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2171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4-9-30.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框架通用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严格标准、加强监管,营造更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二)主要目标。略二、强化节能减排

2、目标管理(三)压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四)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五)强化节能减排考核结果运用。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六)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七)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A)加快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九)加强工业节能增效。(十)强化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十一)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十二)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十三)抓好农业农村节能。加快老旧农业机械、设备报废更新和渔船更新改造,加强节能农业机械、节能降耗渔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十四)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十五)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十六)强化重点用能

3、设备节能管理。五、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七)控制重点区域流域排放。(十八)推进工业污染物减排。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促进清洁化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提供制度保障。(十九)促进移动源污染物减排。(二十)强化生活源污染综合整治。(二十一)重视农业污染排放治理。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十二)全面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加快现有园区循环化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能源高效利

4、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十三)加强城市废弃物规范有序处理。创新城乡社区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理念,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设施,科学配置社区垃圾收集和可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智能型自动回收机,鼓励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在社区建立分支机构。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产品评估制度Q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基本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餐厨废弃物、粪便、园林废弃物等协同处理。(二十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质升级。(二十五)统筹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二

5、十六)加快推动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发七、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二十七)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提效工程。围绕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热电联产、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等,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谋划和实施一批节能重大项目。重点推进电力、钢铁、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和建筑、交通、商贸、农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二十八)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发展,建设新能源、新能源汽

6、车、节能家电、高效节能电机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产业化基地。(二十九)主要大气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积极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重点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抓好电力、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的运行监管。(三十)主要水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加强市区、县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乡镇政府所在地、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和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城

7、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大对雨污合流、清污混流管网改造力度。加大非重点减排工程涉及的垃圾处理、环保疏浚、网箱养殖拆除、人工湿地、海绵城市建设等能够直接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项目建设力度。(三十一)循环经济重点工程。谋划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再生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推广、循环经济典型经验模式推广等重点工程,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三十二)秸秆利用产业化提升工程。八、加强节能减排支持政策引导(三十三)强化财政激励政策。建立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体系,积

8、极争取国家、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统筹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和公益宣传等。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激发企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产品政府强制或优先采购制度Q落实国家清理取消不合理化石能源补贴政策Q完善财政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程序,严格执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确保政策性资金使用安全有效Q(三十四)落实价格收费政策。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双控”目标完成进度滞后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严格落实水泥等行业阶梯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企业实施优惠电

9、价。严格落实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落实燃煤机组环保电价和超低排放加价奖励政策,严肃查处不执行环保电价政策的行为。加大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收缴力度,提高收缴率。(三十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支持节能减排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继续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三十六)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推动银行业自律组织构建银行绿色评价机制,对主要银行先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并逐渐将绿色银行评价范围扩大至中小商业银行。九、发挥节能减排市场调节作用(三十七)建立节能环保市场交易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节能量交易工作,适

10、时启动用能权交易。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启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排污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探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三十八)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三十九)推行节能环保绿色标识体系。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实现主要终端用能产品全覆盖。(四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区域环境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业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推行第三方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环境污染第三

11、方治理,完善资源环境定价与污染治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PPP模式试点。(四十一)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坚持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加大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和智能用电水平。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平台建设,整合系统大数据资源,提高电力需求响应能力。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培育电能服务,推广电能在线监测和需求侧管理评价Q完善峰谷电价激励机制,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减少系统峰谷差。完善有序用电方案,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提升电力应急响应水平。十、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和基础能力建设(四十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凝练

12、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需求,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领域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四十三)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系统集成应用。推动具有示范作用、辐射效应的区域和园区,统筹整合水泥、电力等高耗能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和区域用能需求,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四十四)完善节能减排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Q培育和建立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十一、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四十五)健全节能环保法规规章和制度标准。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节能环保标准,健全节能地方标准体系。(四十六)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四十七)严格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13、。(四十八)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服务水平。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四十九)推行绿色消费。深入推进节俭养德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优先选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节水型器具等绿色节能环保产品Q推行“光盘行动”,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倡导绿色居住,大力推广新建绿色建筑,实施既有建筑节水、节电、节能改造。倡导绿色出行,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在市区普及公共自行车出行。(五十)倡导全民参与Q推动全社会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节约就是增加资源的理念,突出主题宣传,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环境日活动。(五十一)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报道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曝光违规用能、违法排放和各种浪费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