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463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地籍测量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地籍测量,7.1 地籍控制测量7.2 界址点测量7.3 地籍图的测绘7.4 面积量算7.5 变更地籍测量7.6 地籍测量精度分析,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作业过程对比,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测量工程招标,领取任务,技术设计与准备,控制测量,房地产现状,面积堪丈量算,碎部测量,地形图编辑,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地籍测量工程招标立项,地籍调查准备,权属指界,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辑,地籍图、簿,地籍测量工作流程,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绘制各种地籍图,面积量算与统计,成果整理与归档,地籍成果应用,7.1 地籍控制测量,一、概述,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

2、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控制作用: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控制原则:是整体到局部,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控制内容:基本控制和图根控制,5,特点:,2.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3.现代地籍要求地籍控制网点有更高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并且其精度指标有很高的可靠性。,1.在城镇地区,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要求的界址点精度有关,而与测图比例尺无直接关系。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

3、求。,坐标系,与地形相同。,地籍图比例尺选择决定于比例尺精度、界址点测量精度和地址点间距误差以及界址点与相邻地物间距误差的精度要求,一)基本控制,二、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 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以导线(网)为主,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可在二级导线以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 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

4、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 做好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地籍测量和日常地籍),二)图根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流程,与地形相同,多种形式、因地制宜、直伸为主。,城镇,沿主要街道布设,快慢道之间布设。,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之处,便于观测和下级发展。,导线长短边不宜相差太大。,导线控制网布设原则,12,地籍控制点之记,13,地籍控制网略图,14,1、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

5、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三、技术要求,2、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地籍测量工作及日常的地籍管理需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主要是界址点)进行更新。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城镇地区,应对一、二级导线点全部埋石。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1) 城镇建城区 100-2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 城镇稀疏建筑区 200-4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 城镇郊区 400-500米(布设一级地籍控制)。,16,3、图根导线技术参数表,7.2.1 概述 一、实测界址点坐标的作用 位置

6、确定、法律保护、面积量算、界址点恢复 二、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规定 1.依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 2.精度规定: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年颁布) A1 0.05 A2 0.10 A3 0.25 A4 0.50,7.2 界址点测量,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值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 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或勘丈的方法。 部分解析法: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坐标,其余界址点位置依靠勘丈值来确定。,7.2.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同地形碎部点测量方法,一、极坐标法,XP=XA+S cos(AB+) YP=YA+S

7、 sin(AB+) 其中:,极坐标法精度较高,速度较快。它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 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 它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特点及适应范围,1. 角度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 特点及适应范围 该法施测简单,不受距离限制,但外业设站多,工作量大。该法适用于对难以到达或难以量距但又通视的明显界址点的测定。,一、交会法法,2. 距离交会法(边长交会) 特点及适应范围 距离交会法施测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二类界址点及原界址点位置的检查和恢复,变更界址点的测定等

8、,在控制点上直接交会的测站点,也可用于一类界址点的测定,但应注意交会角不能太差。,三、内外分点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内外分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精度很高,但该法受地形限制,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它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截距法是解析界址点测定的重要辅助方法。,四、直角坐标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直角坐标法是两次方位与距离交会的组合,施测简单,易懂易做,垂足点的精度不受地界和建筑物离测线相对位置的影响,精度较高。 缺点是目标点到垂足的距离受获取的垂足点位置精度的限制。在大量的界址点测量中,它仅仅是对极坐标法的补充。,一、准备工作1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地籍调查表

9、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 、图上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注意界址点的共用情况 )。 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编宗地号 。,7.2.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4. 界址误差表的制作,二、野外测量(1) J6级经纬仪盘左观测,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于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2)当界址点多于6个时或每测1520个界址点,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3)用测距仪测距时,两次读数,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cm;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

10、间的距离的改正。(4)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1cm,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2cm。(5)边长记录至0.01m,角度至1,坐标计算至0.01m。,三、观测成果的内业处理,界址点成果表,7.3 地籍图的测绘,7.3.1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一、地籍图的概念: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基础资料之一。 二、地籍图的分类: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28,三、地籍图比例尺 1.依据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比例尺的选择与测量方法

