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2231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为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185号)有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要求,全面推行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切实实现装配式建筑“少规格、多组合”的标准化设计目标,逐步构建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全面提高建筑品质,有效降低建造成本,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制定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中小学校标准化设计;4.普通、专用教室模块;5.办公室模块;6.宿舍模块;7.楼电梯间模块;8.卫生间模块;9.标准化设计评价

2、。本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帮助建设、设计单位从业人员进行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其中第3.2.4条、4.1.3条、4.1.4条、4.5.1条1款、4.5.2条1款、4.5.3条1款、6.1.3条、6.1.4条和721条3款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预评价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并在装配率计算时作为“标准化设计”评价得分的主要依据。本导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编码:400013,邮箱)。本导则主编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

3、份有限公司本导则参编单位: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1总则错误I未定义书签。2基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中小学校标准化设计错误味定义书签。3.1 建筑标准化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3.2 结构系统标准化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3.3 外围护墙和内隔墙系统标准化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3.4 机电与管线系统标准化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3.5 内装系统标准化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普通、专用教室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4.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建筑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3 结构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4 外围护墙、内隔墙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5 机电管

4、线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6 内装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办公室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5.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建筑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3 结构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4 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5 机电管线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6 内装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筌。6宿舍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6.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建筑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6.3 结构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6.4 外围护墙和内隔蜡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6.5 机电管线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6.6 内装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

5、签。7楼电梯间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7.2 建筑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7.3 结构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7.4 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7.5 机电管线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7.6 内装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8卫生间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8.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建筑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结构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8.4 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8.5 机电管线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8.6 内装技术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9标准化设计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9.1 一般规定错误

6、!未定义书签。9.2 标准化设计评价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9.3 标准化设计评价要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本导则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引用标准名录错误味定义书签。1总则.o.为提高重庆市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水平,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混凝土中小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1.0.3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以模块及模块组合为核心,对结构、外围护、设备与管线、内装四大系统中部品部件开展标准化设计工作。1.0.4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除执行本导则规定外,尚应

7、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本规定2.0.1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应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以教学楼和宿舍楼功能单元为基本模块,对平面和立面模块开展标准化设计,建立标准化的功能模块集,实现功能模块及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2.0.2标准化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有关要求。2.0.3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标准化设计应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开始进行技术策划,制定与部品部件产品相适应的技术路线,选用标准化功能模块进行组合设计,满足多样化功能要求。2.0.4标准化设计应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使得建筑功能模块和部品部件满足高重复使用率

8、要求,通过模块组合实现建筑平面和立面多样化要求。2.0.5标准化功能模块或部品部件的设计,应实现系列化,同系列功能模块或部品部件间应具备逻辑及衍生关系,并预留统一的标准化接口。2.0.6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部品部件的设计选型,应考虑生产制造、运输存放和施工安装等因素,符合互换性和通用性要求。3中小学校标准化设计1.1.1 标准化设计3.1.1 一般规定1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应采用全过程、全专业协同。2标准化设计理念应贯穿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3标准化设计应与当地的产业资源相协调。3.1.2 模数协调设计模数协调应利用模数数列确定建筑与部品部件的尺寸关系,减少部品部件种类。3.1.3 模块组

9、合设计1模块应具有可替换性,在同一模数网格、结构系统不变的情况下,相同位置可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以满足教学楼功能变化的需要。2装配式混凝土中小学校建筑的单元模块分为教学楼模块和宿舍楼模块等。3教学楼模块包括功能空间模块和交通空间模块。功能空间模块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卫生间。交通空间模块包括走廊、楼梯、电梯。4宿舍楼模块包括功能空间模块和交通空间模块。功能空间模块主要包括46人间宿舍。交通空间模块包括走廊、楼梯、电梯。5模块之间可通过镜像、翻转、平移等方式实现灵活组合,以顺应不同的场地地形和不同的教学需求。3.1.4 平面标准化设计1建筑的平面应规整,合理控制楼栋的体形,优先采用“一

