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359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资料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完形心理学,本章内容结构,简介 主要代表人物 完形心理学创立的实验根据 基本理论 评价,完形心理学简介Gestalt psychology,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倡导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三位年轻教师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他们自1910年起密切合作,1912年于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1912年创办学刊心理学研究。诞生标志:1912年视见运动的实验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迁移时期(19271945)艰难的综合阶段(

2、1945-),主要观点: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1880-1943,完形心理学创始人,带领助手兼被试考夫卡、苛勒从事似动现象实验,将完形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并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韦特海默简介,生于布拉格,先就读于格拉茨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理学,从师于斯顿夫,1904年又转符茨堡大学,在屈尔佩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10年以后

3、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校任教。1911年开始对运动视觉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很大成就。,1933年因纳粹迫害而逃至美国,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一直在此工作到1943年去世。主要著作: 视见运动的实验研究(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三论集(1925);创造性思维(1945),苛勒Wolfgang Kohler; 1887-1967,完形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和考夫卡曾是韦特海默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以小鸡视觉辨别实验为验证完形心理学提供实验根据,运用完形心理学原理,设计黑猩猩实验,研究顿悟学习,并把完形心理学理论系统化。,苛勒简介,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完成早期教育,1909年在斯顿夫

4、的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10年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1912年和考夫卡一起当韦特海默似动现象实验的被试者,三人合作研究共同奠定完形心理学的基础。,19131920年任普鲁士科学院人类研究所主任,到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腾奈立夫岛上对猩猩的智慧进行著名的实验研究。1921年回国任柏林大学教授兼心理学研究所主任。1934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到哈佛大学任教,次年任宾夕法尼亚斯瓦特莫学院心理学教授。,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著作:人猿的智慧(1917);完形心理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心理学中的动力学(1940),考夫卡

5、Kurt Koffka; 18861941,完形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和苛勒曾是韦特海默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明确认定心理学的任务乃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主要贡献是于发展心理学中贯彻完形理论。,考夫卡Kurt Koffka,考夫卡简介,美籍德国心理学家,生于柏林,1903年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后转学心理学,除去一年在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以外,在柏林大学一直学习到1909年,在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1910到法兰克福大学,开始与韦特海默合作。1912年任吉森大学讲师,并进行题为“对于完形心理学的贡献”的系列实验研究。1924年移居美国,先后在康乃尔、芝加哥和威斯康辛等大学讲学。

6、1927年任史密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视知觉的实验研究。,作为完形心理学派的主要发言人,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详细介绍完形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问题,并使完形心理学理论化。主要著作:心理的发展(1921);知觉:格式塔学派引论(1922,英文);完形心理学原理(1935),历史背景,社会背景 哲学背景 自然科学背景 心理学背景,社会背景,20世纪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力量崛起,妄图征服欧洲,称霸世界,使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统治的整体。与此相适应,社会意识形态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哲学背景,康德的先验论 马赫的中立要素观 胡塞尔的现象学 怀特海的新实在论 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康德的先验论,把客观世界分为

7、“现象”和“物自体”(things in themselves)两个不同的世界,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但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必须通过先验的范畴。认识是知识的“形式”(先天的)与知识的“质料”(来自经验)的统一。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心理自会给予原始的知觉材料以形式和组织。,马赫的“中立要素”观,中立要素观:世界仅仅是由我们的感觉所构成的。感觉经验既非心理又非物理的东西,而是心物同一的“中性的”东西。现象的世界是直接感知的真实的世界,物理世界只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间接推论出来的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主张用自然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

8、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如何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观察的主体;观察的对象:即呈现于自己意识中的一切东西;观察的方式:即直觉,怀特海的新实在论,两个世界:把我们用常识去观察的世界称为“呈现即刻”的“事件世界”;把物理学家所认识的世界称之为“因果效能”的“永恒世界”。两个世界是不同的。,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在进化的各个阶梯上,可突创出全新的产物,这些产物是不能用个别成分的简单结合来说明的。也就是说,进化的较高阶段所产生的是一个全新的整体的组合,而不是现有的各种成分的机械的联合。,自然科学背景,物理学中的场论:场是一个限定的域,是一种整体的存在,是一种新的力学结构的实体。其中

9、,每个部分的性质都是由场的整体所决定,而场的整体性质又非其各个组成部分性质的简单相加或算术总和。,心理学背景,马赫的形式要素说:感觉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空间、时间及性质的各种差异。形式(空间、时间)本身是可以离开属性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经验。,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形质不是感觉的简单的组合,而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独立于个体感觉之外,属于另一种组织形式的新的性质,即为整体所具有,而整体中的任何部分所不具有的形式和性质。,完形心理学创立的实验根据,似动现象的实验: (apparent movement phenomenon) 韦特海默;1910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苛勒,191

10、8,以往对运动知觉的解释,冯特的眼球运动说 马尔比的后象混合说 厄棱费尔的感觉综合说,b1 a1 a2 b2,韦特海默的观点:似动自身是一种现象,是一个整体或完形,而不是若干不动的感觉元素的集合。进一步的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因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的。,基本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同型论 完形组织法则 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直接经验(苛勒):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客观经验:指可验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得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

11、是心理科学的基础。,对象: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方法: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行为与心理物理场(考夫卡):分子行为产生于机体内部,整体行为产生于一种环境(心理物理场)之中。环境:地理环境 (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行为环境 ( behavioral environment ) : 心中意识到的环境,行为既产生于行为环境,又受行为环境的调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既强调直接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现象学的方法:予直接经验以朴素而丰富的描写。 要

12、求对在特定时间内主体所观察到的经验材料不加任何粉饰,力求如实而详尽地进行描述。,运用现象学方法的原则,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然的观察;坚持对经验进行朴素而如实的描述,不做任何推测和解释;,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反对盲目地照搬先进的自然科学的量的和间接的方法,因为经验很难用数量来计算;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元素分析和刺激-反应公式,并将整体原则应用到实际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同型论(isomorphism),心身关系: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三者彼此是同型的。实质:身心平行论,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 laws

13、 of organization),完形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它说明主体是按怎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图形背景(figure-ground) 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 相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 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 连续法则(law of continuity),完形组织法则,学习理论,顿悟学习(insightful learning)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创造性思维(productive thinking),顿悟学习,顿悟学习: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关系而

14、发生的学习。苛勒关于黑猩猩的学习实验: “迂回道路”实验 - 自己的身体;利用工具;制造工具,黑猩猩学习实验,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并且是一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顿悟学习的特点:问题解决前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的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对试误说的批评

15、,桑代克所设计的实验情境难度过大,超出了动物可能理解的范围。反对桑代克的效果率和练习率。桑代克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渐进的量变过程是错误的。,学习迁移,原因:桑代克: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分子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完形心理学学家: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即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创造性思维,把完形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发现新的完形。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览整个问题情境,使他们明白怎样去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争取在理解、领会问题的前提下,产生顿悟。,逻辑非逻辑互补原则结构整体性原则: 结构重组和意义重释的整合和谐简单性原则:结构的完整、简单与和谐,格式塔学派的贡献,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整体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知觉研究领域中有丰硕成果开创了认知学习理论的先河,格式塔学派的局限,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对其它学派的批评过于苛刻实验不够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