11、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城镇地区: 1500 11000 12000 农村地区: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农村居民地:11000或 12000,城镇地籍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采用矩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西南角纵横坐标公里数编号。农村地籍图采用梯形分幅,编号方法参考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法。还需查找图幅元素。 L、B;X、Y;a南(图廓线长)、a北(图廓线长) 、c(cm) (东西图廓线长) ;d(cm) (图廓对角线长) ;p(km2) (图幅面积) ; (子午线收敛角),7.3.2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30,7.3.3 地籍原图的主要内容,(一) 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

12、 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 (三)地籍图的基本内容,(一) 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 (1)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2)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应有严密的数学精度,因此要有必要的数学要素;(3)地籍图必须有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要表示出来;(4)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根据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人工地物和地貌(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人工地物和地貌,如埂、地类界等。(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如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4)地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5)地上管线

13、只表示重要的,如万伏以上的高压线等。(6)界址点、控制点等要素。(7)注记部分,如房屋结构和层数、植被、面积等。(8)标识符,主要有: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代码、控制点号、房产编号等。,(二) 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1)地籍要素: 各级行政境界 、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 、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地籍号注记 、宗地座落 、宗地面积、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土地权属主名称 、土地等级等。(2)数学要素:如图廓线、坐标格网、控制点、比例尺等,(三)地籍图的基本内容,(3)地物要素:,1) 作为界标物的地物如围墙、道路、房屋边线及各类垣栅等应

14、表示。2) 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以外墙勒脚以上外围轮廓为准,正确表示占地状况,并注记房屋层数与建筑结构。装饰性或加固性的柱、垛、墙等不表示;临时性或已破坏的房屋不表示;墙体凸凹小于图上0.4mm不表示;落地阳台、有柱走廊及雨篷、与房屋相连的大面积台阶和室外楼梯等应表示。,3) 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绘出其用地范围界线,内置相应符号。4) 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站台、桥梁、大的涵洞和隧道的出入口应表示,铁路路轨密集时可适当取舍。5) 建成区内街道两旁以宗地界址线为边线,道牙线可取舍。6) 城镇街巷均应表示。7) 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应择要表示,图上

15、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应绘出用地范围线,内置相应符号或注记。公园内一般的碑、亭、塔等可不表示。,8) 电力线、通讯线及一般架空管线不表示,但占地塔位的高压线及其塔位应表示。9) 地下管线、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大面积的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及与他项权利有关的地下建筑应表示。10) 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零星植被、街旁行树、街心小绿地及单位内小绿地等可不表示。11) 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堤、坝等应表示。12) 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点。13) 地理名称注记。,37,7.3.4 地籍图的测制,一、基本要求 (一).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1. 绘制精度:内

16、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图廓点、坐标格网点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 2. 原图的基本精度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测定,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二)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综合取舍,根据测图比例尺和规范的要求,根据地籍要素及权属管理方面的需要来确定必须测绘的地物,与之无关的地物在地籍图上可不表示。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系、地块)的测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规程在技术设计书

17、中具体指明。(三) 图边的测绘与拼接为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接图的图边一般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10mm。地籍图接边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的2 倍,则取中数。如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技术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则无接边要求。,(四) 地籍图的检查与验收为保证质量,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测量人员除平时对所观测、计算和绘图工作进行充分的检核外,还需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逐级检查制度。图的检查工作包括自检和全面检查两种。检查的方法分室内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和野外仪器检查。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如错误较多,则按规定退回原测图小组予以补测或重测。测绘成果资料经全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即可予以验

18、收,并按质量评定等级。技术检查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技术规范。,7.3.5 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参考地形测量),1、经纬仪(或平板仪)成图,3、利用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4、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 (全站仪或RTKGPS),2、编绘法成图(由已有地形图编绘),5、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42,编绘法成图的作业程序,1.选择合适的工作底图(底图的比例尺应尽可能与编绘的地籍图的比例尺相同 ) 2.复制二底图 (原图一般不能提供使用,复制的二底图应进行图廓方格网和图纸伸缩的检查,限差应符合精度要求) 3.外业调绘 4.补测(二底图上) 5.转绘,制作工作底图 6.蒙透绘,制作地籍图,

