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1999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8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类别: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项目名称: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编制单位:通化汇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报送单位:集安市迎水米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孙佳地址:集安市榆林镇联系人:电话:日期:2022年0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项目概况位置集安市城区建设内容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7568m2,新建钢结构大米加工厂房1座,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拆除现有房1处,面积为1222.9平方米,改造现有房屋1处,建筑面积约373.89平方米,其中内设实验室、化验室、办公室等,新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新建砖围墙约380延米,场地硬化(混凝土)、新建水

2、井1座、污水储池、40W庭院灯、大门,63OkW箱变1座等。建设性质新建总投资(万元)1339.21土建投资(万元)798.49占地面积(f)永久:7568临时:一动工时间20224三09月完工时间2023年04月土石方(万n?)挖方填方借方余(弃)方0.150.15取土(石、砂)场弃土(石、砂)场项目区概况涉及重点防治区情况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地貌类型东北黑土区原生地貌侵蚀模数(tkm2.a)400容许土壤流失量(tkm2.a)200项目选址(线)水土保持评价本项工程整体布局合理,项目区属于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方案已按照要求执行一级标准。工程施工优化了施工工艺,减少地表

3、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总量(t)25.54防治责任范围(n?)9811防治标准等级及目标防治等级标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水土流失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渣土防护率(%)97表土保护率()98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10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2万m3,表土回覆0.02万up,全面整地757r2植物措施:绿化757m20临时措施:编织袋装土砌筑36m3,编织袋装土拆除36m3,密目网苫盖1300m2o洗车池1个水土保持投资概算(万元)工程措施0.52植物措施2.10临时措施3.71水土保持补偿费0.52独立费用_建

4、设管理费0.13水土保持监理费2.00科研勘测设计费3.00水土保持监测费3.00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费3.00总投资19.03编制单位通化汇J测设IH水利水电勘十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集安市迎水米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海洋法人代表孙佳地址通化市五月花大街五月花城4区地址邮编134000邮编134200联系人及电话刘海洋/联系人及电话电子信箱电子信箱传真传真审批意见:单位盖章:年月日检查和验收记事:单位盖章:年月日1、综合说明错误味定义书签。1.1.项目概况错误味定义书签。1.2 编制依据错误味定义书签。1.3 设计水平年错误保定义书签。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错误味定义书签。1.5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错

5、误味定义书签。1.6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结论错误味定义书签。1.7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错误保定义书签。1.8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成果错误味定义书签。1.9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错误保定义书签。1.1.O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1.11 结论错误味定义书签。2、项目概况错误味定义书签。2.1 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错误味定义书签。2.2 施工组织错误味定义书签。2.3 项目占地错误味定义书签。2.4 土石方平衡错误味定义书签。2.5 拆迁(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错误!未定义书签。2.6 施工进度错误味定义书签。2.7 自然简况错误味定义书签。3、项目水土保持评价错误味定义书签。3.

6、1 主体工程选址(线)水土保持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3.3 主体工程实施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3.4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o4、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错误味定义书签。4.1 水土流失现状错误保定义书签。4.3 水土流失预测错误味定义书签。4.4 水土流失危害错误味定义书签。5、措施布局及典型措施布设错误味定义书签。5.1 防治区划分错误味定义书签。5.2 措施总体布局错误味定义书签。5.3 分区措施布设错误味定义书签。5.4 进度安排错误保定义书签。6、水土保持监测错误味定义书签。7、工程投资

7、及效益分析错误味定义书签。1 .1投资估算错误味定义书签。7 .5防治效果综合分析错误味定义书签。8、结论及建议错误保定义书签o8.1 组织管理错误味定义书签。8.2 后续设计错误味定义书签。8.3 水土保持监测错误保定义书签。8.4 水土保持监理错误味定义书签o8.5 水土保持施工错误味定义书签。8.6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错误味定义书签。(1)项目批复文件(2)用地文件(3)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编制委托书(4)关于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承诺书(1)防治目标计算表(2)单价分析表(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区水系图(3)工程总体布置及防治措施布局图(4)乔木栽植典型设计图(5)

