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312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旺,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1,肿瘤患者常出现疼痛、发热、疲乏、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恶性积液、上腔静脉症侯群及急性恶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等表现,及时发现与解决这些问题是肿瘤专业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进本要求。,2,癌症疼痛的护理,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这一概念强调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提示在评估疼痛强度时,应以患者自身的主诉为依据。癌症疼痛:是指由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疼痛。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患者中。30%以上伴有疼痛,而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7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3,癌痛的原因,WHO大致将引起疼痛的原因分为四类:1.直接由肿瘤侵犯引起的疼痛2.与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疼痛3.由肿瘤治疗和检查引起的疼痛4.与肿瘤无关的疼痛,4,临床表现,1.根据疼痛的生理机制疼痛分类及各种疼痛的临床特点:躯体痛 主要表现为刺痛和酸痛内脏痛 主要表现为定位不准确,伴有挤 压痛、胀痛或牵拉痛神经痛 主要表现为烧灼样痛、钳夹样阵 发性痛,往往伴有感觉和运动 功能丧失,5,临床表现,2.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可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其中,癌痛通畅表现为慢性疼痛。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将影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3.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伴有疼痛的癌

3、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无痛的癌症患者。癌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对生理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功能减退,体力和活动耐力下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失眠等;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去控制、有自杀倾向等;对社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活动减少,性功能和情感降低,依赖性增加等。,6,癌痛的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比较复杂,疼痛的治疗方面需要根据病因和疼痛具体情况决定,基本分为:(一)抗肿瘤治疗:包括放疗、化疗与姑息性手术等。(二)止痛药物治疗:1.止痛药物治疗原则:止痛药物时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目前已经成为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癌

4、痛的药物治疗方法。,7,癌痛的综合治疗,WHO同时提出镇痛药的应用要点: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8,癌痛的综合治疗,2.止痛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止痛药物的分类:止痛药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 非阿片类和阿片类药。止痛药物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为代表,主要用于轻度疼痛尤其是骨和软组织疼痛,依据作用强度;弱阿片类以可待因、氨酚待因为代表,用于治疗中度疼痛,强阿片类以吗啡、芬太尼、哌替啶为代表。用于治疗重度疼痛,9,癌痛的综合治疗,3.止痛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处理非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反酸

5、、恶心、便秘、腹泻、腹胀,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发生溃疡。另外,此类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引起出血,长期服用还可能发生肾功能和肝功能的损伤。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10,癌痛的综合治疗,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a.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90%-100%。预防: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的活动、预防性的给予缓泻药。必要时灌肠,或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合用其他镇痛药。,b.恶心、呕吐:发生率约为30%,一般发生在用药初期,症状大多在4-7天有所缓解,以后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预防:初次

6、使用第一周内,最好同时使用止吐药物预防。轻度恶心可选用胃复安等治疗;重度恶心、呕吐应按时给予止吐药,必要时用恩丹西酮等;症状持续一周以上,排除其他原因,则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或换药,或改用其他途径给药。,11,癌痛的综合治疗,c.嗜睡及过度镇静:其发生原因是长期疼痛导致失眠,有可能是疼痛理想控制后的表现。预防:初次使用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50%的幅度逐渐增加。老年人尤其要慎重的定用药剂量。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镇静过度,则应降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若镇静程度持续加重,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当患者对躯体刺激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小于8/min,并出现针尖样瞳孔,考虑为阿片类药物过量

7、中毒,遵医嘱给予纳洛酮解救处理。,d.尿储留:常出现于合并使用镇静药。腰麻后,或合并前列前增生症;腰麻后应用阿片类药物,尿储料危险增致30%。预防:避免同时使用镇静药,定时排尿。诱导自行排尿,仍无效应考虑导尿。,12,癌痛的综合治疗,e.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长期使用哌替啶的患者容易出现。表现为战栗、震颤、抽搐、癫痫大发作等症状。因此哌替啶只用于短时镇痛,不适用于慢性疼痛。,f.药物依赖:癌性疼痛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耐受和依赖。但是,耐受和依赖的存在及患者对耐受和医疗可能发生的恐惧,都不能干扰阿片类药物的正常使用。,13,癌痛的综合治疗,(三)非药物治疗1.创伤性

8、非药物疗法:包括姑息手术、麻醉及神经外科方法等。2.物理疗法:包括皮肤刺激、锻炼、固定术、针刺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物理疗法可以减轻疼痛,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对止痛药物的需求,但不能代替止痛药物治疗。3.心理社会干预:是疼痛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疗法需要与止痛药物相结合来控制疼痛。包括:转移与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意念想象。心理社会干预最好在疾病的早期应用,因为这时患者有一定的体力和精力,能够学习和实践这些疗法,易于成功,同时能促使患者产生继续应用这种疗法的动力。,14,癌痛的护理,一.癌痛的护理评估1.疼痛评估的意义:在疼痛控制过程中,疼痛评估是治疗的首要环节,只有主动、

9、客观、持续的评估疼痛,才能取得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2.疼痛评估的原则:相信患者的主诉原则全面评估原则动态评估原则,15,癌痛的护理,3.疼痛评估的方法:疼痛评估的最佳方法是对疼痛本质的认识,使用可靠的工具评估并了解疼痛的知识,可以更好的理解疼痛的本质。0-10数字疼痛评估标尺的使用:用0-10的数字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16,癌痛的护理,视觉模拟疼痛强度评估量表:,17,癌痛的护理,疼痛影响 面容量表:用图画的形式将面部表情由高兴的极其痛苦分成6个等级,0代表无痛,1代表轻微疼痛,2代表稍痛,3代表疼痛显著,4代表重度疼痛,5代表

