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2243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院(系)名称理学院课程名称线性代数课程层次(本/专)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数生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高等数学课程负责人霍爱莲申报日期2006.4.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制二Oo四年六月三十日填写要求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申报表文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1基本信息姓名霍爱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年10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学位学士职务教研室

2、主任传真所在院(系)理学院E-mai1.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系(710055)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高等代数(90/120课时/届):专业课,4-6学时/周,4届,9个班,总人数261人高等数学(180课时/届):通修课,6-8学时/周,4.5届,15个班,总565人线性代数(36课时/届):校定课,6学时/周,2届,8个班,总人数240人概率统计(54课时/届):校定课,6学时/周,3届,12个班,总人数357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60课时/届):校定课,4学时/周,1届,4个班,总人数124人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2001级信息专业学生写数学论文

3、59篇(一个学期)近五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商等数学电子教案的修订,校课程建设项目,2002年近五年作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的改革与实践2003年2 .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数学专业,2005年3 .学生成绩登记自动计算统计联表,2005年4 .对规范设计考试命题的探讨与实践,,2005年近五年来出版的教材和教学辅导书:工程数学题解词典(黄璞生主编,本人承担线性代数部分),陕西科技出版社,2001.11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3年,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署名第4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名第1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

4、005年,本科课程考核与管理三等奖(1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2003年2005年,广义带征值、特征向量广义正定矩阵若干问题研究,校基础研究基金(本人为课题负责人)2005年2006年,广义逆矩阵若干问题的研究,校基础研究基金(本人为第一参人)近五年来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 .关于矩阵初等变换的一个结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二十九卷,2001年5月2 .关于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思考,建大科技,2002年第一期,2002年7月3 .利用数学论文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崇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三十卷,2002年11月4 .左R-模上的一个

5、结论,扬州大学学报,第八卷第二期,2005年5月5 .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高教教学改革文集,2005年7月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2.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霍爱莲女1958.10副教授数学课程设计任学明男1954.01教授数学教学改革徐裕生男1950.03教授数学课程指导曲小钢男1959.12教授数学质量监控与协调杜丽英女1962.04副教授数学方法研究魏宗田男1966.06讲师数学课程建设马思遥女1973.11讲师数学双语教学王梦婷女1977.08助教教学数据收集与统计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线性代数课程

6、师资队伍每构:特聘教授1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12人,其他18人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助教7人博士4人,硕士14人,本科16人50岁以上7人,40-50岁12人,30-40岁9人,20-30岁6人教学队伍的高级职称、骨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多次优秀,他们除在第一线上好自己的课外,还兼有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年平均教学工作量都在600标准课时左右。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实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教研室听课把关制”,为他们创造岗前训练的机会,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使他们尽快成熟,将优良的教学传统传承下去。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措施

7、、有效果。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新形势,经教务处批准,在信控学院自动化2005级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编制了英文讲义1.INEARA1.GEBRA、大纲及教学计划。每两周开展一次教学法活动,并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近四年发表的部分教改教研论文如下:1 .高等学校数学课多模式多层次教学的方法、思路与实践(徐裕生,赵彦晖,孙俊萍等),陕西师大学报,2002年2 .矩阵方程AX=B和XA=B的通解(燕烈雅),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3 .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方向讨论(郭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4用初等变换判别矩阵正定性(燕列雅),数学理论与应用,

8、2003年5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讨(郭乔),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6 .一类广义范德蒙矩阵求逆的快速算法(任学明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7.实矩阵的Hadafnard积的一些性质(燕烈雅),大学数学,2005年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线性代数课程原隶属本校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基础课部易名为理学院后,现隶属理学院数学系工程数学教研室。我校线性代数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来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工民建工系采用由(英)S巴尼特编著,潘鼎坤教授确译的教材科技人员用的矩阵方法及由1.FARKAS(匈)等编著,由潘鼎坤

9、、赵则刚教授翻译的教材线性代数引论,九十年代各专业采用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的尚等数学最后一部分线性代数内容作为教材。在教学中强调“重基础、重计算”、“由浅入深、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根据我校立足于培养具有理科支撑的工科人才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修订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们采用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崔荣泉、杨泮范教授等编著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的工科线性代数教材。制订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以新大纲指导全校线性代教的教学。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们整合教研室力量,先后编写出

