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372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常识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20,电气安全常识,电气安全常识,电气安全常识,电击致命的原因:,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幅值小,频率高 (800-1000次/每分钟),无规则 窒息-窒息 缺氧或中枢神经反射 室颤 特点:致命时间较长(10-20分钟) 电休克(昏迷)-由于中枢神经反射造成体内 功能障碍,昏迷时间长后的 死亡,电气安全常识,电流的危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头部、脊髓和心脏等器官的危害;热效应会造成人体电灼伤;化学效应会造成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电磁场辐射会导致人头晕、乏力和神经衰弱。 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伤害程度一般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

2、; 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 通过人体电流的频率; 触电者的身体状况; 人体的电阻; 电压的大小;,电气安全常识,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如轻微刺痛、 发麻。平均(概率50%)男的:1.1MA;女的:0.7MA 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平均(概率50%)男的:16MA;女的:10.5MA最低(概率0.5)男的:9MA; 女的:6MA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电气安全常识,电流的持续时间,时间T 吸收电能 伤害 时间T 电流重合心脏易损期,危险 时间T 人体电阻 人体电流 伤害 时间T 中枢神经反射 危险,电气安全常识,电流的途径,不

3、同的途径,危险性不同。 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 最危险的是:左手到脚电流路径与通过人体心脏电流的比例关系 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健康状况、 健壮程度、性别、年龄,电气安全常识,人体电阻的数值及影响因素,变化范围 皮肤表皮最外层角质层其厚度一般不超过0.05-0.2mm,但其电阻率很大,可达105 106 M。但是数10V便可击穿角质层,使人体阻抗急剧下降。 除去角质层 -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为1000 3000 -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为500 800 影响因素 电气参数:电压U、电流I、频率F 皮肤表面状态:潮湿、导电污物、伤痕、破损 皮肤表面接触状态:接触压力、面积,电气安全常识,二、触电方式

4、,单相触电两相触电接触电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电气安全常识,1.单相触电,在低压电力系统中,若人站在地上接触到一根火线的触电,即为单相触电或称单线触电,如图所示。 人体接触漏电的设备外壳,也属于单相触电。,电气安全常识,2.两相触电,人体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两相电源带电体而引起的触电叫两相触电,如图所示。,电气安全常识,3. 接触电压触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内部绝缘老化,造成击穿;或由安装不良,造成设备的带电部分碰壳;或其他原因会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人若碰到带电外壳,就要触电,这就是接触电压触电 接触电压:是指人站在带电金属外壳旁,人手触及外壳时,其手、脚之间承受的电位

5、差,电气安全常识,4.跨步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四周流散,这时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要20米以外大地电位才等于零。人假如在接地点周围20米以内行走,其两脚之间就有电位差,这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和人体两脚之间的距离。,电气安全常识,跨步电压,L3,L2,L1,跨步电压,20米,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U,L,电气安全常识,三、安全电压,不带任何防护设备,对人体各部分组织均不造成伤害的电压值,称为安全电压。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电压的规定:有50伏、40伏、36伏、25伏、24伏等。国际

6、电工委员会(IEC)规定安全电压限定值为50伏. 我国规定12伏、24伏、36伏三个电压等级为安全电压级别. 在湿度大、狭窄、行动不便、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场所(如金属容器内、矿井内、隧道内等)使用的手提照明,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 凡手提照明器具,在危险环境、特别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灯,高度不足2.5米的一般照明灯,携带式电动工具等,若无特殊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措施,均应采用24伏或36伏安全电压。,电气安全常识,触电原因,常见的触电原因: 1. 线路架设不合规格 2.电气操作制度不严格 3.用电设备不合要求 4.用电不规范 5.违章作业,电气安全常识,四、触电预防措施,直接触电:人体直接接

7、触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触 而触电;电 间接触电:人体触及正常时不带电而发生故 障时才带电的金属导体。,电气安全常识,直接触电的预防,( 1 )绝缘措施 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例如:新装或大修后的低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每伏1000M。 ( 2 ) 屏护措施 凡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屏护装置,应妥善接地或接零。 ( 3 )间距措施 在带电体与地面间、带电体与其它设备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间距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电气安全常识,间接触电的预防,( 1 )加强绝缘 对电气设备或线路采取双重绝缘、使设备

8、或线路绝缘牢固。 ( 2 )电气隔离 采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作用的发电机。 ( 3 )自动断电保护 漏电保护、过流保护、过压或欠压保护、短路保护、接零保护等。,电气安全常识,五、电气防触电措施,据统计,每年我国因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造成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家用电器配电不合要求;不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电器;使用家用电器没有采取防触电技术措施;怎样使用家用电器才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呢?1. 严格按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气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不少新购买家用电器的损坏和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缺乏应有保养知识造成的。因此,用户在使用新购买的家电产品之前应该仔细阅读,并严

