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727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老师怎样说课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 学 科学教 师 怎 样 说 课?,金华市婺城区教研室,郑 国 器,XIAOXUEJIAOSHIZENYANGSHUOKE,关于“说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说课”这一形式广为应用。评教坛新秀说课,评职称说课,评优质课说课于是人们会以为“说课”是选拔、评优的一种手段。,其实,“说课”是有其更深层次的意义:,从宏观上认识:说课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化的重要途径。,从微观上认识:说课是一种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研究活动。 “知其所以然”的含义是:1: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教学论等理论,运用各学科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文件”;2:审视、剖析教材学材,选择、

2、运用教法学法;3:指导教学行为,组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一、设计说课稿 二、说课两者密切相关,却又不是一回事。,这里,要做两件事:,说课稿:,是说课的文本; 它是说课的依据,它构建了说课的基本框架。因为它陈述了教师基于对教材的理性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教学思路与教学机制。更是说课的灵魂; 因为,它反映了教师审视教材,审视教学的视野与视角,反映了对教材的理解水平与对教学的组织水平。,说课:,将文本这一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直接面对同行、评委进行陈述;理解更深刻,内容更丰富, 表达更具体,展现更生动。,一、关于“说课稿”的设计,“说课稿”的基本内容:第一大部分:教材

3、的剖析 教材内容的理解(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第二大部分:教学的方略 实施教学的背景材料(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第三大部分:总结性陈述(可单列,也可穿插于前两部分中)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选择一个角度进行陈述: 要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什么?你怎么理解?,对教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以本为本”,教本教本,教学的根本;,其二: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实现教学 目标的“典型范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案例1: 小学科学五上“阳光下”单元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理解一:

4、研究“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规律这一命题是本堂课的目的。,理解二:以研究“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规律为例子,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为本堂课的目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一、教教材,二、用教材教,要正确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杨自芳、杨培英) -选自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11期,“用教材教”意味着生本和自立教材与工具,为了学生发展,“用教材教”的基础依据是教材教学的基础,最基础的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再“跳出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凭借和平台。开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闻一知二,举一反三。,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审视教材呢?,1、从教材地位的角度

5、审视:,将本课教材置放在整个小学科学学科、某一个体系、某一单元的背景下去认识。,一堂好课是有灵魂的,一堂好课的灵魂就是这堂课的内涵。,案例2: “物质变化”单元 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是“物质变化单元的第2课,它是在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后,认识了”物质是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之前的研究大量是物理变化。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大表现形式,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各种各样的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奠定了认识基础,因此本课教学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2、从教材结构的角度去分析:,重点从两个方面去分析:,本节课

6、教材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这些活动之间有什么结构联系?,案例3、 小学科学六上 放大镜一课,以本课第一部分为例,这位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第一部分是“放大镜下的发现“。在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三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放大镜的功能。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 这三个活动分属两个层面的活动,前两个活动属发现性观察活动,这是较浅层次的观察、描述活动。第三个活动则属研究性观察活动,这是较高要求的观察、认识、解释活动。 这三个活动从观察描述到分析解释,难度逐步加大,层层推进。,“教材分析”中存在的通病:,1、只交待不分析:,案例4: 这节课是小学科学XX册XX课,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内容是XX,第二个内容是X

7、X,,2、将“教材分析”与实施教学“混同起来:,案例5:科学五上雨天中的布料,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 是,案例6:科学五上健康需要新鲜空气,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很明显就能发现,。接着,学生.,真正明白。,二教学目标,1.目标的三维性,情感态度 (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能力),科学知识,2.目标的针对性,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目标。,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标的表述存在大而空的现象,泛泛而谈,放之四海而皆准。 牵强附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尤为突出。,在本课的“科学探究”(科学能力)目标上有两种制定的例子,你认为那种目标更具针对性。初步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根

8、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观察呢?实验呢?分析呢?如何细化?,案例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三上),3.目标的核心性,期望老师们在三维目标中,有一个统领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这样,在实施教学中,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教学活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1. 关于教学重点 上述核心目标的确定,有利于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就成了实现核心目标的重要途径。,案例8: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六下),核心目标:认识物质变化有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变化,一类是化学变化。,教学重点:在点燃蜡烛加热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认识到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2.关于教

9、学难点 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呢? 客体:教材所包涵的知识、技能的难度。 主体: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认知水平。,显而易见:“核心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往往是关联的、一脉相承的。要指出的是:教学重点有时不一定是教学难点,因此要根据学生操作与理解的难度来思考。,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不在于有多少,而在于是否适切、有效。,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不在于它的通用,而在于它的针对。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但二者绝不是机械的相加之和,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它体现了教法和学法选择的相关性。这一教学活动的统一体,起到了1+12的作用。,案例10

10、:,教法与学法结合实例: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获取事实,整理事实。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大胆预设、小心论证。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运用柱状图,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五课前准备,准备一:材料的准备,学生学习材料选择的标准:,有利于学习、理解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年龄、能力特点;具有探究性、挑战性;数量与种类的充分性与必要性。,材料的种类:,器材:绘画器材、运动器材、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统计图表、一次性耗材,多媒体:课件、音响、录像,文本:文字资料、记录单、统计图表,准备二:自身准备:,操作性准备:课前观察、实验操作、亲自制作 ,理解性准备:课的内涵、思路、可能偶发,功

