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测量工程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测量工程 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房建项目分项测量工程施工,目 录,测量复核,项目部测量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后,首先向业主索要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建筑高程点A2绝对高程22.270米位于璐苑东路,导线点A2(303351.081,528019.948)、A8(309445.233,528030.213)、A3(213479.766,528269.655),并立即检核基准点的正确性,联合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复测;再依据现场总平面图,建筑结构平面图,以及现场踏勘情况实施控制网的测量。,测量复核,测量仪器配备,测量复核,经纬仪型,全站仪,测量复核,铅直仪,铅直仪,总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通过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引测现场总平面控制网
2、。由于整个施工现场分4个单体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尺寸比较大,对整个建筑物的控制利用原始控制点无法实现,布设现场总平面控制网对整个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既能保证建筑物轴线引入,又能在精度方面保证满足规范要求,从而使整个建筑物受控。2、以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为导线起始边,和布设的总平面控制点连成一闭合导线,用TOPCON-311S型全站仪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边长误差2mm/Km,然后利用DJ2经纬仪,精度为2”,进行内角测量,测回数不小于3测回;另外在测量时考虑到大气对网点间距的影响,选测量时间一般在凌晨6点到上午10点,并保证做到同时间、同观测方法、同操,总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作者、同台仪器
3、进行测量,消除偶然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外业采集各控制点角度、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通过控制点K1、K2、K3的坐标,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点位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角度误差=360-(1+2+3+4+5+6+7+8)误差分配原理:将总误差按比例,根据大角分配大误差的原理分配在各个角上。误差值为正,误差分配按-分配;误差值为负,误差按+分配。,总平面控制网的建立,距离误差:由于角度测量有误差,因此各控制点将相应地会产生距离误差和坐标误差,将角度误差分配到各条边上以后,用所实测的各边距离和分配到相应边上的误差角度推算出未改正之前的
4、坐标增减量(xi,yi)。由于分配的角度有正负之分,以及各边的方位角处于不同的象限,因此,产生的坐标(xi,yi)也有正负。求出各控制点坐标增减量:fx=xi,fy=yi,再求各控制点所产生的矢量和:fi=(fx2 +fy2)1/2,进一步求得各测边产生的误差是否符合边长闭和差:f=fi/s当f小于规范限差值时(按二级导线网布设),所采集的数据成果有效,然后用以下公式进行平差:Si=sif= sifi/s误差分配:S=si+Si 式中si-实测边长,S-改正后的边长当f大于规范限差值时,应当重新测量,进行再次平差计算。,总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该控制网主要
5、控制整个施工区建筑物的精度,有利于各区施工的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和检核,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如果主要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被破坏或丢失,各个控制点能相互恢复和校核。各点的坐标在布置总平面控制点时已经推算为已知,因此利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恢复施工时丢失或破坏的控制点:S=(yii-yi)2+(xii-xi)21/2=tg-1(yii-yi)/(xii-xi)如下图所示:,施工测量,1 、0.000m以下施工测量熟悉设计文件和图纸,细心阅读、全面核实计算各平面、剖面图得几何尺寸及三维空间关系,发现疑义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设计部门妥善处理解决。然后根据基坑纵横各轴线,选择出其中最佳轴线。将图纸
6、上的各个轴线等具有代表性的横纵轴在现场放出来。采用木桩将控制点定在结构外,砌300mm砖台内部用混凝土浇筑,外侧用钢管搭护栏,保护好以防止破坏。精度要求: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基础施工放线时,纵向、横向在基础两边各设一水平板,水平板顶标高为+1.0M。遵循原则: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施工测量,2 、标高控制本工程首层地坪标高均为+0.00,相当于绝对高程23.100米(9#、16#、13#、17#楼)引测高程控制点时,由项目部测量员根据A1、A6引至各自施工现场并埋设水准点,然后将三个水准点进行联测,往返测量,必须满足闭合差要求,闭合差按照如下公式计算:+4Lm
7、m(按照平地计算),其中:L是往返测量的水准测量路线长度,单位为:KM。形成测量记录,项目部内业人员整理后存档。基坑高程引测,运用两台S3水准仪及配套塔尺,一把50米钢尺,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传递过程中要保证同时后视两个以上的基准点及钢尺完全垂直。同一高度至少保证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闭合差小于2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高度的标高控制点,并用红油漆标记在稳定的部位。,施工测量,标高控制示意图,施工测量,3 、0.000m以上施工测量轴线放样:0.000m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当首层底板砼浇注完毕时,将内控点布置在相应位置上。以上各楼层应在相应位置预留10cm10cm的激光孔
