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301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决策制度安排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政务治理研究 电子政务的决策制度安排,2,陈述要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概要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3,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电子政务实践领域,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部门提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战略工具。 跨部门、跨组织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比重日益增多,导致电子政务实施中的管理问题日益尖锐。 决策活动,作为影响电子政务实施成效的重要活动,存在诸多典型病症。,4,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电子政务理论研究领域,电子政务的影响作用研究,电子政务有潜力推动政府提高管理 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诸多管理问题,成为困扰电子政务 投资价值有效实现的主要原因。,5,1. 选题

2、背景和研究意义,电子政务理论研究领域,电子政务的影响作用研究,电子政务实施的管理变革研究,有关流程重组研究,缺乏对组织 情景因素的考虑; 有关组织机构变革研究,缺乏从 角色和组织安排的角度研究保证 电子政务有效实施的途径; 基于制度安排的研究拓展既有的 研究思路,然而鲜有决策制度安 排研究。,6,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电子政务理论研究领域,电子政务的影响作用研究,电子政务实施的管理变革研究,基于制度安排的IT治理研究,IT治理是组织在IT应用过程,为了鼓励期望行为而明确的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框架; 基于制度安排的IT治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由于理论构建过程中缺乏对政府组织的研究,

3、研究结论缺乏普遍适用性。,7,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上,由于电子政务实践和电子政务理论研究的需要,电子政务治理,即电子政务实施中的决策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8,2. 研究框架,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电子政务治理范式研究模式、结构、机制,电子政务治理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回顾扎根理论,调查研究SEM数据分析,跨案例研究,为什么要进行电子政务治理,什么是电子政务治理,如何进行电子政务治理,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的动力机制,9,3. 研究内容概要,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设计3.4 电子

4、政务治理的绩效研究,10,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辨析和界定,(1)管理与治理,11,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辨析和界定,(2)关键概念的辨析,12,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辨析和界定,(3)IT治理的概念和要素分析,IT治理目标,IT治理模式,IT治理机制,13,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界定,治理目标,电子政务治理是指政府组织通过对关键性电子政务决策权力的安排和制衡,监督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者的绩效,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提升电子政务实施成效。,(4)电子政务治

5、理,14,提出了IT治理安排矩阵,探讨了组织信息技术活动中 的权力和责任的配置问题、并对IT治理绩效进行了基 础性研究,进一步完善了IT治理的理论体系。,出现的“IT治理”的概念,形成了IT治理理论的雏形, 研究的重点问题是IT治理模式、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 以及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基本特征。,虽然没有出现“IT治理”这样的术语,但是探讨的核心 问题是IT权力结构与组织特征之间的关系,属于IT 治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2. 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1)IT治理理论发展,早期研究,概念形成,Weill的研究,15,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2

6、. 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电子政务治理作用分析,电子政务治理范式设计,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16,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2. 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电子政务治理作用分析,电子政务治理范式设计,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17,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2. 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电子政务治理作用分析,电子政务治理范式设计,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18,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架,2. 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电子政务治理作用分析,电子政务治理范式设计,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19,3.1 电子政务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框

7、架,2. 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电子政务治理作用分析,电子政务治理范式设计,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0,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主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21,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1. 理论探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专用性IT资产,并且 IT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分离的,使得IT资本的提 供方与IT资本控制方形成最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客观信息技术的执行结果,受到不同情景下的组织 形式、官僚网络和制度安排的影响,可能存在多种 可能性,难以预料。,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表现为四个关键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过程;信息技术导致的组织变革的吸收、 扭曲和失效决定于组织

8、对四个因素的安排状况。,钻石模型,技术执行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电子政务发展具有典型的阶段特征,电子政务实施都 将经历一个技术对组织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嵌入过程。,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22,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1. 理论探讨,电子政务实施的过程:动态复杂性,电子政务实施的预期目标,电子政务实施成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电子政务治理,政务组织内电子政务项目的不断增多,导致了技术与组织的复杂性日益增强。,电子政务实施导致了组织结构、任务安排、人员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了组织对其的采纳程度。,组织的制度安排决定了组织行为人的电子政务实施行为,进而影响了电子政务实施的成效。,23,3.2 电

9、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1)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外部环境的就绪程度,内部环境的支持程度,电子政务治理能力,项目的复杂性程度,电子政务实施成效,24,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1)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25,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6,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7,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2)数据收集样本基本情况,28,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测量模型检验,测量模型的拟合度检验,29,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4)数据分析测量模型检验,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