8、灌木栽植典型设计图(6)临时堆土防护设计图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概况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具有种植业结构合理,绿色农作物种植区面积大,品种多等诸多优势。集安市农产品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滞后,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且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不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不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国内精品大米等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逐步发展起来,由于集安因种植区内无精品大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精、深加工,使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农民收入得不到增加,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的严

9、重滞后,已经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项目利用自动化设备与专业技术生产“绿色”畅销的精品大米,可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值链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多创利税,繁荣地区经济,实现乡村振兴、造福一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位于集安市榆林镇迎水村,地理位置东至榆林河堤、西至耕地、南至大棚区、北至村路,中心位置坐标东经1255416.92,北纬40。5620.1wo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钢结构大米加工厂房1座,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拆除现有房1处,面积为1222.9平方米,改造现有房屋1处,建筑面积约373.89平方米,其中内设实验室、化验室、办公室

10、等,新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新建砖围墙约380延米,场地硬化(混凝土)、新建水井1座、污水储池、40W庭院灯、大门,630kW箱变1座等。项目总占地面积7568m2.项目防治范围划分为一个防治分区:工程建设区。其中:建筑物基底面积2160绿化面积757?,道路及硬化广场面积465Im绿地率10%。本项目占地范围全部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工作。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09月开工建设,于2022年04月完工,总工期8个月。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339.21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98.49万元,资金来源:建设单位自筹建设资本金。建设期土石方总量为0.

11、30万P,其中开挖土石方0.15万m3(土石方开挖0.13万立方米,表土剥离0.02万m3),回填土石方0.15万m3(基础回填及场平填筑0.13万表土回覆0.02万m3),项目区内土石方挖填平衡,无借方和弃方。1.1.2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22年7月,集安市迎水米业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2022年08月,集安市发展和改革局完成了对该项目的审批(集发改字2022123号),项目代码-04-05-914531。受集安市迎水米业有限公司委托,通化汇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

12、作,为了掌握项目建设区情况,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查,了解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及林草覆盖率等内容;研究分析了主体工程布局、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土石方平衡、弃土弃渣等情况;收集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区划及当地水土保持典型经验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要求,界定出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了防治目标,确定了防治措施体系,完成了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编写工作。截止目前,项目土建工程未开工建设。1.1.3 自然简况本项目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属中低山区。气候类型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

13、平均降雨量924.2mm,年平均气温4.6C;年平均风速为1.3ms,无霜期160天;21(TCJb笈263(rC,年平均蒸发量为1269.2mm,最大冻土深度为150cm。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灰棕壤土,项目区在全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东北黑土区,区域植被区划为长白植物区系,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轻度水力侵蚀,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侵蚀模数背景值为400t(km2.a)。1.2编制依据1.1.4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2)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吉林省人大2013年11月修订,2014年3月1日

14、施行);(3)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2018年3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8年7月1日起施行);(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5号);(5)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2019年5月31日);(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20)161号,2020年7月28日)。1.1.5 技术标准(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

15、准(GB50433-2018);(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1.73.62015);(5)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DB22/T22782015);(6)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7)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1.1.6 技术资料(1)吉林省水土保持公报(吉林省水利厅,2020年);(2)吉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3)集安市“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4)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 设计水平年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

16、09月开工建设,2023年04月完工,根据工程特点及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确定为项目完工当年,即2023年。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将按设计规模全部建成并发挥水土保持效益。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区永久占地。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7568m2o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单位为集安市迎水米业有限公司。1.5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1.5.1 执行标准等级本项目区所在行政区域位于集安市内,项目区属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项目执行东北黑土区水土

17、流失防治一级标准。1.5.2 防治目标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区划属东北黑土区,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确定本项目到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项目区属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项目区执行东北黑土区水士流失防治一级标准,土壤流失控制比提高0.1,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将林草覆盖率降低15%o经调整确定本项目到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7%,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0,渣土防护率达到97%,表土保护率达到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林草覆盖率为10%。1.6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结论1.6.1 主体工程选址评价项目区属长白山