10、”型、“1.”型、“U”型、“口”型、“E”型、“M”型等体形。2同系列功能模块间应具备逻辑及衍生关系,并预留统一的标准化接口。3.1.5 立面标准化设计1建筑立面标准化设计应体现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外围护结构简洁规整的特征。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模块组合,建筑体量、材质肌理、色彩、光影等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立面效果,实现立面形式多样化。2阳台、栏板、女儿墙、空调板、雨棚板、遮阳板、分隔墙等预制构件应进行标准化设计。3教学楼模块的净高不低于310Omm,层高宜为3900mm;宿舍楼居室层局宜为3600mmo4除音乐教室外,各类教室的门均宜设置上亮窗,门高优先尺寸宜为、2700mm03.

11、1.6 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1部品部件设计应符合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采用标准化接口,提高其互换性和通用性。2部品部件的设计尺寸应符合模数。3.1.7 接口标准化设计1接口的性能与其所在建筑中的位置有关,确定接口性能指标需综合考虑接口所连接的部品部件性能。2接口设计应满足结构、热工、防水、防火、保温、隔热、隔声及建筑造型设计等要求。3.1.8 功能空间、交通空间标准化设计1功能空间的优先尺寸应根据功能空间的适应性、部品部件生产工艺及材料规格、各系统尺寸协调关系等因素优先选用的尺寸。2楼梯间的优先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楼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60Omm的整数倍。2)楼梯踏步的宽度宜为0.30m,

12、高度宜为0.15m,各级踏步高度、宽度均应相同。3教学楼的走道宽度净尺寸应采用600mm的整数倍,优先尺寸宜为1800mm2400mm3000mm3600mmo4宿舍楼的走道宽度优先尺寸宜为2400mm、2700mmo3.1.9 洞口预留标准化设计1建筑内房间门、疏散门、安全出口等的宽度,应考虑安装阶段的公差,土建洞口预留宽度为设计净尺寸+200mm。2电梯层门的宽度和高度,应考虑安装阶段的公差,土建洞口预留宽度为设计净尺寸+20Omm,土建洞口预留高度为设计净尺寸+100mm。3.2结构系统标准化设计3.2.1 结构构件应根据建筑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提高基本模块单元和构件重复使用率,以满足工

13、业化生产需求。3.2.2 主体结构应注重体系合理性,布置宜简单、规则,竖向构件上下对应贯通,平面体型符合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3.2.3 结构构件及连接应符合标准化和模数协调的原则,采用标准化预制和连接构造措施。3.2.4 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预制楼梯等结构构件应归并截面和配筋,减少构件种类,提高标准化水平。1叠合板预制底板宽度应满足3M模数要求,宜采用1500mm1800mm2100mm2400mmo2教学楼预制梁截面宽度、高度应满足1/2M模数要求。双向预制梁纵筋在柱内锚固时.,通过梁截面不等高方式进行梁纵筋垂直向避让,截面高度差可取50mm;同向预制梁纵筋在柱内锚固时,采用水平避

14、让方式,可伸出锚固用纵筋与梁纵筋搭接连接。3教学楼预制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应满足1/2M模数要求,不同楼层间柱截面应保持统一。预制柱内钢筋采用成型钢筋骨架,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小于20mm,在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大直径钢筋减少根数,可集中于四角且对称布置。3.2.5 预制构件设计应综合考虑对装配化施工的安装调节和施工偏差配合要求。3.3外围护墙和内隔墙系统标准化设计3.3.1 外围护墙系统1外围护墙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统筹设计、制作运输、安装施工及运营维护全过程,并应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外围护墙系统技术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外围护系统的热工性能要求、模数协调要求。2)明确外围护系

15、统和屋面围护系统内各部品之间的连接做法,以及外围护系统与结构系统之间的连接做法。3)建立与外围护系统各部品及其连接相匹配的计算模型、设计方法。4)协调外围护系统与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外立面、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之间关系,保证整体建筑的性能要求。5)明确安装施工工艺、工序要求。2外围护系统应简洁、规整,并在遵循模数化、标准化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少规格、多组合”的要求,实现立面形式的多样化。外墙围护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外围护墙板与外门窗、阳台板、空调板等部品部件的相互关系。3.3.2内隔墙系统1隔墙设计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定选用条板隔墙的种类,门、窗分布位置和洞口尺寸、配电箱、控制柜和插