10、最剧烈疼痛。这种评估方法简单、直观、形象,适用于儿童和有认知障碍的人。,18,癌痛的护理,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根据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将疼痛强度分为4个等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需用止痛药治疗,睡眠受干扰;3级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19,癌痛的护理,4.疼痛评估的内容:评估疼痛的一般情况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和治疗依从性评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20,癌痛的护理,5.疼痛评估的注

11、意事项:疼痛评估是一个动态评估的过程,在应用疼痛评估测量工具时应注意前后测量工具的一致性,保证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所有的疼痛测量工具都不能全面涵盖患者疼痛的复杂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掌握最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此外,在疼痛评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疼痛的相关知识,才能保证对疼痛评估的准确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准确的评估是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疼痛评估的价值和重要性。,21,癌痛的护理,二.癌痛药物治疗的护理1.止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应告知患者,若出现胃肠道不适或加重,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征象。服用阿

12、片类 药物的患者,应知道同时服用润肠通便药以预防便秘。初次使用者,应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并遵医嘱给予胃复安等药物预防,以消除患者顾虑。对初次使用或明显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思睡或嗜睡等表现,连续评估并记录镇静程度,若程度严重,应建议医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一旦确认药物中毒致呼吸抑制,立即用纳洛酮解救。许强调的是,患者出现阿片类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不宜吸氧,特别是高浓度吸氧。,22,癌痛的护理,2.使用透皮贴剂患者的护理:用于疼痛相对稳定患者的维持用药,一次用药维持作用时间可达72小时,便秘的发生率低。初次用药后6-12小时

13、血浆峰浓度,12-24小时达稳定血药浓度。护理中需注意的方面:选择合适的黏贴部位,多选择躯干平坦、干燥、体毛少的部位,如前胸、后背、上臂、大腿外侧;黏贴前清水清洁皮肤,不要用肥皂或乙醇擦拭。待皮肤干燥后打开密封袋,取出贴剂,先撕下保护膜,手不要接触粘贴层,将贴剂平整的贴于皮肤上,并用手掌按压30s,保证边缘贴紧皮肤。体温增高3,血药浓度峰值可增高25%,局部不能加温,如热水袋、电热毯或暖气等;72h及时更换,不宜拖延,以免出现爆发痛;更换时重新选择部位。3.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4.老年疼痛患者的护理5.癌痛的院外延续管理,23,癌痛的护理,三.癌痛非药物治疗的护理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14、。WHO已将疼痛列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无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治疗癌性疼痛不仅是医生的义务,更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家属、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24,癌性发热的护理,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体内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癌性发热通常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热程长短不定,可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和生理。,25,常见病因,1.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导致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而引起自身组织坏死,导致机体发热22.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中枢性发热。3.

15、恶性肿瘤细胞本身可能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如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热。4.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活性物质,例如肝癌细胞产生甲胎蛋白等。都对机体产生各种反应,其中有些物质可引起发热。5.在肿瘤治疗中化疗、放疗,应用干扰素、白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疫苗等制剂也可引起发热。6.有效治疗后肿瘤细胞迅速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或毒性产物,导致机体发热。,26,临床表现,癌性发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热可呈间歇性,热程或短或长,有的可达数月之久。2.常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少数呈稽留热,体温在37.5-38.5。患者多不伴有寒战或恶寒,以下午或夜间发热为主。3.发热

16、时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患者有时不能感知或无明显不适。4.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和抗癌药物反应较好。5.部分单纯的癌性发热常以低热为主或仅自觉身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大多正常。6.癌性发热有时可能为恶性肿瘤首发症状,如果患者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找出真正病因。7.热程常的患者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外,也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可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长期发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许多困难。,27,治疗方法:癌性发热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常用的降温方法有物理降温法(乙醇擦拭、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药物降温法(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17、、中医药治疗(口服中药汤剂、针刺疗法等)及直肠给药法等。,护理措施:1.环境要求2.心理护理3.发热护理4.病情观察5.口腔护理6.饮食护理7.活动与安全,28,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或疲惫感,疲乏程度与活动不成比例,与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关,并常伴有功能障碍。研究显示,癌因性疲乏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发生,在接受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65%的人感到疲乏,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82-96%的人容易感到疲乏。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恶性肿瘤治疗的结果,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2

18、9,常见病因,1.恶性肿瘤本身: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负氮代谢是持续性CRF的主要原因。2.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是加重CRF的主要原因,如疼痛、睡眠不足或失眠等。3.恶性肿瘤治疗:化疗产生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放疗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及细胞损伤等都和疲乏产生有关。4.心理社会因素5.其他因素:如感染、肥胖、肝炎、肾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均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恶性肿瘤患者的疲乏症状。,30,临床表现,治疗方法,CRF的临床表现包括身体疲倦、精神迟钝和情感顺应性缺乏的感觉。CRF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发生快,程度重,从体力、精神、心理、情绪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9、,并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得以缓解。,CRF的治疗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CRF几种常见的诱因,如贫血、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二是针对CRF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1.非药物干预:包括活动锻炼、进行娱乐活动、心理干预、改善睡眠、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等。2.药物干预:如抗贫血药、抗精神病药、催眠药等。,31,护理措施,1.信息支持:加强认知护理,为患者提供CRF的相关信息。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CRF的症状及其变化状况。观察患者有无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睡眠不足、沮丧、焦虑、抑郁等加重疲乏的相关因素。准确记录21h出入量,若患者出现头疼、头晕、发热、便秘等不适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3.饮食护理4.睡眠护理5.活动与安全6.心理社会支持,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