10、版了工科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方法导引,简明线性代数,线性代数重点内容重点题,线性代数辅导与习题详解,考研数学成功指南等教学辅导书。这些教材与教学辅导书的编写和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敬业精神,完成了从使用外校教材到使用本校教材的过渡。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学校综合性的进一步增强,原有的课程域构和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从2004年下半年起,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对线性代数课程的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将线性代数课程原来的36计划学时改为40计划学时,同时采用两种教材:崔荥泉教授的工科线性代数和同济大学的线性代数,并在2006

11、年上半年,由马思遥老师对自动电子05级学生进行了线性代数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学生兴趣很大,学习积极性很高。经过多年的努力,线性代数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编制了工科线性代数及其习题课电子教案,编制了线性代数习题集,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的局面。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进行了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提高了教师拄体素质,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建立了良性竞争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不断提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近几年来多次获得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获师德标兵奖1人,

12、教坛新秀奖1人,研究生基础课优秀教师奖1人,讲课比赛二等奖2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先进个人奖1人。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学校综合性的进一步增强,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从2004年下半年起,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对线性代数课程的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将线性代数课程原来的36计划学时改为40计划学时,提出了新的线性代数课程培养计划(见下表)。线性代数课程体系课程名称授课计划学时专业教学内容线性代数40全校工科类矩阵代数基础行列

13、式克莱姆法则消元法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定理向量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特征值特征向量二次型由于本科教育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基础性,加之本门课程较抽象的的特点,我们在制订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同时,也研究了相应的教学大纲的改进,以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偏深、偏专的倾向,对抽象性强的内容增加了课时,构建所需新框架。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貌、基本架构、基本原理、基本趋势,形成校高的立足点和视野。对于工科类线性代数我们注重讲授概念的实际背景,注重教学内容与建立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多讲思维方法,多讲类比,多讲应用,给学生留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使学生对这门

14、比校抽象的课程有一些具体的感知,感受到线性代数中每个概念来源于客观实际,并反过来为实际服务。讲清思想,加强基础;注意内容间的有机结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注重对学生数学素质,计算及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及工程意识的培养。课后时常给学生留一些思考体。布置习题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加深同学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提高计算能力。思考题的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讨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看一些课外参考书,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讲解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到本课程的基础上,学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

15、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本课程采用由崔荣泉、杨泮池教授编著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的工科线性代数修订版及同济大学编的线性代数为教材,并配有由崔荣泉、杨洋池敖投编线性代数方法导引。本课程还配有经多年使用并反复修改的习题集。在教材建设方面,教研室有计划、有步躲。近五年来,我们整合全系力量,先后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高等学校使用教材与教学辅导材料:2001年4月出版工科线性代数(修订版)(崔荣泉,杨泮池),陕西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高等数学(吕丽英,王军秋,石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高等数学习题课指导(修订版)(徐裕生,郭乔等),陕西科技出

16、版社2002年9月出版数理统计(王新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赵彦晖,任学明,陈光等),陕西科技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导引(曲小铜,赵彦晖),陕西科技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苏变萍,陈东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学习辅导(苏变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黄明线性代数(燕列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高等数学重点内容重点题(崔荣泉,赵彦晖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线性代数重点内容重点题(杨淬池,赵唐晖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概率论与

17、数理统计重点内容重点题(赵彦晖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泛函分析初步(石智,王军秋),陕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计算方法重点内容重点题(杨淬池、林芳等),西安交大出版社通过编写教材,不仅使我们的教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课程内容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反过来也提高了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扩充性资料和参考文献,主要有:(1)线性代数引论,蓝一中、赵春来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高等代数,北京大学几何代数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马柏林、邓爱珍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从而丰

18、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建立,学生实践环境、网络环境将得到改善,我们也为此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编制了学生成绩登记自动统计计算联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培养计划、教案、习题课教案、课程设计均可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而且线性代数课程的学生成绩也已在网上公布,为学生及时查询成绩提供了方便。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1 .在教学手段上,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简单划一,课堂气氛呆板。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按需要引进或制作各类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引进高等数学电子教案,制作了线性代数及习题课电子教

19、案,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子教案,高等数学习题课电子教案。2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教学、各种手段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我们在深入调查学生的基础上(调查情况见下衰)于06年上半年对信控学院05级选拔出来的一个班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试点,其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外语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二是通过双语教学使教师更深层次的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可以说双语教学是外语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是运用外语工具传授学科知识的新途径。双语教学开课前有关调查情况如下:认为