18、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项目区执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将土壤流失控制比提高0.1;项目区避让了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避让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点,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对主体工程选址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主体工程选址方案可行。1.6.2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本工程建设方案符合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主体工程建设方案可行。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使得占

19、地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施工结束后,工程建设区占地范围内除绿化区域外,全部被硬化及建构筑物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范围和程度及原地貌现状水土流失都会得到控制。临时用地布设在永久征地范围内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因此,本工程永久征地是合理的。本项目土石方量来源及去向明确,土石方挖填数量符合最优化原则,土石方调运符合节点适宜、时序可行、运距合理原则、剩余土方综合利用,本工程土石方平衡符合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符合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要求。本项目施工场地占地、施工时序、施工方法与工艺符合减少水土流失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基本能够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建设区内

20、主体设计的绿化措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纳入本方案中,本方案补充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全面整地、临时堆土防护、洗车池等措施。1.7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经预测,工程施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2.34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0.22t0本项目自然恢复期确定为2年,自然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20t,新增水土流失总1.5%。工程实预测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24.54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21.81t0水土流失产生的重点部位为工程建设区,如不加强防护,将降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水土流失加剧。1.8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成果1.8.1 防治区措施布设情况工程建设区:工程开工前对可剥离表土区域进行表土

21、剥离集中堆存防护,结合建筑物基础施工进行土方开挖,基础回填土方临时堆存苫盖,建筑物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土方回填平整完成,进行道路及硬化区域施工,最后对拟绿化区域进行表土回覆、全面整地及植树种草绿化。1.8.2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工程建设区:表土剥离0.02万m3(实施时间:2022.09),表土回覆0.02万m3(实施时间:2023.04),全面整地OOghn?(实施时间:2023.04),穴状整地338个,栽植乔木100株,栽植灌木238株(实施时间:2023.04),密目网苫盖1300?(实施时间:2022.09-2023.03),洗车池1个(实施时间:2022.09)。1.9水土保持监

22、测方案本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监测内容应包括项目区扰动土地情况监测、水土流失情况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等方面;本方案确定该项工程总的监测时间为(2022年09月至2023年04月)。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项目共布设2个监测点,位于绿化区域1个,建筑物施工区1个。1.10 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成果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9.0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0.52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10万元、临时措施3.71万元、独立费用11.13万元(其中:建设管理费0.13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2.00万元、科研勘测设计费3.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3.0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费3

23、.00万元)、基本预备1.05万元、水士保持补偿费0.52万元。该投资由建设单位筹措,并列为主体工程总投资的一部分。设计水平年的防治指标可能实现情况为: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9%;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渣土防护率为98%;表土保护率为98%;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10%o1.11 结论本项目选址、建设方案、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施工方法与工艺、具有水士保持功能工程等方面基本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规定,方案实施后可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建设单位应根据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在项目竣工前做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24、工作,将自主验收情况向社会公开同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备。2、项目概况2.1 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2.1.1 项目建设基本内容项目名称: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项目法人:集安市迎水米业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MA71.WMAT4E)地理位置:东至榆林河堤、西至耕地、南至大棚区、北至村路,中心位置坐标东经12554,16.92,北纬405620.1。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339.21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98.49万元,资金来源:建设单位自筹建设资本金。工程工期: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09月开工建设,于2022年04月完工,总工期8个月。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工作。截止目前,

25、项目未开工建设。2.1.2 建设规模及主要单项工程集安市迎水米业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钢结构大米加工厂房1座,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拆除现有房1处,面积为1222.9平方米,改造现有房屋1处,建筑面积约373.89平方米,其中内设实验室、化验室、办公室等,新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新建砖围墙约380延米,场地硬化(混凝土)、新建水井1座、污水储池、40W庭院灯、大门,63OkW箱变1座等。项目总占地面积7568m20项目防治范围划分为一个防治分区:工程建设区。其中:建筑物基底面积2160m2,绿化面积757?,道路及硬化广场面积465Im2。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Ip原有语砌体房

