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282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光纤通信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通信概论,第6章 光纤通信,05:12,2,光纤通信概述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纤和光缆光纤通信发展趋势,光纤通信,05:12,3,7.1光纤通信概述,1、何谓光纤通信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2、光纤通信在通信网中的地位 专家预言,下一代网络,无论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传输层面上的光的世界,05:12,4,7.1光纤通信概述,3、光纤通信的容量香农公式 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capacity)取决于对载波调制的频带宽度,即在某种程度上,载波频率越高,频带越宽,系统容量越大。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高载

2、波频率和增加传输容量的历史。一对光纤理论上每秒可传送25兆兆(1012)比特的信息,05:12,5,7.1光纤通信概述,各种传输介质所能承载的载波大小:铜线1MHz同轴电缆100MHz无线电500kHz100MHz微波(包括卫星信道)100GHz光纤几百THz在2001年OFC会议上,NEC和Alcatel报道他们的传输容量分别达到10.92Tb/s和10.02Tb/s。(采用波分复用技术),05:12,6,7.1光纤通信概述,4、光纤通信的载波电磁波的一种近红外光频率为几百THz常用波长0.85 m 、1.31 m 、1.55 m波段,05:12,7,7.1光纤通信概述,05:12,8,7.

3、1光纤通信概述,人眼能否看见光纤中的光,05:12,9,05:12,10,7.1.2 光纤通信发展历史,1.原始的光通信方式目视光通信阶段 3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烽火台新疆呼图壁县境内的烽火台,05:12,11,7.1.2 光纤通信发展历史,欧洲人的旗语1650年,望远镜,极大地延长了这种目视光通信的距离。 1791年,法国人发明了灯信号和“灯语”虽然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简单的利用光传递信息的方式仍然在广泛使用,例如:红、黄、绿交通灯。目视光通信方式的共同点:利用大气来传播可见光,由人眼来接收。真正强大的光通信应该是光纤通信,即单纯地依靠光纤作为媒质来传送信息的通

4、信方式。,05:12,12,光纤通信发展历史,2.光通信的发展历程 (1)贝尔的光电话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系统。利用太阳光作光源,用硒晶体作为光接收器件,成功进行了光电话的实验 ,传输距离200多米。说明了: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传送信息是可行的。,05:12,13,利用光在大气中传送信息方便简单,人们开始研究的光通信都是这种方式。 但光在大气中的传送要受到气象条件很大限制,使信号传输受到很大阻碍。此外,太阳光、灯光等普通的可见光源,都不适合作为通信的光源,因为从通信技术上看,这些光都是带有“噪声”的光。也就是说,这些光的频率不稳定、不单一,光的性质也很复杂;一句话,就是光不纯。 因此,若要

5、用光来通信,必须要解决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一是必须有稳定的、低损耗的传输媒质;另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找到高强度的、可靠的光源。 可以说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05:12,14,光纤通信发展历史,(2)光源的探索阶段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现代化光通信的时代也从此开始认识一下激光 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05:12,1

6、5,光纤通信发展历史,什么叫做“受激辐射”?它基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了的一套全新的理论。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1950年,波尔多一所中学的教师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同让布罗塞尔发明了“光泵激”技术。这一发明后来被用来发射激光,05:12,16,但是最初发明的激光器在室温下不能连续工作,因此,还不可能在通信中获得实际应用。,05

7、:12,17,光纤通信发展历史,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查尔斯汤斯(Townes)对微波的放大进行了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波激射器”,即“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的理论。 1958年,汤斯和肖洛在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明”关于“受激辐射的光放大”(即LASER)的论文。 1960年7月,梅曼在加利福尼亚的休斯空军试验室进行了人造激光的第一次试验,当按钮按下时,第一束人造激光就产生了。这束仅持续了3亿分之一秒的红色激光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时刻的来临。,05:12,18,光纤通信发展历史,1970年,贝尔研究所的林严雄等人研制出能在室温下连续工

8、作的半导体激光器 这种激光器只有米粒大小,尽管最初的激光器寿命很短,但它已被认为可以作为光通信的光源。和普通光源相比,激光的优点单色性好相干性高方向性强,05:12,19,光纤通信发展历史,(3)传输光路的探索第一种方式:使激光在大气中传输通信能力和质量受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大,如雨可造成30dB/km的损耗,浓雾衰减可达120dB/km 10dB/km的损耗意味着输入的信号传送1公里后只剩下十分之一20dB/km的损耗意味着输入的信号传送1公里后只剩下百分之 30dB/km的损耗意味着输入的信号传送1公里后只剩下千分之一,05:12,20,光纤通信发展历史,第二种方式:把光束限制在特定空间透

