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728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57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标解读ppt课件.ppt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新课标 开启新课程,冠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高书义,团队情况,团队人员组成:顾问: 甘子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组长: 郑光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组长:郝京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恩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分会副理事长胡卫平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长,团队情况,成员:高凌飚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叶善专 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顾志跃 原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 俊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喻伯军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副

2、主任,特级教师 曾保俊 小学科学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彭 香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王 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项目组秘书,2015年12月,教育部组织两次会议审阅,形成修订稿(3),2014年3月-2015年11月,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工作进展,基础研究、调研,打磨文稿,指导思想,1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和课程改革理念,注意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基础,全面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坚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巩固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已经取得的成就。3依据教育规划纲要

3、中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力求重点突出,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4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吸纳国际国外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切性和可行性,能引领我国的科学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小学科学课标修订工作力争做到,调研广泛基础扎实顶“天”立“地”,相对原课标,新课标的主要变化,第一,恢复1年级和2年级的科学课(原自然课从1、2年级开课) 第二,强调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增加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三,按国际上“概念学习进阶”研究成果分三段设计内容标准 科学知识 1-2

4、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科学探究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科学态度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第四,以大概念为明线组织课程内容、确定学段学习目标 物质科学领域6个主要概念 生命科学领域6个主要概念 地球科学领域3个主要概念 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主要概念 第四,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与科学态度培养贯穿科学教育始终,18个大概念,课标文本简述,第一部分 前言,课程性质: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课程理念:谁学?如何学?学到啥样?,课程设计:该走啥样的技术路线?,课标文本简述,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科学知识(总

5、目标和学段目标)(2)科学探究(总目标与学段目标)(3)科学态度(总目标和学段目标)(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科学知识,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分级思路,四个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

6、与工程确定学段目标的思考维度 该领域主要科学概念的落实 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习进阶要求,例1 “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目标,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2.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3.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对三个主要科学概念的逐步落实(广度、深度),科学探究,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

7、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生变化。,分级思路,科学探究分级目标的确定低年级:事实性、观察和陈述记忆、判断;中年级:规律性、归纳、向推理方向发展;高年级:原理性、概括、解释运用、分析、解释;知识结构的横向表征:简单 复杂, 纵向表征:前后联系。同时,结合课标修订组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及实践经验。,在

8、同一层次上,科学态度,总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在同一水平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9、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分级目标,课标文本简述,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1)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少而精的选材原则。(2)突出主要概念的教学,减少细枝末节内容。(3)强调学生的理解,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4)贯穿主动探究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5)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情趣是重要的学习成果。,把握的修订方向,学习领域和呈现方式,学习领域及其主要概念数量 物质科学(6) 生命科学(6) 地球与宇宙科学(3) 技术与工程(3),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呈现方式 该领域的学

10、科内涵 该领域的育人价值 该领域的主要科学概念(知识结构概念图) 该领域每一个主要概念的学习内容和分学段的学习目标(表格呈现) 该领域每一个主要概念的活动建议,例2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呈现方式,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该领域的学科内涵)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

11、的可持续发展观。(该领域的育人价值),A,B,C,D,E,挖掘该领域的科学教育价值,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该领域的经典内容,国际小学科学教育中该领域的大概念,与初中科学课程相同领域的衔接,与初中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衔接,确定主要概念的思路,0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13 主要概念,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02,我们应该怎样与地球和谐相处?,14 主要概念,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 主要概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是有结构的,地球与我们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

12、主要概念: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着。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着,学习内容的年级安排和学习进阶,在低年级阶段,学习的科学知识大多属于事实性知识,即对观察的物体和事件进行客观、确定的陈述,主要是用感觉器官观察世界时形成的感觉经验。在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表现主要是记忆和判断。 在中年级阶段,学习的科学知识大多属于规律性知识,即将观察到的事物、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规律,形成概念。在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表现向推理方向

13、发展。 在高年级阶段,学习的科学知识主要涉及原理性知识,即通过观察和研究部分事件和情况,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用来解释其他相似的事物或情况。在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表现向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释的方向发展。,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着,现象,规律,成因,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着,一个学习内容贯穿所有学段(观察体验-形成概念-原因分析),一个学习内容配置在合适的学段,【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观察,学习实地观察和观测的方法,初步认识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初步了解与

14、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记录、描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认识太阳每天的位置变化规律,学习观察的方法。(学习内容13.1) (2)观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段和一段时间内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描述影子变化的规律;模拟地球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模式,并将影子的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进而初步知道昼夜交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学习内容13.1,13.2) (3)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上半月)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月相变化,学习长期观

15、测的方法;用做游戏等方式,模拟日、地、月三球的运动模式。(学习内容13.3) (4)收集资料,认识太阳系八颗行星及其大小、位置的相对关系。(学习内容13.4),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生命科学领域,主要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10人体

16、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技术与工程领域,主要概念16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课标文本简述,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建议 科学素养(二)使用教材建议 大教材观(三)教学活动建议 学生主体、手脑并用、积极探究,(四)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校内外 线上下 (五)学科关联建议 STEM课程 (六)教学媒体建议 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二、评价建议,(一)学习评价的原则(二)学习评价的内容(三)学习评价的方式,要旨:重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 习情况和质量水平的评价,三、教材编写建议,(一)教科书编写建议(二)学生活动手册编写建议(三)教具开发建议(四)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建议,要旨 :有利于科学素质的培育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一)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利用和管理(二)校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旨: 宽口径 立体化,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