26、屋拆除m,1222.90,2,新建大米加工厂房钢结构1786。3,原有办公用房改造:一P外墙面装修Qm2j400屋面保温防水装修m243500室内装修m,373.89-如厂区H程:P厂区供水井H=90座”IP厂区污水储池一3m310,厂区混凝土硬化路面一ma434651.40厂区豉砌围墙H=2.5m380C厂区不锈钢伸缩大门*座71-翎匕m23756.81p表2-1主要建(构)筑物明细表2.1.3 平面布置集安迎水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项目位于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占地7568m2,项目建设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生活分区合理布置。新建及改造厂房位于厂区西北角,大门位于厂区南侧,紧邻村路,村路与丹

27、阿线G331相连,对外交通方便。项目区内的道路交通组织清晰,方便,路线短捷,减少迂回、交叉,消防车道成环形,符合建筑类消防通道设置要求。项目规模和交通规划基本合理。内部道路及出入口布局合理,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减少了对外部交通环境的影响,符合规划要求。1.1.1 向布置项目区用地地势平坦,地形坡度较缓,小于10,总体走势西高东低,高程在131.00m左右,根据场地地形特征,竖向设计中考虑尽量处理场地与周边道路场地关系,厂区标高布置与道路标高相协调,厂区内现有雨水排水管网收集雨水,排入榆林河中。21.5供电系统电源由厂区外集安市榆林镇市政电网架空引入至厂区变电所。本工程均为HI类负荷,供电基本稳定

28、,可采用单电源供电,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NS三相四线式系统,混合式供电,电压为380/22OV系统低压母线分段。项目更新陈旧的变配电设施,进一步降低电能损耗,满足扩建项目供电需求。本项目机电设备计算负荷445.77kW,新购置1台S13系列630kVA节能型变压器及相应的变配电设施,保证项目用电需求。1.1.6 供水系统本项目给水工程为生活、生产用水,采用打井取水方式。由深井泵直接送入储水池,经净水处理后送往各用水单位,满足全厂生产用水需要。1.1.7 排水系统本工程污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式。1、污水排水系统本项目污水主要是生产、生活污水,污水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排水

29、管网。2、雨水排水系统项目区内雨水通过厂区现有地下排水管网收集排入榆林河中。1.1.8 供热系统本项目冬季不生产,没有采暖工程。1.1.9 项目内外交通项目区周边有村路与G331丹阿线相接,交通组织清晰、路线短捷,完全满足本项目施工期间各种材料的运输,工程施工期间不需修建外部施工道路,工程建设区内部道路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施工道路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层铺筑进行硬化处理,水泥稳定砂砾层厚5cm,施工期间用作临时道路及施工生产区使用,施工结束后,作为沥青道路铺筑基层使用。本项目施工所需各种材料均由汽车利用现有道路运至施工现场。2.2 施工组织221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生产区主要布置于

30、项目征地范围内,位于工程建设区硬化广场区域上,占地面积为200?,可以满足施工生产生活的需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材料、器械可根据道路分布进行合理放置。2.2.2施工道路布设工程建设区对外道路利用现有的道路,能够满足本项目施工期间的运输要求;工程建设区内部临时施工道路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223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布设施工用水由附近自来水管管网介入,满足使用需求。本项目供电由项目区内建设的变电站提供,满足该项目的用电需求。224施工方法与工艺(1)地下建筑基坑施工地下建筑物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开挖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施工。当挖至设计标高以上0.2m时,采用人工清槽至设计标高,

31、并随即铺设施工垫层,筑捣基础。地下建筑物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为:放线一土方开挖一坑底平整;土方采用1-2nf挖掘机挖装,按照设计进行放坡。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基坑开挖分阶段进行,基坑开挖产生的土方直接运走,即挖即运,除留存一部分用于基坑回填外,大部分土方直接用于场区平整填筑。(2)建筑物施工地下基坑基础处理完成后,进行基坑及建构筑物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工程建设区建构筑物大部分施工都为混凝土桩基础,钢混框架,混凝土浇筑过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混凝土全部采用商硅,不单独设置混凝土搅拌设施等。(3)道路及硬化区域混凝土浇筑建构筑物工程、管线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道路及硬化区域的沥青混凝土、沥青铺筑,施工过程中过