19、摄影测量知识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用现代摄影方法测制多用途地籍图;2、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调查、制作农村地籍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3、用高精度摄影测量方法加密界址点坐标(主要用于农村地区土地土地址点);4、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作为地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站。,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一、宗地图的概念: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二、宗地图的主要内容有:,7.3.6 宗地图,(1) 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2) 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3) 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

20、界址分隔示意线;(4) 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5) 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6) 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 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 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52,(1) 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2) 图中数据都是实量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可靠;(3) 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4) 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5) 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三、

21、宗地图的特性,(1) 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具有法律效力,而宗地草图不具备;(2) 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3) 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核与修改,可以较快地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地反映了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四、宗地图的作用,五、宗地图的编绘,1、宗地图在相应的地籍图或调查草图的基础上编制。编绘时,界址线走向应清楚,坐标正确,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尺适当。2、宗地图图幅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一般为32开、16开、8开等,界址点用1.0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0.3mm,用红色或

22、黑色表示。,56,7.3.7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一) 基本要求 1.成图的基本类型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岛图) 2.成图比例尺 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成图比例尺一般与调查底图比例尺一致,即农区11万、重点林区12.5万、一般林区15万、牧区15万或110万 。,(二) 图的内容,1、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各种地类界及符号、线状地物、必要的地貌要素、图廓、比例尺、图签等。2、行政区域(乡、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图名、指北针、风向频率图、各类土地面积汇总表、相邻单位名称、图例等。,58,(一) 编制方法

23、将所涉及的图幅调查转绘底图拼接起来。拼接时以四个内图廓点和公里网作控制,并进行接边检查,然后利用0.050.07mm厚的磨面聚脂薄膜,采用连编带绘一次成图的透绘作业。,二、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二) 编制的程序,其比例尺一般为1:1万,编制方法:(1)拼接编图资料。将乡级单位所涉及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拼接起来,拼接时以四个内图廓点和公理网作控制,使相邻图幅精密地衔接起来。(2)将0.050.07mm绘有方格网的聚酯薄膜蒙在拼接好的底图上,并加以固定。(3)采用连编带绘一次成图得透绘作业方法即把制作编绘原图和出版原图两道工序合并在一起进行。 (4)自检、互检、审核、修改、图幅清绘。(5)复

24、制、着色。, 图扩及公里网线。附图图廓线粗0.15mm,外图廓线粗1.0mm,图内公里网线长1cm、粗0.1mm;图廓线边长误差0.1mm,对角线边长误差0.3mm,公里网连线误差0.1mm。 水系。先大后小,湖泊、双线河、大中小型水库、坑塘、单线河(先主后支)、渠道及其附着物,按原图全部透绘,图式符号及尺寸按规程进行。 居民地。农村居民点、城镇、独立工矿用地等均按底图形状进行透绘,其外围线用粗0.15mm实线表示。图内,根据需要可用粗0.1mm线条与南图廓线成45加绘晕线,线隔0.8mm。, 道路。按主次依次透绘铁路公路乡村路,其图式符号及尺寸按规程。 行政界。按省、地市、县、乡、村各级行政

25、界,自上而下依次透绘。线段长短、粗细、间隔均按规程进行。 地类界。以0.2mm实线表示。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因跑线及移位而使图形变形。 进行各要素的注记。 整饰。按设计要求配好图名(图幅上方)、图签(右下角)等。注意:字体底部距外图廓线1.01.5cm。,县级现状图比例尺比分幅现状图小,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主要是解决综合取舍和缩绘的问题。 “表示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原则 ,从水系综合、图形碎部综合、面积综合等方面对地物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的简化、概括。,三、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1:5万,1. 编绘草图 (1)按1:5万比例尺的编绘要求,在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综合取舍,逐一

