺叙(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或依呈现世相、人生相的要求而进行空间铺排,在与主流文学相近的结构形态中,透露的是对于生活材料的不同选择,以及艺术结构与生活结构不同的对应关系。如上文所说,他的作品是讲求行当齐全的,但着眼常在出场人物的个性分布,文化风貌的差异,人物职业门类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伦理层次的老中幼(如骆驼祥子中老车夫老马,中年车夫二强子,顺次而下的祥子、小马等;再如四世同堂中的四代,其他作品里的父与子)一一是这样的生旦净末丑。其中骆驼祥子的创作最能见出普遍文学风气的影响。即使在骆驼祥子里,也并非

25、偶然地,老舍并不着力于车厂老板刘四对车夫祥子的直接经济剥削,将祥子的悲剧仅仅归结为阶级矛盾的结果。用了我这一辈子中主人公的说法,他强调的是“个人独有的事”对造成一个人命运的作用,如与虎妞的关系之于祥子,也如我这一辈子中“我”家的婚变之于“我”.这使得小说世界内在构成与构成原则,与一时的流行模式区分开来。老舍非但不强调较为分明的阶级,甚至也不随时强调较为朦胧的上流、下层。小羊圈祁家无疑是中产市民(四世同堂),牛天赐家(牛天赐传)、张大哥家(离婚)也是的。在小羊圈胡同中,处于胡同居民对面的,是汉奸冠晓荷、蓝东阳,洋奴祁瑞丰,以至于在“英国府”当差而沾染了西崽气的丁约翰。至于其他胡同居民,倒是因同仇

26、敌忤而见出平等的。不惟一条小羊圈,在老舍的整个小说世界中,作为正派市民的对立物、市民社会中的异类的,主要是洋奴、汉奸、西崽式的文人或非文人:仍然是文化上的划分。上述特征在当代京味小说中也存在着。即使现实感较强的刘心武,对于他笔下人物众多的那条胡同(钟鼓楼),也更乐于表现作为胡同文化特点的和谐、平等感一包括局长及其邻居之间。老舍长于写商人,那种旧北京“老字号”的商人,所强调的也非阶级(商业资本家),而是职业(所营者“商”)。他甚至不大关心人物具体的商业活动。吸引他的兴趣的是人物的文化风貌,德行,是经由商人体现的“老字号”特有的传统商业文化,在这种时候他对人物的区分,也同样由文化上着眼:以传统方式

27、经营的,如祁天佑(四世同堂)、王利发(茶馆),以及老字号、新韩穆烈德诸作中的老板、掌柜;站在这一组人物对面的,则是以凶猛的商业竞争置“老字号”于绝境的洋派商人.,他并非无意地忽略了上述商人共同的商人本性(阶级属性),而径自专一地呈现其不同的文化面貌、商业文化渊源与背景。上述总体构思下的人物关系,自然不会是如左翼文学中通常可以分明看到的阶级关系。这里构成人物生活世界的,是街坊、邻里,以及同业关系,也即胡同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关系。其中尤其街坊、邻里关系,往往是京味小说中描写最为生动有味的人物关系。老北京的胡同社会,主要由小生产者、中小商业者、城市个体劳动者构成。生产活动、商业活动的狭小规模,经济层级

28、的相对靠近,都不足以造成充分发展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对立关系:东方城市中素来发达的行会组织,也强调着人的职业身份,人与人之间的行业、职业联系。当代北京胡同情况虽有变动,仍在较为低下的生活水准上保留着居民经济地位的相对均衡(这种情况近年来才有变化)j这正是构成胡同人情、人际关系的生活依据。京味小说作者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又出于对北京生活的谙悉,而不全由形式的制约。来自生活世界的与来自艺术形式、艺术传统、艺术惯例的多方面制约一一或许要这样说才近于完全?.(录自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骆驼祥子的悲剧类型与社会文化内涵就悲剧的类型丽言,骆驼祥子所写的不是英雄悲剧,而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

29、一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看,都是如此。与这样的人物和题材相适应的,作家在构思和描写这个悲剧时,没有制造什么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没有渲染任何色彩强烈的气氛,也没有片言只语的慷慨激昂的议论,而是用冷静严峻的笔墨,一笔一笔地展开城市底层日常生活的画面、凸现挣扎于其间的人物思想感情的微妙波动,以一些灰黯的景象显示出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和灾祸。即使写到军阀逃兵抢车、政治暗探勒索,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情节和动作,更没有形成戏剧性的悬念或者高潮,一切都是无声无息地发生了又过去了。除了加害者和受害者双方,没有惊动任何人,即使有第三者知道了也决不会注意和关心这类平淡无奇、到处都有的事情。然而小说却有力地写出了这些都给祥子造