9、格按照说明书的提示进行操作和保养,特别是说明书中“警告”的内容,用户要格外注意,特别小心,千万不可置若罔闻,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人身伤害。,电气安全常识,怎样使用电器才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呢?,2.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判断家用电器是否漏电,在手边无验电笔时,要用手的背面接触家用电器的外壳,若漏电,则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又恰好是脱离家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的时间很短,不会有危险;家用电器停用时,拔掉电源插头;不带电修理家中的线路或电器;搬动家用电器前,应关上开关并拔去插头,并避免磕碰。 3. 要有两级防触电技术措施使

10、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绝大多数是因为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因故障带电。解决家用电器金属外壳因故障带电伤人,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安装漏电保护器。国家安全用电标准要求,采用两级保护,即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基础上安装漏电保护器。形成防触电的双保险,确保万无一失。,电气安全常识,怎样使用电器才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呢?,4、避免旧家用电器超期服役近年来,使用“超龄”家用电器导致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当家用电器超过使用寿命后,电器元件会老化,电器内部绝缘不良,电器随时可能发生外壳带电现象,给使用者人身安全带来伤害。因此,消费者应有“家用电器使用寿命”的概念,让旧电器按时退休,避免旧

11、家用电器超期服役。 5、尽量避免临时用电、杜绝私扯乱接许多家庭购买家用电器后,因插座不够用,自己私扯乱接,安装临时插座使用。有些用户安装的插座不固定,随意乱放,哪里方便就放在那里,对家中的老人、孩子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因此家庭应尽量避免临时用电、杜绝私扯乱接。避免一个插座连接多个用电设备,更不许超容量使用插座。 6、养成人走断电的习惯 家用电气在停止使用后要及时断开电源开关,尤其是电热毯、电暖气、电炉子等不能长时间通电使用,更不能人不在后任然处于通电状态。,电气安全常识,用电器的保护,1)、用电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选用凡使用三脚插头的家用电器需要对其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2)、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12、与正确使用漏电保护器是为了防止漏电或触电的保护仪器。当电器泄漏电流超过额定值(家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小于30毫安,动作时间小于0.1秒)时,该装置跳闸,断电。装了漏电保护器的家庭,当人身触及一根导线,或触及漏电的家电外壳时,它能自动切断电源,使人体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能有效防止线路漏电造成电能的浪费。我国近几年,漏电保护器的运行经验表明,推广使用漏电保护器,对防止触电伤亡事故,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具有明显的效果。家用漏电保护器在运行过程中要定期试验,通常每月至少试验一次其动作的可靠性,方法是:接通电源时,连续三次按一下它的试验按钮,如果三次都能立即跳闸,说明它本身是动作的,可

13、以放心使用。,电气安全常识,23,1、接地和接零保护,1) 接地保护 按功能分,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指电气设备(如变压器中性点)为保证其正常工作而进行的接地;保护接地是指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体接触设备外露部分而触电的一种接地形式。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 设备外露部分(金属外壳或金属构架),必须与大地进行可靠电气连接,即保护接地。 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埋入地下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连接接地体和电气设备接地螺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保护接地常用在IT低压配电系统和TT低压配电系统的型式中。

14、,电气安全常识,24,保护接地原理,电气安全常识,25,2) 保护接零,保护接零是指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将设备需要接地的外露部分与电源中性线直接连接,相当于设备外露部分与大地进行了电气连接。使保护设备能迅速动作断开故障设备,减少了人体触电危险。 保护接零适用于TN低压配电系统型式。 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当设备正常工作时,外露部分不带电,人体触及外壳相当于触及零线,无危险,如图所示。,电气安全常识,26,采用保护接零时注意: (1)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系统的电气设备不宜将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而且中性点工作接地必须可靠。 (2)保护零线上不准装设熔断器。 区别:将金属外壳用保护接地线(PEE

15、)与接地极直接连接的叫接地保护;当将金属外壳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PEN)相连接的则称之为接零保护。,2) 保护接零,电气安全常识,27,3) 重复接地,在电源中性线做了工作接地的系统中,为确保保护接零的可靠,还需相隔一定距离将中性线或接地线重新接地, 称为重复接地。从图 (a)可以看出,一旦中性线断线,设备外露部分带电,人体触及同样会有触电的可能。而在重复接地的系统中,如图 (b)所示,即使出现中性线断线,但外露部分因重复接地而使其对地电压大大下降,对人体的危害也大大下降。不过应尽量避免中性线或接地线出现断线的现象。,电气安全常识,28,以上分析的电击防护措施是从降低接触电压方面进行