8、。要求内控点及激光孔周围1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待首层底板砼浇筑完毕,利用TOPCON-311S型全站仪将组成方格网的主控轴线投测到该平面上,并进行角度、距离闭合测量。待平差满足精度要求后,再采用直角坐标法放样各内控点,并用钢针刻划十字线。最后对内控点组成的图形进行闭合测量。为了使用方便,本工程内控点为相应轴线的1m平行线的交点。,施工测量,4 、内控点的竖向投测及轴线放样将激光发射仪(精度1/200000)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调整到准直状态,发射激光束,并在待施楼层用激光接收靶接收,调整光斑到最佳状态,慢慢旋转铅直仪(00,90,180,270,360),便在接收靶
9、上得到一个激光圆,该圆心即为该内控点的接收点(精度要求:激光点的直径小于1mm,激光圆的直径小于3mm)。按以上步骤依次投测其他内控点,对接收点组成的控制网进行角度、距离闭合测量,经平差计算,满足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 依据楼层平面控制网,采用平行线法,运用J2经纬仪依次放样各细部轴线和模板控制线,误差小于2mm。,施工测量,铅直仪,内控点布置,施工测量,5、标高竖向传递用两台S3水准仪及配套塔尺,一把50米钢尺,经过公式计算,将地面标高基准点引测至待施楼层。传递过程中保证同时后视两个以上的基准点及钢尺完全垂直。每一施工段至少保证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闭合差小于2mm时,取其平
10、均值作为该楼层的标高控制点,并用红油漆标记在稳定的部位。 下图所示上层标高H为:H=1.000+(4.680-1.348)=4.332m,施工测量,标高竖向传递,施工测量,6、细部放样墙、柱及模板的放样依据上传的控制轴线放样出墙、柱及核心筒的结构平面位置线和距离结构外边线的20cm模板控制线,平面位置线用于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大小,并及时纠偏。放双线控制可以保证墙、柱及电梯井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如图示:,施工测量,墙、柱及模板的放样,施工测量,梁、柱、板的放样对墙体或柱体的上梁板模板线采用双向控制线,即+0.5m控制线和上控制线
11、,双层控制梁板模板高程,从而减小误差,方便施工。如下图所示:,梁、柱、板的放样,施工测量,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模板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如图示:,楼梯踏步的放样,施工测量,平面各部位放线的误差控制表,施工测量,7、变形观测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施工中要做好施工中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沉降观测的特点精度高: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为此,沉降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S05,和精密的测量方法。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建筑物周围坚固稳定且能通视的地方,埋设三个水准基点,与
12、设计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须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沉降观测事先交给业主审批沉降观测工作由专人负责,至少每三层向设计单位提供一次,施工测量,观察记录,首层结束时、结构封顶时、装修结束时、沉降停测时,应提供完整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竣工后观测次数:第一年每两月一次,第二年每三个月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地质及受力情况,设定观测点,分别设置在能表示出沉降特征的地点。观测点做法:根据规范要求布设观测点的位置,用特制膨胀螺栓,埋入剪力墙或柱内,并使其稳固,另一端
13、为可以装卸的立尺点。具体做法如下图示:,施工测量,观测点样图,施工测量,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标高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观测方法:三等水准测量沉降观测的水准线路(从一水准点到另一水准点)应形成附和线路。与一般的水准测量相比较,所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25m,一次安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应安置在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由于观测时水准路线往往不长,并且其闭和差一般不会超过1-2mm,因此闭和差可按测站平均分配。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和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的分配。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和差:0.5n误差依据: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测量,本工程变形观测由业主统一安排,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测量工程注意事项,测量工程注意事项,1、放样前,必须对使用仪器进行自检,确保满足施工要求;2、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累计,并把放线测设与检查校核分开,确保无误;3、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4、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