16、座、开关盒及水电管线分布位置及开槽深度、宽度、长度和留洞尺寸;2)应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不同功能房间的隔声要求,确定内隔墙厚度;3)应明确条板隔墙吊挂黑板、电子设备等重物的部位和强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3.4机电与管线系统标准化设计3.4.1 一般规定1机电与管线系统标准化设计应遵循管线分离原则。2设备或管线需要与结构构件连接时宜采用预留埋件的连接方式。当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时,不得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与结构的安全性。3设备与管线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核对设备及管线参数,并应对结构构件预埋套管及预留孔洞的尺寸,位置进行复核,合格后方可施工。4设备及其管线和预留

17、孔洞(管道井)设计应做到构配件规格化和模数化,符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的整体要求。5预留预埋应遵守结构设计模数网格,不应在围护结构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孔洞需避让钢筋。3.4.2电气和智能化管线技术1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划分标准化设计单元,末端设备布置方案尽量统一、相对集中;应根据建筑的构件形式及装配方案采用标准化电气设备并合理选择布线方式。2设备管线分离标准化1)竖向主干线应在公共区域的电气竖井内设置;2)配电箱、配电线缆桥架、母线槽、大型灯具等配电及用电设备不宜安装在预制构件上。当无法避免,需安装在预制构件上时,应采用预留预埋件固定;3设备管线预留标准

18、化1)竖向管线宜做集中敷设,满足维修更换的需求;2)设置在预制构件上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应做预留,出线口和接线盒应准确定位;3)不应在预制构件受力部位和节点连接区域设置孔洞及接线盒,隔墙两侧的电气设备不应直接连通设置;4)电气水平管线宜在吊顶内敷设,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做暗敷设时,宜敷设在现浇层内,暗敷的管线规格型号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要求;5)电气管线和弱电管线在楼板中敷设时,应做好管线的综合排布,同一点严禁三根及以上电气管路交叉敷设;6)预制墙体上预留孔洞和管线应与建筑模数、结构部品及构件等相协调,同类电气设备和管线的尺寸及安装位置应规范统一,在预制构件上准确和标准化定位;7)采用装配式外墙体时,

19、采用金属门、窗时,安装位置应在结构中预埋金属预埋件,预埋件厚度及面积应满足现行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预埋件与预制结构内部钢筋可靠焊接,焊接长度及钢筋截面积满足现行规范要求。4接口标准化1)设备和管线系统宜通过综合设计及管线集成技术提高设备与管线系统的集成度;2)设备和管线的预留洞口尺寸及位置在设计图中明确标注,部品应定位准确;3)设备和管线定位应尽量避免在混凝土结构或混凝土垫层内,也不应通过墙体表面开凿或剔凿等方式设置;4)设计耐久年限低的部品部件应安装在易更换易维修的位置、避免更换时破坏耐久年限高的部品或结构构件。3.4.3给排水管线技术1设计在装配区域的给排水管线宜做到管线完全分离。2控制阀门

20、、水表宜设置在公区过道或管井内等非装配区域。3立管穿各层楼板的上下对应留洞位置应管中定位,参照表3.4.31执行,并满足公差不大于3mm。表3.4.3-1管道定位尺寸选用表管径管中心至墙(梁)面距离(mm)钢套管防水套管DN5080120DN6580150DN80100150DN1.OO120180DN150150200DN200180220注:1设计立管管中心至墙(梁)面距离均以此表为准;表中的距离分别表示设置钢套管和防水套管时立管距墙(梁)面的距离,排水立管设置止水环时距墙(梁)面的距离参照钢套管执行。2当建筑外壁做保温层时,设计立管管中心至墙(梁)面距离均以保温层外壁为准。4预制构件上预