32、程严格按照设计高程及尺寸施工。道路硬化区域施工的程序一般为:放线、清理、平整、压实、修防护工程、铺面层等。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气象条件,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确定最佳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施工时,土石方的挖填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道路施工应分片、分段进行施工,不宜全面铺开。地基表层进行碾压时,要求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在施工过程中对土方调配平衡坚持前期后期紧密配合,杜绝重复填挖,土方运输避免散落,注意保护挖、填方边坡稳定。路基土方采用机械挖土、汽车运输、机械碾压方法施工,且必须分层碾压,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机械不易施工处采用人工打夯压实为辅,平整

33、、压实结束后进行高程测量。主体工程设计在工程建设区绿化区域内进行绿化措施,提高厂区内的环境质量,绿化区域内绿化苗木选取观赏性好,不产生花絮的树木和草地进行绿化。采用草地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绿化,避免出现裸露地表。工程建设区规划绿化面积757h绿化区域回覆表土0.02万nP。绿化用土采用表土剥离土方。2.3 项目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7568m2.项目防治范围划分为一个防治分区:工程建设区。其中:建筑物基底面积2160m2,绿化面积757?,道路及硬化广场面积465Im绿地率10%o本项目占地范围全部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工程占地详细情况见表2-1。表2-1工

34、程占地表单位:n?项目组成占地面积永久征地临时用地小计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区756875687568合计7568756875682.4 土石方平衡经与主设单位沟通,本方案土石方中回填方不考虑虚实方问题,建设期土石方总量为0.30万m3,其中开挖土石方0.15万m3(土石方开挖0.13万立方米,表土剥离0.02万m3),回填土石方0.15万P(基础回填及场平填筑0.13万nP,表土回覆0.02万m3),项目区内土石方挖填平衡,无借方和弃方。该项工程土石方挖填总量按公式“开挖+剥离方+调入方+外借方二回填或回覆方+调出方+废弃方”校核达到平衡。各区土石方量详见表2-2。表2-2土石方平衡表单位

35、:万nr3序号项目区分类开挖回填调入调出数量来源数量去向1工程建设区土石方0.130.13表土0.020.02小计0.150.15合计土石方0.130.13表土0.020.02小计0.150.152.5 拆迁(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本项目不涉及拆迁(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2.6 施工进度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9月开始施工,2023年04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建设工期8个月。2.7 自然简况(1)气象据集安市气象站资料,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冷夏热,时段较长,春干秋爽,时段较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6(,7月最暖,平均气温23.2cC,1月最冷,平均气温14.5

36、,极端最高气温36.5C,极端最低气温-35.1,年平均日照时数2284h;1(TC积温2630C;年平均降水量924.2mm,59月平均降水量753mm,占年降水量的80%;年湿润系数为1.89,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95mm,年均蒸发量1269.2mm,全年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3ms无霜期160d,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终霜一般在5月上旬,最大冻土深150cm。集安市气温高,降水多,是吉林省的高温中心,仅次于长白山天池降水的多雨中心,素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称。气象要素见表25。气象要素名称单位数值极端最高气温eC36.5极端最低气温-35.1年平均气温4.6年平均日照时数h22

37、8410C积温2630年平均降水量mm924.2年湿润系数1.89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mm95年平均蒸发量mm1269.2平均风速y1.3最深冻土cm150无霜期d160表2-5气象要素表(2)水文集安境内山岭绵延、群山环抱,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浑江、鸭绿江两大水系流经全市,境内有河流339条,小支流30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鸭绿江、浑江、通沟河、麻线河、新开河、苇沙河等11条。项目区位于鸭绿江流域,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上游旧称建川沟,流向在源头阶段先向南,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后转向西北,再经临江市转向西南。干流流经吉林和辽宁两省,并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附近流入黄海北部的