10、检验,30,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测量模型检验,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检验,31,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结构模型检验,结构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构模型的假设检验,32,3.2 电子政务治理的作用分析,2. 调查研究,(4)结论,外部环境的就绪程度、内部环境的支持程度对实施成效具有重要影响,与西方学者的实证结论一致,也符合信息系统实施的一般规律。 电子政务治理能力对电子政务实施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西方学者重视电子政务实施中制度安排的研究结论一致,也与西方政府部门靠制度推进电子政务的实践一致。 项目的复杂性特征对电子

11、政务实施成效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与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认为这是由调研背景决定的。,33,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主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34,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1. 理论探讨,研究思路,35,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1. 理论探讨,研究思路,研究工具,治理原型的提出是基于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决策项的提出是基于对企业信息 系统建设实践 IT治理安排矩阵仅仅考虑了关键性决 策项的输入阶段和立项阶段,缺乏对 实施过程其他阶段的考虑,36,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1. 理论探讨,研究思路,研究工具,研究结论,从理论层面界定了多种IT治理模式的 类型及其有效性; 从环

12、境层面、组织层面、业务层面讨 论了IT治理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为 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深化了IT治理模式研究,从治理结构和 治理机制的层面描述了保障IT治理绩 效的核心要素。,37,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2. 案例研究,(1)案例研究设计,1、电子政务关键性决策项是否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这些类型决策项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治理原型有哪些,形成的电子政务治理模式有哪些?2、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电子政务投资特点是否影响电子政务治理模式的形成?如果是,如何影响电子政务治理模式的形成?3、是否依据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安排电子政务治理结构、设计治理机制?电子政务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如何?4、从

13、价值交付、资源利用、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有效性4个方面评价电子政务治理绩效是否充分必要?哪些因素对电子政务治理绩效有重要影响?,38,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2. 案例研究,(2)案例研究设计,研究变量界定:,39,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2. 案例研究,(2)数据收集案例基本情况,40,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2. 案例研究,(3)数据分析决策项基本情况,41,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3)数据分析电子政务治理原型,42,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3)数据分析电子政务治理安排矩阵,43,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3)数据分析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分析,44,3.3 电子政务治

14、理的范式,(3)数据分析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分析,45,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3)数据分析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分析,46,3.3 电子政务治理的范式,(4)结论,电子政务治理模式与关键性决策项的类型没有明显关系;在电子政务决策项的治理过程中,行政君主制(ADM)是启动阶段共同采用的模式,立项阶段的主要模式为联邦制(FED),建设与运营阶段IT君主制(ITM)占据主要地位; 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化态势,受到组织情景因素的显著影响。行政压力和IT部门影响力是影响典型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尽管多样化的电子政务治理模式在政府部门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治理模式既与决策项类型不匹配,又缺乏

15、有效的生存土壤治理结构,相同治理模式的治理绩效存在显著差异。,47,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1. 理论探讨,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价值交付的有效性成本控制的有效性IT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跨案例研究,48,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1. 理论探讨,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的评价指标,治理的认知程度 治理的就绪程度 治理的模式设计 治理的结构安排 治理的沟通机制 监督和激励机制,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跨案例研究, , , , ,49,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1)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治理的认知程度,治理的结构安排,治理的沟通机制,价值交付的有效性,

16、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成本控制的有效性,50,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2)数据收集样本基本情况,51,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测量模型的检验,测量模型的拟合度检验,52,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测量模型的检验,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检验,53,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测量模型的检验,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检验,54,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3)数据分析结构模型的检验,结构模型的拟合度检验,55,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3)数据分

17、析结构模型的假设检验,56,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2. 调查研究,(4)结论,治理的结构安排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的3个方面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治理的认知程度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对价值交付的有效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因而影响电子政务治理绩效; 治理的沟通机制仅对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政务治理绩效,,57,3.4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研究,58,4. 研究的创新点,构建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雏形,界定框架下的主要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是对IT治理理论的拓展研究。 电子政务实施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在一定

18、程度上解释了电子政务治理能力对电子政务实施成效的重要影响作用,验证了IT治理理论在政府部门应用的必要性。 构建电子政务治理安排矩阵,从行政压力、IT部门影响力两个方面揭示了治理模式形成的机理,形成了区别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对IT治理模式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电子政务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提升治理绩效的动力机制,也揭示了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在IT治理绩效上的差异性。是对IT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59,5.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作为交叉性研究课题,在研究问题的提炼、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结论的形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后续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审视和细化电子政务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将其纳入到政府治理的理论体系之中;进一步提高两个结构模型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同时,展开电子政务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跨组比较研究;基于纵向电子政务决策项,展开对比分析,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电子政务治理安排矩阵,形成更加全面的电子政务治理模式的结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