16、考虑的。但实际上这些措施往往还不够完善,需要采用其它保护措施作为补充。例如,采用漏电保护器、过电流保护电器等措施。2. 漏电保护开关 1)定义: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路中,当发生漏电和触电时,且达到保护器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漏电保护为近年来推广采用的一种新的防止触电的保护装置。在电气设备中发生漏电或接地故障而人体尚末触及时, 漏电保护装置已切断电源; 或者在人体已触及带电体时,漏电保护器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切断电源,减轻对人体的危害。,2. 漏电保护开关,电气安全常识,29,漏电保护开关实物图,电气安

17、全常识,30,根据安全规程规定, 下列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或接零。 (1) 电机、 变压器、 电器、 照明器具、 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底座和外壳, 如手电钻、 电冰箱、 电风扇、 洗衣机等。 (2) 交流、 直流电力电缆的接线盒, 终端头的金属外壳, 电线、 电缆的金属外皮, 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 穿线的钢管; 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 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一个端子及铁心。 (3) 配电屏与控制屏的框架, 室内、 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架, 安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开关设备、 电容器等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 (4) 在非沥青路面的居民区中, 高压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 钢筋混凝土杆,

18、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的铁杆、 钢筋混凝土杆, 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5) 避雷针、 避雷器、 避雷线等。,3、 电气设备的接地范围,电气安全常识,六、触电急救,触电的现场抢救 1. 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如果触电现场远离开关或不具备关断电源的条件,救护者可站在干燥木板上,用一只手抓住触电者的干燥衣服将其拉离电源,如图所示。,电气安全常识,触电的现场抢救,也可用干燥木棒、竹竿等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如图所示 (2)如触电发生在火线与大地间,可用干燥绳索将触电者身体拉离地面,或用干燥木板将人体与地面隔开,再设法关断电源. (3)如手边有绝缘导线,可先将一端良好接地,另一端与触电者所

19、接触的带电体相接,将该相电源对地短路. (4)也可用手头的刀、斧、锄等带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砍断。,电气安全常识,六、触电急救,电气安全常识,触电急救,(1)触电者神智尚清醒,但感觉头晕、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等,应让其静卧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触电者神智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应静卧休息,并请医生救治。(3)触电者无知觉,有呼吸、心跳。在请医生的同时应施行人工呼吸。(4)触电者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应施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应采取胸外心脏挤压法;如呼吸、心跳均停止,则须同时采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电气安全常识,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只对停止呼吸的触电者使用。操作

20、步骤如下: 1.先使触电者仰卧,解开衣领、围巾、紧身衣服等,除去口腔中的粘液、血液、食物、假牙等杂物。 2. 将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颈部伸直。救护人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掰开触电者的嘴巴。救护人深吸气后,紧贴着触电者的嘴巴大口吹气,使其胸部膨胀;之后救护人换气,放松触电者的嘴鼻,使其自动呼气。如此反复进行,吹气2秒,放松3秒,大约5秒钟一个循环。 3.吹气时要捏紧鼻孔,紧贴嘴巴,不使漏气,放松时应能使触电者自动呼气。其操作示意如图1、图2所示。 4.如触电者牙关紧闭无法撬开可采取口对鼻吹气的方法 5.对体弱者和儿童吹气时用力应稍轻,以免肺泡破裂。,电气安全常识,口对口人工呼

21、吸法,头部后仰,捏鼻掰嘴,贴紧吹气,放松换气,电气安全常识,胸外心脏挤压法,正确压点,向下挤压,迭手姿势,突然放松,帮助触电者恢复心跳的有效方法。操作要领如图所示,电气安全常识,七、电气防火、防爆、防雷常识,电气防火 1、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 几乎所有的电气故障都可能导致电气着火。如设备材料选择不当,过载、短路或漏电,照明及电热设备故障,熔断器的烧断、接触不良以及雷击、静电等,都可能引起高温、高热或者产生电弧、放电火花,从而引发火灾事故。 2 、电气火灾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1)预防方法 应按场所的危险等级正确地选择、安装、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按规定正确采用各种保护措施。在线路设计上,应

22、充分考虑负载容量及的过载能力;在用电上,应禁止过度超载及乱接乱搭电源线;对需在监护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应“人去停用”;对易引起火灾的场所,应注意加强防火,配置防火器材(2)电气火灾的紧急处理 首先应切断电源,同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 不能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如泡沫灭火器)灭火。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1211”等灭火器灭火,也可用干燥的黄沙灭火。,电气安全常识,常用电气灭火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电气安全常识,电气防爆常识,1由电引起的爆炸 主要发生在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场所。 2防爆措施 在有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场所,应合理选用防爆电气设备,正确敷设电气线路,保持场所良好通风; 应保证电气设