9、镜波导:在金属管内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透镜,每个透镜把经传输的光束聚到下一个透镜而实现,05:12,21,光纤通信发展历史,反射镜波导:用与光束传输方向成45度角的两个平行反射镜代替透镜而构成首先:现场施工中校准和安装十分复杂;其次:地面活动对波导影响很大,05:12,22,光纤通信发展历史,光纤波导:光纤即玻璃纤维,人们用它制造了医疗上用的内窥镜,如做成胃镜,可以观察到距离体内1米左右的情况。但是它的衰减损耗特别大,只能传输很短的距离。直到20世纪60年代,最好的光纤的损耗仍在1000dB/km以上。(亿百分之一)这是不能用于通信的。1970年,第一根低损耗光纤20dB/km研制成功。197

10、0年被称为光纤通信元年。,05:12,23,备注:光纤的发展1966年7月,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大胆预言:只要能设法降低玻璃纤维的杂质,就有可能使光纤的损耗从1000dB/km降低到20dB/km,甚至更低,从而可以用于通信。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成功制成了20dB/km的石英光纤1972年,康宁公司 4dB/km1973年,美国Bell实验室 2.5dB/km1974年,美国Bell实验室 1.1dB/km1976年,NTT 0.47 2.5dB/km1979年,0.2dB/km1984年,0.157dB/km1986年,0.154dB/km 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05:12,24,7

11、.1.3 光纤通信的优点,1、汗牛充栋允许频带宽,传输容量大90年代,光纤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每秒T比特级(1012),1Tb/s的速率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一对只有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在1秒钟之内将300年的泰晤士报传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或者同时传送10万路电视节目,或同时通1200万路电话。由于任何信道都无法避免地会有各种噪声,而信号的功率也不可能太高,所以信道的容量不可能达到无穷。在通信中,信道的带宽和信道的容量遵循香农公式,05:12,25,光纤通信的优点,(2)特快列车损耗小,中继距离长目前常用光纤损耗为0.2dB/km,甚至更低,直观地说,就是光传送15公里,其强度还有原来的一半。中继距

12、离长: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在1.33m和1.55m波长的传输损耗分别为0.50dB/km和0.20dB/km。因此,一般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为几十公里,有的达一百多公里。而电缆通信系统中,中继距离为几公里。所以光纤通信适合于长距离干线通信,特别是对于跨洋通信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单模光纤最大中继距离可达上百公里,如果再加上光纤放大器,则可以直通上万公里而不需要再生中继。(3)瘦身专家体积小,重量轻美国在军用飞机上用光纤代替电缆,在A7飞机上,重量减轻了12.25公斤,节省了约27万美元,05:12,26,光纤通信的优点,(4)百毒不侵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首先:光纤是由非金属材料石英制成的,是绝

13、缘体其次:光纤所传输的是高频电磁波,而各种干扰的频率一般都很低(5)随处可见原材料来源丰富 SiO2,就是随处可见的沙子,而且1公斤高存度的石英玻璃可以制成上万公里的光纤,而制造1公里18管的同轴电缆需120公斤的铜,或500公斤的铅。34Mb/s以上光纤通信系统的价格比同轴电缆便宜30%以上。所以采用光纤通信系统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白玉微瑕、质地脆、机械强度低、需要比较好的切割及连接技术、分路耦合比较麻烦,05:12,27,7.2光纤和光缆,7.2.1光纤光纤(optical fiber):光导纤维的简称,是一种介质圆柱光波导,它能够约束并引导光波在其内部或表面附近沿其轴线方向向前传播,05

14、:12,28,1.光纤的结构纤芯:高折射率玻璃芯折射率n1一般为1.4631.467 直径为10m、50 m、62.5 m完成光信号的传输包层:低折射率玻璃芯折射率n2一般为1.451.46 直径为125m 将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并保护纤芯护层:主要起保护作用,一般是塑料材料,05:12,29,2.光纤的导光原理携带信息的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能量是集中在纤芯中向前传输,不希望包层中有能量。光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轨迹是一条直线,而当遇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7-2所示。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射线在纤芯和包层的交界处,即相当于光射线遇到了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面。,05:12,30,