21、留的孔洞、套管、坑槽应选择在对构件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5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留套管;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其套管的规格应比管道大12号。留洞尺寸参照表343-2执行,套管规格型号参照表343-3执行。污水、废水及空调冷凝水立管穿楼板或空调板时,预埋止水节。表343-2立管安装留洞尺寸表管径预留圆洞小DN50120DN75150DN1.OO180DN150250DN200300注:1设计立管穿楼板的洞口尺寸以此表格为准。表343-3套管型号选用表穿管管径钢套管(STG)刚性防水套管(FSTG)柔性防水套管(RFSTG)D3D2DN15-20D48.3x3.5

22、D1.14x3.5D95.0x4.0DN25-32D60.3x3.5D1.14x3.5D95.0x4.0DN40D76.1x4.0D1.14x3.5D95.0x4.0DN50D88.9x4.0D1.14x3.5D95.0x4.0DN65D1.14.3x4.0D121x3.75D1.14X4.0DN75-80D139.7x4.0D140x4.0D127x4.0DN1.OOD165.1x4.5D159x4.5D146x4.5DN125D165.1x4.5D180x6.0D180x6.0DN150D219.1x6.0D219x6.0D203x6.0DN200D273x8.0D273x8.0D265x

23、6.0注:1钢套管规格选自国标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19-20152刚性防水套管规格及做法详见国标图集防水套管02S404.6预留套管、孔洞的缝隙填塞应满足下列要求:所有预留的套管与管道之间、孔洞与管道之间的缝隙需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除以上防火、隔声措施要求外,还应注意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需采取防水措施。7给排水管线需要与预制构件连接时,宜采用预留埋件的安装方式,当采用其他安装固定方法时,不得影响构件完整性与结构安全。8给水管道暗设时,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外径不应大于25mm,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不得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24、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9沿墙接至用水器具的给水支管应为DNI5或DN20的小管径管道,需在预制墙体上靠近用水器具侧预留竖向管槽。管槽3040mm、深1520mm.3.4.4通风空调管线技术1装配式建筑过渡季节应优先采用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如自然通风条件不具备而采用机械通风时,人员所需新风量不应低于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2供暖、通风、空调及新风等管道宜敷设在吊顶内,空调、通风管道宜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冷连接工艺。3采用分体空调的装配式建筑,应预留设置空调室内外机的位置和条件。4装配式建筑的土建风道在各层水平支管连接处应预留孔洞或预埋管件。5在预制构件上安装的暖通空调设备应在预制构件

25、上预埋用于支吊架安装的埋件。6穿越预制墙体或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口;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钢套管规格应比穿越管道大1号,洞口长宽应比穿越管道各大IOOmm。风管、水管、风口、管井和预埋套管等宜采用通用规格,规格数量不宜过多。7设备及其管线和预留孔洞(管道井)设计应做到构配件规格化和模数化,孔洞应选择在对构件受力影响最小的部位,不应在预制构件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且符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的要求。8预留套管应按设计图纸中管道的定位、标高同时结合结构等相关专业绘制预留图,预留预埋应在预制构件厂内完成,并进行质量验收。3.5内装系统标准化设计3.5.1 一般规定1内装修模块应选用集成度高的

26、系统化内装部品。2内装修应采用通用的构造和部件进行部品部件的连接设计,并采用具有不同肌理、材质、颜色的面层材料满足个性化的需要。3装配式内装修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4装配式内装修应遵循设备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原则,满足设备和管线检修维护的要求。5装配式内装修施工图纸应采用空间净尺寸标注,表达深度应满足装配式施工的要求。6装配式内装修应与土建工程、设备和管线安装工程明确施工界面,并采用同步穿插施工的组织方式,提升施工效率。7装配式内装修应采绿色施工模式,减少现场切割作业和建筑垃圾。8装配式内装应协同建筑、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燃气、电气、智能化等