30、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悲剧就是这样地开始的。作家还善于从一般人不留意的场合、或者不以为是悲剧的事态中挖掘出内在的悲剧意蕴。车厂老板的女儿虎妞主动和祥子亲近,后来还不惜嫁给他。从世俗的眼光看来,这岂不是作为车夫的样子的意外艳福?作家却从中看出了也写出了这种强加于他的爱情和婚娶,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丝亳幸福和喜悦,反而使他陷入说不出的委屈和耻辱一一粉碎了作为他的整个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凭着自己诚实的劳动成家立业的生活蓝图。“她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而且使他从挣脱不掉这么一个女人的摆布,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生活的无望。比起英雄悲剧,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在文艺史上是比较晚出的,直到近

31、代才流行和普遍起来。它反映了文艺创作与社会现实、与平民百姓的更为紧密的接近和结合,又与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联系在一起。这类悲剧作品,没有英雄悲剧那种能够唤起人们的崇高、庄严、悲壮感的美感作用,和产生突然爆发出来的振奋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然而正象鲁迅所指出的:“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这类作品在揭示生活本身的悲剧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可以胜过英雄悲剧。它写的是广泛地发生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悲剧,有时还能“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隐蔽于生活深处的悲剧因素。这类作品又总是努力排除各种外在的、偶然的、或者

32、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刺激性的因素,而是以人物的平民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内在的悲剧性,构成对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悲剧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概括。这样的悲剧作品,能够深化最广大的读者对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由于使他们感到其中所描写的既平淡无奇又如同身受,从而激起更多的醒悟和震惊,由此产生的悲剧效果也就可能特别强烈特别持久。叔本华给这类悲剧以很高的评价:“这一类不是把不幸当作一个例外指给我们看,不是当作由于罕有的情况或狠毒异常的人物带来的东西,而是当作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几乎是当作(人的)本质上要产生的东西,这就是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我们看到最大的痛苦,都是在本质上我们自己的

33、命运也难免的狂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能干出来的行为带来的,这样我们就会不寒而栗,觉得自己己到地狱中来了。”这段话概括了这类悲剧的长处及其特有的美感作用,也可以借用来说明骆驼祥子获得成功的一个方面的缘由。从一定意义上说,骆驼祥子又是一个性格悲剧。酿成这样一场悲剧,除了来自社会的压迫剥削,还有悲剧主人公本身性格上的原因。作家的创作意图显然也不仅仅在于控诉制造悲剧的旧社会,同时还鞭挞了祥子身上的弱点。长期以来,我们(包括我自己在内)分析祥子形象时,虽然也提到他来自农村,在具体分析中常常只是把他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看待,忽略了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的各个方面留下的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是他的

34、健壮、木纳或者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到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即使在诸如喜欢蹲着跟人讲话和“觉得满世界带着老婆逛是件可羞的事”之类的生活细节中,也都是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小说一再提到他不同于一般的车夫,没有入车夫的“辙儿”(比如不会象别的车夫那样撒野耍奸),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很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明显的对比,同样在于他有强烈的农民意识,和还缺少高妈那么多的城市生活的磨练0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

35、个来自农村的淳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所谓“坏嘎嘎”的城市无赖的悲剧。这个因为农村无法存身、到城市另找生路的劳动者,被城市更加无情也更加迅速地毁灭了。在他的身上,当个独立劳动者的人生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主要线索。三十年代上半期,随着破产农民大批涌向城市求生的社会现象日趋普遍,王统照、丁玲、叶紫、鲁彦等不少作家都以此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们或者着重描写这些人物在农村的不幸,把奔向城市作为作品的结尾,或者描写后者来到城市后不久,同样投靠无门,失望而归。骆驼祥子则以全部笔墨叙述他们来到了城市以后的痛苦遭遇,以他们被新的生活所吞噬而告终,在

36、艺术上完成了对于这个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悲剧的反映。抓住以上特点,也才能充分理解为什么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事情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惶恐和苦恼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去诉诉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上的契机的,是他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既然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