15、05:12,31,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rcsin时,光线碰到包层时就会折射回纤芯,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光也就沿着光纤传输下去,于是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而被限制在纤芯内传播。如图7-3所示。,05:12,32,3光纤的传输模 “模”,来源于电磁场的概念,是指光场的“模式”,由于光实质上也是电磁波,所以光场的“模式”实质上是电磁场的一种分布形式。模式不同,其电磁场的分布不同。,05:12,33,关于光纤模式的概念,也可以从几何光学的观点直观地加以理解。根据全反射原理,任何以大于临界角值的角度入射到光纤纤芯的光线,就可在纤芯和包层的交界面上产生全反射而在光纤内传播。用几何光学的观点来看,可认

16、为每一束以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传播路径)均有一个不同的模式(mode),而把满足全反射条件的模式称为光纤的传输模。简单地说,在光纤的受光角内,以某一角度射入光纤端面、并能在光纤经纤芯包层界面上形成全反射的传播光线就可称为一个光的传输模式。,05:12,34,05:12,35,如图7-4所示,以不同入射角入射在光纤端面上的光线在光纤中形成不同的传播模式。沿光纤轴传播的叫作基模,相继还有一次模、二次模等。其中,模次较低的模为低次模,如二次模;模次较高的模为高次模。当光纤的芯直径较大时,则在光纤的受光角内,可允许光波以多个特定的角度射入光纤端面,并在光纤中传播,此时,就称光纤中有多个模式。

17、如图7-4所示。当光纤芯直径很小时,光纤只允许与光纤轴方向一致的光线通过,即只允许通过一个基模。,05:12,36,4.光纤的类型 a.按折射率分布情况分阶跃型光纤-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都是常数,折射率在纤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突变-特点:成本低、模间色散高、传输频带低、信号畸变大,05:12,37,渐变型光纤-纤芯的折射率随着半径的增加按一定的曲线规律变化,至界面处纤芯折射率等于包层折射率-特点:成本高、模间色散低、传输频带宽、信号畸变小,05:12,38,b.按光在光纤的传输模式分 单模与多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 ) -在给定工作波长上,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 -纤

18、芯很细,一般为8 m或10 m,外径125m -特点:传输特性好、内部损耗低、频带宽、易于升级扩容、接续难、对光源要求高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s) -在给定工作波长上,可以传输多种模式的光 -纤芯较粗,一般为50 m或62.5 m,外径125m -特点:模间色散大,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会更严重,限制了频带接续相对容易、对光源的要求相对低。,05:12,39,单模光纤:传输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通信的传输介质。大容量:565Mb/s2.5Gb/s长距离: 30km以上多模光纤传输性能较差,带宽较窄,传输容量较小。适用于小容量,短距离通信的传输介质。,05:12,40

19、,C.按光纤的组成材料分类石英玻璃光纤(主要材料为SiO2);多组分玻璃光纤(由SiO2、Na2O、CaO等氧化物组成);硅酸盐光纤,氟化物光纤,塑料包层玻璃芯光纤,全塑光纤,液芯光纤,测光光纤,尾光光纤,工业光纤等。光通信中主要用石英光纤,以后所说的光纤也主要是指石英光纤。,05:12,41,5.光纤的传输特性限制光纤通信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后要产生减小和失真,因而与输入信号不同, 主要原因是光纤中存在损耗和色散。损耗( Loss):光在传输时引起能量衰耗的现象。色散(Dispersion):作为载波的光脉冲脉宽展宽的现象。,05:12,42,(1)光纤的损耗光波在光纤中传输,

20、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减而光功率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光纤的传输损耗。产生损耗的原因吸收损耗本征吸收杂质吸收散射损耗 瑞利散射结构缺陷散射从某种程度上讲,光纤的损耗不可能将为0,05:12,43,光纤通信常用的三个低损耗窗口:0.85 m 、1.31 m 、1.55 m,05:12,44,(2)光纤的色散 光纤中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的模式,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速度不同而使得传播时间不同,因此造成光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模式到达光纤终端有先有后,从而产生波形畸变的一种现象。 引起脉冲展宽现象。,05:12,45,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减少了通信容量缩短了通信距离 渐变光纤可以减小模式色散,05