26、编制。(2)以1:5万地形图或素图的数学基础作为编制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学基础。在1:5万工作底图上标绘出相应的16幅1:1万地形图的图廓点,以图廓点、经纬网、公里网和控制点作控制。(3)将经过综合取舍、编制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各类要素缩编到1:5万的地形图或素图上,编绘成1:5万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草图。缩编可采用机械缩放仪、复照法或带有缩放装置的复印机。,3. 编稿原图(1)把15万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草图,按县级制图范围进行拼幅。拼幅时以图廓点、经纬网、公里网和控制点作控制,并进行图幅接边检查。(2)用0.050.07mm厚的聚酯薄膜蒙到已拼幅的草图上,进行透绘、整饰,清绘成县级15

27、万土地利用现状编稿原图。(3)图面清绘。按规程规定的图式符号进行清绘、透绘,清绘的顺序与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同。4.复制已编制好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原图,需复制若干份,以提供各部门使用和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其复制方法有:熏图复制、晒蓝复制、印刷复制等。,(一) 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的编制 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与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底图同比例尺。编制方法为:(1)将0.050.07mm绘有方格网的聚酯薄膜蒙在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上,透绘图廓点及内、外图廓线和公里线,并以此作控制进行编绘。(2)用直径0.1mm的小圆点准确刺透权属拐点,并用直径1mm的圆圈整饰。无法用圆圈整饰时,需以0.3mm小圆点表

28、示,权属界线用0.2mm粗的实线透绘。同一幅图内的拐点用数字顺序编号。图上拐点密集,当两拐点的距离小于10mm时,可用0.3mm小圆点只标拐点位置,不画界址点圆圈。(3)县、乡、村等各行政单位所在地表示出建成区的范围线,并注记各名字。,四、土地所有权属图的编制,(4)图上面积小于1cm2的独立工矿用地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业单位用地,界址点不绘小圆圈,只绘权属界线,并在适当位置注明使用者名称。(5)依比例的线状地物,在对应的两侧同时有拐点且间距小于2mm时,只透绘拐点,不绘小圆圈。对铁路、公路等线状地物,只绘界址线,不绘其图式符号,但应注记权属单位名称。(6)不依比例尺的单线

29、线状地物与权属界线重合时,用长10mm、粗0.2mm、间隔2mm的线段沿线状地物两侧描绘。当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重合时,只绘行政界线而不绘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下一级服从上一级。(7)飞地用0.2mm粗的实线表示,比国内详细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如县、乡、村名。(8)增绘。根据需要,可增绘对权属界址拐点定位有用的相关地物及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的地貌特征。,土地证上所附的土地所有权界线图,以0.05mm厚的聚酯薄膜蒙在分幅的1:1万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将本村权属界址点刺出,以半径1mm小圆圈整饰并编号,用0.2mm红实线表示界址线。从拐点引绘出四至分界线,用箭头表示分界地段,并注明相邻土地所有权单位和使用

30、权名称。,(二) 土地证上所附的土地所有权界线图的蒙绘,68,五、农村居民地地籍图 1. 测制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的必要性 2.岛图的比例尺:1:1 000或1:2 000 注意事项: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轮廓线与编号应与农村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中该居民地的地块号一致。,3.农村居民地地籍图表示的内容包括:(1) 自然村居民地范围轮廓线、居民地名称、居民地所在的乡(镇)、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和地块号;(2) 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的界线、编号、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利用类别和面积;(3) 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等线状地物;(4) 居民地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晒场

31、、水塘和地类界等;(5) 居民地的指北方向;(6) 居民地地籍图的比例尺等。,7.4 面积量算,7.4.1 面积量算方法,1、解析法 解析法: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几何图形法:是根据实地测量有关的边、角元素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 坐标法:测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地块边界转折点的坐标值,然后引用坐标法面积计算的公式,计算出地块的面积的方法。 2、图解法 图解法:是指从图上直接量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仪以及电算法。,一、概述,72,2、膜片法,格网法,格点法,P=(N-1+L/2)D,二 面积量算方法,73,3、沙维