20、线性代数用双语教学有必要愿意参加采用与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相宜的英文讲义课堂语言(讲课和板书)英文所占比例为50%以上课后作业部分用英语74%7985%54%79%3 .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使。我校线性代数教学历来注重教育思想的更新,我们重视数学思想,现代数字观点的讲述,适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素质,计算及应用能力,创新恚识和工程意识的培养。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行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近年来,为了探索线性代数课程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我们工程数学教研宣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我校的实际,做

21、了细致的研讨,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经教务处批准,在信控学院2005级实行双语教学试点,编制了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还编写了专用教材。“学生在外语水平与专业教学水平方面同步提高,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比校强劲的发展势头”。课程建设方面,更是硕果累累。问卷调交结果(参见线性代数精品课程网页)表明,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总体评价很高,认为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教学环节是合理的。由于我室教师教学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执行学校各项制度,教学效果优良,在近两年教学期中检交中,受学校通报表扬的教师达21人次

22、。承担校级教改项目5项。改革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发表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20余篇。数学教师的认真、敬业是大家公认的。校外专家的评价认为:”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成果。”2004-2005学年教务处抽查情况通报及05年10月以来开展的网上评教情况,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数学课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事实上,从近几年所获得的荣誉也足以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承担教学任务方面,教研室除承担着全校所有院系的线性代数外,还承担着全校所有院系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值计算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人每年完成学校额定工作量的23倍。在保证上好课的前提下

23、,始终坚持两周一次的教学法研讨活动,并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提倡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把知识学活。这样既使教师的授课水平不断提高,又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据对学生问卷调交的数据表明,学生对全体教师的讲课比较满恚达95.65%以上。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也充分显示了数学教师讲课的风采。正如校内专家评价的那样:“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师多年来作了扎扎实实的大量工作,整体达到了国内重点院校基础课程的先进水平,具备了作为精品课程的优良条件”。4,自我评价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我校线性代数课程的主要椅色有(1)作为所有工科专业的支撑课程,我们在

24、多年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不仅注重数学思想的阐述,而且加强对学生的计算及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及工程意识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及应用领域的介绍,使这比较抽象的课程更具魅力。(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采用黑板与多媒体教学并用的方式,开展了双语教学,*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3)在我校研究生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省04、05、06届研究生数学改卷工作由我校承担,工作完成的相当顺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同时,通过改卷,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必将使我们线性代数的教学更加切合实际。4-2本课程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经与同类虎校交流,我们认为课程优势表现为:(1

25、)线性代数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有主讲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助教7人。(2)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了“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为他们专门开设“教学上岗”训练,由陕西省工科教学教学委员会前副主任、高等数学研究杂志前主编、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具有五十余年教龄的省优秀老教师潘鼎坤教授对他们进行培训,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使他们尽快成熟,将优良的教学传统传承下去。同时还实行“教研室听课把关制”,青年教师上岗前要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考评,才能上岗。(3)搭建合理的科研梯队,已建立了半群、优化、小波理论、非标准分析等方向的科研小组。由博士、教授把握方向,集体研究。使大家及

26、时了解科研动态,增加信息量。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1)少数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教学经脸不足,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个别学生因课业太多,加上有些人上机上网时间过多,线性代数自学、自习时间难以保障,学习效果不够理想。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本课程建设目标为:通过2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潜心线性代数教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继续调整、更新和改革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本课程的建设步豚为:第一年

27、,继续进行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研究和实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第二年,进行“线性代数网站”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线性代数教师的教改档案,进一步加强日常教学管理。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1 .课程介绍(1)课程历史沿革(2)课程体系结构(3)课程的性质任务(4)课程建设规划2 .师资队伍(1)课程负责人(2)师资配备情况(3)主要成员简介(4)青年教师培养3 .课程构架(1)使用教材(2)教材建设(3)教学大纲(4)教学日历(5)课程安排4 .教学改革(1)教学改革项目(2)教学改革调查(3)教学改革研讨(4)教学成果展示5 .教学内容(1)课程教学教案(2)课程教学设计(3)课程授课课件(4)习题课课件(5)课程教学要求6 .教学效果(1)授课录像(2)教学效果(3)专家评价(4)学生评价7 .在线答疑(1)教研室公告(2)答疑公示栏(3)学生留言箱(4)教师答疑室8 .双语教学(1)双语教学黄介(2)大纲与日历(3)课件与录像(4)教学效果9 .教研宣(1)基本情况(2)人员构成(3)课程简介(4)成果展示(5)申报表6.推荐、评审意见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2006年月日院(系)审批意见(公章)2006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