27、各专业的要求,进行协同设计,并应统筹设计、生产、安装和运维各阶段的需求。9装配式内装修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按照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方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3.5.2 模数协调1装配式内装系统标准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内装系统的房间开间、进深、门窗洞口宽度等宜采用nM;2)建筑净高和门窗洞口高度宜采用分模数列nM/2;3)内装系统的构造节点和部品部件的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列nM/2、nM/5、nM/10;4)内装系统的隔墙、设备、管井等部品部件,其尺寸不到Im的宜采用分模数M/2的整数倍;尺寸大于Im的宜采用IM的整数倍;5)应

28、对部品的设计、生产和安装进行全过程的模数进行协调,应统筹建筑设计模数与部品部件生产制造之间的尺寸协调。2内装系统设计应根据内装部品的生产和安装要求,确定公差,应考虑结构变形、材料变形和施工误差的影响。3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应充分考虑部品部件、设备管线维护与更新的要求,采用易维护、易拆换的技术和部品,对易损坏和经常更换的部位按照可逆安装的方式进行设计。4普通、专用教室模块4.1一般规定1.1.1 教室模块包括普通教室模块和专用教室模块,模块详见附录。1.1.2 本章节专用教室模块适用于中小学校的科学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1.1.3 从方案设计阶段

29、开始进行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功能模块进行组合设计,形成标准化建筑平面。平面轴网尺寸规定如下:小学普通教室为9300mmX8400mm,专用教室为1140OmmX8400mm;中学普通教室为10500mmX8400mm,专用教室为1200OmmX8400mm。1.1.4 教学楼标准层层高应采用3900mm,舞蹈教室等有特殊要求的除外。4.2 建筑技术体系4.2.1 平面模数标准化1推荐的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模块通用平面如图4.2.1所示。QMCCOCMUNJVUVVV.JEI上堂演:dJjJJEeBO7竺i、05i2E9-11.八/J口IF1.口岂O1O-T爵WO-IffiuuJJWnn(a)中

30、学普通教室模块平面22S0(b)小学普通教室模块平面C(a)中学专用教室模块平面(b)小学专用教室模块平面图4.2.1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标准模块通用平面2中学普通教室按50人/班,使用面积约80肝,专用教室使用面积约100m2;小学普通教室按45人/班,使用面积约70nf,专用教室使用面积约90m203教室的前端侧窗的窗端墙、窗间墙等的尺寸宜根据内外墙(板)600mm模数的整数倍进行排版后,确定优先尺寸,以尽量减少材料损耗。4教室外门窗在满足节能要求和可开启窗扇面积满足通风要求的条件下,门窗洞口的尺寸宜与条板的模数相协调,以尽量减少材料损耗。5疏散走道分为内廊式和外廊式。6教室的课桌椅布置宜符

31、合下列要求。1)中小学按统一尺寸考虑,以减少模块。2)不同类型的专用教室,课桌椅纵向布置净宽不同,应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规定。7普通教室应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小型储物柜,宜置于教室侧墙。专用教室宜设置储物柜,合理考虑储物柜的位置。8普通教室宜设置清洁间,宜满足放置清洁工具和拖把池的空间。专用教室可不设置清洁间,应对有用水需求的教室设置洗手盆。9空调外机宜优先采用水平方式布置,外机位置的尺寸不应小于选用的空调外机尺寸。4.2.2 竖向模数标准化1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通用立面如图422-1所示。OO(a)普通教室主采光面立面(b)普通教室外廊面立面OO(c)专用教室主采光面立面(d)专用教室外廊面

32、立面图4.2.2-1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通用立面1)外立面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外门窗洞口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422要求。当外墙围护系统采用条板时,门窗洞口的尺寸宜与条板尺寸相协调。表422-1外门窗洞口优先尺寸(mm)项目优先尺寸外门净宽度900、1200、1500、1800高度2700外窗净宽度300整数倍高度300整数倍注:宽度按300模数整数倍定尺寸。2)外围护墙体为整板或墙板时,门窗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应满足气密性、水密性、保温隔热性、隔声性和耐火极限的要求。3)建筑外窗用外遮阳部品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应根据建筑外窗洞口尺寸确定,并应与建筑立面分格相协调。4)外窗室外窗台宜配置成品窗台板部品。