32、奇法,4、求积仪法,有机械求积仪和电子求积仪两种。,求积仪有以下特点: 自动读数 自动计算面积 换算面积单位 动极式可以扩大 求积的范围 跟踪放大镜比 描迹针使用方便,动极轴,动极,放大镜,功能键 显示窗,跟踪臂,电子求积仪,使用方法: 1、固定欲测面积的地形图,并将以其放在图形轮 廓的中间偏左处,动极轴与跟踪臂大致垂直,放大镜大致放在图形中央。 2、在图形轮廓线上标记起点。3、打开电源,手握描迹放大镜,使放大镜中心对准起点,按下“STAR”键后沿图形轮廓线顺时针方向移动。4、准确跟踪一周后回到起点,再按“OVER”键。此时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值即为所测量的面积。注意:开始测量前,应选择单位:m2

33、或km2。将比例尺分母输入计算器。,2、坐标计算法,3,y3,y2,(1),(2),(4),(3),4,若投影于Y轴时,则,当i=1,yi-1=yn;当i=n,yi+1=y1,若投影于X轴时,则,当i=1,xi-1=xn;当i=n,xi+1=x1,78,面积量算的三项改正,1.消除图纸变形对面积量算的影响 P0=P+2Pr r=(L0-L)/ L0 2.求地块在某一投影面的面积 P =P0(1+2H/R) P0为投影面上的面积 3.求地球表面倾斜面的面积 P P0(1+ /2),79,例题 有一地块,坡度为0.2弧度,图纸平均形变率为+0.5%,用求积仪在地图(为高斯-克吕格投影)上量算的面积

34、为10000平方米,求平均海拔高为1592.5米的地块的倾斜面面积?(地球半径为6370公里,计算结果精确到0.1平方米)。 解:(1)图纸变形的影响为+5%,面积的变形率为 2Pr=2100000.5%=100 (m2) (2)地面高程变化影响为 P=(10000+100)2H/R=5.0 (m2) (3)地球表面的倾斜影响为: P=(10000+100+5.0)2/2=202.1 (m2) 倾斜面积为: P=Po+2Pr+P+Pa=10000+100+5.0+202.1=10307.1 (m2),1、一般要求:(1)土地面积量算应在聚酯薄膜元图上进行或在数字化图上进行。若采用纸质地图必须考

35、虑图纸变形。(2)应两次量算面积,其较差应满足:P0.0003MP (P为量算面积,M为比例尺的分母)。,7.4.2 面积平差原则与精度要求,2、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原则(1)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即分级控制、分级量算与平差。(2)按两级控制、三级量算。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控制各区块(街坊或村),将闭合差(0.0025P)按面积成比例分配;以平差后的各区块(街坊或村)(为二级控制)控制各宗地(或图斑),将闭合差(其相对中误差1/100。求积仪法:0.08M(15P1)/10000;图解法:0.06M(15P1)/10000;膜片法:0.1M(1

36、5P1)/10000。P1为分区控制面积)按面积成比例分配,则得宗地(或图斑)面积的平差值。(3) 如果采用坐标解析法计算面积时,只参与计算闭合差,而不参与平差。完全采用实量数据计算的宗地面积可以不参与平差;边长丈量数据可以不改变。,7.4.3土地面积量算程序,闭合差在限差内才能平差配赋 ;解析法求得得面积数据不参加平差配赋。,两级控制,三级量算,(一)控制面积量算,在土地资源调查中,一般需要设立2-3级控制。对于那些分布有县界的图幅来讲,需要设置三级控制,即按图幅理论面积县土地面积乡(或村)土地总面积的顺序设置控制。,分区土地面积量算允许误差,按一级控制要求计算,即 F10.0025P1=P

37、1/400,计算步骤:,(1)计算闭合差:P=P-P0 P控制面积量测值之和; P0图幅理论面积(2)计算改正系数:K=-P/P(3)计算各控制区平差改正值:P=KP P控制区改正值;P控制区量测面积(4)计算各控制区平差后面积 :P= P+P P平差后面积(5)校核:PP0 P平差后面积之和,(二)细部面积量算,a. 以线状地物为图斑界线的,相邻图斑各扣除线状地物面积的1/2;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线状地物面积全部扣除在坐落图斑中扣除; b. 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县(含)以上公路等穿过城镇建成区的,应扣减其在建成区内的面积;农村道路穿过农村居民点的,不扣减其在农村居民点内的面积