38、西朝鲜湾。鸭绿江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27.6亿立方米,其中7-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6%,8月份最多,可达15%,2月份最少,仅占5.9%。年输沙量为113万吨,以粉沙为主。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属松散层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补给。(3)植被集安市植被类型为长白植物区系,境地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原始植被是以红松、柞、杨为主的针阔混交原始森林。项目区内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植物群落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灌木群落。用材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红松、冷杉、水曲柳、黄波罗、紫根、核桃楸、杨、榆杨、柳、刺

39、槐等。经济树种有蒙古柞、山榛子、核桃、枸杞、泥猴桃、胡枝子、紫穗槐等,集安市林草植被覆盖率为75%。(4)地质集安市地层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及变质岩次之。地质构造绝大部分为花岗岩侵人体所构成,有矿洞子单斜、活龙盖向斜等;也有性质相近的正断层和较晚期的平移断层,且多斜向滑动,断层走向为北东、北西西、北东、北北东、南北或东西,以北东和北西西两组发育最好;次为北北东,矿洞子以北西走向断裂发育最好,其中,近南北、北东、北北东裂隙和断层成矿较多。该场地上部土层主要为第四纪中、晚期沉积的粉砂层,无不良地质条件。按照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

40、,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属地震稳定地区。项目区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土对胫无腐蚀性。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5)地貌集安市地处长白山区,以山地地貌为主,沟川和中、低山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3%。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中部,以老岭为界,岭南为丘陵、沟谷地带;岭北为低山宽谷地带;岭上位于市域中部,是老岭山脉的核心区。项目区位于老岭山脉南侧,地处浑江北岸,构造作用较强,属中低山区,华其沟沟口处最低标高为168m,主沟谷岭顶最大标高为663m,相对高差495m。(6)土壤集安市受地形地貌与气候的影响,土壤类型垂直分化非常明显。山

41、地大都发育为灰棕壤、准灰棕壤和石灰岩土;沿江低山缓坡发育为暗棕壤;山麓台地发育为棕壤和白浆土;江河阶地、高漫滩为冲积土;低洼渍水和故河道发育为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此外,受人为耕作的影响,也有水稻土的发育。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灰棕壤,表土层厚度约为0.1m0.3m,土壤质地属于壤土、粘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在3.72%4.58%之间,灰棕壤土质粗糙,表土含少量沙砾,通透性好。本次工程区为集安市迎水小学校址,可供剥离表土总面积约IOOOm3、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1 主体工程选址(线)水土保持评价项目区地处集安市城区。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和吉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

42、30年),工程区属于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选址避让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终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避让了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不涉及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不涉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易发区。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对主体工程选址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主体工程选址方案可行。主体工程约束性分析表见表3-1。表3-1主体工程选址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分析评价表序号约束性条件主体工程情况符合性规

43、定1是否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项目区属于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士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规定,执行一级防治标准。本合基符2是否处于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本项目不在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内。符合3是否避开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是否占用了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本工程不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符合4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砂、石)场。本工程未设置取土场符合5严禁在对公共设施

44、、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设置弃土(石、渣、灰、尾矿、阡石)场。本工程未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设置弃土(石、渣、灰、尾矿、研石)场符合6是否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它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以及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项目区不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它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以及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符合3.2 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1)建设方案评价从本工程的建设方案和总体布局来看,主体设计结合项目区的地形特征,在满足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总

45、平面布置上进行了优化,施工生产生活区在项目区内集中布置,施工便道利用已有道路,减少了项目新增占地,从而减少了项目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符合水保要求,同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场地竖向布置合理,减少了土石方的堆弃。(2)工程占地评价本项目占地面积为7568m2,全部为永久占地,绿化面积757m20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通过对项目占地类型、占地性质和工程布局的分析,工程现状占地为建设用地,不占用水浇地、水田及基本农田,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占地面积分析,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工程布局紧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期间的活动、材料及设备运输充分利用场外既有道路,不在永久征地范围外另行设置临时道路,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布置项目区内,彩钢结构,避免了占用征地范围外的土地资源,有效地减少了占地面积。综上,通过对该项目占地的分析,认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尽量较少对地表的扰动,尽可能地不占用征地范围外土地资源,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项目占地是合理的。(3)土石方平衡评价建设期土石方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