33、(a)普通教室剖面图(b)专用教室剖面图图4.2.2-2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通用剖面图1)教室净高应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宜为3.1m,层高宜为3.9m;2)教室降板宜综合以下原则确定降板高度:(a)教学空间、清洁空间、外廊、空调外机位等功能空间,宜整体降板,统一降板高度,特殊空间可按需降板;(b)确定适宜的饰面类型和构造做法;(C)确定外廊、空调位等需要找坡排水的高度。3临空窗台高度、防护栏杆、栏板的最小高度应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要求。4空调外机的成品防雨百叶宜统一尺寸。5雨蓬宜为预制混凝土或成品轻钢雨蓬,宜统一尺寸。4.3 结

34、构技术体系4.3.1 结构技术体系1教学楼可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平面布置灵活,有利于实现教室大空间的功能要求。2主体结构柱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柱。3主体结构框架梁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梁、预制叠合梁。4主体结构楼板可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装配箱楼盖等。4.3.2结构构件编号表详见表432-1,普通、专用教室可选技术体系详见表4.3.2-20表432-1结构构件编号表柱(CX)现浇混凝土柱(CI)预制混凝土柱(C2)-梁(BX)现浇混凝土梁(BI)叠合梁(B2)-楼板(FX)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F1.)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F2)装配箱楼盖(F3)表43.2-2

35、普通、专用教室可选技术体系方案编号柱梁板C1.-B1.-F1.现浇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桁架钢筋混凝上叠合板C1-B1-F2现浇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C1-B1-F3现浇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装配箱楼盖C2-B1-F1预制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C2-B1-F2预制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C2-B1-F3预制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装配箱楼盖C1-B2-F1现浇混凝土柱叠合梁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C1-B2-F2现浇混凝土柱叠合梁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C1-B2-F3现浇混凝土柱叠合梁装配箱楼盖C2-B2-F1预制混凝土柱叠合梁桁架钢筋混凝上叠合板C

36、2-B2-F2预制混凝土柱叠合梁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C2-B2-F3预制混凝土柱叠合梁装配箱楼盖4.3.3教室模块常用结构布置1普通教室模块C1.-B1.-F1.方案结构布置详见图4.33-1和表4.331。22002200。9800S图4.33-1C1.-B1.-F1.方案结构布置图OI表43.3-1C1.-B1.-F1.构件统计表构件统计表型号数量DBD-67-2820-28205DBD-67-28OO-282O(1.-300X150)2DBD-67-28OO-282O(2-3OOX150)2DBD-67-2310-33202DBD-67-2200-3320(1.-100X200)1DB

37、D-67-2200-3320(2-1.00X200)1合计13注:括号内编码表示缺角方位和缺角尺寸2普通教室模块C1-B1-F2方案结构布置详见图43.3-2和表433-2。表4.33-2C1-B1-F2方案构件统计表构件统计表型号数量SPD-20A-91207SPD-20A-9120(1-300X210;4-300X210)2SPD-20A-9120-900(1-200X160;4-300X210)1合计10OOOZIOOb8Oos注:括号内编码表示缺角方位和缺角尺寸表4.33-3C1-B1-F3方案构件统计表构件统计表型号数量ZPX-950-95042ZPX-500-9502ZPX-700

38、-95025ZPX-5OO-7OO2ZPX-700-7001合计7200900700700 950 950 950 950 950 950 700谀1免偶像前前1免自”OoOZI00U89300图4.33-3C1-B1-F3方案结构布置图98蕾一飞导 Ox- 81.O1.Q1.O飞SSS年、12000图4.3.3-4C1.-B1.-F1.方案结构布置和构件统计表表4.3.3-4C1.-B1.-F1.构件统计表构件统计表型号数量DBD-67-2800-37205DBD-67-2800-3720(1.-300X150)2DBD-67-2800-3720(2-300X150)2DBD-67-2340

39、-33203DBD-67-2350-3320(1.-100X200)1DBD-67-2350-3320(2-1.00X200)1合计14注:括号内编码表示缺角方位和缺角尺寸120009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0OOOZIOOoZIOO图4.3.3-5C1-B1-F2方案结构布置图表4.33-5C1-B1-F2构件统计表构件统计表型号数量SPD-15A-34208SPD-15A-3420(1.-100X260;4-1.50X60)1SPD-15A-3420-900(2-1.00X260:3-150X60)1SPD-20A-85208SP