11、底性准备:长线:教学理论、基本功。 短线:相关知识、技能。,六教学过程,1. 关于教学流程的定位,教学流程就是实现教学目标所经历的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是实施一堂课教学活动的蓝图、脚本。,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围绕核心目标的实现,设计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思路。,层次分明,活动推进。一节课的引入、展开、发展、推进,要有梯度,要不断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2. 关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趣味实验,引发猜测:1.老师演示:在投影仪上置放一钢珠,用条形磁铁中端靠近小钢珠,先左移,再右移,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你猜测产生这一现

12、象的原因是什么?归纳为“磁铁各处吸铁本领不一样”或“磁铁两端吸铁本领最大。”,案例11:磁铁的两极(三下) 教学流程设计,评析“引入”不是花俏。而是有利于直接引发研究的问题与对问题的猜测,他能引起后续的研究与探讨(或结果)引发新的问题,用小实验,小观察。“引入”的方式是多样的,诸如:从已学的概念引入,用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引入,“引入”要新颖入胜,具有强烈的趣味性,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究的状态,不要耗费时间绕圈子。,二. 设计探索 磁力大小根据猜测,探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最大?”1、设计实验:(1)提供教材,老师提供条形磁铁、回形针、棉线、铁架台。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2)方法讨论:根据问题的要

13、点讨论 观测”地方“的确定 磁力”大小“的确定 评析:你怎么来设计实验?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太泛,不易设计。方法的讨论要抓住关键的”点子“上,这样的方法出来了,学生就好操作了。,2、实验操作(1)发给记录表,将实验记录下来。(2)教师巡回,及时了解实验信息。(3)实验结束,及时将结果登在黑板的统计表上。 “磁铁什么地方磁力最大”实验统计表 评析:该实验变数大,操作不当,易出现“异常”结果。巡回的作用是重要的。“统计表”及时写上,省去了“交流结果”一环,节约了时间,并一目了然。,3.归纳解释:(1)归纳数据:你组取得的实验数据有什么特点?其他组的结果是否也有这个特点?小结:磁铁两端吸引的回形针最多

14、。(2)分析解释回形针的多少代表磁力的大小。解释猜测:实验的结果能说明什么?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3)认识磁铁的两极。 评价:从“数据的归纳猜测的解释,”实现了实验初衷。,三. 继续探究 磁铁两极:研究磁铁的两极(1)问题:磁铁的两极又有什么特点呢?每组提供两条未标“N”“S”(南北)的磁铁,让学生让两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你有什么感觉?有时会吸引,有时会排斥。(2)问题,哪两极会吸引,那两极会排斥呢?给两条磁铁的两极分别标上A、B、C、D。讨论:有几种靠近的方法?提供记录表。实验结果:讨论:从学生的结果中收集不同的两组,让全班学生分析。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自己标的,没有统一标准。评析

15、:目标定位非常重要,这个探究活动仅了解“磁铁的两极互相接近,有时会相互排斥,有时会互相吸引。,(四)提出问题,后续研究:到底是那两段相互靠近,会互相吸引,会互相排斥呢?这个问题,下节课将继续研究。希望学生们提出好办法来,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评析: 预留本课来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3)设计意图:,使我们的教学流程的设计从感性趋向理性,从过程趋向明理。,体现某一理念处;,有鲜明的特色处;,需重点突破处;,采取的教学策略有明显效果处。,案例12:磁铁的两极(三下),(设计意图:牢牢抓住“什么地方”、“磁力大小”两个关键的“点子”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实验的装置就应运而出了,学

16、生的操作方法也很清晰了。),二、探究一:(1)设计实验:(2)方法讨论,七总结性陈述,1、陈述要确定一个角度: 我要体现的教学理念: 我的几个基本出发点: 我的反思:2、陈述要体现新课程的特点: 观念、方法3、陈述要有个性特征: 本课,本人,本年龄段学生,关于“表述”,一、“腹稿”的酝酿:1、明确本堂课教学的主题与特色; 用题目的方式表达出来案例14: 让生命与文本对话 画杨桃说课稿设计 整合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圆的认识说课设计,活动引路 轻轻松松学英语关于口语教学的说课稿以唱为基础 以情为灵魂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说课稿快乐郊游体育跨步跑说课稿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信息技术让文章规范起来

17、说课稿,2、理清说课稿的基本脉络:理清每一部分内容的要点(浓缩成关键词);理清每一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二、说课:1、说课稿的应用;三种脚本: 说课稿(已拟), 详稿(另拟或串点) 简稿(选择一种适合你说课的脚本),三种说法: 照本宣读 边看边说 脱稿说课(选择一种适合你说课的方法),2、说课的语态:心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设想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不要过多地考虑评委及听讲者如何如何;神态:自然从容,体现主题性情感(本课的感情色彩、思维品质、科学态度、精神境界)语言:简洁明了,生动严谨,语速适中,必要的解说,3、时间的调控:明确约定的时间:一般1015分钟;说课效率的最大化,又不超时(超时属大忌);合理安排各块的内容所需的时间,可试说几遍,以便增删;,结束语,说课是一次展示; 说课是一次经历; 说课更是一种磨练; 但愿老师们通过说课,认识层次得到提高,教学水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学科教学的执着者、“知”“行”者、创新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