21、:12,46,5、几种光纤标准G.651:多模渐变光纤G.652:常规单模光纤G.653:色散位移光纤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05:12,47,7.2.2光缆,05:12,48,7.3光纤通信系统,1.系统模型,05:12,49,2. 各主要部件及功能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送与接收部件电端机:一般的光纤通信系统,都不是直接用光信号,而是先把用户的原始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光发射端机电光转换、线路编码等常用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等,05:12,50,半导体激光器(LD):比较理想的光源发出的光: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光发光原理:受激辐射优点:尺寸小,

22、耦合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波长和尺寸与光纤尺寸适配,可直接调制,相干性好。实用性:适用于高速率、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05:12,51,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比较简单的光源发出的光:荧光 发光原理:自发辐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电流小,使用方便,成本低,所以在光电系统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实用性:由于LED辐射谱较宽,由其引起的光纤的材料色散会导致较大的光脉冲展宽,限制了传输速度,所以LED常用于近距离、低速系统。,05:12,52,光接收端机功能: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主要组成部分:光检测器(核心):光/电转换P

23、IN光电二极管 、雪崩光电二极管 光中继器 传统的光中继器采用的是光电光(O-E-O)的模式 再放大(re-amplifying)、再整形(re-shaping)、再定时(re-timing)“3R”中继器 自从掺铒光纤放大器问世以后,光中继实现了全光中继,通常又称为1R(re-amplifying)再生,05:12,53,备用系统和辅助系统 :备用系统:为了确保系统的畅通,通常设置备用系统。正常情况下只有主系统工作,一旦主要系统出现故障,就可以立即切换到备用系统,这样就可以保障通信的正确无误。辅助设备:对系统的完善,它包括监控管理系统、公务通信系统、自动倒换系统、告警处理系统、电源供给系统等

24、。,05:12,54,7.4光纤通信新技术,1引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原因2光波分复用WDM的概念 WDM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波长光信号的一项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信号组合起来(复用),送入到光缆线路上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又将组合波长的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作进一步处理,恢复出原信号后送入不同的终端,因此将此项技术称为光波长分割复用,简称光波分复用技术。,05:12,55,光的波分复用,光波分复用技术的出现使光通信系统的容量产生几十倍、成百倍地增长,可以说没有波分复用技术也就没有现在蓬勃发展的光通信事业。,05:12,56,光纤通信系统发展历史,4.光纤通信系统

25、发展的几个阶段1973年1976年的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其特征是:采用0.85m短波长多模光纤,光纤损耗为2.53dB/km,传输速率为50100Mbit/s,中继距离为810km,于1978年进入现场试用,80年代初陆续在世界先进国家推广应用,多用作市话局间中继线路使用。1976年1982年的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 其特征是:采用1.31m长波长多模或单模光纤,光纤损耗为0.551dB/km,传输速率为140Mbit/s,中继距离为2050km,于1982年开始陆继投入使用,一般用于中、短距离的长途通信线路,也用作大城市市话局间中继线,以实现无中继传输。,05:12,57,1.2 光纤通信发展

26、历史,1982年1988年的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其特征是:采用1.31m长波长单模光纤,光纤损耗降至0.30.5dB/km,实用化、大规模应用,传输信号为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各次群路信号,中继距离为50100km,于1983年以后陆续投入使用,主要用于长途干线和海底通信,是光纤通信重点推广应用阶段。,05:12,58,光纤通信发展历史,19881996年的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其特征是:开始采用1.55m波长窗口的光纤,光纤损耗进一步降至0.2dB/km,应用中主要用于建设同步数字系列(SDH)同步传送网络,传输速率达2.5Gbit/s,中继距离为80120km,并开始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

27、DFA)和波分复用(WDM)器等新型器件。 1996年今的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其特征是: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全光网络开发与应用,充分利用光纤低损耗波段潜在容量实现传输系统的急剧扩容,采用DWDM技术不仅仅是带来巨大容量方面的好处,可以预计,随着DWDM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对现行的光纤网络带来深刻的变革,最终会成为全光网络(AON)的基石。因此,电信界又将1997年称为WDM年。,05:12,59,光纤通信发展历史,5、 我国的光纤通信发展与现状(1)初级研究阶段(1974年1980年) 这一阶段的典型研究成果包括阶跃多模光纤、室温下可连续工作的GaAlAs半导体激光器和8Mbit