40、D-20A-8520(1.-150X360;4-1.50X360)1SPD-20A-8520-900(2-1.50X3603150X360)1合计20注:括号内编码表示缺角方位和缺角尺寸1200012000o图433-6C1-B1-F3方案结构布置图表43.3-6C1-B1-F3构件统计表构件统计表型号数量ZPX-950-95069ZPX-500-9501ZPX-700-95016ZPX-500-7001ZPX-700-7001合计88注:括号内编码表示缺角方位和缺角尺寸4.3.4 竖向构件1竖向构件也可采用系统高精度模板,应充分考虑模板摊销费用和工期要求并选用层高变化少,梁、柱截面统一程度高

41、的建筑开展应用。2现浇柱和预制柱截面优先采用60OmmX60Omm方柱,也可选用70OmmX700mm、80OmmX80Omm方柱。不同楼层间柱截面应保持统一。3采用预制柱时,预制柱在建筑平面内宜对称布置。4.3.5 板类水平构件1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模块结构布置时,为减少主次梁连接节点和板类构件种类和数量,可采用无次梁的结构布置方式,配合选用大板类构件,两端直接支承于框架梁,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装配箱楼盖等。2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模块结构布置有次梁进行板区格划分时,可采用单向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4.3.6 梁类水平构件1标准教室单元内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时尽量减少次梁或规避次梁设置,减

42、少主次梁连接节点。2梁宽度尺寸宜适当归并,优先采用30Omm宽截面梁。4.4外围护墙、内隔墙技术体系4.4.1 标准化指导外围护墙体系可选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体系、整间板体系、条板体系。1当选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时,其作为自保温体系,应选用适宜墙厚,热桥部位宜选用适宜厚度保温板,以保证外墙平整度,技术措施应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J50-055o2整间板体系1)整间板用作复合保温外围护结构时,其尺寸应与建筑开间、层高尺寸相协调,并综合考虑建筑外立面、装修等特征,尺寸宜满足表441-1的模数化要求。表4.4.1-1整间板优先尺寸(mm)项目优先尺寸范围优先尺寸厚度(混凝土类

43、)100-200100、120、150、180、200宽度12007200B/3、B/2、B高度3600-6000H注:B为建筑开间尺寸,H为建筑层高;若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为夹心保温墙板,整间板厚度指混凝土总厚度。2)整间板接缝宽度的尺寸d选用宜符合表4.4.1-2的规定。表4.4.1-2整间板接缝宽度d优先尺寸(mm)项目位置优先尺寸范围优先尺寸混凝土类水平缝、竖缝15-3520、303)整间板的板型划分、设计参数等技术要求满足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3条板体系1)条板用作外围护结构时,其尺寸宜满足表4.4.1-3的模数化要求。可根据建筑外立面、装修等特征选择适宜的尺寸。表4.4.1-3条板优先

44、尺寸(mm)项目优先尺寸范围优先尺寸厚度混凝土板、亚合条板、轻钢龙骨复合条板类6030090、100、120、150180、200、250、300宽度300-1500600、9001200长度横条板一B、B/2竖条板H、2H注:B为建筑开间尺寸,H为建筑层高。2)条板作为外围护自保温墙体时,热桥部位宜采用满粘保温板的措施,具体技术要求应满足保温材料对应的技术规程。3)条板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技术措施中,条板应采用可实现管线一体化墙体产品,如工厂预留预埋管线或空心条板等方式,确保技术措施落地实施。4.4.2 外围护系统墙板技术要求应满足各墙板对应技术规程。4.4.3 内隔墙技术体系1条板隔墙可用作分室隔墙、外走廊隔墙、楼梯间隔墙等。2条板隔墙厚度应满足建筑物抗震、防火、隔声、保温等功能要求。3条板隔墙的隔声性能指标应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