23、备的正常运行,防止短路、过载;应安装自动断电保护装置,对危险性大的设备应安装在危险区域外;防爆场所一定要选用防爆电机等防爆设备,使用便携式电气设备应特别注意防爆的安全要求;电源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与单相三线制,线路接头采用熔焊或钎焊。,电气安全常识,电气防雷,雷电产生的强电流、高电压、高温热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和多方面的破坏作用,给电力系统、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1雷电形成与活动规律 雷鸣与闪电是大气层中强烈的放电现象。雷云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摩擦、冻结等原因,积累起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很高的电位。当带有异性电荷的雷云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击穿空气而发生强烈的放电。 雷电活动规律:南方比北方多,山区

24、比平原多,陆地比海洋多,热而潮湿的地方比冷而干燥的地方多,夏季比其它季节多。,电气安全常识,九、雷电种类及危害,(1)直击雷 -雷云较低时,在地面较高的凸出物上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电荷与雷云所带电荷相反而发生放电,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几百万伏。 (2)感应雷 - 感应雷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其值可达数十万伏。 (3)球形雷 - 雷击时形成的一种发红光或白光的火球。 (4)雷电侵入波 - 雷击时在电力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的高压冲击波。 - 雷击的破坏和危害,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电磁性质的破坏;二是机械性质的破坏;三是热性质的破坏;四是跨步电压破坏。,电气安全常识,较易遭受雷击的区域,一般来说,下列物体或

25、地点容易受到雷击: (1)空旷地区的孤立物体、高于20m的建筑物,如 水塔、宝塔、尖形屋顶、烟囱、旗杆、天线、输电线路杆塔等。在山顶行走的人畜,也易遭受雷击。(2)金属结构的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或构筑物。(3)特别潮湿的建筑物、露天放置的金属物。(4)排放导电尘埃的厂房、排废气的管道和地下水出口、烟囱冒出的热气(含有大量导电质点、游离态分子)。(5)金属矿床、河岸、山谷风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段、土壤电阻率小或电阻率变化大的地区。,电气安全常识,防 雷,电气安全常识,十、常用防雷装置,基本思想是疏导,即设法构成通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避免雷击的破坏。 常用的避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

26、网、避雷带和避雷器等。 (1)避雷针 一种尖形金属导体,装设在高大、凸出、孤立的建筑物或室外电力设施的凸出部位。 避雷针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雷云感应电荷积聚在避雷针的顶部,与接近的雷云不断放电,实现地电荷与雷云电荷的中和。,电气安全常识,避雷针,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从空间到地面的一个折线圆锥形,如图所示。,避雷针结构示意图,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电气安全常识,十、常用防雷装置,(2)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 保护原理与避雷针相同。避雷线主要用于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保护。 (3)避雷器 有保护间隙、管形避雷器和阀形避雷器三种,其基本

27、原理类似。正常时,避雷器处于断路状态。出现雷电过电压时发生击穿放电,将过电压引入大地。过电压终止后,迅速恢复阻断状态。 三种避雷器中,保护间隙是一种最简单的避雷器,性能较差。管形避雷器的保护性能稍好,主要用于变电所的进线段或线路的绝缘弱点。工业变配电设备普遍采用阀形避雷器,通常安装在线路进户点。其结构如图下图所示,主要由火花间隙和阀性电阻组成。火花间隙由铜片冲制而成,用云母片隔开,如图所示。,电气安全常识,十、阀型避雷器,图1 阀型避雷器结构示意图 图2 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 1瓷套 2火花间隙; 1空气间隙;2黄铜电极; 3电阻阀片;4抱箍; 3云母垫圈 5接线鼻,电气安全常识,防雷常识,(

28、1)为防止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沿架空线进入室内,应将进户线最后一根支承物上的绝缘子铁脚可靠接地,(2)雷雨时,应关好室内门囱,以防球形雷飘入;不要站在窗前或阳台上、有烟囱的灶前;应离开电力线、电话线、无线电天线15米以外。(3)雷雨时,不要洗澡、洗头,不要呆在厨房、浴室等潮湿的场所。 (4)雷雨时,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应将电器的电源插头拔下。(5)雷雨时,不要停留在山顶、湖泊、河边、沼泽地、游泳池等易受雷击的地方;最好不用带金属柄的雨伞。(6)雷雨时,不能站在孤立的大树、电杆、烟囱和高墙下,不要乘坐敝蓬车和骑自行车。避雨应选择有屏蔽作用的建筑或物体,如汽车、电车、混凝土房屋等。,2022/12/20,电气安全常识,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 you again,3r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