37、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亳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对于自己所描写的生活和人物丰富深入的理解和杰出的现实主义才能,使老舍从一些富有个性特征的言谈行动中,揭示出祥子社会的阶级的属性,准确而且鲜明地表现出小生产方式的阶级的属性,准确而且鲜明地表现出小生产方式和闭塞落后的生活环境,它们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盲目性何等深刻地决定了祥子的生存形态、行为模式和交往准则,造成了他性格中的严重缺陷(前面提到的样子对于小福子的态度,也是如此)。小说有力地写出了祥子的悲剧不仅是当时那个社会作为外在的力量造成的,同时也是社会对于他的性格的深入影响、阶级

38、的局限性,即社会转化为人物的内在因素造成的。所以,不但应该改变那样的客观世界,同时也应该改变这样的主观世界,才能最终地结束悲剧0(录自樊骏: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江汉论坛1986年第9期)骆驼祥子对个人主义的全面批判作为一部从世界上全面地批评个人主义的杰作,其锋芒必然触及到一切题材的方面。与祥子同命运的一切老、青、少车夫,也不会逃脱祥子般的厄运。不挣扎的定会比他更惨,挣扎的也不会比他更强。因为他是头等劳力和品行的车夫。更可贵的是,作品把对个人打算的批评也注入于倾向革命、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不辞劳苦的人物的许多行为和意识之中,甚至于注入打着革命旗号的青年的灵魂之中,并且真实地描写着个人意识登峰造极

39、时的最大危害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两面和反动。因而祥子挣扎在“地狱”般的苦境里是全面的,既包括军阀混战和刘四爷对他的剥夺,也包括曹先生只停留在人道主义的怜悯和相助上、远远没有到达帮助其摆脱自身惨况的水平。在这两方面都无望之下,加之祥子的自身堕落,才使他走上绝境。从作家严厉地批评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态来看,作品以主人公或包括一切人物命运在内的角度,深剖其危害性的艺术想象,是非常精到的哲理思维。假如批评个人主义末路鬼的主题思想只停留在祥子个人身上,而且不包括他对虎妞的某些感情形态,对这个典型的价值还认识得不够充分。假如把这个主题同曹先生和阮明的所作所为理解为亳无瓜葛,也是对作家精密的创作构想缺乏足够

40、的认识,从而大大地降低作品的价值。只有把作品里的一切的一切,都从个人主义关联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发掘出老舍认为这是他自己最满意的杰作的涵义。在这里个人主义末路鬼像一条又粗又长的缆绳,把所有的人与事都捆绑在一起,其中只有程度的差异,却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从这些意识的个人属性加以剖析的缘故。也许会有很多人不会赞同把祥子和刘四爷的人生哲理等同起来,然而作品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指明他们思想状态里的许多等同方面,甚至把曹先生某些利己的做法也归属一处,确实达到惊心动魄的程度!(录自张慧珠:老舍创作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茅盾的社会剖析与老舍的文化剖析视角之比较把老舍这样的重在透析文化内涵的写

41、法,与茅盾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反映,对于人物形象及人际关系的刻划作些对比,有助于进一步把握老舍创作的这个特点。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代表作,所用力描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的、物质生活方面的利害关系,连同军阀混战、党棍政客的欺诈压迫、工商业经营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竞争并吞,还有帝国主义的军事入侵、经济掠夺等等,与作品中各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直至整个命运的悲欢浮沉,都是始终直接地、密切地联结在一起的。在他的笔下,经济活动、政治事件等都不是稍作勾勒的时代背景,而是具体描写的内容,构成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一一正是由此展开一幅幅场景,建构一段段情节,上演一出出悲剧。茅盾也因此成为现代

42、中国文坛“社会剖析派”的创始者与最杰出的代表。这就是他们两位“对生活所取观察的力度”,即各自的着眼点与用力处最大区别之所在。事实上也正是这些截然不同的处理,突出地显露出茅盾之所以是茅盾,老舍之所以是老舍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茅盾喜欢高屋建瓶的审视、把握社会现实及其历史动向,又擅长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切人生活,剖析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然后总揽全局地将它们再现在自己构造的艺术世界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评价中所提倡的创作原则来衡量,他的作品的确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做到“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有的还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艺术形象

43、,还有力地证明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论断。作为“一面镜子”,他的作品缀合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半个世纪里“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些,都是茅盾作为一位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贡献。其中,也的确有老舍难以媲美取代之处。何况,一般说来,着眼于社会剖析的茅盾的作品,比注意文化批判的老舍的创作,还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倾向与更为激进的思想题旨,进而发挥更为直接、强烈的战斗作用。在普遍地把文学视为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的年代里,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茅盾式的作品,是事出有因的。而老舍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未能得到充分的评价,也能在这里得到部分的解释。(录自樊骏:认识老舍,文学评论1996年第1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