28、/s数字光纤传输系统,并陆续建立了一些现场试验实用化系统。(2)实用化研究阶段(1981年1985年) 实用化研究主要是解决早期光纤通信系统在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市话中继多模光纤传输系统。科研攻关的最高成果以140Mbit/s光纤数字通信系统样机的面世为主要标志。,05:12,60,光纤通信发展历史,(3)长途通信研究阶段(1986年1990年)这一阶段的攻关重点是单模光纤长途干线系统的成套技术,包括光纤、器件、系统、测试、仪表等。主要表现在140Mbit/s以下准同步系列(PDH)设备陆续得到推广应用,某些国家级光缆干线通信工程开始尝试采用国产化光纤传输设备,科研的最高成就

29、是565Mbit/s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研制成功。,05:12,61,1.2 光纤通信发展历史,(4)光同步数字传送网研究阶段(1991年1996年) 1993年以前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PDH研究成果,表现为京汉广国产光缆及传输设备干线工程的建成和565Mbit/s光缆通信示范工程的实施。自1993年引进第一套SDH传输设备之后,研究工作很快就转入到SDH设备的引进、开发和国产化。SDH合资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SDH光缆通信工程的推广建设在国内亦达到白热化程度。国内科研能力已能研制2.5Gbit/s样机,各种SDH设备相继投产。,05:12,62,1.2 光纤通信发展历史,(5)光波分复用技

30、术研究阶段(1997年今) 在应用领域主要是大力推广国产化SDH设备的应用和覆盖全国的SDH网络建设。1997年底相继完成了622Mbit/s SDH环网实验工程和2.5Gbit/s SDH链路实验工程。国产SDH设备在应用中逐步走向成熟。自1996年12月,国内研制42.5Gbit/sWDM无中继传输试验系统通过国家科委鉴定之后,国内一些主要的光纤通信技术研究单位开始转向DWDM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中。1997年5月完成了42.5Gbit/sWDM双向154km光传输系统试验工程,1998年3月,82.5Gbit/s SDH DWDM 360km双向传输实验系统科研样机通过鉴定验收。以此为锲机,

31、国内几个有实力的大公司很快做出反应,分别组建自己的DWDM技术开发机构,开始了DWDM商用化的研究历程。,05:12,63,我国的光缆网络,从1991年起,我国已不再建长途电缆通信系统,而大力发展光纤通信。在“八五”期间,建成了含22条光缆干线、总长达3.3万公里的“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干线传输网(SDH)。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地市级城市全部与光缆通信连接,而且还可以通过已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缆、中韩海底光缆和中美海底光缆、上海至新加坡的东南亚陆地光缆等多条国际光缆通信干线与世界光缆通信网相连接。,05:12,64,1999年1月,我国第一条最高传输速率的国家一级干线(济南青

32、岛)82.5Gbs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建成,使一对光纤的通信容量又扩大了8倍。目前在国家13条光缆干线上已经开始了主要以82.5Gbps SDH波分复用系统为主的扩容工程,WDM市场的启动势在必行。我国拥有的四通八达的大容量光缆通信网络,将成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成为“信息”国道。,05:12,65,7.4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1、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05:12,66,2.向超大容量WDM/DWDM系统的演进 如前所述,采用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潜力已尽,然而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了不到1,99的资源尚待发掘。2013年11月27日,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

33、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烽火通信联合完成的标准单模光纤超长距离实时光传输系统实验,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单通道3.2 Tb/s 2087公里G.652D光纤上24小时无误码实时传输。,05:12,67,3.网络化 SONET/SDH是一种以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传送体制,它将复接、传送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网络管理,使得遍及全球的光纤网络可以构建成统一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平台。AS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即自动交换光网络。2000年的ITU-T正式确定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新一代光网络,是一种标准化了的智能光传送网,代表了未来智能光网络发展的主流方向,是下一代智能光传送网络的典型代表。,05:12,68,面向21世纪通信的两大通信平台 光纤通信平台 无线通信平台 超大容量、超长距离 宽带、移动 关键技术:波分复用、 关键技术:智能天线、 光纤放大器 CDMA、 软件无线电、OFDM/MIMO光接入网光纤通信发展大趋势全光网络化光纤将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道,Thank You !,现代通信概论,69,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