38、; c. 对图斑内的零星地类面积进行扣除; d. 对耕地图斑内的田坎面积进行扣除;,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1)图斑面积: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统一的面积计算公式2)图斑地类面积=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田坎面积+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3、田坎面积计算1)实测的田坎面积: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2)按扣除系数的田坎面积=田坎系数 (耕地图斑面积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面积汇总表、土地统计台帐、土地统计簿 a. 县辖范围内土地总面积及分类面积汇总; b. 县辖范围内分权属分地类汇总; c. 县辖范围内国有土地按隶属部门分地类汇总; d.

39、县辖范围内耕地按坡度级分地类汇总; e. 县辖范围内飞地分类汇总; f. 县辖范围内争议地分类汇总。,(三) 汇总统计,解:,求绝对闭合差,求相对误差,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平差配赋,求改正系数K:,例题 一幅梯形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幅理论面积P0为41790.0亩 。用求积仪量取图中各村的面积,量取结果为:求平差改正后各村的面积。,计算各村平差改正后面积:,校核:,土地面积的汇总统计 村、乡、县土地总面积汇总,例如,耕地后备资源分类面积汇总表,制作分类面积汇总表:,(1)飞地,利用飞地通知书通知的所属单位,由该单位汇总。(2) 线状地物图上宽度5.0mm时,应按图斑编号,单独量算面积,参

40、与平差。图上宽度5.0mm时,并入相邻图斑量算,按实量宽度和图上量取的长度计算图斑内的线状地物面积,并相应地从图斑平差后面积中扣除。,(四)、面积汇总统计中的几种地块的处理,(3)按规定图面上未绘出的零星地块,需根据外业调绘记载的实堪面积,汇总在相应地类中,并在相邻地类中扣除。(4)对于田坎或田埂等线状地物,数量过多不能逐个量测,可划分若干类型,依不同类型,抽样实测,得出:净耕地面积=毛耕地面积-田坎面积, 从而求出:耕地系数K耕=净耕地面积/毛耕地面积 或:田坎系数K坎=田坎面积/毛耕地面积 且 K耕=1-K坎,如果界址点丢失,重新标定并立新的界标。若不符,其处理办法:如果确定是原勘丈数据有

41、误,则可以修改;如果检查值与原勘丈数据的差值超限,若是因原勘丈值精度低,则可用红线划去原数据,写上新数据,若不超限,则保留原数据;如果超限原因是界标移动的结果,则应使其复位。,1)界址点检查,原界址点有解析坐标,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7.5 变更界址测量,第二、合并宗地及边界调整时,销毁不需要的界标,并在原地籍调查表复印件中,用红笔划去有关点或线。,第一、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时,可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测设新的界址点并设立界标;也允许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先设置界标,再测其坐标(用解析法)。在变更地籍调查表中注明作出的修改。,2)变更测量,第一、第二参考前述。第三、解析法测出界址点的坐标,

42、并更新所有的地籍资料 。,2)变更地籍测量,1)检查界址点.对界址点丢失的处理,利用原栓距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标示,在实地恢复界址点位,并设界标;对检查值与原勘丈值不符的处理,参考前述的方法。 也可先施测全部界址点坐标,然后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原界址点没有解析坐标,同样包含界址点的检查和变更测量。基本上同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只是没有宗地分割、调整边界及合并时界址点或界标的内容。,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7.6 地籍测量精度分析,总的原则是:写出函数的表达式,然后对每个未知量进行微分即可。例如,极坐标法。1、不考虑测站点误差的影响XB=XA+Dcos(0+)YB=YA+Dsin(0+)mB2=mD2+D2(m/)2,7.6.1 界址点精度,2、考虑测站误差mB2=mA2+mD2+D2(m/)2图根点位误差一般取图上0.1mm(why?人眼的最小分辨率),即实地510cm。顾及界址点精度约为714cm。,7.6.2 面积量算的精度,仅讨论解析法,面积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s面积中误差,m2;mj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m;Di-1,i+1多边形中对角线长度,m。,自查、互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